便秘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出口梗阻性便秘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这种便秘类型的特点是排便困难,粪便不能顺利通过肛门。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出口梗阻性便秘类型及其治疗方法。
直肠前突
直肠前突是指直肠前壁向前方异常突出所造成的病变。它主要影响女性,男性很少发生。长期便秘、会阴部松弛或排便习惯不良可能是引起直肠前突的原因。患者可能会出现排便不全感、排便时肛门处压力持续不下降、下坠感、排便多需灌肠方能完成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调整饮食结构、排便习惯训练和服用容积型或润滑型泻药。手术治疗有三种方式:经直肠闭式修补术、经直肠切开修补术和经阴道切开修补术。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肛门、直肠和结肠功能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异常情况。
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指排便过程中近侧直肠壁全层或粘膜层折入远侧肠腔、肛管或肛门外,并引起排便困难、费时费力、重复排便等症状。这种病症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骨盆内结缔组织松弛、骨盆底下降或腹腔内脏器移位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调整饮食结构、排便习惯训练和服用泻药。手术治疗有两种方式:经肛手术和经腹手术。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肛门、直肠和结肠功能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异常情况。
盆底痉挛综合征
盆底痉挛综合征是指在排便过程中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松弛肛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而出现反常收缩,导致粪便排出困难。这种病症的原因可能与神经功能异常或某些外界因素的刺激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局部注射疗法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调整饮食结构、排便习惯训练和服用泻药。局部注射疗法使用肉毒杆菌毒素对耻骨直肠肌进行注射。手术治疗的指征需要严格掌握,常见的术式是将闭孔内肌与直肠肛管环固定,利用闭孔内肌在排便时收缩功能,使排便时处于痉挛状态的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得到被动扩张,从而解除肛管的痉挛。
会阴下降综合征
会阴下降综合征是指排便过程中直肠肛管交点下降大于3cm,导致排便困难、直肠出血及粘液分泌等症状。长期过度用力排便可能是主要原因。治疗方法主要是保守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结构、排便习惯训练和服用泻药等。如有直肠前壁脱垂,可采用注射硬化剂疗法或粘膜切除。对于合并便失禁的患者,生物反馈训练或电刺激疗法可能有帮助。
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缓症
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缓症是由于排便过程中内括约肌不能松弛导致粪便贮留于直肠,使直肠顺应性明显增高,直肠收缩功能减弱,内括约肌增厚。这种病症的原因可能与长期抑制排便或神经功能异常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奴弗卡因保留灌肠、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指征需要严格掌握,术式为肛门内括约肌和直肠平滑肌部分切除术。
特发性巨结肠
特发性巨结肠是指不明原因的某一段或全部结肠异常扩张,远端肠壁神经节细胞发育正常,无明显痉挛性狭窄,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便秘。这种病症的原因可能与家族倾向性、心理因素异常或强制排便训练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调整饮食结构、排便习惯训练和服用泻药。手术治疗有多种方式,根据病变肠管的范围及其周围正常肠管的功能选择相应的术式。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肛门、直肠和结肠功能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