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一种继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下肢静脉高压引起的疼痛、沉重、水肿、色素沉着、静脉曲张、皮肤脂质硬化、溃疡等症状。PTS的发生率约为20-50%,目前静脉介入开通闭塞的血管是一种新兴技术,然而由于静脉的特性与动脉不同,静脉介入治疗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在进行静脉介入治疗时,选择合适的入路非常重要。与动脉介入不同,静脉介入不需要选择表浅部位,可以选择腘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中段、胫前静脉、胫后静脉等部位。然而,入路血管往往存在病变,血管条件不佳,超声引导穿刺也可能失败。因此,选择好的穿刺器械至关重要,我们通常选择微穿针进行穿刺,避免贯穿动脉或神经引起并发症。
对于困难PTS病例,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困难PTS通常指合并以下情况:病变血管较长、病变部位纤维化严重、没有良好流入道血流、合并急性或亚急性期血栓、侧枝较多难以辨别真腔血管。这些情况都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在闭塞段开通时,静脉的特性使得治疗难点与动脉硬化闭塞的情况不同。静脉闭塞病变最难的是找不到或者无法分辨哪一支是主干,容易进入侧枝,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在进行开通时,需要多个角度观察,避免进入侧枝。
在静脉介入治疗中,是否置入支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与动脉不同,目前仅髂静脉支架被证实有效并且远期通畅率较高。股浅静脉是否能置入支架仍在研究讨论中。对于困难PTS病例,支架的选择需要兼顾支撑力和柔顺性,避免支架后闭塞率的增加。
术后管理同样至关重要。由于闭塞静脉扩张后内膜极其毛糙,静脉血流量较小,容易瘀滞形成血栓,故术后我们通常应用华法林抗凝至少6个月,并辅助弹力袜和肌肉泵锻炼,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定期复查支架的通常程度,检测血D二聚体的变化,对于D二聚体不稳定或持续增高的患者应提高抗凝程度或改变抗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