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牙齿矫正的过程中,拔牙是一个常见而不可避免的步骤。据统计,约65%的矫正案例需要进行拔牙。这一数字可能会让人感到紧张,但实际上,拔牙矫正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特别是在处理牙列拥挤和牙齿前突等问题时非常有效。许多人都已经经历过这个过程。
为什么大多数人在正畸时需要拔牙呢?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的颌骨和头骨都在逐渐变小,而牙齿的数量(28颗不变外加4颗智齿)却没有改变。这种牙量多于骨量的现象自然会导致牙齿拥挤和前突等问题。由于骨量无法增加,为了恢复牙齿的整齐,减少牙齿数量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那么,如果不想拔牙却又想进行正畸,是否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呢?这取决于牙齿拥挤或前突的程度。对于轻度拥挤或前突的情况,医生可以通过后推磨牙、扩大牙弓或釉质片切等方法来创造少量的缝隙,以便排齐内收的牙齿。但对于重度拥挤和外突,想要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就必须进行拔牙。
如果应该拔牙而没有拔,会有什么后果呢?拥挤的牙齿在排齐时需要更多的空间,解决排列问题的同时可能会导致牙列的外展,甚至使得排齐后的牙齿突出,连带着唇部也会突出。此外,牙齿不正常的外突还可能对咬合产生不稳定的隐患,下前牙和上前牙可能出现不正常的接触,持续对牙齿施力,加重外突。
在正畸拔牙时,通常会选择哪颗牙齿呢?一般来说,医生会优先选择已经损坏的牙齿,例如已经做过根管治疗的牙齿或补过很多次的牙齿。如果整体牙齿比较健康,医生会选择功能少、不影响外观和咀嚼的牙齿,通常是4号、5号牙。这两颗牙齿形态相似、功能相似,承担的咀嚼功能也没有磨牙多,拔掉后仍有可替代的牙齿。
总的来说,拔牙可以说是正畸的常规操作。拔牙缝隙会在矫正结束后关闭,牙齿也会恢复正常稳定。因此,大家不必过分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