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是一种由于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自限性出血性疾病。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新生儿常规注射维生素K1,该病已经变得罕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新生儿出血症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孕母维生素K通过胎盘传递较少,胎儿肝内储存量低;
2. 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无细菌,维生素K合成减少;
3. 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仅为15μg/L(牛乳为60μg/L),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发生;
4. 婴儿有先天性肝胆疾病或慢性腹泻者,影响肠粘膜对维生素K的吸收;
5. 母亲在孕期使用抑制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
维生素K不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但这些凝血因子的前体蛋白的谷氨酸残基必须在肝细胞微粒体内羧化成γ-羧基谷氨酸,以螯合更多的Ca2+,然后才能具有凝血活性。这一过程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因此,多数患儿在经过维生素K治疗后,凝血机制得以迅速改善。但早产儿由于肝脏不成熟、上述凝血因子前体蛋白合成不足,维生素K疗效不佳。
临床表现
新生儿出血症可分为三种类型,包括早发型、经典型和晚发型,后者常见于婴儿期。
(一)早发型
出生后24小时内发病,常见于孕母使用干扰维生素代谢的药物,如抗凝药、抗惊厥药、抗结核药等。可出现头颅血肿,颅内、胸腔内或腹腔内出血。
(二)经典型
出生后2~3天发病,早产儿可延迟至两周。常见出血部位为脐残端、胃肠道(呕血或黑便)、皮肤受压及穿刺处;其他如鼻出血、尿血、肺出血等较少见,阴道出血偶见。一般为少量或中等量出血,多为自限性,一周后出血者极少。
(三)晚发型
出生1个月后发病,与某些因素有关,如长期腹泻和长期使用抗生素,肝胆疾患和母乳喂养等。颅内出血多见,预后不良。
治疗
患儿出现出血症状时,应立即静脉注射维生素K1 1mg,可迅速改善出血。严重者,可输新鲜全血或血浆10~20ml/kg;胃肠道出血时应暂时禁食,静脉补充营养;止血后应根据情况适当纠正贫血。
预防
凡母孕期有使用抗凝剂、抗癫痫药或抗结核药史者,产前应给予维生素K10mg肌注,3~5天;哺乳期母亲每周口服维生素K1 20mg两次。以上预防方法的效果尚不能肯定。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肌注维生素K1 1~2mg;如婴儿需长期全静脉营养,或有肝、胆、疾患,肠道吸收不良及母乳喂养者,均应每周1次定期补充维生素K1 0.5mg。
文章 如何有效缓解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症状?
生命守护者联盟
文章 如何有效缓解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症状?
康复之路
文章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如何改善血液循环与缓解症状?
全球医疗视野
文章 如何有效缓解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症状?
智慧医疗先锋者
文章 了解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治疗及日常护理要点
生物医疗创新站
患者因月经持续一个月未停止而寻求医疗咨询,正在服用奥氮平。此前尝试过多种药物但效果不佳。医生询问了患者的用药情况和月经情况,建议患者咨询主治医生以获取更专业的治疗建议。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4
用药建议:在医生建议下尝试服用葆宫止血颗粒,并注意观察症状变化。如无效或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
生活建议: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身体恢复。
26岁哺乳期女性,月经8、9天仍不干净,询问用药安全性和建议。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1
患者45岁,月经量大且持续不止一个月,刚做刮宫手术仍出血。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48
患者疑似牙龈炎,长期出血,牙龈红肿疼痛,年龄65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7
月经过多已持续4个月,贫血症状有所改善,血小板正常,寻求用药建议。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0
王虹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戴大伟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丁辉
主任医师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