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情绪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许多中国父母却陷入了情绪教育的误区。美国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博士指出,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过于强调成绩和服从,而忽视了对孩子情绪的关注和引导。
许多中国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都别管”、“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这些话看似是为孩子着想,却隐含着孩子只是父母的“产品”,应该无条件服从。这种观念导致了“情绪抹杀型”父母的出现。
戈特曼博士通过对3000个家庭的调查发现,这类父母无法容忍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当孩子哭泣时,他们会大声制止,甚至威胁孩子。有些家长则采取奖励的方式,如“不哭就买冰激凌吃”。这些方法不仅无法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与之相反,“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则会耐心倾听孩子的情绪,并给予积极的引导。他们会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并教会孩子如何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哭泣时,这类父母会耐心地询问原因,并给予安慰和鼓励。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曹子芳指出,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培养情绪稳定孩子的重要途径。在孩子3岁以前,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给予孩子正面引导。例如,当孩子打架时,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让孩子感受到亲子之间的亲密感。
戈特曼博士还指出,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过于强调批评,而忽视了对孩子的表扬和肯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父母要学会多用“我”传达法,避免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此外,父母还可以尝试“镜像式反应法”,帮助孩子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文章 走出丧失养父的阴影:如何处理内心的自责和无力感?
跨界医疗探索者
文章 我总是爱哭,一个人时又很孤单,可能是抑郁吗?
跨界医疗探索者
文章 最近有点焦虑,恐艾症,需要专业建议
医者荣耀
文章 我总是纠结于一些奇怪的小事,怎么办?
疾病解码者
文章 心慌、失眠、心率快怎么办?
AI医疗先锋
十岁男孩穿尿不湿,白天屁股红,尝试过戒掉但效果不佳。
就诊科室:产科
总交流次数:5
焦虑症状,有过敏史,咨询用药。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5
患者咨询抑郁症药物,无其他健康问题或过敏史。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0
睡眠不好,心情烦躁,容易生气,大脑静不下来。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8
20岁女性夜间说梦话,大喊大叫,无失眠史。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2
张玲
副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苏州市广济医院
申永辉
主治医师
临床心理科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杜熔淦
主治医师
临床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