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消化不良是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感等一组症状的总称,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但却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原因解释时,即考虑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西医角度将 FD 分为上腹痛综合征(EPS)和餐后窘迫综合征(PDS).
日本的团队在排除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药物或本身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后,纳入 2015 年至 2017 年的 8923 名体检中发现患有消化不良的受试者[1],将他们的睡眠时长分为四种类型:
- 极短睡眠时长:少于 6h;
- 较短睡眠时长: 6-7h;
- 中等睡眠时长: 7-8h;
- 较长睡眠时长:超过 8h。
采用问卷及患者自报告形式记录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将睡眠障碍分为:入睡困难、深度睡眠障碍、夜间觉醒、早醒、和白天嗜睡 5 种情况,试图阐明睡眠时长和睡眠障碍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睡眠时长貌似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间不存在关系,但是所有类型的睡眠障碍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对 FD 进行分型后,发现所有类型的睡眠障碍都与餐后窘迫综合征(PDS)存在相关性,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深度睡眠障碍、早醒与上腹痛综合征(EPS)存在相关性,但夜间觉醒和白天嗜睡与上腹痛综合征(EPS )没有相关性的。
图 1 睡眠障碍和 PDS(左)和 EPS(右)之间的相关性
针对中国人群的两项研究[2-3]也得到类似的结论,睡眠障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间的关系渐渐清晰,尽管不能说睡眠障碍会直接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睡眠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个危险因素,并且两种亚型的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有一定差别。
本项研究聚焦不同的睡眠障碍与 EPS 和 PDS 之间的关系,既往我国台湾地区学者[4]发现 EPS 和 PDS 之间除了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年轻、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焦虑、持续性肠易激综合征外,一些危险因素在 EPS 和 PDS 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别: HP 感染、睡眠障碍、抑郁状态等与 PDS 相关性更强,而未观察到上述因素于 EPS 之间的关系。
这项结论某种程度于日本学者的结论一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出现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时更应该考虑其与睡眠之间的关系。众多学者的研究结论可能在不同人种,不同亚型,不同危险因素之间存在不完全一致性,但是睡眠障碍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在各学者的结论中是趋于一致的,我们可以推断解决睡眠障碍的问题,改善睡眠质量,保证良好的睡眠状态可能会对减轻消化不良的症状有帮助。并且需要指出的是,睡眠障碍与睡眠时长不足并不完全等同,夜间失眠,日间再"补觉"的方式貌似并不是改善睡眠障碍的方式,并且这种违反生物节律的睡眠方式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长久下来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尊重人体的生物钟节律才能更长久的维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