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学中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清·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
二、病因中医学认为,痛风以关节剧痛,突发阵作,屈伸不利,反复迁延,形体肥胖等为典型证候,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病位主要在肾、脾两脏,病变波及关节、经络。因先天禀赋异常,后天饮食失调,加上感受外邪侵袭、痰湿浊瘀流注而致病。
1.外因 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
(1)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居处或劳动环境寒冷潮湿,或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气候剧变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而发病。(2)风湿热邪侵袭人体:外感风热,与湿相并,导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郁而化热,痹阻经络、关节而发病。
2.内因 正气不足或劳倦过度。(1)劳逸不当: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或汗出当风,外邪乘虚而入,以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痹证。
(2)体质亏虚:《济生方》:“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素体虚弱,或病后等气血不足,腠理空虚,卫气不固外邪乘虚而入。痹证日久不愈,血脉瘀阻,津聚痰凝。由经络及脏腑,导致脏腑痹。
三、病机本病主要病机为外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致关节、肌肉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而形成痹证。由于感受外邪性质不同,或有偏性,临床表现亦不同,风邪偏胜者为行痹,风邪善行而数变,故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寒邪偏胜者为痛痹,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关节疼痛有定位;湿气偏胜者为着痹,湿性重着黏腻,故关节肌肤麻木重着肿胀;热偏胜者为热痹,经络蓄热,故见关节红肿灼热、痛不可近。痹症初起属实证,久则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痹症容易出现下述三种病理变化:一是痹症日久不愈,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血脉瘀阻,津液凝聚,以致瘀血痰浊痹阻经络,出现关节肿大,关节周围瘀斑、结节、屈伸不利等症。二是病久气血耗伤,呈现气血双亏或肝肾亏损的证候。三是痹证不愈,由经络传及脏腑,出现脏腑痹。
1.湿热阻痹 湿为阴邪,其为病多发于下肢;湿与热合,黏滞缠绵,流聚无常,故痛点常不固定,而局部肿胀灼热;湿热为有形之邪,阻遏经隧,气血不得流通,故疼痛剧烈,活动多严重受限。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2.瘀血阻络 湿热久羁,气血不得宣通,留而为斑。瘀血与湿热痰浊相台,经隧阻塞更甚,故可见关节剧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黯,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硬结,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以及疼痛昼轻夜甚,也都是瘀血致病的特征。
3.痰浊阻滞 寒湿之邪蕴于关节,日久化生痰浊,痰浊为有实而无形之品,可随气之升降无处不至,流注关节,弥漫于皮肤藤理可见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漫肿;阻于经络可见局部酸麻疼痛;散于胸腹可见胸闷、痰多,苔黏腻、脉滑等,为痰浊素盛之象。
4、浊毒阻络 湿浊之气郁滞于关节,日久郁而化热,蕴热为毒。湿浊之气塞滞,阻滞脉络,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故可见关节肿痛;浊邪久蕴,化热生毒,浊毒阻滞脉络,故疼痛剧烈,甚则如刀割针刺,活动严重受限;大便秘结不通,小便短赤或黄;舌紫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滑数,均为浊毒壅盛之象。
5.肝肾阴虚痹证日久,浊毒痰瘀胶结,伤血耗气,损及肝肾,可见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为肝肾阴虚之象。
6.风寒湿痹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流注经络,留滞关节,气血痹阻而成痹证。风气胜者,因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可见肢体关节疼痛,或呈游走性痛;寒气胜者,因寒气凝滞,故关节剧痛遇寒加重;湿气胜者,因湿气黏滞重着,可见肢体关节重着肿痛,肌肤麻木,于阴雨天加重,舌苔薄白,脉弦紧或濡缓。
四、辨证要点
(一)辨病邪痹证的证候特征多因感受邪气的性质不同而表现各异。肢体关节疼痛呈游走不定者属风胜;疼痛较剧,酒寒则甚,得热则缓者,属寒胜;重浊而痛,手足沉重,肌肤麻木不仁者,属湿胜;红肿热痛,筋脉拘挛者,属热胜。
(二)辨虚实一般而言,新病多实,久病多虚。实者,发病较急,正气尚胜抗邪,故痛势剧,脉实有力;虚者,病程较长,多有气血不足,故疼痛绵绵,痛势较缓,脉虚无力。本病后期多见虚实夹杂,应辨明虚实,分清主次。
(三)辨痰瘀各种痹证迁延不愈,证见关节漫肿,甚则强直畸形,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时轻时重,昼轻夜重,屈伸不利,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紫黯甚或可见瘀斑,脉沉弦涩。多属正虚邪恋,瘀血阻络,痰留关节,痰瘀胶结,经络不通,关节不利,而成顽疾。
(四)望颜面五官浊毒蕴结,郁蒸体内,上蒸于头面,而见面色粗黄、晦浊。若浊毒为热蒸而外溢于皮肤则见面部垢浊不清 (五)望舌苔多见黄腻苔,但因浊毒的轻重不同而异。浊毒轻者舌红,苔腻、薄腻、厚腻,或黄或白或黄白相间;浊毒重者舌质紫红、红绛,苔黄腻,或中根部黄腻。苔色、苔质根据病情的新久而变,初感浊毒、津液未伤时见黄滑腻苔;浊毒日久伤津时则为黄燥腻苔。
(六)脉象浊毒证患者多见滑数脉,尤以右关脉滑数突出。临床以滑数、弦滑、弦细滑、细滑多见。病程短,浊毒盛者,可见弦滑、弦滑数脉。病程长、阴虚有浊毒者,可见细滑脉、沉细滑脉。但患者出现沉细脉时多为浊毒阻滞络瘀,而不应仅仅认为是虚或虚寒脉,如《金匮要略方论》中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又说:“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以上说明细脉主湿浊主积而不主虚的明证。
五、治疗原则在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从发病机制上提出“浊毒理论”,痛风为其理论中“浊毒在骨”部分,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制定了以“化浊解毒”为主治疗痛风的治则、治法,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一条思路和方法。
(一)湿热阻痹型主要症状: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病机:浊蕴经脉,湿热阻络。治则:清热祛湿,通经活络。方药:… (二)瘀血阻络型主要症状:手足关节疼痛剧烈,如针刺刀割,甚至于手不能触,夜重昼轻,局部皮色发暗,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病机:经脉痹阻,瘀血阻络。治则:活血法瘀,通经活络。方药:…
(三)痰浊阻滞型主要症状:手足关节突发性疼痛、肿胀、疼痛,夜甚于昼,胸闷痰多,舌苔黏腻,脉弦滑,兼见恶风、自汗等表现。病机:痰浊内生,痹阻脉络。治则:健脾利湿,化痰通络。方药:…
(四)浊毒阻络型主要症状:关节红肿剧痛,甚则如刀割针刺,活动严重受限;或关节漫肿重着,皮色红肿晦黯,甚则溃烂,多伴大便秘结不通,小便短赤或黄;舌紫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滑数。病机:浊毒内蕴,阻滞经络。治则:化浊解毒,通经活络。方药:~
(五)肝肾阴虚型主要症状: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为肝肾阴虚之象。病机:浊毒久蕴,肝肾阴伤。治则:滋阴补肾,化浊解毒。方药:~
(六)风寒湿痹型主要症状:肢体、关节疼痛,或呈游走性痛或关节剧痛遇寒加重或肢体关节重着肿痛,肌肤麻木,于阴雨天加重,舌苔薄白,脉弦紧或濡缓。病机:风寒湿邪,痹阻筋脉。治则:祛风散寒,除湿通痹。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