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迅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1.2%。虽然糖尿病已广为人知,但其中只有一半的人被确诊,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群在糖尿病早期更多地表现为餐后血糖增高,空腹血糖往往正常,而国人在体检、就诊时往往只检测空腹血糖,却忽略餐后血糖的检测。中国人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在体内吸收较快,而亚洲人的胰岛细胞功能低于白种人,餐后胰岛素早时相分泌能力差。因此,和空腹血糖相比,中国人餐后高血糖的发生率更高。
毋容置疑,空腹和餐后高血糖都是有害的,其危害主要来自于高血糖导致的糖尿病急性和各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可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还会发生神经病变及足病,严重时可造成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失明、截肢。
目前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发现,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2小时血糖可以更好的预测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因此和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与大血管病变更加密切。其次,餐后高血糖与微血管病变之间也具有相关性。已有研究指出,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较明显的餐后高血糖且持续时间长。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监测数据显示,餐后2小时血糖增高而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加了3倍。日本前瞻性观察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较糖化血红蛋白能更好地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另外有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空腹和餐后高血糖均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升高有关,两小时糖耐量试验对于痛性神经病变的检出更为灵敏。
餐后高血糖状态对人体微血管和大血管作用时间较空腹高血糖更长,血糖浓度更高,可造成更为持续的氧化应激,对血管内皮损害更明显,同时造成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失调,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狭窄甚至梗阻。餐后高血糖还可直接损害胰岛β细胞,加重胰岛素分泌缺陷,加速糖尿病的进展及并发症的产生。餐后高血糖受饮食影响很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糖高脂饮食普遍存在,体型也趋于肥胖,餐后高血糖多合并高血脂,可共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餐后高血糖对血糖波动的影响也比空腹血糖明显,而血糖的波动更加重了并发症的出现。
餐后高血糖危害巨大,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测定餐后高血糖呢?糖耐量试验可以作为标准的诊断试验。另外,二两馒头餐替代葡萄糖分别检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也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在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一定要注意餐后血糖的监测,需要吃饭及服药后再查,以了解平时餐后血糖的情况,并及时做出用药调整。
对于年龄超过45岁、体型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应该注意尽早进行餐后血糖的检查,以免漏诊糖尿病。对于餐后高血糖的控制尤其要注意餐后的适当运动,避免过多碳水化合物和精细食物的摄入,并选用针对餐后高血糖的降糖药物,以及早发现和干预餐后高血糖,进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
文章 糖甲科普:血糖高一定会发展成糖尿病吗?
李连喜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文章 甲亢白细胞减少,一定要做碘131治疗吗?
李连喜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文章 糖甲科普:李医生,我得了无法治愈的桥本甲状腺炎,怎么办?
李连喜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我胆固醇偏高,想知道这对健康的影响和是否需要用药,家族没有糖尿病,颈动脉超声正常。希望能得到建议。患者女性56岁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总交流次数:16
李连喜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患者疑似患有Graves病甲亢,已进行部分检查,等待进一步诊断。患者男性32岁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总交流次数:43
李连喜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患者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疾病,肾功能受损,寻求治疗建议。患者男性75岁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总交流次数:72
用药建议:建议使用达格列净和利格列汀二甲双胍等药物控制血糖,调整降压方案(具体用药请咨询心内科医生)。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
注意事项:患者情况复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用药,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李连喜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