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灵枢.逆顺》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首先是防病,防止疾病的发生,使人不生病或少生病,方可健康长寿。这是中医学一个源远流长的预防医学思想。
养生保健一般多注重于“补”,却不知“通”更为重要。人体健康,以通为贵的思想源远流长。如《吕氏春秋.达郁》篇曰:“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矣。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素问.调经论》亦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髓,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认为精气郁结,血气不和,乃百病根源。《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至和平”。《灵枢.平人绝谷》云:“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均认为疏通人体气血,使之运行流畅通顺、条达,无所不至,即可消除诸疾,促使机体阴阳气血平衡。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中提出:“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强调元真之气通畅,是人体保持健康状态的基本条件,也是治愈疾病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经典著作中所说的“通”不仅是指人体经络、血脉的畅通,更是指密布人体上下内外的玄府窍道畅通。作为气血津液精神运行终末端的玄府,其开放通畅程度直接关系到气血精神津液的渗灌及神机的运转,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可以认为,玄府畅通为健康之本,开通玄府郁闭、维护气血津液精神的畅通,在治未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通悬浮不仅是治病之纲领,而且是防病之要法,丰富多彩的开通玄府方法,为预防疾病提供了众多的选项,开通玄府促进气血津液流通的方法甚多,广而言之,各种外治方法乃治体育运动均有此功用,而内治所使用的口服药物更是独见其功。
《仁斋直指方论.诸风》曰:“夫圣人治未病之病,知未来之疾,此其良也。其中风者,必有先兆之证——自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者,此先兆也,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经云: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宜常服加减防风通圣散预防其病,则风疾不作而获其安矣。”
北宋末年的医学大家刘完素创制的防病良药“防风通圣散”流传甚广。北方一些地区称之“春药”(春天的药),用于春天防病。每到立春时节,不少人家都要备几剂防风通圣散,作为全家春季“防疫”之药服用。故谚语云“有病无病,防风通圣”。从元代易水学派医家罗天益《卫生宝鉴.春服宣药辨》中,可窥此法在当时的盛行情况。相传至今数百年来,在民间仍未中断应用,足见其成效。
防风通圣散,意在使周身中外气血宣通,维持人体气血津液精神正常的升降出入状态,而达到预防百病的目的,正是“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之意。
刘完素通过“防风通圣防百病”的成功范例,将《黄帝内经》以通防病的思想变成了现实,为后世指出了一条确病延年的有效途径。
文章 患了痛风,个人如何调理呢?
彭红喜
副主任医师
彭红喜中医诊所
文章 痛风之“痛”,按哪里能缓解?
彭红喜
副主任医师
彭红喜中医诊所
文章 东拉西扯话“痛风”
彭红喜
副主任医师
彭红喜中医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