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魏贺峰

一文了解胃溃疡

一文了解胃溃疡

胃溃疡是指发生在胃角、胃窦、贲门和裂孔疝等部位的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胃溃疡作为常见病,很多人发现是症状已较为严重,说明胃的损伤已经到达胃的粘膜肌肉层,而胃炎一般是到达胃黏膜浅层。

病因:1、幽门螺旋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因。唯一可以生活在胃里面的细菌,可以破坏胃黏膜,引起胃炎、胃溃疡及胃穿孔等疾病。2、药物因素:长期口服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芬必得、地塞米松等药物。因此,在服药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遵遗嘱进行,切勿自行服药。3、 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4、 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长期吸烟饮酒、喝浓茶、喜辛辣刺激性食物、重盐等,这些不良饮食习惯都易导致胃黏膜的损伤。5、 应激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胃溃疡,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 6、 胃运动异常 :部分胃溃疡患者存在胃运动障碍,如胃排空延缓所致胃酸分泌增加,十二指肠-胃反流所致胆汁、胰液和溶血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伤。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也可出现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剑突后。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多数患者在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部分患者的不适发作与进餐的节律性有关,其特点是:进餐-疼痛-缓解,经1-2小时后缓解,直至进餐后再重复上述规律; 还有部分胃溃疡患者除疼痛症状外,还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烧心等不适;或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

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对于药物引起的,停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不能停用的,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时服用护胃药物。 如有幽门螺旋杆菌,则一定要清除。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2、 抑酸治疗: 胃酸分泌过多,促进胃酸消化胃的粘膜,可以缩短病程,缓解症状。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其能抑制胃酸,促进胃黏膜修复。 胃黏膜保护剂: 可以加用黏膜保护剂来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如枸橼酸铋钾、硫糖铝等。

饮食指导:食用 无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含膳食纤维较低、易于消化的食物。 避免食用未加工的土豆类、含粗纤维多的蔬菜和水果、易刺激胃酸分泌的肉汁汤液、难消化的糯米和坚果、强烈的调味品以及浓茶、咖啡、酒等。 少食多餐,每日5~6餐。在烹调方法上,应切碎、制软,或制成泥状。 胃溃疡患者在就餐过程中尽量细嚼慢咽,不仅能够缓解胃肠道的负担,还能够分泌大量唾液,让食物与唾液充分结合,从而对胃黏膜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一文了解胃溃疡

胃溃疡是指发生在胃角、胃窦、贲门和裂孔疝等部位的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胃溃疡作为常见病,很多人发现是症状已较为严重,说明胃的损伤已经到达胃的粘膜肌肉层,而胃炎一般是到达胃黏膜浅层。 病因:1、幽门螺旋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因。唯一可以生活在胃里面的细菌,可以破坏胃黏膜,引起胃炎、胃溃疡及胃穿孔等疾病。2、药物因素:长期口服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芬必得、地塞米松等药物。因此,在服药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遵遗嘱进行,切勿自行服药。3、 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4、 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长期吸烟饮酒、喝浓茶、喜辛辣刺激性食物、重盐等,这些不良饮食习惯都易导致胃黏膜的损伤。5、 应激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胃溃疡,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 6、 胃运动异常 :部分胃溃疡患者存在胃运动障碍,如胃排空延缓所致胃酸分泌增加,十二指肠-胃反流所致胆汁、胰液和溶血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伤。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也可出现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剑突后。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多数患者在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部分患者的不适发作与进餐的节律性有关,其特点是:进餐-疼痛-缓解,经1-2小时后缓解,直至进餐后再重复上述规律; 还有部分胃溃疡患者除疼痛症状外,还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烧心等不适;或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 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对于药物引起的,停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不能停用的,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时服用护胃药物。 如有幽门螺旋杆菌,则一定要清除。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2、 抑酸治疗: 胃酸分泌过多,促进胃酸消化胃的粘膜,可以缩短病程,缓解症状。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其能抑制胃酸,促进胃黏膜修复。 胃黏膜保护剂: 可以加用黏膜保护剂来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如枸橼酸铋钾、硫糖铝等。 饮食指导:食用 无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含膳食纤维较低、易于消化的食物。 避免食用未加工的土豆类、含粗纤维多的蔬菜和水果、易刺激胃酸分泌的肉汁汤液、难消化的糯米和坚果、强烈的调味品以及浓茶、咖啡、酒等。 少食多餐,每日5~6餐。在烹调方法上,应切碎、制软,或制成泥状。 胃溃疡患者在就餐过程中尽量细嚼慢咽,不仅能够缓解胃肠道的负担,还能够分泌大量唾液,让食物与唾液充分结合,从而对胃黏膜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魏贺峰

住院医师

汝南县中医院

56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射干麻黄汤化裁浴足治疗小儿咳喘

射干麻黄汤始载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方药组成: 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 麻黄四两 生姜四两 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大枣七枚 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原文言简意赅,寥寥数语却生动的刻画出了射干麻黄汤的辨证原则及适用范围,本方主治病候可用“内饮外寒”四字加以概括,素有水饮内停,适感风寒外袭,内外合邪,阻塞肺窍,肺失宣降,故“咳而上气”;寒饮不化则积聚为痰,痰阻气道,呼吸之气触动痰饮,痰气相搏故有“喉中水鸡声”,简单九个字便将内饮外寒之咳喘的形态描述的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笔者有幸跟诊河南省驻马店市首届名中医刘天骥老师,发现刘老另辟蹊径,变射干麻黄汤内服为外用,收效甚佳,今试举验案一例,供同道参考。 患儿,王某,男,9 岁,2018 年 12 月 1 日初诊:述其素有哮喘 2 年余。2 周前受凉后,引起发热咳嗽,经当地医院治疗后(具体用药用量不详),热退后遗留咳嗽,服中西药多种止咳药未效。刻诊:患儿鼻塞,流清涕,咳嗽气急,喉中痰鸣,时吐清稀痰,晨起受凉时加重。无汗,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小儿咳喘。 辨证:外寒内饮,寒饮郁肺。 治则: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方剂:射干麻黄汤化裁。 方药:射干 20g,麻黄 20g,生姜 20g,紫菀 20g,款冬花 20g,艾叶 10g,辛夷 10g,细辛 10g,清半夏 10g,五味子 10g,乌梅 30g,陈皮 30g。3 剂。每剂水煎 3 次,混合滤液 2000ml,浴足,每次 10~20 分钟,1 日 2 次,1 剂药可反复洗 2 天。 2018 年 12 月 8 日复诊:药后鼻塞已通,清涕渐止,咳喘和喉中痰鸣减其大半,守方麻黄减为 10g,细辛减为 6g,加黄芪 30g,当归 20g,以益气养血。3 剂,用法同前。 2018 年 12 月 16 日三诊:药后诸症全消而告愈,为防止复发,上方加白术 30g,防风 15g,继用 3 剂,以巩固疗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小儿咳喘为儿科常见多发病,大多数患儿为感冒后,发热已退,遗留咳喘,中西药多法治疗而效果欠佳。正如高士宗在《医学真传》中所云:“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夫所以难治也者,缘咳嗽根由本甚多,不止于肺。”尤其现代小儿喜食瓜果、零食、饮料等,致使脾胃受损,母病及子致咳嗽丛生,细究之,外受寒邪,内有水饮,内外合邪,致肺气上逆而咳喘作。射干麻黄汤为《金匮要略》治疗冷哮之祖方,具有温肺化饮,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寒饮内停,肺失宣降,咳嗽气喘,喉中痰鸣之咳喘证。其病机为外寒内饮,寒饮郁肺,饮重于寒。因小儿服药困难,故选用足浴来外治。清·外治大师吴师机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只是给药途径,内外有殊,外治与内治可收异曲同工之妙。射干麻黄汤化裁方中,射干性本苦寒,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以止咳平喘,常用于肺热咳喘,今在大队温热药中用,乃去其性,而存其用,开痰结是也;麻黄解表散寒, 宣肺平喘,取其宣发壅遏之肺气;紫菀、款冬花、半夏、陈皮助射干降气化痰;生姜、细辛、艾叶助麻黄温肺化饮;乌梅、五味子收敛肺气以止咳;辛夷散风寒,通鼻窍;黄芪、当归益气养血。诸药合用,共奏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效,紧扣小儿咳喘之病机,故疗效可靠。又变内服为外用,发挥药物、俞穴、热疗等综合功效,患者家属也乐意接受,应继承发扬之。(魏贺峰)

魏贺峰

住院医师

汝南县中医院

56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清热活血化痰治舌菌

舌菌是以舌体赘生肿块如菌,坚硬溃烂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即舌岩。《外科真诠》云:“舌岩,舌根腐烂如岩。”本病在口腔岩症中较为常见,其恶性程度高,晚期常累及颈、颌部,预后不佳,相当于西医的舌癌。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驻马店市中医院刘天骥主任从事中医皮肤病临床和科研工作近 50 年,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刘天骥治疗舌菌的验案及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历代医家认识 舌菌属于中医学“舌岩”“舌疳”范畴。《丹溪心法》首先记载舌岩,曰:“锨肿突如泛莲,或状如鸡冠,舌本短缩,不能伸舒言语,时漏臭涎,再因怒气上冲,忽然崩裂血出不止,久久烂延牙龈,名舌岩。”《外科真诠》则言:“舌岩,舌根腐烂如岩。”《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曰:“舌菌属心经,多因气郁而生。舌上如菌状,或如木耳,其色红紫。”《医宗金鉴》卷六十六记载:“舌疳心脾毒火成,如豆如菌痛烂红,渐若泛莲难饮食,绵溃久变瘰疬风。” 诊断要点 舌菌主要因心脾郁火或外感热毒,痰火瘀毒结滞所致。舌为心之苗,七情内伤,气郁化火,火性炎上,循经上行于舌;或思虑伤脾,脾气久郁,化火生痰;或外感热毒,或嗜烟日久,火毒熏灼,均可导致舌部经络阻塞,气血瘀滞,火毒痰瘀互结为舌菌。 舌菌多发于 40 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该病初起在舌部生一硬结,形如豆粒,逐渐形成肿块,按之坚硬,或如菌状,头大蒂小。继而在其中心区出现边缘隆起之小溃疡,渐向深部和周围发展,状若泛莲,或如鸡冠,疼痛难忍,流涎臭秽,触之易于出血。由于舌活动不便利,可致进食及言语困难。随着病变范围增大,有时可导致牙关紧闭。久之可穿腮透舌,延及颈颌,结块肿大而坚硬疼痛。晚期由于舌不能转动,饮食难下,体质日渐衰败而死亡。 鉴别诊断 舌菌、舌疮、结核性溃疡临床症状相似,诊断时需鉴别。 舌疮为发于舌的溃疡,多见于舌尖、舌边,发病快,病程短,初起即疼痛明显,溃疡周围柔软,局部不高突。常为多发性,或有反复发作。 结核性溃疡多发生在舌背部,溃疡表浅,软,边缘不整齐,表面粗糙,色灰黄污浊,疼痛显著,触之更甚。 验案 张某,男,42 岁,2019 年 3 月 23 日初诊。主诉:舌体麻木 3 月余。症见舌体麻木,舌尖部有约 10 毫米×8 毫米×2 毫米淡红色赘生物,舌尖或局部有刺痛感,伸舌困难,饮食可,睡眠可,二便调,口唇暗红,舌质红,苔薄白,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中医诊断:舌疳。证属心经郁热,痰瘀互结。治宜泻心清热,化痰祛瘀,软坚散结。予桂枝茯苓丸合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合消瘰丸加薏苡仁。 处方:大黄 6 克,黄连 6 克,黄芩 15 克,桂枝 12 克,茯苓 20 克,桃仁 10 克,赤芍 20 克,丹皮 20 克,浙贝母 15 克,玄参 15 克,牡蛎 30 克,薏苡仁 30 克。10 剂。水煎服,日 1 剂,分早晚 2 次饭后温服。 二诊(2019 年 4 月 2 日):患者诉服药后感觉赘生物无明显变化,嘱其树立信心,耐心服药,继服上方 10 剂,用法同前。 三诊(2019 年 4 月 12 日):患者诉服药后感觉赘生物大小无明显变化,但厚度感觉薄了一点,原方继服 10 剂,用法同前。 四诊(2019 年 4 月 22 日):患者诉服药后感觉赘生物大小仍无明显变化,厚度感觉又薄了一点,原方继服 20 剂,用法同前。 五诊(2019 年 5 月 2 日):患者诉服药后,从外观上看赘生物大小及厚度无明显变化,但颜色已接近舌体颜色,原方继服 20 剂,用法同前。 六诊(2019 年 5 月 22 日):患者诉服药后,从外观上看赘生物大小及厚度均小了一点,且赘生物周边与舌体脱离了一点,原方继服 20 剂,用法同前。 七诊(2019 年 6 月 11 日):患者诉服药后,从外观上看赘生物大小及厚度均小了一点,且赘生物周边与舌体脱离,有点类似“蘑菇”状,根部也有所缩小,守上方薏苡仁用量加至 60 克,赤芍用量加至 30 克。20 剂,用法同前。 八诊(2019 年 7 月 1 日):患者诉服药后感觉赘生物边缘与舌体脱离又多了些,往掉的方面发展趋势比较明显,20 剂,用法同前。嘱患每服 10 剂,间隔 2 天再服,另每天用薏苡仁 100 克煮粥喝。 九诊:(2019 年 7 月 25 日):患者诉服药后自我感觉好多了,从外观上看赘生物大小及厚度均小了一些,边缘处掉了一些,上方加丹参 30 克,20 剂,用法同前。 十诊(2019 年 8 月 18 日):患者诉服药后,从外观上看赘生物大小及厚度均小了很多,赘生物大小约 4 毫米×3 毫米×0.5 毫米,上方继服 20 剂,用法同前。 十一诊(2019 年 9 月 11 日):患者诉,赘生物已剩下一点,胜利在望,上方继服 20 剂,用法同前。 2019 年 9 月 25 日,患者电话告知,赘生物已全部消除。按:本案患者服药长达半年之久,但终获痊愈,可喜可贺。众人皆知桂枝茯苓丸治疗妇科疾病,然刘天骥却用此方治舌菌一病,令人耳目一新。本案患者属痰瘀互结证。张仲景治疗瘀血证有一个经典组合:大黄、桂枝、桃仁,这三味药下瘀血效果非常好,桃核承气汤便有此组合,刘天骥用桂枝茯苓丸合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治疗此案,方中巧妙的使用了这一组合。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为《桂林古本伤寒论》治疗热痞之方,方中虽以大黄为主药,但非专于攻下,而是取其苦寒泻火之功。配伍苦寒解热除烦的黄芩、黄连,清热泻火,解毒燥湿之功尤著。为治阳明里热及诸火热炽盛之证,方名“泻心”者,以心属火故也。核心病机是实火邪热,故心火炽盛,热毒疮疡皮疹等症,效果亦佳,此乃《黄帝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也。合用消瘰丸清化滋阴,化痰散结。方中玄参滋阴清热,消散瘰疬、痰核;浙贝母化痰散结;牡蛎益阴潜阳,消痰软坚。三药合用,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牡蛎含碳酸钙,可以抑制肉瘤;玄参、浙贝母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结节内的退行性病变。最后上方加入薏苡仁 30 克,健脾祛湿,清热排脓。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薏苡仁有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炎镇痛等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泻心平肝,化痰祛瘀,软坚散结之功,与舌菌病机相契合,故疗效显著,病乃告愈。(魏贺峰 河南省汝南县中医院)

魏贺峰

住院医师

汝南县中医院

565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