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苍松

“O”型腿的矫正方法

“O”型腿的矫正方法

O型腿

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

O型腿的判断标准

在双足跟、双足掌并拢,放松双腿直立,如两膝存在距离,就说明是有O型腿了。 

一般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两个指标,判断O型腿的轻重程度。 

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的大小,"O型腿"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为轻度; 

◆常态膝距在3-10厘米之间的为中度; 

◆常态膝距大于10厘米的属重度。 

O型腿的形成原因

O型腿形成的最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1、发育性因素 在身体发育时期由于营养不良或肠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钙磷等营养元素缺乏,骨骼发育障碍、骨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而出现膝内翻的改变;

2、失衡性因素 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或不正确的用力习惯引起支配关节的肌肉力学失衡,长期的肌肉力学失衡可以导致关节发生移位,而形成膝内翻。这种关节移位和大家都熟悉的关节错位是完全不同的,关节错位表现为对应的两个关节面发生相对位移而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关节移位主要表现为关节的旋转和关节间隙的异常,在膝关节表现为两脚平行并拢站立时髌骨向内侧旋转,这是膝关节的整体旋转引起的,不是髌骨半脱位,只要关节得到矫正髌骨就会回到前方,在X线正位片上显示膝关节内外侧间隙不等宽,内侧间隙明显变窄;

3、外伤或其他疾病导致的O型腿。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外侧角度的稳定结构,可以随关节的改变做出适应性调整。在一般情况下,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不是形成O型腿的关键因素,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外伤引起外侧副韧带损伤等破坏了膝关节的稳定也可以导致O型腿,这在运动员比较多见,治疗时一般需要手术修补损伤的韧带。 

O型腿的人,平时站立和走路时,都是腿外侧肌肉用力,内侧用不上力。因此腿部肌肉发育不匀称,往往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这样,形成的腿部肌肉轮廓线就是弯曲的,给人的感觉就是骨头弯曲了。其实并不全部是骨头弯了,只有少数是真正骨头弯了。如果想判断骨头是否弯了,最直接的方法是拍X线正位片。 

并且,部分失衡性O型腿由于同时伴随髋关节的外展移位,会导致双腿间的缝隙别大。 

O型腿就是骨头弯曲了吗?

不少人简单地认为,O型腿(膝内翻)就是腿骨弯了。其实,膝内翻远不是这么简单。从专业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膝内翻分为骨质有改变的胫骨机械性内翻,以及软组织失衡导致的内翻。大部分人,对后者还不了解,因此才会粗暴地得出结论,认为O型腿是无法矫正了。 

骨质改变,通过物理方法无法矫正,但软组织失衡性的内翻,是可以改变的。即使是进行膝内翻的手术矫正,通过软组织平衡的方法可以矫正的度数,也占72.1%,即能够改变绝大部分程度。 

O型腿的危害

正常的膝关节,压力是平均分布在关节面上的。而O型腿的人,由于膝关节内翻,身体重量就过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关节面上。过度的压力和摩擦力,会导致膝关节内侧软骨面磨损,胫骨平台塌陷,继发骨性关节炎。到年龄大了,就容易出现关节痛,影响到正常的行走活动。 

O型腿影响我们的形体美观

1、身体两侧的S型曲线被破坏,原本到膝关节应该内收的弧线消失,或者成为向外膨胀的曲线,视觉上就缺乏那种玲珑之美了。 

2、由于O型腿的人,大小腿都是骨骼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这样导致下肢外轮廓线更加外移。显得胯宽,小腿特别弯。 

3、O型腿由于肌肉分布不匀称,显得大小腿都很弯,这样腿失去了笔直曲线,整个人也少了几分挺拔。 

4、O型腿的人,两条腿之间巨大的缝隙,在视觉上非常不美观。 

5、O型腿的人,由于小腿膝关节下面向外突起比较多,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小腿很短。 

6、O型腿的人,由于大腿曲线变化,从正面看,显得腿短,上下肢比例失调。 

7、O型腿的人,由于身体重量过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在行走时,不易保持平衡,容易摇摆,形成鸭子步,步态难看。 

O型腿对人心理的影响

腿部的畸形不仅仅影响体型与健美,对人体健康也有损害。对人们体型的危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 

O型腿对健康的影响

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给。由于O型腿破坏了膝关节正常力的分布,使关节一侧所受的生物应力增大,对侧相对减少。天长日久,还会引起膝关节行走时疼痛,关节活动也受影响,进而易导致骨性膝关节炎

O型腿的矫正

O型腿的矫正方法包括:手术、仪器、夹板、绑腿、锻炼、矫正鞋垫等。 

手术适应于O型腿程度非常重,或者已经并发骨性关节炎,出现关节疼痛的患者。手术的好处是被动治疗,矫正立竿见影,不需要恒心和坚持。缺陷是手术技法不同,大多需要截骨,痛苦和风险大,费用高。 

1.外固定器加胫骨结节倒U形截骨术。 

这种方法优点主要有:截骨术操作简单、安全、骨愈合快,不容易出现延迟愈合,采用外固定器便于掌握整形矫正时的角度,可使骨愈合角度准确,调整也方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下地活动,下肢肌肉不会出现萎缩。 

2.胫骨结节倒U形截骨术,术后管形石膏外固定。 

据统计,O型腿畸形完全矫正率可达96%以上。 

非手术矫正方法,其原理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松弛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恢复膝关节内外侧的稳定结构。从而使胫骨外旋,达到矫正目标。 

非手术矫正方法,好处是费用低、风险小,缺陷则是主动治疗,见效慢,需要长期坚持。没有恒心就达不到矫正目的。 

“O”型腿的矫正方法具体如下: 

(1)直立,两脚并拢,两手扶膝做两膝向正前方的下蹲 

起立运动,做 20~3O次。 

(2)弯腰,两手扶膝做向左的和向右的绕环运动,做20 

~30次。 

(3)两脚开立稍大,弯腰,两手扶膝做两膝向内相靠停 

耗练习,每次停耗10秒钟,做5~10次。 

(4)两脚平行站立。先以脚跟为轴,做脚尖外展和内旋 

运动;再以脚尖为轴,做脚跟外展和内旋运动,各做20~30次。 

(5)坐在椅子上,尽力用小腿夹住书,坚持一定时间。如果用橡皮带将两膝捆住做,效果更加显著。 

(6)跪坐在腿上,塌腰,两脚慢慢向外向前移动,腰部随之也逐渐直起来。做 15~20次。 

如何矫正O型腿 

稍微改变一下站立姿态,便可运用腿部肌肉不同的部位,这是下蹲运动的最大特点。下蹲时膝盖和大腿靠拢,对于矫正 O型腿很有效。尽可能的下腰深蹲效果会更好。 

方法:双手叉腰,上身保持直立,双腿张开 15— 20厘米,脚尖略微向外,吸气时两膝靠拢慢慢下蹲,尽可能深蹲并停留片刻,感到腿部肌肉紧绷。呼气时慢慢打开双膝,伸直站立,重复 10次。 

O型腿的外固定治疗

膝内翻畸形(D、O形腿)是常见的下肢畸形,患者多为青少年,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下肢,致病原因包括佝偻病(分儿童型和少年型)、骨骺坏死或骨骺发育异常。膝内翻不仅影响外观,且造成下肢负重力线的转移,日久可继发张力侧的韧带松弛、压力侧的韧带挛缩、退化性关节炎、髌骨脱位及髌骨软化等症,并可引起相应的各类症状。诊断虽不难,但寻找原因明确畸形部位、方向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治疗是骨科医生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 

年龄较大和畸形严重的病例,常需矫形外科治疗,满意的矫形效果有赖于术前的精心设计手术方案。膝内翻均伴有胫骨内旋畸形,单侧可致肢体短缩,双侧可致身材矮小。手术时应同时予以矫正。对特殊病因引起的膝内翻(如低磷抗D的肾形佝偻病),常需内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可行截骨矫形手术。 

传统的膝内翻治疗,常采用小腿外侧切口,行胫骨上端楔形截骨,腓骨在不同平面做斜形截骨,再以L型钉板或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并附以石膏管型外固定。 

O型腿矫正操

1.八步矫正法。向后迈步走,注意要脚跟先着地,路线走直。每次走八步。 

2. 锻炼腿部内侧肌肉的方法: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足稍内扣,膝关节内扣做下蹲和起立的动作。20次一组,每天做2~4组。不需要完全蹲下去即可。

其他方法
1、调整走姿

O型腿的人走路多为外八字,即行走的时候,双足尖向外分,在行走的时候,腿部会向外用力,膝关节受到向外分的力,久而久之,站立的时候膝关节就会无法并拢,变成O型腿。所以要先调整走姿,学会重心放腿内侧。良好的走姿应当身体直立、收腹直腰、两眼平视前方,双臂放松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脚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跨步均匀。

刚开始调整时可能觉得很别扭,有种不会走路的感觉,时间长了就自然了。

2、一有空就记得做夹紧动作

无论是等公车,还是办公室里、看电视时,都要时时记得伸直双腿用力夹紧双膝,一天3-5次,每次15分钟左右。这样不仅能矫正腿型,时间长了,还有瘦腿的功效,特别是瘦大腿哦。

3、缠绷带矫正法

如果你的双腿膝盖是往外旋转的O型腿(走路容易外八字)、因为弯曲的程度较严重。所以除了做夹紧运动外,最好多操作捆绑法矫正.

准备具有弹性的橡皮带,或是布制的长型带子,均匀地缠绕双腿来帮助双腿夹紧。

1)先坐在椅子上,将两腿并拢。在膝盖以下脚跟以上外,均匀地捆绑橡皮带。

2)如果所使用的捆绑物不是具有弹性的橡皮带。在捆绑之前,先在脚跟内侧和膝盖内侧各垫上一条毛巾,避免疼痛。第一次捆绑时,不要过紧。

3)捆绑后站起,记得要将身体挺正,抬头挺胸,约站立15分钟后即可。如果站立时会疼痛或是脚麻,就是捆绑得过紧,此时要拆开重新捆绑一次。最好一日可捆绑两次。

4)也可两手扶着栏杆或椅背做蹲下。站起的重复动作,每次约15分钟。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足稍内扣,膝关节内扣做下蹲和起立的动作,不需要完全蹲下去即可。20次一组,每天做2~4组。坚持一个月,会看到效果的。

温馨贴士:

O型腿是长期不良习惯积累的后果,因此矫正它不能太着急,一定要持之以衡。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氨糖和软骨素那个好?

1.软骨损伤为什么要补充营养物? 膝骨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软骨及周围软组织的退变。关节软骨营养的获取主要依赖关节液以及关节囊周围的分支供应。因老化,受伤或疾病状态下软骨素流失会造成滑液流失,导致软骨营养不良,干涸甚至变薄及脆弱。通常来说,当出现上下楼梯痛,下蹲起立软骨不适,髌骨反复出现响声的时候,那软骨肯定是开始退变了,需要引起重视! 关节软骨无神经,无淋巴,且无血管,其代谢更新周期较长。加之软骨缺少必要的营养供应,因受伤或者日常磨损而带来的软骨毛燥,将难以修复或愈合。为了营养软骨,促进软骨修复,就需要额外补充软骨营养物质,也就是氨糖及软骨素。 2.软骨素与氨糖的区别 氨基葡萄糖也称为氨糖,是一种糖蛋白,可以帮助你的身体形成软骨(主要位于关节附近的骨头上的坚硬结缔组织)。是一种天然存在于骨骼、骨髓、贝类和真菌中的物质。 软骨素一般指硫酸软骨素是一种由糖链组成的天然物质。主要应用于关节液,滴眼液等,被认为有助于维持身体保持关节液及关节的灵活性,具有止痛及促进软骨再生的功效。广泛存在于软骨组织,可以通过提取而制得到酸性粘多糖。而氨糖就相当于软骨胶原蛋白生成的原料,而软骨素起到保湿存水的作用。当补充软骨素和氨糖的时候,就相当于补水保湿,促进胶原蛋白形成,从而保持软骨的健康。 两者的分子结构,来源及具体作用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临床研究证明,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联用效果更好。"氨糖+软骨素"复合疗法,在治疗骨关节病时起到"1+1 >2"的效果。市场上很多氨糖类药物或者保健品,其实是已经两者复合了。 3.氨糖及软骨素复合物怎么吃? 30 岁左右,人体内的氨糖逐渐流失且不再生成,部分人开始感到全身酸软,运动能力下降。 45 岁以后,人体内的氨糖只相当于青少年时期的 18%,关节软骨及滑膜的受损部分难以再生修复,大多数人已不喜欢运动。 60 岁以后,氨糖在人体内的含量已微乎其微,人的身高比年轻时矮小,走路腿软,关节痛经常发作。 因此,适当补充软骨所需要的营养对于保养膝关节,延缓软骨退变起重要作用。另外,需要知道的是,氨糖软骨素是一种膳食补充剂,其起效的时间是比较缓慢的。尽管氨糖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但是它更重要的作用是改善软骨的修复及软骨的结构,所以它发挥作用需要的周期比较长。通常来说,连续口服 2~3 月后疗效才能比较稳定的效果。但是,也不要盲目吃这些药物,膝关节疼痛的患者有一个治疗前提是:需要找专科医生先明确疾病的诊断,因为引起膝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很多(退行性关节炎,肌腱或者髌腱的炎症,类风湿或者痛风性关节炎等等)。 对于软骨磨损厉害及存在内外翻明显的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手术矫形及置换治疗,而不是口服药物。

苍松

主治医师

成都双流京东互联网医院

106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腰椎间盘突出做什么检查好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表现为腰痛伴麻木,下肢两侧疼痛,足麻,腿麻症状;临床上有部分患者无腰痛症状,仅表现为单腿或双腿麻木;可以进行直腿抬高试验检查和压痛点检查。出现症状后,可以做 X 光片、CT、核磁检查,如果症状不典型,还需要做肌电图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X 线片在判断脊柱骨结构及序列变化上较其他影像学方法有诸多优势,研究报道椎间盘突出方面的间接征象有局部不稳、椎间隙变窄、代偿性侧凸、牵张性骨赘等。但不能直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因此无直接诊断意义,不能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CT 较 X 线片可以更好地观察骨性结构,但对神经、椎间盘等软组织的分辨率较差,较难分辨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 MRI 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与 CT 相比具有以下优势:无放射性损害、可评估椎间盘退变情况、更好地观察突出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可以清楚的判断突出的严重程度,还可以看是否有腰椎管狭窄,但同时其对骨性结构压迫的分辨能力较低。 完善这些辅助检查才可以更好的对症治疗。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打开京东 APP 在搜索栏中搜索“京东健康苍松”即可向我咨询。

苍松

主治医师

成都双流京东互联网医院

105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版 NOF 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摘要)

美国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 (NOF ) 发布了《骨质疏松症预防与治疗临床指南》, 其中强调了对高危人群的危险评估、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以及药物治疗。摘译如下。 危险评估 所有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子都应在临床上评估骨质疏松症危险, 以确定是否需要做骨矿物质密度 (BMD ) 检查。一般说来, 危险因素越多, 骨折危险越大。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但由于骨折前没有预警征兆, 所以很多人不能在疾病早期及时诊断和接受有效的治疗。很多因素可增加骨质疏松症相关骨折的危险。 由于多数骨质疏松症相关骨折是跌倒引起的, 所以评估跌倒的危险因素也很重要。除了肌肉无力、步态、平衡和视力缺陷外, 最重要的似乎是个人跌倒史。 在 WHO 的 10 年骨折危险模型中的危险因素包括, 现在的年龄、性别、骨折史、股骨颈 BMD、体质指数低及是否用口服糖皮质激素, 还包括有无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父母髋骨骨折史、吸烟、饮酒量大。WHO 指出此组危险因素可与 BMD 测量相结合, 用来评估病人的骨折危险。 除骨质疏松症外, 代谢性骨病 (例如甲旁腺亢或骨软化症) 亦可使 BMD 降低。这些病很多有非常特效的治疗, 单纯根据 BMD 诊断骨质疏松症前应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检。 如果考虑病人存在可以治疗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 开始治疗前应做相应的血和尿检查 (例如血清钙、尿钙、血清促甲状腺素、蛋白电泳, 皮质醇或麸质敏感性肠病的有关抗体)。对最近发生骨折的老年病人, 应评估继发性原因, 如果考虑骨软化症或维生素 D 不足, 应测定血清 25(OH )D 水平。一般说来, 确诊的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开始治疗前应考虑做生化检查 (例如血清钙和肌酐等)。 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根据 BMD 测量值诊断。在有低创性骨折的高危病人往往可做出骨质疏松症的初步诊断或临床诊断。 骨矿物质密度测量和分类 中轴 DXA 现在采用髋和脊柱双能 X 线吸收测量 (DXA ) 来确定或证实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预测将来的骨折危险, 并通过一系列测量来监测病人。 根据 WHO 的诊断分类,BMD 诊断分为正常: BMD 在“正常年轻”成人 BMD 的 1 标准差 (SD ) 以内(T 分≥-1.0 ); 低骨质(“骨质减少”): BMD 比“正常年轻”成年人的 BMD 低 1.0~2.5 SD(T 分 -1.0~-2.5 ); 骨质疏松症: BMD 比“正常年轻”成年人的 BMD 低≥2.5 SD(T 分≤-2.5 ); 严重或肯定骨质疏松症: 已有 1 次或多次骨折的此组病人。 在绝经后妇女和≥50 岁的男子,WHO 用于诊断的 T 分标准 (正常、低骨质和骨质疏松症) 适用于中轴 DXA(腰椎、全髋和股骨颈)的 BMD 测量。如果不能测量髋或脊柱的 BMD, 可用 1/3 桡骨部位的 DXA BMD 测量值来诊断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前妇女或 <50 岁的男子和儿童, 不要用 WHO 的 BMD 诊断分类标准。在这组人群中, 不能只根据密度测量标准诊断骨质疏松症。国际临床密度测量协会(ISCD ) 建议, 不用 T 分, 应该用种族或民族校正的 Z 分,Z 分≤-2.0 定义为“比实足年龄的骨矿物质密度低”或“比该年龄的预期范围低”;Z 分>-2.0 定义为“在该年龄的预期范围内”。 BMD 检查适应证 1. 年龄≥65 岁的妇女和≥70 岁男子, 不论其有无临床危险因素。 2. 有危险因素的较年轻绝经后妇女和 50~70 岁男子。 3. 绝经过渡期妇女, 如果有骨折危险增高的特殊危险因素, 例如低体重, 有低创性骨折史或在用高危药物。 4. 50 岁以后骨折的成年人。 5. 有导致低骨质或骨丢失的疾病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 或用导致低骨质或骨丢失药 (例如糖皮质激素≥5 mg/d≥3 个月) 的成年人。 6. 考虑用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任何人。 7. 正在用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任何人, 以监测治疗效果。 8. 现在没有治疗, 但有骨丢失证据、将接受治疗的人。 9. 停用雌激素的绝经后妇女应考虑做 BMD 检查。 预 防 1. 建议所有病人摄入足量的钙和维生素 D。 2. 推荐 50 岁以上妇女每天至少摄入 1200 mg 元素钙。摄入量>1200~1500 mg/d 可能好处有限, 可能增加肾结石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NOF 建议>50 岁的成年人每天摄入 800~1000 国际单位 (IU ) 维生素 D3。这将使成年人的平均血清 25(OH )D 浓度升至理想水平≥30 ng/ml(75 nmol/L )。 3. 经常从事负重运动。 4. 预防跌倒。 5. 不吸烟, 不过度饮酒。 药物治疗指征 有下述表现的绝经后妇女和≥50 岁男子需要治疗: 1. 髋或椎骨 (临床或形态测量的) 骨折。 2. 以前有其他部位骨折和有低骨量 (股骨颈、全髂或脊柱 T 分 -1.0~ -2.5 )。 3. 在适当评估除外继发性原因后, 股骨颈、全髂或脊柱 T 分≤-2.5。 4. 低骨量 (股骨颈、全髋或脊柱 T 分 -1.0~-2.5 ) 和增加骨折危险的继发性原因(如用激素或完全制动)。 5. 低骨量 (股骨颈、全髂或脊柱 T 分 -1.0~-2.5 ) 和根据美国修改的 WHO 绝对骨折危险模型,10 年髋骨骨折慨率≥3% 或 10 年任何重要骨质疏松症相关骨折的慨率≥20%。

苍松

主治医师

成都双流京东互联网医院

1051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