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癌术后发热怎么办
发表人:
主治医师张凯
阅读量:
545人
腹膜癌是一类发生在腹膜上的恶性肿瘤疾病,患者腹腔内脏器及腹膜多广泛受累,包括胃、脾、肠管及其系膜以及大小网膜、脏层、壁层腹膜等。在其标准治疗——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中,涉及到多区域腹膜剥离及多脏器联合切除,手术创伤巨大堪称外科手术之最。因此,相对于常规外科手术,腹膜癌患者术后有着更为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导致了其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当然也存在更高的术后并发症风险。患者术后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对腹膜癌术后发热常见原因予以分析讲解,以增加大家对该疾病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1 腹膜癌患者术后常见发热原因及处理
1.1 非感染性发热
- 手术应激:巨大的手术创伤等使得患者机体处于创伤应激反应状态,存在全身炎症反应,常伴有发热,一般不高于 38℃,常规给予物理降温等对症支持治疗,如体温高于 38.5℃,可使用非甾体类药物退热治疗。
- 输血反应:腹膜癌患者需常规输血治疗,部分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出现发热症状。一旦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或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治疗,观察病情好转后,根据具体情况减慢输注速度或终止输注。
- 脾热:腹膜癌患者常需要行脾切除术,脾脏为最大的免疫器官,脾切除后因多种病生理机制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可增加各类感染发生几率。此外相关研究表明,脾切除后发热患者中仍有一定比例患者无法寻明病因,无明确感染灶,我们将这类发热归为“脾热”。由于脾切除后血小板水平偏高,术中结扎的静脉断端形成盲端,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引起发热。对此类患者,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宣教,在治疗上以对症退热为主。
1.2 感染性发热
- 导管相关性感染:腹膜癌患者术前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多为术后 1 周以后出现,少数可在术后 2 - 3 天出现高热,伴或不伴寒颤,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此类发热患者,处理上首先需拔除导管,同时送检血常规、血培养,并根据病情升级抗生素治疗。
- 切口感染:腹膜癌手术切口为上至剑突下,下至耻骨联合的腹正中长切口。手术时间长,且术中常常联合切除部分肠管,切口感染风险较高。此类患者一般存在切口红肿,或切口皮下积脓等切口愈合不良表现。治疗上以充分引流、规律换药为主,必要时持续冲洗感染窦道,同时根据全身感染状态及切口脓液药敏试验结果决定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
- 腹腔感染:多出现于术后 1 周左右,多因肠瘘、腹腔积液引流不畅等继发脓肿引起,追踪病史多已出现腹腔引流液性状异常,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消化道造影、腹部超声、CT 等)明确病变位置后给与充分冲洗、穿刺引流等,同时升级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 肺部感染:术后出现高热、寒颤,同时伴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可伴血氧饱和度下降,查体可闻及肺部干湿啰音、或较健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体征。胸片/肺 CT 提示肺部炎症影像学表现,伴或不伴肺不张、胸腔积液等。需多次送检痰培养明确病原体,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穿刺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功能锻炼促进排痰及肺复张,定期复查感染相关指标及胸片监测病情变化等。此外,腹膜癌患者需警惕真菌感染及病毒性感染。可行真菌 G 试验、GM 试验检验,送检患者体液标本真菌培养,必要时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怀疑流行性病毒感染患者,送检特定病毒抗体阳性,根据感染科意见,给予抗病毒治疗。
- 泌尿系感染:腹膜癌患者需常规留置导尿管,部分患者术中损伤输尿管需留置输尿管支架,使得围术期导尿管留置时间延长,存在一定的泌尿系感染风险。此类患者多存在尿液性状改变,并伴随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治疗上可给予膀胱冲洗、调整抗生素等处理。最后,由于腹膜癌患者常规接受术中化疗,需警惕化疗后骨髓抑制状态。送检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后应格外留意。此时,发热原因为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相关部位感染,治疗仍以抗感染、升白等治疗为主。
2 临床处理要点
首先需初步明确病情:回顾患者病历资料,到床旁问诊查体,根据初步诊断送检相应检查检验,包括血常规、血培养、PCT、CRP、尿常规等检验项目和胸片、腹部超声、腹部 CT 等必要的检查项目。随后制定初步治疗方案:退热(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补液、调整抗生素,拔除静脉置管并送检培养,并在必要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指导治疗。
4 总结
发热是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患者疾病及治疗术式的特殊性,腹膜癌患者术后发热存在着多种情境。充分的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能够更好的处理临床问题,给患者带来最佳治疗效果。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