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抽动症?
发表人:
徐鹏飞
阅读量:
1026人
儿童抽动症,学名叫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1885年法国的Tourette医生首先描述和报道7个抽动症的病例,后来就以其名字来命名,叫Tourette 综合征。是一种儿童期起病,以头部、肢体和躯干等多部位肌肉的突发性、不自主、刻板的、重复的、快速的、非节律性的动作,同时可伴或不伴爆发性咽喉部、鼻咽部或胸腔的发声,或不自主出现污秽的言辞等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的疾病。
典型的Tourette 综合征表现有多发性抽动、不自主发声或言语,以及行为障碍;可伴有强迫观念、人格障碍,也可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据文献报告,Tourette综合征年发病率为0.5%—1%,多数病例为散发,35%—50%的病例有家族史。发病年龄2—18岁,多在4—12岁起病,平均(12±4)岁,至青春期后逐渐减少。男孩多见,男女之比为3∶1—9∶1。
抽动症的发病机制
Tourette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了。基因缺陷可能导致神经解剖的异常及神经生化功能的紊乱与发病有关。推测本病与基底核、前额叶、边缘系统等部位神经元功能紊乱有关,其发病可能是遗传、神经生化代谢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精神创伤、生活事件(如家庭环境不良、教育方法不正确、亲子不融洽)、精神过度紧张、应激或情绪波动,可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抽动可能是愿望被压抑和反抗心理的表现。
抽动症的临床表现
Tourette综合征的核心症状主要表现在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这二个方面:
1.运动性抽动
一般首发于面部,逐渐向上肢、躯干或下肢发展,表现眼肌、面肌、颈肌或上肢肌反复迅速的不规则抽动(运动痉挛),如眨眼、皱眉、眼球转动、撅嘴、奴鼻子、做怪相、甩头、点头、颈部伸展和耸肩等,症状加重出现肢体及躯干暴发性不自主运动,如上肢投掷运动、转圈、踢腿、顿足、躯干弯曲和扭转动作等,抽动频繁每天可达10余次甚至数百次,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时加重,精神松弛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2.发声性抽动
发声痉挛是本病另一特征,30%——40%的患儿因喉部肌肉抽搐发出重复暴发性无意义的单调异常喉音,如清嗓音、犬吠声、吸鼻音、吼叫声、嘿嘿声、咂舌声及喉鸣声等,以及“喀哒”、“吱”、“嘎”等声响。有的患儿无意识刻板地发出咒骂,说粗俗、淫秽语言,模仿他人语言和动作(模仿语言、模仿动作)和经常重复词或短语(重复语言)。
3. 行为紊乱
大约有85%的患儿出现轻中度行为紊乱,轻者表现不安、躁动、易激惹,约半数患儿伴注意力缺乏多动症(ADHD),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心烦意乱和坐立不安。有的患者有反复洗手和检查门锁等强迫行为,以及咬指甲、拽头发、挖鼻孔、咬嘴唇或舌等自残行为,可发生感觉性痉挛,如压力感、痒感、热感和冷感,秽亵行为,过度挑衅和暴力行为等。
4.学习障碍
抽动症患儿智力一般不受影响,有时学习能力下降,阅读、书写及作文困难,甚至不能完成正常学业,学习与ADHD有关。患者有一定的控制力,可遏制不自主抽动数分钟或更长时间。检查通常不能发现其他异常体征。
抽动障碍的共患病
抽动障碍常见的共患病有:情绪障碍、强迫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违纪行为、猥秽和攻击行为、社会适应困难等。有的患者有行为紊乱、怪异,如强迫性行为或思维,表现出难以自控的触摸物体或他人,无目的的用手划圈、咬舌、咬手指、毁容、撞墙、摔臂等自伤行为等。
实验室与辅助检查
1.血、脑脊液常规化验多正常。
2.血生化检查:一般正常,有时发现5-HT水平降低。
3. 脑电图:有50%——60%的患者可有轻度脑电图异常,但无特异性,主要为慢波或棘波增加,动态脑电图(AEEG)异常率可达50%。
4.颅脑CT多正常。头颅MRI检查可能发现两侧基底核体积不对称,双侧尾状核、豆状核的平均体积较正常对照组小,伴有注意缺损的Tourette综合征患者,左苍白球明显小于右侧。
5.头颅SPECT检查可见颞叶、额叶及基底核局限性血流灌注减低区。
抽动症的临床类型
通常按临床特征和病程分3个类型:
1.Tourette 障碍(Tourette’s Disorder):指共同时或先后出现多种动作,伴有一种或多种发声,病程至少一年以上。属于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2.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病程在一年以上,仅有动作或发声两者之一。
3.短暂性抽动障碍(Provisional Tic Disorder):病程在一年以内。是最轻的类型。
其实3种类型之间有连续性,同属一个疾病,只是病情程度和病程长短不同而已。
抽动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1. 轻症患者可无须治疗,可采取暂时观望策略;已经确诊的中重症患者则应早期采用药物疗法。
2. 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以减轻副作用。
3. 用药必须有足够的疗程,适宜的剂量,一般观察至少4——12周再评定疗效,不宜过早更换药物。
4. 当使用单一药物仅部分症状改善,或Tourette综合征有复杂的伴随症状时,可考虑联合用药。
5. 维持治疗时间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较轻的患者维持治疗需6——12个月,对于重症患者,应维持治疗1——2年或更长时间。维持治疗剂量一般为治疗量的1/2——2/3。
常用的治疗抽动症药物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神经学组制定,2013年发表的诊疗建议:
第一线药物:硫必利,哌迷清,舒必利,阿立哌唑,可乐定,胍法辛。
第二线药物:氟哌啶醇,利培酮,奥氮平,托吡酯,丙戊酸钠。
参考欧洲和加拿大的诊疗指南,提及的其他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可用于抽动症的药物还有:奎硫平,齐拉西酮,托莫西汀,丁苯那唑,氟奋乃静,灭吐灵,巴氯芬,肉毒素,大麻素等。
心理与行为治疗
1. 支持性心理治疗:主要是支持和帮助患者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适应现实环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重视患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及时解决环境中的应激,并给予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
2. 行为疗法通常包括以下方法:
① 消极练习法:是根据多次重复一个动作后可引起积累性抑制的理论。可令患者在指定的时间里(15——30min),有意识地重复做某一抽动动作,随着时间进展,患者逐渐感到疲劳,抽动频率减少,症状减轻。
② 自我监督法:即鼓励患者通过自我监督以达到减少或控制抽动。令患者每天在指定的时间内将自己的不自主运动详细记录下来,如抽动的次数、频率与环境有无关系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可增强患者对抽动的意识,并努力去克服。此法适用于成人或较大儿童。
③ 松弛训练:让患者学会放松和呼吸调节,把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可使抽动减轻,对改善焦虑情绪也有作用。
④ 行为反向训练:行为反向训练是应用一种与抽动相反的或不一致的对抗反应来控制抽动。对抗反应可通过拉紧与抽动相对应的肌肉以阻止运动抽动发生。采用紧闭嘴,通过鼻腔进行慢节奏深呼吸可抑制发声抽动。用慢节奏经口腔深呼吸可抑制鼻发声抽动。
家长注意事项
1. 家庭氛围:家人多给孩子温暖关爱,每天多跟孩子亲近,小孩子有症状不用异样眼光看,不提及他的动作。自己也要放松好心态,不能有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孩子其实对大人情绪还是很敏感的。
2. 加强心理辅导:多跟孩子交流,给他自信心。帮他解答他担心各种的问题疑虑,学习和同学方面的关系处理,多了解他才能解决他的心理焦虑。
3. 改变饮食:改掉孩子不爱吃青菜的坏毛病,鼓励他多吃青菜水果,五谷杂粮熬粥,肉类适量,鱼,虾。多吃养脾胃食物,尽量少吃含有色素和防腐剂的零食。
4. 加强体质锻炼:每天到家写作业,7点左右吃完饭。楼下打会球,或玩平衡车,跑步,不能让他太累,要适量的。坚持少看电子产品。让小孩子早睡觉,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抽动症的预后
Tourette综合征呈慢性病程,病情波动,时好时坏,有周期性缓解与复发,须较长时期服药治疗。预后大多良好,部分患者于青春期后症状缓解。部分患者也可自然缓解(7%——19%)。随访研究表明,到成年期有30%——50%的患者完全恢复,约30%——40%的患者部分改善,但也有20%——30%患者症状延续到成年,罕见进展为精神分裂症者。男性患者预后较女性患者好。伴品行障碍的患者容易导致刑事犯罪,预后可能较差。本病不影响患者的寿命。
抽动症的预防
Tourette综合征有遗传背景,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担心抑郁症服药副作用大,怎样减轻药物副作用?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患抑郁症的人群也越来越多。目前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很多服用过抗抑郁药物的人都觉得抗抑郁药物副作用大,吃药比不吃药还难受,然后就不愿意继续用药。 其实抗抑郁症药物是双面性的药物,它一般都是副作用与疗效同时出现。当服用药物出现副作用了也代表着患者对该药物敏感,治疗效果应该不错。一般不良反应的发生会在用药初期,就是用药的前1-2周时间,后面会慢慢消失或减弱。所以即使出现了不良反应,只要不严重,可以耐受,都是建议患者坚持用药。 服用抗抑郁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呢?出现了这些不良反应是不是只能硬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些不良反应呢? SSRI类抗抑郁药 SSRI类抗抑郁药包括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这六个药物,也是我们常说的抗抑郁“六朵金花”。 胃肠道反应:服用这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一般无需处理,如症状明显,可以改为饭后用药或分次给药。 神经精神系统:可能还会出现激越、坐立不安、烦躁、失眠等不良反应。如患者用药时间不是早上服药的,可以将药物改成早晨用药,有坐立不安的可以找医生加用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如普萘洛尔)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药物减轻症状。失眠严重的可以联合镇静催眠药或询问医生改用曲唑酮、米氮平、阿戈美拉汀等既有抗抑郁又具有改善睡眠的药物治疗。 性功能障碍:服用SSRI类抗抑郁药类药物还有一个对青年男性比较尴尬的不良反应,就是可能会出现性功能障碍,如性冷淡、勃起或射精困难等。如出现这些症状可以加用西地那非、伐地那非一类的药物进行治疗。 体重增加:长期服用SSRI类抗抑郁药还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所以如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建议患者还是要多运动,注意饮食均衡,或者换成对体重影响较小的抗抑郁药,如安非他酮等。 骨质疏松:治疗指南指出,长期服用SSRI类抗抑郁药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增加跌倒的风险。所以用药期间最好是进行骨密度以及血压监测,也可以服用一些钙片、维生素D之类的矿物质药预防骨质疏松。 SNRI类抗抑郁药 SNRI类抗抑郁药包括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它常见的不良反应与SSRI类药物相似,处理方法也是一致。除此之外,SNRI类抗抑郁药还会出现一些其他不良反应,如 高血压:服用SNRI类抗抑郁药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所以用药期间需要监测血压,尽可能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如果血压很高,可能还需要找医生开降压药进行血压控制。 口干:用药期间如感觉口干,可以适当喝水或者使用无糖口香糖或糖果进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 多汗:有一些SNRI类抗抑郁药用药后可能会有多汗的情况,如出现这一情况,不能忍受的患者可以找医生开一些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中枢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可乐定)或抗胆碱药物(如苯海索)进行控制。 便秘:用药期间如出现便秘情况可以多喝水或服用一些泻药(如复方芦荟胶囊、福松、杜密克)进行缓解。 米氮平 米氮平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镇静和体重增加,因此比较适合伴有失眠或体重下降的抑郁症患者服用,一般晚上睡前用药。服用米氮平有些患者可能会导致血脂异常,可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肥胖或本身有糖脂代谢异常的患者不建议使用该类药物。 阿戈美拉汀 阿戈美拉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失眠、视物模糊,感觉异常。一般在用药初期出现。另外,服用该药物可能会有潜在的肝损伤,所以用药前需要检查肝功能,如转氨酶超过正常3倍以上,不建议使用该药物。用药期间也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 总结 以上就是抑郁症患者常用药物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方法。因抑郁症治疗属于专科疾病,不可自行诊断用药,如涉及到要加用一些药物去缓解不良反应,一定要找主治医生评估处理。
徐鹏飞
主治医师
蒲江县人民医院
102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社交恐惧?
见到人就脸红心跳,手足无措,说不出话,不一定就是遇到真爱了,也可能是种病哦。欢迎你花几分钟的时间了解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到底是什么? 社交恐惧,也许你早就听说过这个名字。还记得你都从哪里得到与他有关的信息的吗?是电视剧,电影还是小说、新闻?或是你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亦或是你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好啦,不要自己吓唬自己,下面让我带你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社交方面的障碍吧! 在精神障碍的诊断中有一大类的疾病,因为具有共同的特点——容易紧张、焦虑,被叫做神经症,比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等。社交恐惧也包含其中,当然也是以紧张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不过这种紧张焦虑只出现在他要与人交流的时候。 患有社交恐惧的人在与人交流时会感到尴尬,局促不安,没有缘由的担心别人耻笑自己,他们不敢在别人的注视下做任何事情,甚至不敢靠近别人,即便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他们也要退避三舍。 被迫与人交流是他们最痛苦的事情。比如有的人害怕见自己的老板,有的学生见到老师就紧张,有时他们也知道没有必要这样,但还是控制不住的坐立不安。 说了这么多,也许你会想谁都会紧张啊,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在社交恐惧中所表现的紧张与我们平时表现出的紧张是不同的。 社交恐惧有哪些表现? 社交恐惧与普通紧张的区别 : 1、存在与他所处环境不相称的恐惧。 社交恐惧的紧张更容易出现,并且在特定的环境中一定会出现。比如有一位患社交恐惧的人只要他跟女性说话,就一定会感到害羞,满脸通红(赤面恐惧),甚至嘴笨的说不出两个连续的字,手脚就像有了自己的意识把他们放在哪里他们都不愿意。更别提眼神的对视了(对视恐惧)。这种过度的紧张在精神医学中叫做焦虑,而对特定事物的焦虑就叫做恐惧,就像社交恐惧就是对一切社交活动感到恐惧。 2、存在不受自己意识控制的身体上的不舒服。 我们判断紧张到底是不是疾病,除了要有焦虑的情绪外还要看这个人感到紧张时同时具有心慌,出汗,头晕,眼花或者呼吸急促等一系列无法自控的表现。 如果这两条你同时拥有,并且感受到这种情况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你的生活,那么小心,你已经步入了神经症这个大的范畴了。 3、他们会用一切手段回避社交活动。 比如上面举的例子,这个人羞于跟女孩子说话,可能很多人都有不好意思跟异性接触的时期,但是大部分人能够适应,并且在不断的接触中学习,平安度过这段短暂美好而单纯的时光。 而有的人因为过度的紧张,不断的回避与人交流,恐惧在公共场合说话,避免一切面对老师长辈这样的权威角色,他们不能够在生活中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可能持续很多年,直到住院治疗。 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了吗?社交恐惧的人会尽最大的努力回避他所害怕的社交活动,即便对于他来说很重要的交流。 4、上面的3条特点要同时具有而且超过至少6个月。 而且以上这种不必要的恐惧、回避要持续很长时间,至少要超过6个月我们才能能说这个人可能生病了哦。 我为什么会得社交恐惧? 以上我们说了社交恐惧症的几个特点,除了社交恐惧症之外,其实许多精神科的疾病都会造成社交方面的障碍。 这很好理解,比如抑郁症患者的心情很不好,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更别提跟别人交流了,所以抑郁症患者的社交问题表现出更多的是沉默,部分的抑郁患者虽然也会有回避社交的表现,但迫不得已与人交流时,是不会出现恐惧和心慌、出汗等表现的,更多的是不耐烦。 再如一种重性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往往存在不能被理解的思维,没有根据的坚信有人跟踪监视自己,要杀害自己。常常凭空听到不存在的说话声。逻辑也很怪异,比如一个病人认为外面不安全,这个人用刀将妻子砍伤,为的是不让妻子外出受到伤害。 精神分裂症除了这种显而易见的怪异表现外,还有可能表现为异常的孤僻,懒散,有的人甚至数年都不洗澡。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绝大多数都很难与人正常交流,虽然精神分裂症与社交恐惧存在很明显的不同,但还是有很多人因为健康知识的缺乏耽误了治疗。 所以不是存在与人交流上的困难就是社交恐惧症,如果你觉得需要专业的鉴别,就一定要到精神科门诊寻找帮助。 身患社交恐惧,该怎么办? 目前恐惧症的治疗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并不是束手无策。心理加药物是世界公认治疗恐惧症的主流推荐,多项权威的调查显示经过系统的治疗大多数的人能够得到极大的缓解,很多人能够完全恢复。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及早的发现疾病,尽早的就诊,早期的治疗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 国外恐惧症的诊出率远远超过中国,甚至十倍于我国,真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发病率低吗?大概更多的是害怕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或是难以说服自己吧。就算在今天还是存在很多对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歧视。 可是如果连患者本人都觉得自己可耻又如何能够扭转现在的情况呢?可怕的不是疾病,是我们没有帮助自己的勇气。
徐鹏飞
主治医师
蒲江县人民医院
102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除了注意力不集中和/或活动过度/冲动的主要症状外,患有ADHD的儿童通常还会表现出许多其他困难。这些相关的功能会因孩子的年龄而异,可能包括沮丧情绪低落,脾气暴躁、好强,同伴关系问题,情绪低落和自卑。 多动症都会有哪些特点? 第一个,是注意力方面的问题: 1、特别粗心,尤其是功课上,细节问题容易忽略; 2、做一件事情时很难集中注意力,比如说写作业,经常写着写着脑子不知道在想什么; 3、好像听不到别人讲话,尝尝忽视; 4、不按规定完成某件事,尤其是作业; 5、经常忘带东西,书本、作业等等; 6、对于耗时耗力的工作缺乏耐心,产生厌恶情绪; 7、做事很容易被其他事情打断,经常这个做一半又去做别的。 第二类是以多动为主 1、坐不住,要么扭来扭曲,要么会找到东西扣一扣玩一玩; 2、过度活跃,尤其是在不适合的场景,比如开会、上课等; 3、很难安静下来学习或做事; 4、唠叨,有用没用的说一大堆,不管你听没听。 第三类表现为没耐性 1、在类似轮换的游戏中无法耐心等待; 2、总是打断别人讲话或者是做事等。 怎样治疗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让家长很苦恼,虽然说儿童本性就是天真好动的,甚至是淘气的,但是家长要懂得分辨是不是多动症的表现。那么,如果孩子不幸患有多动症该怎么治疗呢?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对于症状比较轻的孩子,可通过行为训练的方法达到改善行为的作用。如行为矫正,和孩子建立行为合约,制定规则,根据表现给予适当地奖励和惩罚,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执行功能训练,提高自控能力。感觉统合训练,通过增加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发育落后的脑区发展;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增强孩子的专注力自控力。 1、多鼓励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有了学习、生活的兴趣。这对于轻微儿童多动症的孩子大有裨益,能帮助他们尽快的恢复正常。 2、家长更改教育方式 既不能对孩子过于严厉苛刻,也不能太放纵自如了,这些都会导致或加重孩子多动症的症状。"减少干预"和"创造自由的气氛"对防止和治疗多动症很有效。 3、按时饮食起居 家长要督促宝宝要按时饮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应迁就儿童的兴趣而让他们看电脑、电视至深夜,以致影响睡眠。 儿童多动症的饮食关键 儿童多动症与饮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缺铁、缺锌、缺维生素可能是引起儿童多动症的诱因:食品中色素、添加剂等过多诱发儿童多动症,或者使多动症状加重。相反,多动症患儿只要限制这类食物,症状就可明显减轻。多动症患儿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少食含酪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等。少食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饮食中不要加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类,也不宜使用酒石黄色素,如贝类,橄榄等食物。 2、多食含锌丰富的食物。缺锌常使儿童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多数头发中锌含量较高。所以常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 3、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状。因此,多动症的孩子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兽血等。 4、少食含铝食物。含铝过多致智力减退,记忆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动症患儿应少吃油条,因为制作油条需要加入明矾,而明矾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吃油条对小儿智力发育不利。 5、少食含铅食物。因为铅可使孩子视觉运动,记忆,感觉,形象,思维,行动等发生改变,出现多动,多动患儿应少食含铅的皮蛋、贝类等食品。 药物治疗 国内目前药物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中枢兴奋药,如哌甲酯;一类是非中枢兴奋药,如托莫西汀。虽然药物种类非常有限,但能有效地改善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症状,用药后活动水平会减少,注意力维持时间变长,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考试成绩也会有一定的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有所改善,更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家长、老师互动的时候更加听话。单药治疗有效率在70%左右,两药合用于90%的孩子行为能够得到改善。
徐鹏飞
主治医师
蒲江县人民医院
1025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