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的非药物治疗有哪些
发表人:
李志佳
阅读量:
896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早期识别孤独症,做到早期干预
孤独症的孩子可能无法注视您的双眼,但渴望您的关注,他们可能无法适当表达自己,但同样需要交流。孤独症患者终身存在,交往、情绪、行为和智力等多重障碍,和疾病一样伤害他们的,是误解、排斥和歧视。他们有个好听的名字——“星星的孩子”。 孤独症,也称孤独症谱系障碍,俗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的特征是在与人沟通和社交有缺失,具有限制性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由于病因不明确,缺乏特效的药物治疗,核心症状可能持续终生,家长需要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所以,减少致残率,早期识别孤独症的表现非常重要。现在公认早期干预效果好,特别是在2岁之前进行干预,可能使部分有孤独症倾向的孩子发展正常。 孤独症有什么特点? 一、不看 不追视移动的人脸,对人脸缺乏兴趣;与人没有目光注视或目光注视较少,而更多注意一些无生命的小物品;目光空洞、飘忽,注意力涣散。 二、不指 需要时拉大人手过去,不用手指物。 三、不应 叫名字没反应或反应很少,好像“听不见”,缺乏社会性微笑,喜欢自己玩。 四、不讲 语言落后或退步。如12个月以后还对语言指令没有反应,没有咿呀学语,没有动作手势语言;近2岁仍无语言出现;或者有语言,但是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异常;或者前面有语言,后来慢慢不会说;自言自语或电视语言多,鹦鹉学舌似的语言等。 五、不当 哭声异常,如哭声微弱或尖叫,哭闹时不易被安慰等;睡眠困难,睡前易哭闹,夜间易出现夜惊夜啼,不易被安慰;抱着时身体发软或发僵、打挺,不喜欢与大人的身体紧密接触;感官异常,如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过敏,对疼痛不敏感或异常敏感等;很多刻板重复的怪异行为,如重复蹦跳、拍手、将手放在眼前扑动并凝视、用脚尖走路等;兴趣范围狭窄,尽喜欢摆弄某一种或几种物品;或者喜欢做一些特定的动作,比如不停开门、关门。 如何面对孤独症? 早期发现、科学干预并配合家庭训练和社会教育,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能够帮助患儿尽可能地恢复语言、行为、学习能力,特别是在2岁以前积极干预,部分有孤独症倾向的孩子甚至能正常地学习、生活、工作。因此,正确认识自闭症、积极应对疾病十分重要,以免错过康复黄金期。 孩子的发育是连续的、非匀速的,并且具有个体差异。疾病的筛查需要医生评估,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进行专业的儿童保健,发现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表现,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咨询。
李志佳
副主任医师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112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不要大意,正确的识别自闭症可能
说话比其他孩子晚?不喜欢跟别人接触?摔倒了也不怎么哭?......孩子的这些“疑似自闭症”的表现是否就是自闭症呢? 一:“爱看电视”的宝宝 很多孩子都喜欢看电视,而且一看就停不下来,连吃饭、玩玩具都顾不上了。 孩子们“偏爱电视”的背后却有着老母亲们深深的担忧:电视看多了容易近视不说,更怕的是孩子一天到晚只想看电视,看多了电视会不会得自闭症呀? 对自闭症的正确认识: 看电视和自闭症没有半毛钱关系,电视看多了并不会得自闭症。 自闭症目前没有确切的病因,但遗传因素可能是主要原因,目前并没有后天形成自闭症的案例,看电视得自闭症就更不可能了。 而且孩子如果喜欢看动画片并能记住里面的人物故事,也基本不用担心会是自闭症了。 高度疑似自闭症的情况: 喜欢反复观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而对有情节的动画片、儿童节目、动漫电影则反应冷淡、毫无兴趣。 二:“贵人语迟”的宝宝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尽早开口说话,成为能言善辩的宝宝。但有些家长却会有这样的困扰和忧愁: “宝宝都两岁多了,每天都给他放儿歌,还只会单个蹦字,真担心是不是自闭症呢” “我的孩子什么话都能听懂,就是不说话,急死我了” “宝宝怎么说话口齿不清啊”...... 当孩子在说话上出现问题时,父母们难免感到担忧:自闭症的孩子就是不怎么说话的,孩子的这种情况会是自闭症吗? 对自闭症的正确认识: 不是所有说话晚或不太会用语言交流的孩子都是自闭症。 如果孩子只是单纯的语言发育落后,比如孩子除了说话晚,在与人交流方面没有问题,听到有人叫他会回应、会用表情和肢体与人交流,也不排斥社会交往,愿意与同伴玩耍,那应该不是自闭症。 高度疑似自闭症的情况: 1.说话晚、有口吃,或者表达不连贯、词汇贫乏,一直重复几个词语,会说话也不愿意说话宁可用手势替代; 2.同时他们通常不会与人保持眼神交流,或者眼神交流时间很短; 3.因为无法理解,会对父母发出的指令充耳不闻,如:喊他的名字、让他看过来等。 有家长会问,孩子不喜欢说话是自闭症,那是不是总是在说话,一直和大家交流的孩子,就能排除自闭症了? 不是的,如果交流不到点子上,建立不了情感,那也是自闭症哦。因为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所以与别人的交流往往不太顺畅 三:“害羞敏感”的宝宝 孩子特别害羞只会小声说话;不敢主动找同龄人玩耍;害怕跟人打招呼,哪怕是认识的人,没有爸妈在身边都不肯主动去问好...... 当遇上一个“害羞敏感”的宝宝,这些情况应该经常发生在你身边。孩子的内向也让父母们十分着急:孩子都不怎么跟人交流,不会得自闭症吧? 对自闭症的正确认识: 害羞胆小、不敢跟人交流的孩子不一定是自闭症。 这类孩子可能是属于“慢热”型,他们比较害羞、敏感,害怕被别人拒绝,成败感较为强烈。 但是如果他们比较依赖父母、常对父母撒娇,并有想要跟人交流、玩耍的倾向,只是性格原因害怕接触,这种情况也不是自闭症哦。 高度疑似自闭症的情况: 1.不管是陌生人还是家里人,在与人交往时面部表情少、主动言语表达少; 2.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娱自乐; 3.强度和专注程度异常的狭隘兴趣,比如拿个线头可以玩一天等。 四:“高冷坚强”的宝宝 带宝宝去打疫苗往往是妈妈们头疼的事,孩子们一般都是“逢打必哭”,怎么哄都哄不住,但也有些宝宝打针的时候比较安静,不哭也不闹,这让有些宝妈们暗自心惊:听说自闭症的孩子对疼痛不太敏感,孩子这种情况会不会是自闭症呢? 对自闭症的正确认识: 孩子对疼痛不敏感但是能与人正常交流不是自闭症,可能是触觉迟钝。 刚出生的婴儿由于神经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的反应会相对比较慢和迟钝,因此刚出生一个月的宝宝,打针不哭或者过一会儿再哭是正常现象。 而一些感官比较迟钝或敏感的娃,会容易导致其感官发育滞后的问题,如触觉感官发育滞后就会出现“不怕疼”的情况。 高度疑似自闭症的情况: 1.容易烦躁不安、对疼痛不敏感; 2.普通人觉得再正常不过的环境,却可能引起自闭症孩子的异常反应:放声尖叫、或四处疯跑,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比如抓人、打人等)。 五:“有强迫症”的宝宝 有些孩子年纪不大,强迫症可不少:出门坐电梯必须由他来按电梯;饼干碎了要粘起来;鞋子要先穿左脚再穿右脚...... 家里有一枚“强迫症”的娃真是让父母困恼不已,偏偏不满足他们的“强迫症”就同你又哭又闹的,真让人没办法。 这些固执、“有强迫症”的宝宝会跟自闭症有关系吗? 对自闭症的正确认识: 宝宝在2岁左右行为方式比较固执、强迫某些事物达到他想要的结果,可能是秩序敏感期到了,并不是自闭症。 在这个时期内,他们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包括对物品摆放的位置、生活起居习惯、动作发生顺序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在这个阶段,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培养一些好习惯,如整理玩具、阅读绘本书籍、饭前便后洗手等等,更利于孩子后期良好秩序意识的建立哦! 高度疑似自闭症的情况: 1.喜欢转圈、来回奔跑、撕纸、玩开关等单调重复的游戏; 2.喜画同一幅画、写同几个字; 3.坚持把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坚持走固定路线、摆放物品在固定位置; 4.喜欢反复闻物品或摸光滑的表面,重复蹦跳、拍手、将手放在眼前扑动和凝视;用脚尖走路,有独特的记忆或计算能力。 六:“挑食”的宝宝 孩子的吃饭问题一直是父母们非常关心的,但是很多宝宝都有挑食的小毛病,让父母们非常抓狂。 自闭症孩子的症状中就有挑食这一点,他们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一旦改变了就会大哭大闹。 难道“挑食”的宝宝都是自闭症吗? 对自闭症的正确认识: 如果孩子挑食只是“不喜欢吃某样东西”,就不太可能是自闭症,而自闭症的孩子挑食是“只吃某一样或某几样特定的东西”。 挑食是很多宝宝都有的情况,他们不喜欢吃蔬菜,有可能是蔬菜不好咀嚼,宝宝无法吞咽,这样在宝宝心理就形成蔬菜是不能吃的东西,这就出现了宝宝挑食的情况。 高度疑似自闭症的情况: 1.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 惯和行为方式; 2.难以适应新环境,喜欢单调地动作,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 3.存在一定的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睡前哭闹、睡不安稳,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较为明显。 最后,希望我们能更多地关注到自闭症,减少对自闭症的一些“误解”,同时对自闭症孩子们报以更多的关心与爱护。 愿那群来自星星的孩子们能真正融入这个世界,与我们所有人一样健康成长、正常生活。
李志佳
副主任医师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112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有助于预防抑郁的饮食
临床医生在制定有助于预防抑郁症的饮食选择时,应该考虑最主要的抗抑郁营养素。他们认为对这类疾病最有效的 12 种抗抑郁营养素是:叶酸,铁,长链 ω-3 脂肪酸(EPA 和 DHA),镁,钾,硒,硫胺素,维生素 A,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维生素 C,锌。 我们经常能在网上看到成千上百的文章,包括说饮食策略,政府机构和食品制造商提供的立志于对抗疾病以及改善健康的信息。 当然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很少有人关注我们大脑的健康或者精神疾病,比方说抑郁症我们应该吃什么样的食物比较好? 一、改善饮食。 来自澳大利亚精神学精神病学,影视医学中心和其他研究中心的专家组合,完成了这样的实验。他们所得出的结论是只需要改善饮食,是可以控制精神疾病的有效治疗策略。 二、关于饮食。 研究指出人吃什么与不吃什么之间的联系,很可能会影响人的死亡人数。柳叶刀精神病学的基本观察应用指出,有证据表明营养是精神疾病高患病率和高发病率的关键因素,这表明饮食习惯对精神病学的重要性不亚于心脏学内分泌学和肠胃学对身体的影响。 三、那么抑郁症应该吃什么植物类食物呢? 关于抗抑郁得分最高的速食及植物性食物包括: · 绿叶蔬菜— 豆瓣菜、菠菜、芥末、萝卜、菊苣和甜菜叶、唐莴苣、蒲公英、羽衣甘蓝叶以及香菜、罗勒、欧芹和羽衣甘蓝 · 生菜— 红色、绿色和长叶莴苣 · 辣椒 — 灯笼椒、塞拉诺辣椒和墨西哥辣椒 · 十字花科蔬菜 — 花椰菜、苤蓝、红叶卷心菜、西兰花、球芽甘蓝 这类蔬菜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营养素,这些营养素是无法被其他食物取缔。 四、抑郁症应该吃什么肉类食物呢? 以下被称为SUV四大研究的分析在4年间超过对1万名大学生进行了追踪,发现那些长期饮食习惯最接近地中海饮食模式的学生患抑郁症的风险比与地中海饮食模式反差最大的学生低于30%以上。 · 双壳贝(生长在两块铰链壳之中的软体无脊椎动物)— 牡蛎、蛤蚌、贻贝。 · 各种海鲜 — 章鱼、螃蟹、金枪鱼、胡瓜鱼、鱼籽(鱼卵)、蓝鱼、狼鱼、鳕鱼、龙虾、虹鳟鱼、狮子鱼、斑点鱼、鲑鱼、鲱鱼、鲷鱼。 · 动物内脏 — 脾脏、肾脏、心脏和家禽内脏。
李志佳
副主任医师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1126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