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症的毒性作用是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发病原因
想要了解为什么糖尿病是脑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就要从它的毒性作用说起。高血糖对于人体的损伤机制如下:
1、高血糖直接导致神经细胞损伤、损害脑组织;
2、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血管张力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影响脑动脉血流;
3、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长期高胰岛素血症能够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重塑;
4、脂质代谢异常,机制包括泡沫细胞形成、血液流变学改变、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的脂质过氧化和损伤作用以及纤溶酶活性的抑制等。
此外,血小板功能异常、纤维蛋白溶解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肥胖、吸烟、氧化应激以及遗传因素等均可能不同程度地参与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
而且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梗死部位和类型明显不同。前者以后循环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多见,而后者则多表现为完全或部分前循环梗死。糖尿病性脑梗死多发生于中小动脉,可能与糖尿病所致的广泛性的微血管病变有关。
在临床症状方面,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发生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症状虽较轻,但常反复发作,会进行性加重,恢复较困难。
所以早诊断、早控制血糖水平和其他危险因素,对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糖尿病药物治疗能够改善糖尿病发生卒中患者的预后。
九个建议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坚持以下九点。
1、控制血糖,热量摄入尽量与消耗平衡;
2、控制血脂,少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动物的皮和肝脏等;
3、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且尽量选择牛奶、瘦肉、鸡蛋等优质动物蛋白;
4、多吃多纤食物,如海带、紫菜、谷物、麦片等。食物纤维不能被小肠消化吸收,但能带来饱腹感,有助于减少食量,还能延缓糖和脂肪的吸收,特别是可溶性食物纤维能“吃掉”肠道内的胆固醇;
5、非正餐或运动后感觉饥饿,可以选择低糖的蔬果使用,如草莓、西红柿、黄瓜。此外,由于餐后血糖升高比较明显,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在正餐前后吃水果;
6、饭后适量运动,如果晚餐吃得太晚太饱,甚至吃宵夜,进食后又缺乏运动,热量与消耗无法达成平衡,很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积。饭后还能做点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等;
7、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一定控制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每日盐的摄入量不能超过6克。
8、戒烟戒酒,吸烟可直接损伤血管壁,增加血液粘稠度;尼古丁可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酒精可促使血小板聚集,触发凝血,引起脑血管痉挛而发生脑卒中。
9、加强脑卒中筛查
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血黏度等,尤其是那些有过脑卒中先兆的患者及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或有吸烟、肥胖、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脑卒中筛查,定期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化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错失预防和早期治疗脑卒中的良机。
到此,大家了解了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发人群,这也同时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给中老年人做日常体检的时候除了血压、血脂外,重点要关注血糖水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