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化脓性肉芽肿真的是“化脓”了吗?

化脓性肉芽肿真的是“化脓”了吗?

作者 | 王芳
文章首发于 | 皮肤科小医生微博

 


 

十六岁的亮亮在重点高中上学,他有个坏毛病,一有难题解不出来就喜欢撕手上的“倒刺”。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手指上长了个“红疙瘩”,不疼不痒,眼看着越长越大,可由于学习紧张,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去医院。

 

有一次不小心碰破“红疙瘩”,竟然哗哗地流血,怎么也止不住,亮亮妈妈这才慌了神,赶紧带他来医院。医生告诉他这是“化脓性肉芽肿”,妈妈一听吓一跳:“怎么就化脓了呢?是感染造成的吗?严不严重?”

 

化脓性肉芽肿真的是“化脓”了吗?

 

化脓性肉芽肿的疾病名称容易给人误解,但其实与“化脓”并没有关系。

 

化脓性肉芽肿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肉芽肿型毛细血管瘤、肉芽组织型血管瘤等,是一种后天性、良性的结节状增生,多在皮肤外伤后出现。

 

 

表现为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的息肉状损害。轻度外伤即可引起出血,且出血后止血不易,出血量也比较大,这也是很多患者去医院就诊的原因。

 

目前病因还不是很清楚,大部分与外伤有关(本文中的亮亮正是由于反复撕手上的“倒刺”引起了皮肤损伤),也与反复的刺激、感染、激素水平异常有关。尽管感染有可能是诱发因素,但化脓性肉芽肿并不属于感染性疾病。一般单发,偶多发或播散,难以自行消退。

 

从发病年龄上看,化脓性肉芽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比如十六岁的亮亮)。且常发生在身体容易受到外伤的部位,如头面部、躯干上部、手足部、口唇、牙龈等部位,也可见于新生儿脐部,妊娠期化脓性肉芽肿常发生于孕妇口腔,特别是齿龈。

 

化脓性肉芽肿早期表现为一个小的鲜红色或棕红色丘疹,增大后形成有蒂或无蒂的结节,外形为表面光滑柔软而有弹性的球样或蘑菇样肉芽团块。皮损一般不超过1cm,偶有可达数厘米者。

 

一般开始时生长缓慢,后期迅速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长了,此后保持静止,但不会自行消失。轻度外伤即易出血,且出血量大,并且不好止血,往往需要压迫数分钟才行。但是没有疼痛感,偶有溃破、糜烂、渗出少量发臭的脓液,干涸后结成褐色的脓痂。

 

因为化脓性肉芽肿表面比较脆,皮损易破溃形成溃疡和出血,而且一般不能自然消退,所以建议尽快治疗,治疗的方法很多,包括外科手术切除、电凝、微波、激光、冷冻治疗等,但如果治疗不彻底,容易复发。

 

 

具体采用何种治疗方法要根据皮损的大小、形态、所长的位置、患者年龄、复发率以及瘢痕等方面综合考虑,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因为亮亮学业繁重,妈妈希望尽量不要耽误他上课,所以医生用了十几分钟给他做了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术后恢复很快,并且没有再复发。不过以后亮亮可再也不能撕手上的倒刺了。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