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胡翠

腹部术后患者如何快速恢复排气排便?

腹部术后患者如何快速恢复排气排便?

     术后是否可以恢复正常的饮食要根据肛门排气排便情况评估,如果肛门还没有排气,暂时喝白粥,尽早下床活动,且至少保持两个小时以上,排气后可以适当喝肉粥恢复正常的排气排便后才能正常饮食。如果术后腹部有明显胀气,但不能排出,需要结合润肠通便药物及开塞露纳肛,必要时可灌肠改善症状。如果胃肠蠕动差不能有效排气者,引起术后肠梗阻的风险会相应增大。期间密切观察是否有腹痛呕吐等症状,必要时检查腹部平片加以明确及采取相应措施。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治

概述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在我国南部是常见疾病。 病因 该病主要与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胆道瘀滞以及胆管解剖变异等因素有关。 症状 该病患者有时可无症状,仅有轻度腹痛,伴急性胆管炎则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位于肝管汇合部结石可出现黄疸。如因感染致肝脓肿,则肝区有压痛和叩击痛。 治疗 在无症状、无局限性胆管扩张时可不作治疗,反复发作胆管炎的肝内胆管结石,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并发症 本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如无合并胆管扩张可无症状,仅有肝区不适或轻度腹痛;如发生急性胆管炎则有腹痛、寒战、高热。 就医症状 肝区不适或轻度腹痛; 黄疸(皮肤、巩膜黄染)。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表现; 胆道出血、血便、呕血; 肝区压痛、无症状、无局限胆管扩张的患者一般可不治疗。反复发作胆管炎,以及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原则主要为:取净结石、去除梗阻、通畅引流、防止复发。具体手术方法因病情特点而异。 内镜治疗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可在内镜下行肝内胆管取石,可一次性彻底清除肝内胆管结石,可保留正常的肝脏组织。 手术治疗 肝切除术:肝内胆管结石往往呈节段性分布,因此肝部分切除是最有效的手术方法 胆管切开取石:主要通过腹腔镜经胆道镜在直视下取出结石。一般较难取净,需机械取石联合胆道镜碎石及盐水冲洗等。术后 6 周需经胆道镜反复取石配合中药利胆排石,防止复发。 胆肠吻合术:是以往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恢复胆汁通畅的常用手术,但只在取净结石后仍不能纠正胆管狭窄,或病灶已切除但胆管需切开整形恢复胆汁流通时采用。 肝移植术:适用于全肝胆管布满结石,无法取净,肝功能损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时。 结局 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可导致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未经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可引起胆管梗阻、胆道及肝脏炎症感染及继发胆管狭窄,使结石难以自行排出,病情反复。 护理 并发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及胆管癌,是良性胆道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叩击痛及全身感染表现。平时要规律饮食,忌暴饮暴食。忌油腻、煎炒、油炸食品。定期复查 B 超,了解肝内外胆道的代偿性扩张变化情况。必要时可用中药预防。 坚持低脂肪饮食;忌浓茶、咖啡、酒、动物内脏、肥鸭等。 多饮水、多运动。 劳逸结合,避免久坐。 一日三餐规律饮食,保证早餐摄入。

胡翠

住院医师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145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肝囊肿

概述 肝囊肿(liver cysts 或 hepatic cysts)是肝脏内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通常是指单纯性肝囊肿,外观呈光滑薄壁的圆形封闭结构,其内部一般充满液体。 症状 由于多数肝囊肿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无法确切统计该病的流行率,根据临床研究评估大致发病率约为 5%,其中有 10%~15% 的患者会由于出现症状而就诊。单纯性肝囊肿以 20~50 岁年龄段患者多见,男女发生比例约为1:4,该病无恶变风险,通常不会影响肝脏功能,很多肝囊肿伴随患者终生,都没有引发任何临床症状。 肝囊肿的具体致病机制未明,囊肿壁为类似胆管结构的上皮组织,但囊液基本不含胆汁成分,也不与肝内胆管系统相连。 很多单纯性肝囊肿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少部分患者的肝囊肿,由于体积过大,压迫到周边组织,造成肝区隐痛,继发感染或破裂等症状。 如果发生肝囊肿的相关症状,患者应该前往医院就诊,尽早明确病情。 由于肝囊肿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因此临床诊断最主要的依据是影像学检查结果,此外还需要了解患者的总体健康水平和肝功能状况,以便于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未引起症状或体征的单纯性肝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随诊,长期管理即可。少数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囊肿抽吸硬化处理,但临床易复发;也可进行囊肿切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短期内需定期复诊,监测手术部位的预后情况。 很多单纯性肝囊肿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而是在进行体检,或其他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当肝囊肿体积不断增大,压迫周边组织,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下列症状: 用餐时很快就有饱腹感。 腹胀不适。 右上腹隐痛或钝痛。 可触及的腹部肿块。 罕见情况下可由于压迫胆管导致梗阻,出现黄疸等症状。  并发症: 当肝囊肿过大时可能会引起下列并发症,包括: 急性腹部剧痛:带蒂囊肿扭转或囊肿破裂,造成腹部剧痛。继发性感染:囊肿破裂继发感染,可出现类似于肝脓肿的症状,如腹痛和发热。如果发生肝囊肿的相关症状,患者应该前往医院就诊,尽早明确病情,根据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人意愿,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建议就诊科室。消化内科。肝胆外科。医生如何诊断肝囊肿?肝囊肿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常用于诊断肝囊肿的临床检查项目包括:病史体征:首先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并进行体格检查,尤其是腹部查体。血常规:检查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了解是否有炎症反应,评估肝功能情况。影像学检查:这是肝囊肿最主要的诊断依据,鉴别肝脏部位出现的是囊肿还是肿瘤。超声。CT。核磁共振成像(MRI)。组织活检:大型囊肿切除后,医生会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癌变可能 诊断依据 肝囊肿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常用于诊断肝囊肿的临床检查项目包括:病史体征:首先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并进行体格检查,尤其是腹部查体。血常规:检查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了解是否有炎症反应,评估肝功能情况。影像学检查:这是肝囊肿最主要的诊断依据,鉴别肝脏部位出现的是囊肿还是肿瘤。超声。CT。核磁共振成像(MRI)组织活检:大型囊肿切除后,医生会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癌变可能 常用检查 病史体征、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 诊前准备 在就诊前,建议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如既往病历、检查报告等...未引起症状或体征的单纯性肝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少数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囊肿抽吸硬化处理,但常见复发;或可以施行部分囊肿切除手术[1][2][3]。 治疗方式: 定期体检 未引起症状或体征的单纯性肝囊肿患者,通常不需要接受治疗。只需要在每年体检时,通过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留心观察病变部位是否出现变化。 手术治疗 少数肝囊肿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采用下列方案进行治疗[1][2][3]: 囊肿抽吸/囊内注射硬化剂(如无水酒精):适用于病变较浅表或不耐受/不愿意手术的患者。但如果囊壁较厚或囊腔体积较大时,往往无法实现彻底硬化,所以临床容易复发。 囊肿去顶术:切除部分囊壁,使囊腔与腹腔相通,术后效果良好,复发的风险也低。医生一般不会完全切除或破坏残余囊壁,以免损伤肝组织引起并发症。所以即使日后囊壁有液体分泌,都会被腹腔吸收,不会导致不良影响。 囊肿切除术:适用位于肝脏边缘或蒂状突出的囊肿,可将其全部切除。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肝囊肿患者,日常并无特殊禁忌[1][3]。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出院后应注意[1]: 饮食清淡:饮食清淡为宜,避免高糖、高脂、高蛋白食物,以减轻肝脏负荷。 避免劳累:术后短期内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待痊愈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至正常生活节奏。 伤口护理:伤口应保持清洁和干燥,沐浴时可使用防水敷料保护伤口。 留心症状:患者应留心观察自身症状,若发生腹部不适或疼痛,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复诊。

胡翠

住院医师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146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慢性胆囊炎

基础知识 一、定义慢性胆囊炎一般是由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的胆囊慢性炎症, 或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 1、根据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 分成结石性胆囊炎与非结石性胆囊炎。2、胆囊结石分成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胆色素结石。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多数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无明显症状, 无症状者约占所有患者的70% [1]。(推荐强度: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质量)但部分患者未来可能会出现症状。 (2)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是反复发作的右上腹不适或右上腹痛,其发作常与油腻饮食、高蛋白饮食有关。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胆绞痛,系由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诱发胆囊、胆道平滑肌及Oddi括约肌痉挛收缩而引起的绞痛,常在饱食或油腻饮食后发作,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持续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如嵌顿结石因体位变动或解痉等药物解除梗阻,则绞痛即可缓解。 (3)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常伴有胆源性消化不良,表现为嗳气、饭后饱胀、腹胀和恶心等症状。 2、体格检查 多数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可无任何阳性体征,少数患者体格检查可发现右上腹压痛或叩痛。 3、并发症 (1)当出现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表现为急性胆囊炎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2)并发胆源性胰腺炎时,可出现急性胰腺炎相应的症状和体征;(3)Mirizzi综合征是指因为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和(或)其他良性疾病压迫或炎症引起肝总管或胆总管梗阻,导致以胆管炎、梗阻性黄疸为特征的一系列症候群,其表现与胆总管结石类似; (4)胆石性肠梗阻则以肠梗阻表现为主; (5)胆囊癌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黄疸、右上腹或上腹部包块,侵犯十二指肠时可引起肠梗阻等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一、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 (1)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对胆囊结石诊断准确率可达95% 以上[2]。(推荐强度: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质量) (2)慢性胆囊炎腹部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壁厚≥3mm)、毛糙;如合并胆囊结石,则出现胆囊内强回声及后方声影;若胆囊内出现层状分布的点状低回声,后方无声影时,则常是胆囊内胆汁淤积物的影像学表现。 (3)腹部超声检查时还需注意与息肉相鉴别,若表现为胆囊内不随体位移动的与胆囊壁相连的固定强回声团且后方不伴声影时,多诊断为胆囊息肉。 (4)内镜超声(endoscopicultrasound)对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的胆囊微小结石有较高的检出率。 CT(1)CT检查能良好地显示胆囊壁增厚,但不能显示x线检查阴性的结石。 (2)CT检查对慢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与腹部超声检查相似,但对胆囊结石的诊断不具优势,口服胆囊造影CT检查通过口服碘番酸等对比剂可增加胆汁和病变的密度差别,有助于诊断胆囊阴性结石和息肉样病变,但在国内开展较少[3]。 MRI (1)MRI检查在评估胆囊壁纤维化、胆囊壁缺血、胆囊周围组织水肿、胆囊周围脂肪堆积等方面均优于CT检查,主要用于鉴别急性和慢性胆囊炎[4-5]。 (2)在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胆囊病变不清晰时,可选用MRI检查。此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ereatography,MRCP)可发现腹部超声和CT检查不易检出的胆囊和胆总管小结石。 X线检查 普通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部分含钙较多的结石影。口服碘番酸等对比剂后行胆囊造影对胆囊结石诊断率仅为50%左右,虽有助于了解胆囊的大小和收缩功能,但目前已基本不再应用。 5、肝胆管胆囊收缩素刺激闪烁显像(eholeeystokinin choleseintigraphy,CCK-HIDA)\nCCK-HIDA是评估胆囊排空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可鉴别是否存在胆囊排空障碍。如果无结石患者CCK-HIDA检查胆囊喷射指数(\u003C35% )降低,则高度提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但国内尚未开展CCK-HIDA,缺乏相关研究结果。治疗原则

胡翠

住院医师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1452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