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李沛

新冠疫苗接种问答

新冠疫苗接种问答
一、现阶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包括哪些?
 
我国新冠疫情形势与国外不同,疫苗使用策略也不一样。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主要策略需要结合国内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目标来考虑。当前,重点人群接种疫苗的意义,一方面是对这部分人群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有利于我国总体疫情防控。
 
现阶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行业人员;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工作、学习等人员。
 
 二、新冠病毒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有必要。一方面我国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
 
 三、新冠病毒疫苗怎么打,去哪儿打?
 
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都是在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的接种单位进行。通常情况下,接种单位设在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如果接种涉及到一些重点对象比较集中的部门或企业,当地也会根据情况设立一些临时接种单位。 
 
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会按要求公布可以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接种单位,包括地点、服务时间,请大家关注相关信息发布平台。
 
大多数重点人群的接种,由重点人群所在的单位组织摸底、预约,并协助开展接种工作。对于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工作、学习的个人,可关注当地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相关服务信息。
 
四、接种疫苗都有哪些禁忌?
 
疫苗接种的禁忌是指不应接种疫苗的情况。因为大多数禁忌都是暂时的,所以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
 
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方案、接种指南未作具体规定之前,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禁忌按疫苗说明书执行。通常接种疫苗的禁忌包括:1.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者;2.患急性疾病者;3.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者;4.正在发热者;5.妊娠期妇女。
 
 五、如何发现、把握接种疫苗禁忌?
 
在操作实施过程中,如果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则不建议接种第二剂次。要了解疫苗成分,对疫苗成分既往有过敏者不能给予接种。
 
接种时,接种医生应仔细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既往过敏史。受种者要如实向接种医生报告身体健康状况及疾病史、过敏史等。要把疫苗禁忌列入知情同意书中。
 
 六、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不用再戴口罩吗?
 
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100%,在流行期间还会有较少部分已接种的人可能发病。另外一方面,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因此,接种疫苗后还是应该继续佩戴口罩,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场所等;其他防护措施如手卫生、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也需要继续保持。
 
七、如何通过接种疫苗在人群中形成群体免疫?
 
不同传染病的传染力不一样,阻断传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力水平也不一样。一般而言,传染病的传染力越强,则需要越高的人群免疫力。例如,麻疹和百日咳传染力较强,如果要阻断它们的流行,人群免疫力要达到90%-95%;而消灭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人群免疫力要达到80%以上。人群免疫力达到上述阈值,也就建立了阻断麻疹、百日咳、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传播的免疫屏障。
 
人群免疫力跟疫苗保护效力和疫苗的接种率呈正比。因此,要达到足够的人群免疫力,需要有足够高的接种率,也就是绝大多数人都接种疫苗。反之,如果不接种的人比较多或大多数人不愿去接种,就形成不了牢固的免疫屏障,有传染源存在时,容易出现疾病的传播。
 
八、新冠病毒疫苗是否需要冷链?如何保证新冠病毒疫苗在运输和存储过程安全有效?
 
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要保证生物制品质量,必须要在规定的冷链状态下储存、运输。新冠病毒疫苗也应如此。《疫苗管理法》《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对于疫苗储运的冷链要求都有具体规定。
 
疫苗运输时,疫苗运输企业在运输过程中要定时监测、记录温度,保证疫苗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疫苗接收时,接收单位要索取、检查本次运输过程温度监测记录。
 
疫苗存储过程中,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采用温度计或自动温度记录仪对储存疫苗的冰箱进行温度监测,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测温1次(间隔不少于6小时),并填写冷链设备温度记录表。
 
疫苗使用过程中,接种单位采用冰箱、冷藏箱(包)储存疫苗,在存放、取用疫苗时应当及时关闭冰箱、冷藏箱(包)门/盖,并尽可能减少开启冷藏设备的次数。
 
各相关单位要严格遵守上述各环节的规范要求,才能使疫苗处于全程冷链状态,疫苗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九、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情形?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英文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又称疑似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种情形:疫苗不良反应、疫苗质量问题相关反应、接种差错相关反应、心因性反应、偶合症(偶合反应)。
 
 十、什么叫疫苗不良反应?
 
疫苗不良反应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主要指受种者发生的一过性、轻微的机体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烧、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罕见发生,如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
 
 十一、什么是心因性反应?
 
心因性反应指在接种疫苗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接种疫苗时的心理压力、焦虑等所致,无器质性损害,与疫苗无关。有的是“晕针”样表现,有的是“癔症”样表现。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时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
 
 十二、偶合反应是怎么回事?
 
偶合症(偶合反应)是指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正好处在一个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前期,疫苗接种后巧合发病。因此,偶合症(偶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与疫苗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后的偶合症有时不能立即做出判断,需要及时报告,也需要疾控等机构进行调查、调查诊断专家组做出诊断。
 
 十三、哪些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下列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般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偶合反应)、心因性反应。
 
 十四、我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是如何开展的?
 
《疫苗管理法》《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法律法规均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有明确的规定。
 
具体做法包括明确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时限,规定需要启动调查的疑似疫苗不良反应标准,而且异常反应的诊断需由调查诊断专家组完成,鉴定需由省、市级医学会来完成。疑似疫苗不良反应的监测是通过中国疾控中心建立的监测信息系统实现,疾控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各级疾控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也会对监测的信息,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如果遇到重大事件,会进行及时分析和评估。
 
我国疫苗不良反应的系统、规范监测,起步于2005年。随着工作的开展和深入,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11年和2014年分别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我国国家疫苗监管体系中不良反应监测部分的能力评估,疫苗不良反应各项监测指标达到或超过WHO评估标准。
 
 十五、目前我国应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保护持久性如何?
 
新冠病毒疫苗属于新研发并投入使用的疫苗,需要大规模接种之后的持续监测和相关研究,以积累更多的科学证据,评估新冠病毒疫苗的保护持久性。
 
 十六、不同厂家的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替代接种吗?
 
目前尚无关于不同厂家或不同种类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替代接种的证据。建议现阶段使用同一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接种。
 
十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应注意并配合做好以下事项:
 
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
 
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并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
 
 十八、为什么接种完疫苗后要留观半个小时?
 
接种疫苗后,可能有极少数人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晕厥等情况。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过敏反应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如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可以在现场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晕厥也大多出现在接种后半小时内,如接种后立即离开留观现场,可能会因晕厥给受种者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单位指定区域留观半小时。
 
 十九、新冠病毒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十、接种疫苗后,多久才能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
 
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二十一、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还有作用吗?
 
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不过,世界卫生组织、各国研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等都在密切关注新冠病毒变异情况,也在开展相关研究,这将为后续疫苗的研发及应用提供预警和科学分析依据。
 
 二十二、普通老百姓如果有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意愿,是否可以报名接种?
 
我国目前接种的策略是按照“两步走”方案,第一步是重点人群的接种。第二步,随着疫苗获批上市,疫苗产量的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公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在人群当中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控制新冠肺炎在国内的流行。
 
二十三、没有列入重点人群,尚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需要采取何种防护措施?
 
我国目前接种的策略是按照“两步走”方案,第一步是重点人群的接种,第二步是其他人群的接种。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我国已经实行的非疫苗防控措施都是非常有效的。对公众来说,虽然可能暂时没有接种疫苗,但仍有很多有效的防控手段,比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等。
 
 二十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紧急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
 
 二十五、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效果?
 
通常情况下,病原体、疫苗特性、受种者状况等因素影响疫苗的预防接种效果。在疫苗的研发和使用过程中,为保证预防接种效果,上述影响因素均在考虑的范围内。新冠病毒疫苗作为一种全新的疫苗,相关因素对其效果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二十六、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是否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对于多数传染病,在感染病原体后,人体都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部分人群通常不属于疫苗接种对象,如患天花、麻疹、风疹、水痘等疾病后不再属于疫苗接种对象。目前,虽然有感染过新冠病毒者发生二次感染的报道,但该问题尚属于个案并未普遍出现,仍有待后续更多研究才能得出结论。对于接种前已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暂不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于没有明确感染新冠病毒或患过新冠肺炎,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可接种疫苗。
 
 二十七、疫苗开始接种以后,我们的防控措施会不会调整?
 
对于个人来说,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群体来说,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所以,要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现阶段其他各项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等防护措施。
 
 二十八、新冠病毒疫苗如何进行全程追溯工作?
 
《疫苗管理法》要求国家实行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疫苗上市后,从生产、运输、储运、使用等各个环节均应有准确、规范的记录,全程追溯记录的信息包括疫苗品种、疫苗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和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等,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地区将及时录入电子信息系统,上述信息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和其他方式实现疫苗流通和使用的全程追溯。
 
 二十九、是否需要先检测有无抗体,再决定是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人体中特定抗体的产生一般通过自然感染或者接种疫苗而获得。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抗体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才可以起到预防新冠肺炎的作用。建议只要没有明确感染新冠病毒或患过新冠肺炎,凡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可以接种疫苗,无需在接种疫苗前检测是否存在抗体。
 
 三十、新冠病毒疫苗是否会像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
 
通常情况下,病原体、疫苗特性、受种者状况等因素影响疫苗的预防接种效果。流感病毒变异比较快,流感疫苗保护效期较短,因此需要每年进行接种。现在新冠病毒虽然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目前发布的信息,显示针对在英国和南非等国家出现的新冠病毒所发生的变异,没有证据表明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新冠病毒疫苗是否会像流感疫苗一样每年接种,需要继续针对病毒变异对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和疫苗的保护持久性等方面开展研究。
— 本文转载至丁香园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退热药物选择

发热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之一,过度的发热会使人体机能发生障碍,导致抽筋、惊厥等严重反应,发热过久还会造成人体消耗增加、营养供给不足,引发其他病症。 退热药物通过调节人体机能,使人体体表血管扩张、进而使散热增加,同时抑制寒战、使机体产热减少,从而降低体温。 临床上使用的退热药多属于解热镇痛抗炎药(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常用剂型有口服剂型、注射液、栓剂等。 常用退热药的分类 1. 口服退热药 口服剂型为首选,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安乃近、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等。 口服剂型包括滴剂、分散片、干混悬剂、缓控释片、混悬液、胶囊、咀嚼片、颗粒、口服溶液、口服崩解片、泡腾颗粒、泡腾片等。 (1)阿司匹林 价廉易得、疗效显著。但自美国 1984 年披露瑞氏综合征与阿司匹林有关后,已立法撤销阿司匹林作为儿科制剂。 WHO 亦不主张给予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的儿童应用阿司匹林。 我国制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治疗方案中也告诫,对发热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2)安乃近 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作为解热镇痛药用于临床。70 年代因出现本品引发致命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报道。我国现已很少使用。 所以,首选的口服退热药为「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可适用于 3 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另外,对乙酰氨基酚有引起溶血的报道,有溶血风险的患者退热时可以选择布洛芬。对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无效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布洛芬。 注射剂 适用于意识不清、进食差、不能口服用药的患者。 药品种类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氨酚比林注射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 此类药物作用快、体温下降迅速,患者出汗较多,使用时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 且由于患者体温下降过快,不良反应多,目前临床已很少使用。 栓剂 对于意识不清、进食差、不能口服用药的患者还可以考虑用栓剂,比如吲哚美辛栓、阿司匹林栓、小儿布洛芬栓、右旋布洛芬栓等。 栓剂的吸收不经过肝脏,直接从肠道黏膜吸收入血,不刺激胃肠道,比口服给药起效快。但从吸收率来讲,栓剂需要通过黏膜吸收,吸收率比口服用药低。 所以,一般口服的最大剂量是每次 15 mg/kg,用栓剂的时候,剂量就要相应大一点,每次最大剂量可以用到 20 mg/kg。 退热药如何用? 退热药的使用原则 首选口服剂型。一般 6 小时用一次,一天最多使用 4 次,连续使用不要超过 3 天。使用退热药前、后均要注意监测体温。 常用口服退热药的使用剂量 1. 对乙酰氨基酚 12 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 500 mg;6~12 岁儿童一次 250 mg;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 4~6 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 小时内不得超过 4 次。 12 岁以下儿童按照每体重给药。缓释剂型每 8 小时给药一次,24 小时不超过 3 次。 2. 布洛芬 12 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 200 mg,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 4~6 小时重复用药 1 次,24 小时不超过 4 次。 12 岁以下儿童按照每体重给药。缓释剂型早晚各一次给药。 3. 其他剂型退热药的使用剂量 (1)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 0.15~0.25 g。 本品不宜长期应用,退热疗程一般不超过 3 天。 (2)氨酚比林注射液:肌内注射,一次 2 mL。 一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由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全禁用。 (3)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肌内注射。 成人一次 2 mL,或遵医嘱。在监护情况下极量为一日 6 mL。2 岁以下:0.5~1 mL/次;2~5 岁:1~2 mL/次;大于 5 岁:2 mL/次。需要注意的是本品不宜连续使用。 (4)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 轻轻塞入肛门约 2 cm 处,一次一枚,一日一次,每日剂量不宜超过 2 枚。 (5)小儿布洛芬栓:直肠给药。 1~3 岁小儿,一次一粒(塞肛门内约 2 厘米处),症状不缓解,间隔 4~6 小时重复一次,24 小时不超过 4 粒。3 岁以上小儿推荐使用每枚 100 mg 的栓剂。 (6)阿司匹林栓:直肠给药。 12 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 1 粒,塞入肛门内约 2 厘米处。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 4~6 小时重复用药 1 次,24 小时不超过 4 次。 退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超过最大剂量使用会造成肝损伤。 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如氨酚伪麻那敏胶囊、白加黑感冒片等。 如果使用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时,同时服用上述复方感冒药,很容易因为重复用药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因此用药前要仔细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含相同有效成分药品叠加服用。 2. 布洛芬退热作用比较强,使用时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的发热患者。 同时,布洛芬通过肾脏排泄,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布洛芬不良反应可能诱发哮喘,有哮喘的儿童应慎用。 3. 持续高烧,可以考虑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最小给药间隔是 4 小时。 当对乙酰氨基酚用了最大剂量后 2 小时烧没退,可以交替使用布洛芬,这两种药交替使用的最小时间间隔是 2 小时。交替使用时,两药各自每天最多使用的次数不变。 4. 使用退热药只是缓解发烧这一症状,不能治疗引起发烧的感染本身,是「治标不治本」。 需要查明发热原因,常规意义上的退热药只起降温作用,并不针对引起疾病的病原体进行治疗。 比如细菌性肺炎引起高热时,首先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从而达到彻底消炎降温的效果。

李沛

副主任医师

桐柏县人民医院

133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幽门螺杆菌

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Hp)? Hp是一种极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革兰染色阴性螺旋状细菌,从口腔进入人体后可定植于胃型上皮,难以自发清除,很容易造成持久或终生感染。 由于Hp易传播、难清除,全球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感染Hp。我国Hp 感染率平均为59%,因此Hp检查结果阳性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 二、Hp有哪些危害? Hp可导致以下问题: ➤ 消化不良 ➤ 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等 ➤ 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 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 ➤ 胃外疾病: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症等等 三、哪些Hp阳性患者推荐根除Hp?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指出,两大类人群强烈推荐根除Hp,另有十大类人群推荐根除Hp,临床工作中可根据表1查找判断: 表1 幽门螺杆菌根除指征 四、哪些Hp阳性患者可以不根除Hp? ➤ 无表1列举的12个根除指征的成年人 ➤ 14岁以下无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的儿童与成人相比,儿童Hp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的风险低,且根除治疗的不利因素较多,包括抗菌药物选择余地小、儿童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低等;加之儿童感染Hp后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因此很多儿童可以不根除Hp。 然而,建议对消化性溃疡和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儿童根除Hp。 ➤ 部分老年人 一方面,老年患者对Hp根除药物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降低,且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非萎缩性胃炎或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根除Hp预防胃癌的获益较低。 因此,即使老年患者存在“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Hp根除指征,由于身体状况不一,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一定需要根除Hp。

李沛

副主任医师

桐柏县人民医院

139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血压的生活方式改善

1. 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 g,增加钾摄入量。 2.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 3. 控制体重,使BMI<24.0 kg/m2 ;腰围:男性<90 cm,女性< 85 cm。 4. 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5. 不饮酒或限制饮酒。 6. 增加运动,中等强度,每周4-7次,每次持续30-60 min。 7.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李沛

副主任医师

桐柏县人民医院

138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我偶尔喝酒,最近想接种疫苗,想了解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总交流次数:7

医生建议:在接种疫苗前24小时内避免饮酒,以免影响疫苗效果。接种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副作用,如发热、头痛等,这是正常现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很重要。对于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建议在接种前向医生咨询。如出现严重的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您刚刚接种了疫苗。

李沛

副主任医师

桐柏县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我最近出现了头痛、恶心和乏力等症状,想知道可能的病因是什么?患者男性57岁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总交流次数:9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症状和病史,可能存在多种疾病的可能性,包括感染神经系统问题代谢紊乱等。我们建议进行抽血化验和其他相关检查来确定具体的病因。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非常重要。请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并在必要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李沛

副主任医师

桐柏县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我打篮球时发了跟腱炎,最近用力时会有些疼痛,想知道能否同时使用扶他林软膏和麝香壮骨膏?患者男性17岁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总交流次数:13

医生建议:对于跟腱炎,需要适当的休息和治疗。可以使用外用药物如扶他林软膏麝香壮骨膏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但请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同时,建议避免过度使用受伤的脚踝,适当进行物理治疗和按摩。

李沛

副主任医师

桐柏县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