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罗怡兴

咽喉异物感

咽喉异物感

今天这篇文字,我跟你聊聊常见的症状:咽喉异物感。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总感觉嗓子里有东西,好像有什么玩意儿在那儿堵着,难受,咽不下去,又咳不出来。到医院去,可能诊断为咽异感症、慢性咽炎。
这个事儿,中医管它叫做梅核气。我在从前的文章里,给大家讲过很多关于此病的调整经验。
今天呢,我想跟你说的经验,是利用温胆汤,配合理气开肺之品,来调治此病的经验。
我还是给你举个真实的例子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5岁,姓王。
这个人啊,好多个月以来,一直感觉到咽喉部有异物。经过西医治疗,效果一般。无奈,转投中医。
 
刻诊,见舌苔红白相间,而且较为厚腻,脉弦滑。细问得知,平素口苦、便干,容易嗳气。自从发病以来,胸闷胁胀。总之,浑身的感受十分不清爽,觉得身体不顺畅。
医家开什么方子呢?来看一看——
姜竹茹30克,法半夏10克,生姜10克,陈皮10克,炒枳壳10克,炙甘草10克,厚朴10克,苏叶10克,枇杷叶10克,茯苓16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用四剂以后,症状大为改善。接着再服4剂,诸证悉平。经过定期随访,患者未见复发。
这是一个小医案,记载于1983年第二期的《北京中医杂志》里头。具体是在第十页。医案里的医家,是著名中医临床家步玉如老前辈。
我把这个东西收藏以后,在旁边还做了注解:温胆汤加厚朴、双叶,治疗梅核气。其中的双叶,指的是枇杷叶和苏叶。
这里头有什么门道呢?咱们还是从舌象和全身症状入手来看。
你看,此人舌苔厚腻,黄白相间,这是不是主痰热啊?
痰热蕴于内,阻遏肝胆之气,故而患者口苦。痰热伤津,所以患者便干。
痰热阻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以嗳气。
痰热阻于胸胁,气机不行,所以胸闷胁胀。
同样的,痰热阻于咽喉,患者就会有异物感,咳不出也咽不下。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很简单,把痰热化掉。
化痰热的办法,用哪一个?你要是经常看文老师的文章,早就该学会了吧?应该用温胆汤是不是?
温胆汤,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里头的配伍。基本组成,就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煎煮的时候加入生姜和大枣)。它是在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的基础上,加上枳实和竹茹而成的。其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竹茹清化痰热。枳实破气化痰。陈皮,行气和中,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水,甘草和中健脾。可以说,这是一张专门用于清化痰热的方子。中医在治疗痰热之症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上文医案里的方子,也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做了化裁。我们再看一下:
姜竹茹30克,法半夏10克,生姜10克,陈皮10克,炒枳壳10克,炙甘草10克,厚朴10克,苏叶10克,枇杷叶10克,茯苓16克。
这里头,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入了厚朴、苏叶和枇杷叶。这三味药,有理气之功,可以辅助除湿消痞。尤其是苏叶和枇杷叶,都入肺经,可以利肺气,开咽喉。如此,就能进一步加强对咽喉痰热的化散之功。这个用药的技巧,还是挺耐人寻味的。
总之,经过清化痰热、宣理肺气的一般调养,患者咽喉部位的痰热得到化散,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我把这个东西写出来,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启迪。
根据我的观察,咽喉异物感持续存在,证属痰热者,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就是舌苔黄腻,舌红,脉弦滑。在咽喉不适的同时,可能有口苦、便干、心情烦躁、胸闷、睡眠不安、情绪不宁,甚至神经过于紧张敏感等现象。这样的人,我建议你早日到中医院看看,找有经验的中医师辨证。如果确属痰热之症,上文医案里的方药,有值得借鉴之处。如果不属于痰热为患,那就不要轻易用。
关键是,我们要确立一个思路。这就是,很多人的咽喉不舒服,源于痰热入喉。痰热因何而生?为何入喉?答案就在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心态上。这样的人,饮食往往喜欢辛辣厚腻。心态上往往容易急躁焦虑。至于说烟酒,更是离不开。总之,人到中年,把自己搞得十分油腻。你的身体,本来如一汪清水。是你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令清水日益污浊,逐渐让咽喉不适。要不怎么说,清淡饮食、淡然心境,容易让人长寿呢。因为它们可以让我们的身心变得清爽,没有负担。这当然就避免了很多毛病啊。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我希望广大嗓子难受的朋友,可以通过我的文说,领悟点什么出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夏季当心孩子体内湿气重会生病

大家都会发现,一到夏天很多人就会全身困乏,食欲减退。这是因为体内“湿气”在作怪!而且空调房,冷饮,甜食等环境和饮食更会加重体内湿气,这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宝宝极为不利,因为中医认为,“湿”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 体内湿气重的孩子有哪些症状呢? 1、 极易困乏,表现为总是感觉睡不醒; 2、 舌苔粗糙厚重,发黄发腻; 3、 大便稀溏,颜色发青,或者马桶难以冲净; 4、 食欲不振,胃口不开; 5、 睡觉时爱流口水。 那么为什么夏季宝宝体内的湿气会加重呢? 1夏季吹空调过多 夏季天热,人体的毛孔出于打开状态,而空调房里呆久了,汗出不来,体内的湿气更难排出来。另一方面,有些家长不注意,让全身是汗的孩子猛地进入空调房或者空调车,外界的寒气与体内的湿气相结合,就会造成“寒湿”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 2夏季冷饮吃的多 3夏天宝宝运动量减少 因为天气热,宝宝一般很少参与户外活动,或者有的孩子暑期都在看电视中渡过,那就很少会出汗。而出汗正是身体气血运行,排出湿气的一个途径。 4宝宝爱吃甜食和肉食 中医认为“甜腻化湿”,意思是甜腻的食物比如各种饼干、蛋糕之类的甜食,以及肉类等油腻的食物,容易转化成体内的湿气,从而滞留在体内。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意思是湿气很难祛除,不仅如此,湿气还是无孔不入的,它极易跟其他致病的邪气组合,比如寒湿,湿热,风湿等。因此我们要做好与湿气打持久战的准备,从每天的饮食与起居中与之作战,将其歼灭! 饮食篇 1妈妈做菜时放点姜丝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温性的生姜具有祛寒除湿的功效,而且能中和一些寒凉食物的寒气。 2生姜红糖汤 如果因为空调偶感风寒,妈妈可以给宝宝做碗生姜红糖汤,因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而且常喝点姜汤,也能防止各种“空调病”。 3绿豆百合米仁粥 取绿豆、鲜百合各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将米仁、绿豆、粳米漂洗,浸泡15分钟;百合洗净切小;在开水锅中放入绿豆和米仁,烧开数分钟后改用小火煮至开花;加入粳米和百合,煮成粥后放人冰糖即成。可健脾通便祛湿。 4薏米红豆山楂粥 将豆腐切成小块,加入淡豆豉放水同煮,煮沸15分钟,再入葱白,略煮片刻,趁热食之。本品辛散解表,清热润燥,适用于有发热、口渴、咽干等症状的空调病患者。方中的淡豆豉、葱白可辛散解表;豆腐性寒味甘,可清热润燥,三者合用可驱散体内的风热之邪。 起居篇 1多运动、少吹空调,出点汗 尽量让宝宝早起早睡,早上天气不热时,让孩子在楼下玩会儿,发发汗,不要整日闷在空调房里,让体内的湿气排不出去,从而导致疾病滋生。 2用热水给宝宝泡脚 夏季家长一般会天天给孩子洗澡,但是却很少有人给娃泡脚。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部众多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3常通风,多抽湿 平时多开窗通风,阴雨天最好少开窗,也不要带孩子出门在户外呆太久 孩子体内湿气过重生百病,但是祛除湿气却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做家长的长期坚持,科学安排饮食起居。同时切记少吃冷饮,甜食,油腻食物等!而且任何时候多运动,出点汗都不会是坏事,家长要保证给孩子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

罗怡兴

住院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148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三招两式简易小儿推拿

一、捏脊 具体做法是:把手搭在孩子脊柱上面,觉得哪个地方有热,这个地方就要多多地从下往上搓,可以去火。不管爱不爱生病的孩子,每天捏脊两次,可以增加免疫力。 二、按摩天柱穴 有的孩子体质比较弱,家长怎样让体质弱的孩子强健起来?有一个特别好的穴位,就是天柱穴。脖子后面有两条筋,天柱穴就在后面凸起的地方。经常按一按,擦一擦,让这个地方受一些刺激。经常做,孩子的火就会下去。 三、刮大椎穴 孩子经常咳嗽,是有肺热。可以拿刮痧板刮大椎穴附近,这个地方会出现红色的痧。 四、按摩天突穴 有的孩子特别容易得支气管炎,爱咳嗽,可以按摩两个穴位。一个是孩子第二个锁骨跟肩关节交界的地方,可以经常按一按,对预防咳嗽特别有好处。另外一个是天突穴,在锁骨中间。 五、搓膻中穴 孩子免疫力比较差的,每天晚上睡觉前,拿柔软的干毛巾,给他搓一搓膻中穴。14岁以前小孩的胸腺还在发挥功能,经常按摩,可以让胸腺细胞比较活跃,使免疫系统比较坚固。 六、搓手指 建议早上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或者是散步溜弯的时候,可以经常搓一搓孩子几个手指的侧面 。这对应的是孩子的消化道, 对于去火、消除食积,还有增加免疫力都非常有好处。十指连心,母亲跟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手来传递。 七、搓脚心 晚上可以给孩子搓一搓脚心。 在脚掌上有两块肉, 中间有一个坑儿,这个地方是涌泉穴,是肾的反射区,人体的能量都是从这个地方涌出来的。经常给孩子搓一搓涌泉穴,体内的火、毒就都排出来了,身体机能会比较健康。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1.按摩时要闭门关窗小心穿堂风。家长给孩子按摩或刮痧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有穿堂风,不能让孩子着凉。 2.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忌食生冷。 3.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4.如果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症状者不宜进行推拿。 5.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6.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罗怡兴

住院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148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入睡难是肝郁,睡不着是心火旺。五种不同的失眠,你属于哪种?

你有多久没睡过好觉? 根据《2019年中国青年睡眠指数白皮书》的数据统计,在调查1.6亿网友近90天的行为轨迹洞察,结合近6万分有效睡眠调研问卷。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失眠人群比例高达25%,这也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就有一个人失眠,其中13-35岁的人群失眠比例不断上升,失眠人群正加速年轻化。 所以,我们来好好聊一聊失眠。 很多人认为失眠就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具体来说,大致能分成五种: 失眠的五种情况之一——入睡特别困难 需要在床上酝酿很久才能睡着,他可能10点就爬上床了,但真正入睡时间是12点。 这类人多见肝郁气滞型,就是那种思想包袱重,责任心重,爱操心,有点事就容易上心的人。 失眠的五种情况之二——睡是睡着了,但是睡眠特别浅,多梦 这类人往往整晚上都似睡非睡,起床时会感觉很累,白天精神也很差,注意力不集中,健忘。 这类人往往气血是不足的,这种情况在产后特别多见。 失眠的五种情况之三——睡眠时间特别短,可能晚上11点刚睡下,然后三四点醒来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这在中医里我们称为早醒,问题根源还是在气血上,所以我常说早醒多梦调气血,入睡难顺肝,睡不沉调肾,整夜不睡清心火。 失眠的五种情况之四——时睡时醒,醒后不能再睡 这类人往往属于脾胃失和型,容易感到口腻,口淡,大便不成型等症状,治疗的原则还是健脾和胃安神为主。 失眠的五种情况之五——整晚睡不着 这类人属于心肝火旺型,平时生活里很容易生气,性格急躁易怒,常会有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的症状。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说白了,很简单,就是阴阳不和。 中医里把失眠称为「不寐」,早在2000多年前的内经里就有写到,古人认为天地间阳气尽,阴气盛,(天黑了),人就会与天地相应,开始想闭眼睛入睡(夜主阴,阴主安静下来了)等阴气尽了,阳气开始强盛了,天亮了,人就会相应地睁开眼睛,醒了,开始活动了(日主阳,阳主动)。 如果人身上的阴阳二气,可以顺应天地阴阳的这种变化,那自然就能拥有婴儿般的睡眠,反之,就会出现睡眠障碍。 那怎么治呢?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曾提出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就是:他认为失眠的原因没有那么复杂,失眠的原因不外乎二种,一种就是有外邪,比如感冒,腹泻等导致,除此之外就是气血不足导致。 治失眠离不开气血二字。尤其是平时思虑太重,精神压力大的人,往往会血虚,血不足。 血不足谁倒霉? 心和肝啊 在中医里,心主血脉,肝藏血。 什么意思?人的血能在血管中乖乖运行,靠的就是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同时肝内也必须贮藏一定的血量,只有这样,人的魂和神才有「住所」,因为中医认为肝藏魂,心藏神 所以当一个人血虚,血不足时,势必会导致他的神魂像个流浪汉,没有地方藏身,当你神魂都飞出去了,不在身体里了,你当然会失眠,睡不好,多梦,易醒。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认为如果你因为外邪失眠,身体里有外邪,比如风寒感冒,那就先来点麻黄桂枝汤,把寒邪驱走,邪走了,你自然就睡好了,如果你身体里有痰饮之邪,也就是湿气重,那就先化痰,化湿气,比如用温胆汤,把湿气祛了,你自然就能睡着了。 剩下的,张先生认为重中之重就是养气血,即便这时候你有点湿气,有点痰,甚至身体里有点火,都没关系,只要气血上来了,血足了,这些所有的症状都会自己消失。 (张先生的原话是:凡人以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证自退。) 想象一下,如果有个人每天吃不下,睡不着,拉不出。三项里只占了一项,就够呛了,如果三项全占了,想好好活着都不容易,就别奢望他跟你谈理想目标了。

罗怡兴

住院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1497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