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是怎样的?
发表人:
邝朝明
阅读量:
1320人
世界上大概有多少种不同的心理治疗呢?
超过1000多种!
那,所有的这些心理治疗方法都有用吗?
不,很多之前被认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经循证医学分析被证明是无效的,甚至有的方法可能存在伤害。
那心理治疗是否有不同的流派,选择哪种心理治疗方法是否由治疗师来主导呢?也不是!治疗师不能单凭个人的理论或技术取向而采纳某种心理治疗方法。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开始,提出了身体的问题可以由心理所引起,开启了心理治疗的发展;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的操作性交替学习和行为改变法,把心理治疗推向了科学范畴;认知治疗之父贝克,提出理性情绪治疗的艾利斯,将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整合成更有效的“认知行为治疗”;源于佛教禅修的正念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辩证行为治疗等,不断地将心理治疗发展整合。
因此,只有有效的心理治疗,没有所谓不同的流派。以问题为本,以科学为基础,以实证医疗效益为主导才是现代心理治疗强调的重点。心理治疗从弗洛伊德到认知行为治疗,以及目前的很多不同的技巧,其实是一个发展,不是所谓的新的治疗取代旧的治疗。1
认知行为的治疗(CBT)是一种谈话疗法,用于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或行为。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仅对焦虑、抑郁、物质滥用等多种精神障碍有效,而且最近发现它对人格障碍和精神病同样有效。
“人非为事物所扰,乃为其观而自扰之。”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引致焦虑、压力、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本身对事情的理解与分析。也就是如艾利斯提出的所有心理问题是由“非理性”想法而引起的。因此,解决心理问题便需涉及改变思想,由“非理性”转为“理性”。
既然我们知道不良的情绪是由于不良的想法造成的,那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得找到“不良想法”是什么,也就是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我们正在做什么?做这事的时候,我们正在想什么?
当我们找到自己的“不良想法”(习惯性思维)时,怎么处理呢?我们是否一定要这样去“想”?有什么证据支持我这个不良的“想法”呢?又有什么证据不支持我这个不良“想法”呢?我们先找出来。
既然“不良想法”(习惯性思维)有支持的证据,也有不支持的证据,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这样想呢?我们的目的是解决情绪问题,既然另一种想法能令我们的情绪更好些,为什么我们不那么想呢?
情绪的问题可能源于多种原因,有源于生物化学的因素,也有可能源于童年的经历等等。认知行为治疗通过学习和练习的过程,监测你的心境、想法和行为,日常活动计划,发展的目标,挑战你的负性想法,收集信息,改变你与他人的沟通方式,以及其他任务。也因此,心理治疗要求治疗者与患者是治疗联盟的关系,需要患者与治疗师合作并积极参与,治疗的首要重点是“现在”,着重患者的自我帮助、技巧学习及复发的预防。认知行为治疗会用不同的技巧去改变思想、情绪和行为,教导患者去识别、评估、及处理他们自己不良的想法和信念。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心理治疗是为患者的福祉,不是为治疗师的一己兴趣和喜好!2
1.摘自黄炽荣教授《认知行为治疗的蜕变与创新技巧》
2.摘自李凌江主编《行为医学》(第二版)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