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王昌浩

养胃方法

养胃方法

胃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胃病。越是经济发达地区,生活节奏越快就会增加胃病的患病几率。胃病在确诊之后反复发作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养胃,很多人都会选择中医的方法进行养胃。

那么中医养胃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1、服用中药调养护胃

  • 中医养胃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服用调养护卫的中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养胃中药主要有茯苓,白术,黄芪,人参,灵芝,黄精,大枣以及甘草等。当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症状时,可以去寻找中医大夫治疗,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服用。

2、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是常用的中医养胃方法,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起到显著的养胃功效。足三里穴和中脘穴都属于内部疾病常用穴位,在养胃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针刺按摩足三里穴和中脘穴。另外还可以通过推拿按摩腹部,提高胃动力和机体的免疫能力,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3、饮食调理

通过饮食调理胃部是中医最常用的方法,对于胃部有病变的患者来说,在饮食上要以清淡柔软饮食为主,同时饮食要有节制,保持大便的通畅,促进脾胃正常运行。

4、精神调理

中医养胃还有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注重情志的调理,要保持心情的乐观,以免停滞刺激,损伤脾胃功能,要保持情志舒畅才能够使食欲旺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促进身心的愉悦。

5、运动锻炼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调养脾胃,不仅能够锻炼四肢的肌肉和关节,而且还能强身健体,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可以根据身体情况选择散步、慢跑以及练太极拳等方式。

6、服用养胃的食物

要想正确的养胃,必须要选择合适的养胃食物,比较常见的有核桃、虾米、山药以及带鱼等。核桃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高血压,防止动脉硬化,还能够促进造血功能强身健体。羊肉中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

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在确诊胃病之后一定要注重胃部的保养,是治疗胃部疾病的关键。中医养胃讲究细水长流,需要慢养。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思考中医

辨证和中药是中医最核心的地方,想要学好中医,就要学会如何辨证,辨证就如同士兵手中的枪,是不可缺少的,中药就如同士兵手中的子弹,想要打好仗,缺一不可。中医不仅需要努力记忆,还要学会总结,找相同点,学会思考,将中医思想全部展开。中医上讲人是一个整体,与大自然不可分割。中医强调整体观,全面诊断,辨证论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统一,任何事物都如同川江流水,运行不绝,生生不息。《黄帝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医把天、地、人、时的统一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系统的理论,形成中医特色。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个整体,整体思想是以一种普通联系,又相互制约,就如同五脏五行,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思考问题,既要全面,又要针对,找到疾病的根源,一付见效。这些需要考验基础知识和辨证思维,患者的每一个症状表现,其在内部对应那个脏腑出现了问题,需要定性加定位,方可下药。就如一个患者自述怕冷,腰膝酸软等,怕冷多属阳虚,腰膝酸软多属肾虚,结合一起,就是肾阳不足。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如同气虚的金标准:舌红少苔,脉细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气虚的金标准:舌淡苔白,脉细弱,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里热证的金标准:面赤,心烦,口渴,便结。里寒证的金标准:形寒肢冷,口淡不渴。痰湿中焦的金标准:胸满痞满,纳呆便溏等等。善于思考,善于总结,都是有规律可寻的,因为与古人研究对象不变,大自然环境大趋势不变,变的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巨大,当今社会熬夜的人增多,熬夜对身体不好,最易伤肝肾,肝肾一虚,肾主一身之阴阳,肾虚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饮食不规律,最易伤脾胃。俗话说:“十人九胃”虽是夸大说法,但也由此可见得胃病的人数之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开始夏天喝冷饮,吃冰冻水果、冬天喝奶茶、吃火锅、吃非应季水果蔬菜等等。再强大的脾胃也会有作坏的那一天,脾胃一虚,各项机能减退。如女性脾虚会导致气血虚,从而引起月经量少、脱发、失眠等等忙碌的工作中,缺乏锻炼,锻炼少,体内容易生湿聚痰,形成痰湿体质。随着生活的提高,精神压力增高,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出现亚健康状态。 中医还以辨证思维,类比思维来解释人与自然和人体内部脏腑之间的关系,来表示疾病的病理,诊断,预防,治疗等问题。学习中医的辨证思维,要在思考和总结之间自觉融合,思维和灵感相结合,在实践中努力学习,熟练的驾驭思维,提高临床经验水平。

王昌浩

住院医师

金水仲华国医馆中医门诊部

140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看舌苔知疾病

为什么说舌苔能诊断出各个脏腑器官功能的问题? 因为舌是通过经络和脏腑构成联系,在脏腑中以心和脾胃与舌关系最为密切,肺,肾,肝联系也较为明显。 舌与脏腑主要是通过经络构成联系。在脏腑中,尤以心和脾胃与舌的关系最为密切。 舌开窍于舌,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故舌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故曰脾开窍于口。中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正如章虚谷所说:“脾胃为中土,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生草也。”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此外,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其他脏腑组织,由经络沟通,也直接或间接与舌产生联系,因而脏腑一旦发生病变,舌象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所以,舌可以作为观察体内脏腑气血盛衰变化的窗口。 各脏腑在舌面的分部在哪? 一般是以五脏来划分的,舌尖属心肺,舌边属心肺,舌边属肝胆,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下脉络可以观察瘀血的情况。 气血津液在舌苔上的体现? 舌为血脉较为丰富的机体,有赖气血的濡养和津液的滋润。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有关;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盈亏有关。中医学认为,唾为肾液、涎为脾液,皆为津液的一部分,其生成、输布离不开脏腑功能,尤其与肾、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所以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可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及病邪性质的宾热。

王昌浩

住院医师

金水仲华国医馆中医门诊部

135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解说胃病

俗话说:“十人九胃”虽是夸大说法,但也由此可见得胃病的人数之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开始夏天喝冷饮,吃冰冻水果、冬天喝奶茶、吃火锅、吃非应季水果蔬菜等等。再强大的脾胃也会有作坏的那一天,脾胃一虚,各项机能减退。如女性脾虚会导致气血虚,从而引起月经量少、脱发、失眠等等 胃痛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胃痛又称胃脘痛,在临床上是种常见的病证,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常伴有嗳气、烧心反酸呕吐等候,危害着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 前贤治胃,常以升阳益气为主,如李杲创设的补中益气汤,就是这一思想的代表方剂。 李杲认为脾胃成病,发自内伤,内伤不足,应用补益法,肺为气之本,故重用黄芪以补肺气、益皮毛而固腠理,不令自汗损其元气;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则肺气先绝,故辅以人参、甘草,“泻火热而补脾胃中之气”,脾气下流,则生湿热,而补气升阳,须防阳亢,故用白术、当归除湿和阴;胃中清气在下,故用升麻、柴胡,以升清阳之气,并引黄芪、甘草等甘温之性上升,以补胃气而实肌表。综观其立方大旨,就在于益气升阳,阳气升发则阴火下潜而热自退:元气充足则肌表固密腠理坚,故恶寒发热诸症得以悉除。 胃的生理特点 胃为水谷之腑,“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 反升则逆,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 《伤寒论》指出:“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叶天士认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和的关键就在于胃气润降。降则生化有源,出人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如《灵枢.胀论》上讲的“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就是胃失通降之故。由此可见,“降”,是胃的生理功能特点,只有深刻地认识这种特点,才能进一步了解它的病理病机所在,才能通过治疗来调整它的生理功能,使生理异常转化为正常而恢复健康。 胃的功能和胃痛的原因 胃为传化之腑,只有保持舒畅通降的特性,才能奏其纳食传导之功。肠胃为市,无物不受,易被邪气侵犯而盘踞其中。邪气犯胃,胃失和降,脾亦从而不运。一旦气机壅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就会形成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等病因的种种胃痛,此乃邪正交击,气道闭塞,郁阻中焦所致的实滞;若脾胃虚弱,传化失司,升降失调,清浊相干,郁滞从生,则属于虚而夹滞。

王昌浩

住院医师

金水仲华国医馆中医门诊部

1342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