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下颌间隙感染是指翼下颌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是张口受限、咀嚼吞咽疼痛。感染可顺着这些组织向上扩散至颞间隙和颞下间隙,向前扩散颊间隙,向前下扩散至下颌下和舌下间隙,向内可扩散咽旁间隙。
英文名称
- pterygomandibular space infection
就诊科室
- 口腔颌面外科
常见病因
- 下颌第三磨牙根尖感染或冠周炎等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常见症状
- 张口受限、咀嚼吞咽疼痛
快速导航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病因
常见于下颌第三磨牙根尖感染或冠周炎等引起的继发性感染,少数为医源性感染(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还有从邻近间隙感染扩散而来。
临床表现
有牙痛史,继之出现张口受限,咀嚼食物、吞咽疼痛;口腔检查可见翼下颌皱襞处黏膜水肿,下颌支后缘稍内侧可有轻度肿胀、深压痛。由于翼下颌间隙的位置深在,即使脓肿已形成,亦难以直接触及波动,致使炎症向邻近间隙扩散,形成颞下、咽旁、颌下、颌后等多间隙感染,导致病情复杂化。翼下颌韧带区红肿压痛十分明显;下颌角内侧、颌后下颌支内侧肿大及压痛明显;颧弓下部肿胀。患者可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
诊断
有急性下颌智齿冠周炎史,或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史。结合临床表现和穿刺检查抽脓可明确诊断。
治疗
翼下颌间隙脓肿可切开引流,从口内或口外途径进行。口内切开:因受张口度的限制,临床上较少采用;口外途径:口外切口与咬肌间隙切口相类似,进入间隙放出脓液,用盐水或 1%~3%双氧水冲洗脓腔,盐水纱条堵塞脓腔,次日更换敷料,并用橡皮管或橡皮条引流。口外途径具有易于暴露间隙及姿势引流的优点。
翼下颌间隙感染怎么办?首先要提醒所有的患者,一旦出现了口腔颌面部的间隙感染,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一定要早期就诊,正确判断,恰当处理,否则会由此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翼下颌间隙是口腔颌面部众多潜在间隙当中的一个,它主要是位于下颌骨升支的内侧和翼内肌的外侧之间,这个区域的感染往往是由下颌阻生智齿的智齿冠周缘,未加控制所引发的。一旦出现了这个区域的感染,要及时处理,否则感染物就会引流到其它的间隙,比如说向后到了咽旁间隙,向下可以到和舌下间隙,颌下间隙,向外可以到咬肌间隙,向上还可以到颞下间隙甚至颞间隙。一旦出现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这就有生命危险,所以一定要把间隙感染早期进行控制,控制的方式就是彻底的切开引流。
翼下颌间隙切开的部位是在口腔内颊侧,翼下颌皱襞的稍外侧,一定要把脓腔彻底的引流,并且要植入引流片或者是引流管。同时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还要漱口水保持口腔卫生清洁,一般引流彻底再配合全身用药,三四天之后感染就能够控制。
翼下颌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间隙感染之一,需要就诊于口腔颌面外科。
它的病因,多是来自于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磨牙根尖周炎扩散所导致。它的临床表现是有牙痛史、开口受限、咀嚼吞咽疼痛,口腔检查可见翼下颌皱壁处黏膜水肿。在治疗上,感染初期,应该全身应用足量抗菌药物,控制炎症发展,防止扩散。
如果有脓肿形成,应该及时的切开引流。通常采用口外切口,位置是在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骨下缘 2 厘米处切开,切口一般长 3~5 厘米。进入间隙后放脓液,用双氧水冲洗脓腔,最后用盐水纱条填塞。
临床表现,若由牙源性感染所致,则发病急,全身反映首先表现为张口受限,吞咽不,疼痛逐渐加剧,棉布无肿胀,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口内检查可见翼下颌皱襞肿胀、压痛,口外可见下颌支后缘及下颌角内侧丰满有压痛。医源性所致感染,发病缓慢,进行性张口受限,伴微痛,病情发展则与牙源性表现相同。合并多间隙感染者,全身和局部症状更为严重。
临床表现
常是先有牙痛史,继之出现张口受限、嚼咀食物、吞咽疼痛;口腔检查可见翼下颌皱襞处粘膜水肿,下颌支后缘梢内侧可有轻度肿胀、深压痛。由于翼下颌间隙的位置深在,即使脓肿已形成,亦难由临床直接触及波动,常需穿刺方可确定,因而常易延误诊断,致使炎症向邻近间隙扩散、可形成颞下、咽旁、颌下、颌后等多间隙感染,导致病情复杂化。
病因病理
翼下颌间隙(pterygomandihular space)位于下颌支内侧骨壁与翼内肌外侧面之间。前界为颞肌及颊肌;后为腮腺鞘;上为翼外肌的下缘;下为翼内肌附着于下颌支处;呈底在上、尖向下的三角形。此间隙中有从颅底卵圆孔出颅之下颌神经分支及下牙槽动、静脉穿过,借蜂窝组织与相邻的颞下、颞、颊、颌下、舌下、咽旁、咬肌诸间隙相通;经颅底血管、神经还可通入颅内。
常见为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磨牙尖周炎症扩散所致;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消毒不严也可引起翼下颌间隙感染;此外,相邻间隙,如颞下间隙、咽旁间隙炎症也可波及。
疾病病因
感染来源常见为下颌第三磨牙根尖感染或冠周炎等,少数为医源性感染(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还有从邻近间隙感染扩散而来。
病理生理
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内与下颌支内侧骨板之间,位置较深。其周界上、下、前、后、内、外分别为翼外肌下缘、翼内肌在下颌角内侧的附着、颞肌和下颌支前缘、下颌支后缘和腮、翼内肌、下颌支内侧骨板。此间隙被附着于下颌小舌的蝶下颌韧带分为上、下两份。翼下颌间隙内有下牙槽神经、血管和舌神经通过,有蜂窝组织与颊脂体相连,感染可顺着这些组织向上扩散至颞下、颞、颊、颌下、舌下、咽旁、咬肌诸间隙。
疾病诊断
1.病史 有急性下颌智齿冠周炎史,或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史。
2.临床表现 翼下颌韧带区红肿压痛十分明显;下颌角内侧、颌后下颌支内侧肿大压明显;颧弓下部肿胀。病人发烧、白细胞增高。
穿刺经翼颌韧带外侧刺入后沿下颌支内侧进入该间隙,或从颌后刺入到该间隙抽脓可明确诊断。
治疗方案
当穿刺抽出脓液后,多从口外作切开引流,与咬肌间隙浓重切开相同,暴露角下缘后,在内侧切断左翼内肌的部分附着与骨膜,紧贴下颌支内侧骨面向上剥离,达翼下颌间隙引流出脓液,置半管或凡士林纱条引流。炎症消散后,拔出病灶牙或行死骨刮治术。亦可从口内翼皱襞外侧,作长 2cm 纵行切口,钝性分离穿过颊肌,沿下颌支内侧进入翼下颌间隙即可引流。对范围较广的脓肿还可行口内外引流,将上述 2 个切口贯通以达到充分引流。感染控制后,分泌物明显减少,待口内伤先闭合,继续口外引流,直至痊愈。
治疗措施
翼下颌间隙脓肿的切开引流,可从口内或口外进行。口内切开因受张口度的限制,较少采用;口外切口,具有易于暴露间隙及姿势引流的优点。
口内切口在下颌支前缘稍内侧,即翼下颌皱臂稍外侧,纵行切开 2~3cm,血管钳钝性分离开颊肌后,即可沿下颌支内侧进入翼下颌间隙。
口外切口与咬肌间隙切口相类似,在分离暴露下颌角下缘时,在其内侧切开部分翼内肌附着及骨膜,用骨膜分离器剥开翼内肌后,进入间隙放出脓液,用盐水或 1%~3%双氧水冲洗脓腔以盐水纱条堵塞,次日交换敷料以橡皮管或橡皮条引流。口外途径具有易于暴露间隙及姿势引流的优点。
安全提示
注意加强全身营养。注意局部安静,避免不良刺激,尽量减少咀嚼、说话等局部活动。
翼下颌间隙感染患者,经常感觉自己牙齿疼痛难忍,吃饭讲话甚至是喝水,都会受到影响;虽然知道是牙齿出现发炎,但是对于怎么治疗还是不清楚。
通常出现感染就是体内有细菌的入侵,所以要想治疗翼下颌间隙感染,最需要的就是及时将身体里面的炎症物质排出去,不然治疗效果不会理想。通过食疗调理是最有效的,可以多吃一些清淡的蔬菜和水果,像芹菜,西红柿,蘑菇,牛油果,葡萄,西瓜等,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有效抵制细菌的再次入侵造成二次感染;多喝热水,加速身体的代谢,通过体液循环,及时将这些细菌以及炎症物质排出身体外面。
还有对于发炎的部位,口腔里面一定要保证清洁湿润,要有每天要刷牙,吃完饭以后要及时漱口的意识,长期坚持的话,对于病情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的;一些会刺激发炎部位的食物,不要食用,会加重病情对身体的伤害也是很大的。适当的做一些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自己免疫力,还能促进病情更快的恢复。有些严重的患者,在疼痛的同时还伴有发烧的,这种建议及时去医院诊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行手术治疗。
文章 口腔科之三叉神经痛
王波
住院医师
湘乡市人民医院
文章 口腔科科普之多形性腺瘤
王波
住院医师
湘乡市人民医院
文章 牙周炎
王波
住院医师
湘乡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