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NSTE-ACS:缺血指导策略 vs. 早期侵入性策略

NSTE-ACS:缺血指导策略 vs. 早期侵入性策略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STE-ACS)约占所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70%。大多数NSTE-ACS患者需接受侵入性治疗策略。近年来,治疗方法和介入治疗技术有所改进,但NSTE-ACS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治疗延迟仍然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NSTE-ACS患者中早期侵入策略的最佳时机。

 

缺血指导策略 vs. 侵入性策略

多项试验比较了常规进行侵入性治疗和缺血指导策略。缺血指导策略也称为保守性或选择性侵入性治疗。很多患者受益于常规侵入性治疗策略,然而,ICTUS试验未能显示两种治疗方案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研究表明,常规侵入性策略与死亡或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降低相关,主要为复发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降低。

 

一项研究分析了FRISC-II、RITA-3和ICTUS试验的个体患者数据(N=5467),终点是5年时的结局。结果表明,相比保守治疗,常规侵入性治疗组的患者死亡和心肌梗死的主要终点发生率更低(14.7% vs. 17.9%, HR 0.81,95%CI 0.71–0.93, p=0.002)。在中低风险组中,绝对风险分别降低了2.0%和3.8%,最高风险组患者的绝对风险降低了11%。

 

欧洲和美国指南都强调识别高危患者,并给予合适的治疗。一项纳入10150名NSTE-ACS患者的荟萃分析表明,早期侵入性治疗的益处仅限于生物标志物阳性的患者。然而,与所有手术一样,高危患者也有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介入技术和药物最新进展有助于解决其中一些挑战,最新进展包括使用桡动脉通路、更好的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

 

有研究显示, 早期侵入性治疗策略对包括女性在内的高危患者有益,但对低危女性患者并未显示出益处。生物标志物阴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女性患者出现心外膜阻塞性疾病的风险相对较低,可能会限制冠脉造影在该亚组中的效果。女性可能有更高的与侵入性治疗相关的大出血风险,可能导致预后更差或获益更少。一项研究显示,在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侵入性治疗的益处也很明显。

 

侵入治疗的时机

与大多数介入手术一样,风险最高的患者病程早期从侵入性治疗中获益最大。对于出现持续心绞痛、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变化和血流动力学受损等高危体征和症状的患者, 不应延迟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TIMACS研究纳入3031名患者,探索NSTE-ACS患者的干预时机,入组患者符合以下三个风险增加标准中的两个:年龄>60、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和缺血心电图变化。

 

早期侵入组被定义为在随机分组后24小时内尝试进行血管造影,延迟干预组被定义为随机分组后至少36小时后尝试进行血管造影。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死亡、新发心肌梗死或卒中,研究的次要终点是死亡、心肌梗死或难治性缺血。6个月时,早期干预组中9.6%的患者发生主要终点,延迟干预组中11.3%的患者发生主要终点。早期干预组中9.5%的患者发生次要终点,延迟干预组中12.9%的患者发生次要终点。

 

在主要终点方面,与GRACE量表评估出的中低风险患者相比, 高风险患者从早期干预中获益更多。目前的指南建议与该研究结果一致。难治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加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电生理不稳定或高危患者应及时送导管室检查。

 

一项小型研究(N=323)表明,早期侵入组在30天时出现死亡或新发心肌梗死的主要终点发生率更低(4.3% vs. 13%)。获益持续到1年,死亡、心肌梗死或复发性缺血的复合次要终点也在30天(6.8% vs. 26.7%; p<0.001)和1年时(15.4% vs. 33.1%; p<0.001)降低。最近,RIDDLE-NSTEMI试验研究了随机分组后2小时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效果,对照组为72小时内进行延迟侵入性策略,结果也支持早期侵入性策略。

 

然而,一项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和4项观察性研究(包括82,869名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未发现早期侵入性策略可降低死亡率或心肌梗死,不过该荟萃分析所纳入的人群非常多样,导管插入的中位时间从半小时到14小时不等。

 

上述试验之后,NSTE-ACS指南发布,之后一项荟萃分析尝试添加更多研究来进行阐明。该荟萃分析使用了1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6397名患者。结果显示, 早期侵入性干预组和延迟干预组之间的死亡率没有差异(4% vs. 4.7%; p=0.20)。早期侵入性治疗可减少复发性缺血、难治性心绞痛以及缩短住院时间。该荟萃分析的主要问题依然是研究的异质性问题,一些研究纳入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对于早期的定义也不相同。

 

欧洲指南建议采用更积极的方法,提倡实施常规侵入性治疗策略。与AHA/ACC指南类似,对于中危患者,侵入性治疗的时机也分为立即(<2小时)、早期(<24小时)和<72小时。由于缺乏更令人信服的数据, 缺血指导的策略用于低风险患者比较合理,这些患者可能受益于非侵入性治疗。

 

需要立即侵入性治疗的患者包括难治性心绞痛、新发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加重的患者、经过强化药物治疗后复发心绞痛或静息性心绞痛的患者、以及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患者。GRACE评分>140的患者、肌钙蛋白随时间变化的患者或新发ST压低的患者需要接受早期侵入性治疗(25-72小时)。

 

总结

总体而言,NSTE-ACS患者的早期侵入策略至少与延迟干预策略一样安全。证据显示,早期侵入策略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性缺血和难治性心绞痛。在高危患者中,早期干预看起来可提供明确的益处,减少心血管事件硬终点的发生。无高危特征和GRACE评分较低的患者可采用缺血指导策略。最新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可能会帮助确定需要更紧急治疗的高危患者。

 

参考文献:
Curr Cardiol Rep. 2021;23(4):34.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龚志忠,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主要从事心血管病研究,已参与发表英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心绞痛怎么含硝酸甘油

心绞痛作为一种常见的冠心病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当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方法。硝酸甘油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尤其是扩张冠状动脉,从而改善心脏供血状况,缓解心绞痛。 然而,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需要长期服用硝酸甘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通常不需要常规服用硝酸甘油,只有在出现心绞痛症状时,医生才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处方。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合理使用硝酸甘油是非常重要的。 当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应立即将硝酸甘油片放在舌下含住,等待1-2分钟,硝酸甘油会迅速被吸收,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硝酸甘油不建议吞服,因为这样效果较差。如果患者含服一片硝酸甘油后,胸闷胸痛症状没有缓解,应隔5分钟再含服一次,连续含服三次后症状仍未好转,应立即就医。 在含服硝酸甘油的过程中,患者最好采取躺下或坐下的姿势,避免站立,以防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此外,如果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药物,切勿擅自用药。 除了药物治疗,心绞痛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合理的饮食结构调整对于控制心绞痛症状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控制饮食总热量,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40岁以上的患者应预防肥胖,超重者应在饮食中控制总热量和脂肪的摄入。此外,患者应提倡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尽量使用植物油作为食用油。同时,即使没有血脂异常,患者也应避免过多摄入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 心绞痛患者还应注意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诱发心绞痛。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心绞痛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医者仁心

18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变异型心绞痛不用β受体拮抗剂原因

变异型心绞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绞痛,其特点为心脏冠状动脉出现血管痉挛,导致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甚至中断,从而引发心肌缺血和静息性心绞痛。由于β受体阻滞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可能会加重冠状动脉痉挛,因此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不宜使用。 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心脏的兴奋性,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从而减少心脏的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的发作。然而,β受体阻滞剂并非对所有类型的心绞痛都适用。对于本身存在心脏扩大和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加重心力衰竭。 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当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痉挛时,心电图上会出现ST段显著升高的特征性改变。治疗方面,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甘油喷雾剂,以及口服地尔硫卓等药物,以缓解症状。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低脂、低胆固醇和低热量饮食,并避免饮用刺激性液体,如浓茶、咖啡和碳酸饮料,以减少病情加重的机会。同时,患者应定期到心脏病专科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在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应选择其他类型的药物治疗。同时,患者还需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养,以减少病情发作的机会。

生命守护者联盟

19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白天胸闷气短晚上症状消失

白天胸闷气短,晚上症状消失,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这可能与日常体力活动有关。白天劳累过多,尤其是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可能会导致胸闷气短的症状加重。而在晚上休息睡觉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症状可能会得到缓解。 除了体力活动外,胸闷气短的症状还可能与心脏疾病有关。例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脏疾病都可能导致胸闷气短。此外,肺结核、慢阻肺等肺部疾病也可能引起类似的症状。 对于胸闷气短的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病因。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能会进行心电图、胸部X光、肺功能检查等。 除了及时就医外,患者还应该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都有助于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 在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心脏疾病,可能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血压药物等。对于肺部疾病,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 总之,白天胸闷气短,晚上症状消失,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并注意日常保养,以保持身体健康。

医学奇迹见证者

18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冠心病的主要症状

冠心病,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和出汗等。其中,心前区和胸骨后的疼痛是最常见的表现,有时疼痛会放射至左侧肩、后背部、左上肢、咽部、下颌和牙齿等部位。此外,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胸闷、胸痛伴随胳膊发麻的症状。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年龄、既往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而定。对于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可以采取ABCDE的治疗方案,包括控制饮食、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血压和血糖等。药物治疗方面,可选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ACEI或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钙拮抗剂等。 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就医,完善心电图、心肌酶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进行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应注意保持出入量平衡,限制液体入量,减轻心脏负荷。 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大豆、洋葱、茄子、菇类、藻类等。水果也是很好的选择,如山楂、柑橘、石榴、葡萄、苹果等。此外,患者还应控制主食摄入,避免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全球医疗视野

17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持续心绞痛是什么原因

持续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症状,主要由冠状动脉硬化引起。这种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血液流动受阻,心肌缺氧,从而引发疼痛。以下是一些导致持续心绞痛的原因: 1. 冠状动脉硬化: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内壁会积累胆固醇和其他物质,形成斑块,导致管腔狭窄。 2. 高血压: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冠状动脉承受更大的压力,加速硬化进程。 3. 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血液粘稠,增加心脏负担,加速动脉硬化。 4. 糖尿病:糖尿病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 5. 吸烟:吸烟会增加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导致血管收缩,加速动脉硬化。 针对持续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包括: 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2.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减缓动脉硬化进程。 3.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液流动。 4.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以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担。 5.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饮食,适量运动。 2. 定期复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3.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服药。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绿色医疗倡导者

185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