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适化医疗的理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就医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从原本解除病痛、安全的基本需求,转变为追求舒适化医疗的更高层次需求,更加注重精神满足、诊疗环境和人文关怀等。
当今的舒适化医疗是为了满足不舒适、基本舒适和非常舒适状态的患者在生理、精神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四个方面更舒适的需求,其是以患者或家属为中心的理论,包含3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消除疾病本身带来的疼痛、不适;第二个层次是减少或消除诊疗过程中的次生不适;第三个层次是人文或心理的安慰和舒适,缓解患者的恐惧、忧虑或绝望。舒适化医疗同时也强调医护人员的舒适,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舒适化医疗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患者的护理、临终关怀、无痛诊疗、围术期舒适管理和疼痛管理等,维也纳总医院和梅奥诊所都是舒适化医院的典范,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 国内舒适化医疗的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08版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统计结果,2008年全球胃癌的新发病例为98.9万,中国占比为46.8%(46.3万);因胃癌死亡病例73.7万,中国占比为47.8%(35.2万)。由此可见,提高我国胃癌内镜早诊率迫在眉睫。据统计,我国2011年早期胃癌诊断率60%。无痛内镜可以是无痛医院的一个开端。有研究证实,中国无痛胃镜的使用比例远低于其他国家。且从2008年至2012年,我国胃肠镜检查人数增长率远高于疾病患者数增长率,无痛胃镜增长率远高于胃肠镜检查增长率,说明越来越多的人群关注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感受和舒适度。
▽ 舒适化医疗存在的问题
同时,我国无痛诊疗质量控制现状面临场地设备不足,流程管理混乱,人员资质问题和药物使用等几个问题。场地设备问题包括场地不符合指南标准以及设备不全,缺乏可靠供氧源、监护设备、急救设备、麻醉设备;流程管理问题包括缺乏合理的患者预约、合理的工作安排、必要的患者跟踪、必要的麻醉前评估、规范的麻醉操作、安全的麻醉后处理;人员资质方面存在非麻醉专业医生和麻醉护士行使麻醉的现象;药物使用问题包括多种药物混合使用、药品浪费现象严重、非合格药物使用和药物使用过量。
▽ 舒适化医疗的成果
通过各方面的协调和不断的努力,我国的无痛诊疗已初有成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响应卫生部的号召,创建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后简称为仁济医院)大力发展日间手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体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5年以来全面展开无痛项目,致力于建立无痛医院。总而言之,我国的内镜诊疗临床应用技术呈飞速发展趋势,无痛内镜已有成功的实践和经验,尽管相比国外仍显滞后,但应以此为榜样,大力发展无痛诊疗技术和舒适化医疗。
▽ 舒适化医疗思考和实践
真正意义上的舒适化医疗,需重视患者因疾病本身以及医疗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所有疼痛现象,全方位开展镇痛治疗,而每个项目的开展都离不开麻醉科医生的介入,因此舒适化医疗的开展及无痛医院的建设这一过程应当由麻醉科来领导。无痛中心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单一项目模式,内镜中心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单一项目模式是由各科室自行负责,麻醉科医生临时到各科室实行无痛技术,其优点是节约场地,但有诸多弊端,如人力资源严重浪费、医疗成本高、安全隐患大、不利于科室建设和提高等。内镜中心模式是由麻醉科统一规划管理,管理形式类似于手术室,由麻醉科医生实施无痛技术、监测生命体征,各科医生到内镜中心进行内镜操作检查。其优点为可以共享设备资源、减少医疗成本、利于科室建设、降低医疗风险;缺点为需要一定规格的场地,前期投入较大,管理制度不明确。集中管理模式是由麻醉科统一规划管理,管理形式类似于普通其他科室,与内镜中心模式的区别在于自己聘用消化内镜医生在内镜中心进行内镜操作检查,属于内镜中心编制,其与内镜中心模式相比,更利于科室管理,并且规避了科室间配合以及奖金分配不合理等矛盾因素。因此,无痛中心的管理思路应是以麻醉科主导管理的集中管理模式。
▽ 我国舒适化医疗的展望
文章 围术期“理想”的循环管理 我们实现了吗?
俞卫锋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文章 麻醉学科:舒适化医疗实践之路
俞卫锋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文章 术前疼痛易化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俞卫锋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