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骨质疏松症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发现,亚洲人群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他们独特的遗传背景有关。
香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亚洲人可能因为缺乏两种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基因,即BB基因和骨肢原lA基因,从而降低了骨折的风险。这一发现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发现,亚洲人的平均骨质密度比西方人低,但骨折率却远低于西方人。这一现象与亚洲人缺乏上述两种基因有关。龚慧慈教授指出,黑人骨质密度最高,每平方厘米1.2克,西方人为1.1克,最低为亚洲人,每平方厘米只有1克。然而,尽管亚洲人骨质密度较低,骨折率却远低于西方人。
除了遗传因素外,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还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龚教授强调,预防骨质疏松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目前,市面上有多种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如双膦酸盐、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对于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及早进行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龚教授建议,未来基因研究方向将集中探讨易患上骨质疏松的高危组别,再及早予以药物辅助,防止骨质流失。
文章 骨质酥松,需要续开处方和专业建议
医疗新知速递
文章 乙肝患者如何评估病情和停药?
健康饮食指南
文章 五十多岁人群吃银善存合适吗?
老年健康守护者
文章 济南夏季婴儿缺钙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跨界医疗探索者
文章 春季小儿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药事通
李凯群
主治医师
骨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邹瑞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南京鼓楼医院
关俊杰
主治医师
创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