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要听话,听老师的话!”也经常听到这样的夸奖:“这孩子真乖,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似乎“乖”成为了好孩子的标准。然而,许多研究发现,那些儿时调皮捣蛋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更有成就。很多乖孩子长大后依然乖,但无论事业还是家庭都平淡无奇,甚至遭遇挫折。
近年来,我遇到的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中,很多小时候都是乖孩子。他们善于察言观色,讨好他人,承受着很多本不属于他们的压力。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患有身心疾病,才发现多年来的“乖”其实是一种压抑,让他们走上了一条坎坷的人生路。
为什么家长和老师喜欢乖孩子?因为他们能让大人省心。乖孩子的形成往往源于家长的威胁和训斥。当家长忙于处理事务,孩子不听话时,威胁和训斥往往比讲道理更有效。于是,“再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再不乖,警察就会把你抓走!”这样的话,往往能让孩子立刻听话。然而,安抚孩子的情绪却更加困难,需要家长情绪稳定,理解孩子的需求,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棵树,自然生长会枝繁叶茂,而用栅栏围起来的树虽然符合家长的期望,却压抑了成长的力量,甚至会造成内伤。乖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应对问题的方式,决定了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例如,他们可能过于保守,缺乏创新性和开拓性,缺乏乐趣;过于敏感,经常怀疑和退缩;自卑,不敢承担责任,感觉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满足他人;习惯讨好他人,让人觉得好欺负;经常压抑自己的需求,积压不良情绪,时间久了容易被偏头痛、失眠、脱发、皮炎等症状困扰。还有些孩子表面看起来乖,内心却非常叛逆,等到家长无法控制时,就会爆发出来。
事实上,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孩子的天性,尊重并给予发展空间,让他们发挥潜能,绽放美好,在工作中创造自我价值,在生活中、亲密关系中体验自我,感受幸福。要做到这些,家长和老师需要摆正与孩子的关系,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陪伴他们体验世界,体验自我。因此,第一,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想法、需求、愿望,能配合时尽量积极配合;第二,要给他们爱、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威胁、控制、怀疑或评判;第三,在与孩子的互动中,要看到孩子的需求,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第四,让孩子做符合他年龄的事情,不过分超越也不包办,例如不要让四五岁的孩子经常性地照顾他人,不要强制十多岁的孩子长时间保持安静;第五,鼓励孩子表达自我,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边界,不侵犯他人,也不让他人侵犯自己;第六,不要让孩子承担父母的矛盾、负面情绪。
当然,有些养育良好、内心富足的孩子也会表现出乖和懂事的特点,分辨起来很简单,看孩子是坦然、欣喜、满足,还是胆怯、违心、讨好、卖力。如果是前者,不用担心;如果是后者,就要注意解放孩子的枷锁,不要让他们太“乖”了。
文章 走出丧失养父的阴影:如何处理内心的自责和无力感?
跨界医疗探索者
文章 我总是爱哭,一个人时又很孤单,可能是抑郁吗?
跨界医疗探索者
文章 最近有点焦虑,恐艾症,需要专业建议
医者荣耀
文章 我总是纠结于一些奇怪的小事,怎么办?
疾病解码者
文章 心慌、失眠、心率快怎么办?
AI医疗先锋
十岁男孩穿尿不湿,白天屁股红,尝试过戒掉但效果不佳。
就诊科室:产科
总交流次数:5
焦虑症状,有过敏史,咨询用药。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5
患者咨询抑郁症药物,无其他健康问题或过敏史。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0
睡眠不好,心情烦躁,容易生气,大脑静不下来。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8
20岁女性夜间说梦话,大喊大叫,无失眠史。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2
张玲
副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苏州市广济医院
申永辉
主治医师
临床心理科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杜熔淦
主治医师
临床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