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艾滋病服用整合酶抑制剂后肌酐升高怎么办?
艾滋病患者服用含有整合酶抑制剂(INSTI)的药物后,比如多替拉韦(DTG)、比克替拉韦(BIC)、拉替拉韦(RAL)等,患者的肌酐较基线出现升高。 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肌酐的升高在半年内比较明显,升高的幅度存在个体差异,但肌酐不会持续升高,半年后往往会保持稳定,在某个水平上呈上下波动。 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肌酐通过基底外侧膜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OCT2)分泌。在INSTI之中,DTG、BIC等INSTI都参与此过程的竞争,可干扰近端肾小管肌酐分泌,导致血清肌酐升高,通常不会伴随其他肾功能指标的异常。 针对服用INSTI后肌酐假性升高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排查是否真的有肾损伤,可行血清胱抑素C、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等检查,来鉴别有无早期肾损伤。 除肌酐外,若其他指标基本正常,考虑INSTI引起的假性肌酐升高,可予定期监测肾功能。若有其他指标异常,考虑有肾损伤的,需要排查有无合并其他引起肾损伤的因素,比如有些疾病会引起肾损伤,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结石、肾积水等,有些药物也可能引起肾损伤。这些因素必需给予积极处理。 总之,艾滋病患者服用含有整合酶抑制剂的药物后,肌酐升高多为假性升高,并不是真正的肾损伤。但我们也应积极排查有无其他因素,并根据医生建议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护肾脏功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
陈维迪
主任医师
慈溪市人民医院
29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替诺福韦与丙酚替诺福韦:细微之处见差异
在抗病毒治疗领域,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是两种常用的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艾滋病(HIV)和乙型肝炎(HBV)的治疗中。尽管它们在作用机制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药代动力学特性、副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上存在一些关键性差异。本文旨在科普这两种药物的基本信息及其区别,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它们。 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 替诺福韦二磷酸酯是一种早期开发的抗病毒药物,最初由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研发。它通过抑制病毒DNA链的合成,有效阻止HIV和HBV的复制。替诺福韦需在体内转化为活性形式——替诺福韦二磷酸来发挥作用。 优点: -高效性:替诺福韦对多种HIV和HBV株均具有高抗病毒活性。 -耐药性好:长期使用下,病毒对其产生耐药性的几率相对较低。 缺点: -肾毒性:长期使用可能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包括肾小管损伤和血磷降低。 -骨骼影响:有报告指出可能引起骨密度下降,增加骨折风险。 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TAF) 丙酚替诺福韦是替诺福韦的一种新型前药,同样由吉利德科学公司开发。相比TDF,TAF在体内能以更低剂量达到相同或更好的抗病毒效果,其关键改进在于减少了药物到达全身循环的量,从而提高了靶向性。 优点: -减少副作用:由于TAF在血液中的浓度较低,显著降低了对肾脏和骨骼系统的不良影响,更适合长期治疗和有肾脏或骨骼问题的患者。 -高效且耐受性好:在保持高效抗病毒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缺点: -成本:作为较新药物,丙酚替诺福韦的治疗费用可能高于传统替诺福韦。 -市场可及性:在某些地区,丙酚替诺福韦可能不如替诺福韦普及,获取难度较大。 总结 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虽同属一类药物,但丙酚替诺福韦通过优化药物设计,在保持高效抗病毒性能的同时,显著减轻了对患者肾脏和骨骼健康的潜在风险。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HIV或HBV感染者而言,选择哪种药物应综合考虑个人健康状况、药物可及性及经济因素,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将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陈维迪
主任医师
慈溪市人民医院
173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2条记录共1页
陈维迪医生寄语
200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慈溪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现为浙江省性病艾滋病协会暴露预防专委会委员,浙江省艾滋病诊治联盟理事会理事,宁波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慈溪市上林人才第一层次,曾荣获宁波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慈溪市优秀医师、宁波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美医师”和浙江省优秀青年感染科医师等荣誉称号。擅长乙肝、丙肝、脂肪肝、药物性肝炎等各种急慢性肝病的诊治;乙肝临床治愈,具有丰富的干扰素治疗经验;艾滋病的预防、阻断及诊治;新冠肺炎的诊治,以及各种传染性疾病的诊治。
陈维迪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3776 次
总文章
2 篇
在线服务患者
459 次
患者评价
365 个
获得锦旗
7 个
入驻时间
2020-01-14 15:15:17
陈维迪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7 个
医德高尚
5个
济世良医
1个
医者仁心
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