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踝部常用五大穴位
丘墟穴 。属足少阳胆经。原穴。位于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在趾短伸肌起点处,有外踝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主治目赤肿痛、目翳、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外踝肿痛、足内翻、足下垂。直刺0.5-0.8寸。 昆仑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火)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在外踝与跟腱之间,伴行:腓肠神经在前,小隐静脉在后)及外踝后动、静脉(在外踝后内,胫腓后下韧带后内侧)。主治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脚跟痛,小儿癫痫,难产,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瘫痪,及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解溪穴,属足阳明胃经。经(火)穴。在踝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腓深神经、胫前动、静脉(在拇长伸肌腱后方,从外向内依次是胫前静脉,腓深神经,胫前动脉。)。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腹胀,便秘,癫狂,头面浮肿,下肢痿痹,脚腕无力等。直刺0.5—0.8寸。艾条灸5-10分钟。 商丘穴: 于足太阴脾经,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当胫骨前肌腱内侧。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屈肌支持带。皮肤由股神经的皮支,隐神经分布。,还有足静脉网及大隐静脉属支的起始部。 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刺灸法】 直刺0.5~0.8寸。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背筋膜后,在胫骨前肌(腱)的内后方,小腿十字韧带的内侧上、下支之间深进到距骨内侧面骨膜。 太溪穴,是足少阴原穴。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冠状面,从外向内:胫神经,胫后动脉,静脉)。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咳嗽气喘、手脚冰凉,祛斑祛痘、美白肌肤等作用。【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陈方庆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1272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