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徐再锋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4********805

徐再锋

主治医师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可加号 可处方
99%
好评率
2.9万
接诊人数
36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送给精神科患者的五十句话(3)

作者: Allen Frances 博士(杜克大学精神病学系荣誉教授,前主任) 26. 如果你开始用药治疗某个暂时性的问题,疗效有很大的可能性来自安慰剂效应,而非药物的活性成分,但你自己是区分不出来的。于是,很多人就会把功劳不恰当地归结在药物身上,甚至在没有客观原因的情况下长期使用。这也是为什么如果病情不是很重,就不要轻易用药,而是将其作为备用手段。 27. 药品广告通常会强调获益,而对风险轻描淡写。 28. 耐心很重要。药物起效是需要时间的;在使用合适的剂量治疗较长一段时间之前,不要在药物之间跳来跳去,那样看不出任何问题。只有系统规范的治疗尝试才能告诉我们,哪些治疗真正有效,哪些真正无效。 29. 低剂量起始,缓慢加量,这是起始用药的神圣原则。这一点医生需要知道,患者同样需要知道。 30. 很多精神科药物会造成停药反应,而缓慢减停则是停药的神圣原则。永远不要莽撞地骤停药物,或在没有监测的情况下停药,尤其是苯二氮䓬类药物。 31. 除了某些特定疾病(如双相障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通常弊大于利。药物之间可能发生不良的相互作用,造成一堆说不清道不明的不良反应。治疗方案中逐渐加入新药时,旧药通常应逐渐停用。 32. 对于大部分精神障碍而言,如果病情严重,药物治疗都是必需的,甚至是救命手段。 33. 对于某些精神疾病而言,以下三种治疗手段尤其有用,即锂盐、氯氮平、电休克;然而,这些治疗手段使用难度较大,导致临床应用不足。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如果我自己得了严重抑郁,我会选择电休克治疗。 34. 严重精神障碍的结局如何,人和人差别很大,从沦为残疾到只是感觉症状有些烦人,都是有可能的。有时候,这种差别与运气和医生的技术有关,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你对治疗的参与程度,以及能否很好地管理症状及生活问题所决定的。 35. 即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精神科治疗也是严重不足和缺乏经费的,那些病情严重以及家庭资源很少的患者尤其悲惨。据统计,60 万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被投入监狱或无家可归,迫切需要治疗及居住条件。 36. 如果有想自杀的感觉,一定要求助——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可极大地降低自杀风险,关键是也能让你自己感觉好一些。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觉得这种事必须独自一人面对。 37. 在没有自杀感觉的时候,可以未雨绸缪做好安排,例如列出一个清单,以便在出现自杀倾向时能够立即用上应对方法或支持资源。

徐再锋

主治医师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134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送给精神科患者的五十句话(4)

作者: Allen Frances 博士(杜克大学精神病学系荣誉教授,前主任) 38. 你要知道,如果你真的自杀成功,那么这一不幸事件会在未来的数十年内萦绕在你的家庭中。你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你是家人的负担;然而,你的离开才是家人真正的负担。 39. 自杀冲动往往在应激或失望的状态下达到高峰,而通常在仅仅几天或几周内即显著缓和。在你状态最差的日子里,基于感觉去做这样一个「生还是死」的永恒决定,是一个重大的错误。 40. 自杀几乎永远是个错误。大部分自杀未遂的人事后都很庆幸,自己没有成功。 41. 酒精和非法药物显著升高罹患一系列精神障碍、以及发生自杀和暴力事件的风险。 42. 罹患精神障碍及物质使用问题(如物质成瘾)的患者需要同时接受针对两者的治疗。 43. 要确保自己没有枪,也没有接触到枪的机会。 44. 对待生活,不要有完美主义者的期待。生活有时候确实很糟烂,但同样也是美丽和珍贵的。 45. 对待治疗,也不要有完美主义者的期待。治疗并不总是能获得完全治愈,但通常可以带来很大帮助,以及提供安慰及支持。 46. 要坚韧不拔。别人没有得病而自己得了,固然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但得病终究不是世界末日,且疾病几乎总是可以管理的。疾病与好的生活并不冲突,而且日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治疗的进行而越来越好。 47. 如果治疗看上去不管用,不要气馁。有时候就是这样,需要尝试很多轮治疗,以及不同的医生。 48. 不要放弃希望。绝大部分患者要么摆脱了症状,要么学会了如何应对症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49. 成为自己所在地区精神科、医疗、社会、保险及居住服务的专家,了解如何能够更好地获得服务。你很有可能必须熟知如何与有关部门打交道,以获得你需要的服务。遗憾的是,很多患者永远得不到所需要的帮助,原因可能是公众的忽视或医保的局限性,这也是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 50. 要为精神障碍患者群体摇旗呐喊,争取更好的服务。让有话语权的人听到患者的呼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之所以被忽视,部分原因在于病耻感,以及已经接受了被忽视的现状。大声说出来,让自己的需求被听到。

徐再锋

主治医师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134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送给精神科患者的五十句话(1)

作者: Allen Frances 博士(杜克大学精神病学系荣誉教授,前主任) 1. 精神科有很多不同的治疗手段,但没有哪一种手段适合所有患者。 2. 很多治疗手段有很充分的支持证据,而一些旁门左道的治疗手段则没有。尽可能优先接受那些有证据的正规治疗。 3. 与其他科的治疗相比,精神科治疗差不多同样有效(有些病好治),或者同样无效(有些病不好治)。 4. 不同患者的结局差异很大,且最开始很难预测。一般而言,通过精神科治疗,大部分患者能或多或少地改善,一些人能完全康复,一小部分人治疗无效,还有少数人不如治疗前。 5. 治疗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很多,包括患者个人特征、问题的性质、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类型、医生的技术和灵活性、患者的努力程度、医患治疗关系的强度,以及运气的好坏。 6. 选择最佳治疗手段时的考虑因素也很多,包括患者个人特征、问题的性质、问题的严重度、患者的偏好、临床医生的受培训程度、治疗的可及性(是否有机会用上),以及一系列系统规范的尝试。 7. 「不治疗」可能也是一种治疗选择——特别是遇到日常生活中很正常、可预期的问题,以及过去治疗无效或反应不佳的患者。 8. 对于轻微的症状,观察性等待,让时间去治愈,减压,以及来自朋友和家人的支持,或许就完全足够了。 9. 与之相反,严重/持续的症状绝不能拖,须立即注意——拖延时间越长,治疗可能越难、起效越慢、疗效越不充分。 10. 好的医生/患者组合对于好的治疗结局至关重要。如有可能,可以先看多名医生的门诊,然后选择一名你感觉接触起来最舒服的。只要有选择的余地,永远要避开那些你感觉「不对付」的医生。 11. 不要羞于求助——所有人中,有一半曾在人生的某个时间点存在显著的症状,任何与接受精神科治疗有关的耻感都终将随风而去。 12. 要做一名有知识储备和怀疑精神的求助者——可以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但不要相信上边的所有东西);就诊前事先准备试探性的问题;关注所得到的答案是否符合常识。第二或第三诊疗意见常有助于制定好的治疗决策。 13. 全身心地投入治疗,而不要把治疗任务全盘抛给医生——你对治疗的投入程度越高,回报也越多。 14. 对于轻中度的问题,心理治疗常常是最好的治疗手段;对于问题严重一些的人,心理治疗同样可能有帮助。

徐再锋

主治医师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134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

焦虑是指一种内心紧张,害怕,不安的体验。焦虑状态时,人往往易怒、紧张不安,有恐惧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难以入睡、失眠;伴随身体症状,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疼痛、出汗、消化不良、肠胃功能紊乱。焦虑是一种心理现象,适度焦虑是有益的而过度焦虑则会成为一种疾病。 那么,该如何缓解我们的焦虑情绪呢?缓解焦虑的方法: 把你的感受说给别人听;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充分睡眠和锻炼; 学习一些放松的技巧。 无论医生还是家人、朋友,他们的关心,都有赖于你的回应。也许谈论与疾病有关的不适或内容有些为难,但他们是你能够信赖的人,主动与之交流,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而且他们还能够给你一些很好的建议,与你一起,共渡难关。 定期运动: 定期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舒缓压力,增加活力,改善睡眠和放松心情。 健康的饮食: 选择健康的食物,可以保持您最佳的感觉。如蔬菜、水果及低脂食物等。应避免糖类、油炸及高脂饮食。 充足的休息: 充足的睡眠可以使您更有活力,更有信心、压力减轻。

徐再锋

主治医师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131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理平衡10要点

人类 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紧张愤怒和敌意等不良情绪使人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等,而且破坏人体免疫功能,加速人体衰老。联合国国际劳动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也认为,“心理压抑是 21 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现代生活中如何保持心理平衡,这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以下提供一些方法,帮助大家更好调适情绪: 方法一:对自己不苛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有些人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根本实现不了,于是终日抑郁寡欢,这实际上是自寻烦恼;有些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自然会舒畅。 方法二: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 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这是人之常情。然而,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便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 方法三:不要处处与人争斗 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人争斗,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与人之间应和谐相处,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 方法四:暂离困境 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应该暂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打球、读书、欣赏风景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方法五:适当让步 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非原则问题方面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方法六:对人表示善意 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为别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诚挚地谈谈友情,伸出友谊之手,自然就会朋友多,隔阂少,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 方法七:找人倾诉烦恼 生活中的烦恼是常事,把所有的烦恼都闷在心里,只会令人抑郁,有损身心健康。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向知心好友倾诉,心情会顿感舒畅 方法八: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不仅可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和快乐 方法九:积极娱乐 生活中适当娱乐,不但能调节情绪,缓解压力,还能增长新的知识和乐趣。 方法十:知足常乐 不论是荣与辱、升与降、得与失,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荣辱不惊,淡泊名利

徐再锋

主治医师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130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一、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常的智力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发展水平要符合实际年龄的智力水平。 二、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儿童青少年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稳定、协调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功能有助于发挥自身的内在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如果经常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潜能的发挥,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标志着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能够较快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人际环境等。既使突然发生意外变化或身处恶劣环境中,也能较快地顺应环境并保持心理平衡。有些独生子女由于早期社会化的娇生惯养,形成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地处理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往往导致适应性障碍。 四、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能够与同龄人建立平等、互助、和睦相处的伙伴关系。 如果早期社会交往被剥夺,家庭不和睦、接受较多消极影响,易形成孤僻、敌意、敏感、过度警觉、自我为中心、妒忌、自私等不合群的不良个性,而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 五、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健康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和谐统一。对外部刺激反应适度,表现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并具有一定应变、应对能力。 六、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与其实际年龄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并形成与年龄阶段相适应的心理、行为模式。如果心理、行为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段特征,可能存在心理发育问题。表现为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七、心理自控能力 心理活动自控能力强的儿童、青少年,其注意集中水平高,记忆和意识活动有效水平也高。而自控能力较差者,其注意集中水平低,注意力难集中,缺乏专注性,其记忆和意识活动有效水平低,往往导致学习困难。 八、健全的个性特征 个性(人格)是每一个人独有的心理特征及特有的行为模式,具有相对的倾向性和稳定性。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一切心理特征的总和。自幼培养儿童青少年客观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适度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使其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健全的个性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保证。 九、自信心 自信心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如果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会因盲目自信导致意外失败而沮丧,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若自我评价过低,会产生自卑感,因缺乏勇气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失去机遇而一事无成。恰当的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十、心理耐受力 对突发的强烈精神刺激或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以及对压力、失败、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为心理耐受力。因为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和个性形成时期,其可塑性强,应及早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耐受失败、挫折的坚强意志力,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心理健康。

徐再锋

主治医师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88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1)

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事关个体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例如,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下降。癌症、冠心病、消化系统溃疡等是与消极情绪有关的心身疾病。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例如,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长期处在较大的压力下而无法有效疏解,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太极拳、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坚持适量运动,周一到周五,每天锻炼 30 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也不等于病情严重,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 出现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工机构等。求助的内容包括:寻求专业评估和诊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 第四条: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睡眠质量是心身健康的综合表现。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醒后难以入睡、经常噩梦等。睡眠不良提示着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是心身健康不可忽视的警示信号。多数睡眠不良是情绪困扰所致,抑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都可能干扰睡眠。焦虑往往导致入睡困难,抑郁则常常伴随着失眠早醒等问题。另一方面,睡眠不良会影响心理健康,加重心理疾病。睡眠不足会损害情绪调控能力,使负面情绪增加。 第五条: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抑郁症和焦虑症都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果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缺乏持续两周以上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可导致精神痛苦、学习无效、工作拖延,甚至悲观厌世。抑郁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需要及时防范。 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并伴有心跳加速、手抖、出汗、尿频等症状。我们要提高对自身情绪健康的觉察能力,及时寻求科学的评估方法,尽早求治,防止问题加重。抑郁症、焦虑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相结合而治愈,及时治疗有助于降低自杀风险,预防复发。

徐再锋

主治医师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89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2)

第六条: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药物治疗是针对许多心理疾病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精神类药物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得自己任意使用。在用药期间,要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尊重医生的要求按时复诊,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类别及用量的调整。在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后,应继续听从医生的用药指导,不可急于停药。自己任意调整药量甚至停止用药可能带来病情复发或恶化的风险。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其表现和程度因人而异,应向医生沟通咨询,切不可因为担忧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必要的药物治疗。 第七条: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儿童心理发展是先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惩罚是短期有效但长远有害的管教方式。比奖惩更有效的,是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绪和需求,科学引导。 养育者需了解儿童发展特点,理性看待孩子间的差异,尊重每个孩子自身的发展节奏和特点;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成长;要把握好尺度,即要支持引导,又不要急于干预;有时可能会夸大或忽视孩子的问题,要开放地听取他人的反馈,或向专业人员求助。 第八条: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老年痴呆是一种发生于老年期的退行性脑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达到治愈效果,所以早期识别和干预尤为重要。 老年痴呆主要症状包括:记忆退化乃至影响生活、难以完成原本熟悉的任务、难以做出决策、言语表达出现困难、性格发生变化等。 通过认知功能评估可早期发现老年痴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老年人要多运动、多用脑、多参与社会交往,包括:保持规律运动的习惯、增加有益的户外运动、保持学习与思考的习惯、积极进行社会交往等。 第九条: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人们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恐惧和排斥很多是出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实际上,精神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缓解乃至康复。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经过有效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后,可以承担家庭功能、工作职能与社会角色。对于能够维持工作能力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为其提供适当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第十条: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缓解。的缓解,但是也会带来更多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适应的问题。通过学习科学有效的减压方式可以更好的应对压力,维护心身健康。 第一,调整自己的想法。找出导致不良情绪的消极想法;根据客观现实,减少偏激歪曲的认识。 第二,积极寻求人际支持。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获得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 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适量运动和健康的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情绪。 判断什么是科学的减压方式,主要是看这种方式是否有利于更好的应对现实问题,是否有利于长远的身心健康。

徐再锋

主治医师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891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8条记录共2页
徐再锋医生寄语
用真心,耐心,细心,换取您的安心,放心,信心。
徐再锋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55664 次
总文章 18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9457 次
患者评价 26533 个
获得锦旗 36 个
入驻时间 2020-09-29 10:24:09
徐再锋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36 个
医德高尚
25个
感恩有您
1个
济世良医
6个
医者仁心
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