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小儿发热
发热是儿科多种疾病中的症状,可有壮热、低热、潮热等不同的症候群表现。壮热是指身体发热,热势壮盛,扪之烙手,或伴恶热烦渴的一种症状,属高热范畴(高热是指腋温高于 39℃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儿科常见急症。高热又称“壮热”“身灼热”“体若燔碳”);低热是指身体自觉发热,但热势不高,一般体温在 37.5℃-38℃之间;潮热是指发热盛衰起伏有定时,犹如潮汛一般。 因疾病不同与病因病机的差异,小儿发热应按原发疾病进行辨病辩证治疗。然而小儿体属纯阳,阴常不足,且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多种疾病因素的影响均可致病机从阳化热而出现高热,尤其婴幼儿更易见。 其病因病机有如下三点: 外感高热 里热炽盛 邪郁少阳 外感高热 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且寒暖不能自调,若调护失宜,六淫邪毒由口鼻、皮毛而入,侵犯肺卫,束于肌表,郁于腠理,正邪交争,则发热。感受温热、暑湿之邪,或感受寒邪,从阳化热,均可引起高热;且邪愈盛,正愈实,交争愈剧,热势愈高。 里热炽盛 若外感邪毒入里化热,或温热疫毒等直中于里,或小儿嗜食肥甘辛辣,肺胃蕴热,均可致里热炽盛,发生高热。邪热充斥内外,扰上及下,闭塞气机,可出现邪热蕴肺、热炽阳明、热结肠道、热入营血诸证;热毒灼津炼液为痰,痰火交结,上扰清窍,引动肝风,亦可致变证丛生,甚至出现闭、脱等危重症候。 邪郁少阳 若感邪之后,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致少阳枢机不利者,则可见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之寒热往来证。由于少阳枢机不利,肝胆疏泄功能失常,故常伴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证候表现。 小儿发热之预防与调护: 应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 在流行季节和地区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 保持居家、教室等场所卫生,居家、教室等场所要经常通风换气。 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减少感染机会。 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并时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发现有类似症状后,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托幼机构和学校做好晨午检工作,如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应按要求采取停班、停园措施,家长应给予理解与配合,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蔓延。 如果手足口病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浅促、心率加快、四肢温度下降等现象,需提高警惕,及时到条件较好的医院就诊。
王昌浩
住院医师
金水仲华国医馆中医门诊部
111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冬至养生小知识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简单地说便是冬至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机,此时注意养生,有利于健康过冬,甚至能为来年春天的健康贮备能量。那么,冬至节气,该如何养生呢?一起来看看。 1 午休调养 冬至前后睡好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冬至是一阳初生的重要时刻,在一天十二时辰中,中午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中医养生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需要小心保护,精心调养。冬至时节睡好午觉不但有助于一天之中阴阳之气的更替,更有助于一年之中阳气的生长,以期下一年的阳气充足,少生疾病。 2 食补养肾 冬季食补最主要的是补肾精,因为肾属冬天,冬季里是补肾的最好季节,而冬至是最重要的补肾节点,如果这个时候肾精亏虚,来年真的会感到虚。可以适当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药食,注意生活规律,定时开窗换气,常呼吸新鲜空气适当进行室外体育锻炼。 3 皮肤调养 由于寒冬干冷,人体的表皮层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但也会造成皮肤层血液循环减慢,皮脂腺与汗腺功能降低,导致皮肤水分与脂肪含量大减;若再加上寒风吹拂,更加削弱了皮肤的抵抗力,使得皮肤容易干燥、粗糙,甚至皲裂。在饮食方面,可以适当服用含粘液质的食品,如蜂蜜、海参、木耳、水梨、猪蹄等,以提高血液中胶质含量,增加细胞内水分的保存。 4 精神调养 冬至时节精神调摄仍以静养为主,保持心境清静,宁神定志,以顺养初生的阳气,保持良好的修养,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情,切忌急躁、发怒。家人、同事相互关怀鼓励,解除精神抑郁,在和谐的气氛中,人的免疫能力能获得积极提高。总之,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在任何时候都是趋吉避凶的最佳方法。 5 运动调养 喜欢晨练的老人们也不需要那么早起床,最好太阳出来再去锻炼,这样阳气升发,还可以晒太阳补阳,也不会因为太冷而出现心血管意外。除此之外,年轻人更要多运动,因为长期在办公室坐着,很少晒到太阳,身体内血液不畅通,更容易生病,多运动还能有利于增加免疫力,减少感冒。
王昌浩
住院医师
金水仲华国医馆中医门诊部
1095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