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经验方
四三饮(复发性口疮方):栀子 12g,连翘 30g,桑白皮 30g,神曲 30g,山楂 30g,麦芽 50g,枳壳 15g,苍术 15g,草豆蔻 12g,淡豆豉 30g,锦鸡儿 30g,甘草 10g 主治:复发性口疮。 方解:本病为口腔粘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发病 7~15 天后可不药而愈,但不久又发,有迁延数年或十余年而不愈者。现代医学谓其原因不明,可能与免疫、精神紧张、遗传、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本病临床所见,多为湿热之证,本方即据此而立。故制方以栀翘桑皮清热,枳术草蔻燥湿。湿易伤脾胃,故以三仙助消化;病久而虚,故以豉草锦鸡补之。药分四组,组皆 3 味,合为三清、三燥、三消、三补,故名四三饮。 加减:如证见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证见阳虚者,减三寒之量,加肉桂、苏子;证见阴虚者,减或去三燥加知母、生地;证减瘀血者,加丹参、鸡血藤。
王春荣
住院医师
安岳县中医医院
127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食积
任某,男,6 岁 7 个月,流涕,胃纳差,消瘦,大便 2 日一次,稍干燥。 舌象:舌质淡苔白,脉象:脉细 1. 辅助检查:无 2. 疾病诊断:食积 3. 证型:脾胃虚弱,运化失调 4. 处方名: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及剂量: 南沙参 10 茯苓 10 白术 10 炒白扁 10 陈皮 5 山药 10 砂仁 6 薏苡仁 10 莲子 5 甘草 2 大枣 10 桔梗 10 苍耳子 6 莱菔子 10 3 剂,2 日一剂,一日三次 5. 复诊情况: 复诊时间:2020.05.22 Ø复诊内容:前方药后胃口改善,流鼻涕消失,偶有咳嗽,大便 2 日一次。二诊处方去莲子、苍耳子,加紫菀 15g,神曲 12g,焦山楂 12g。3 剂,2 日一剂,一日三次。 6. 分析(按语):胃主纳谷,脾主运化。该患儿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力弱故纳差。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形体失养,故形体消瘦;脾虚导致土不生金,肺虚,肺主鼻,故常流涕。故宜补气健脾,升清降浊,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南沙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豆、莲子、薏苡仁补其脾,茯苓、薏苡仁渗其湿,砂仁芳香化湿,醒脾利气,合南沙参、白术、甘草暖胃补中,并能克服诸药呆滞;扁豆能化清降浊,配合桔梗升清,薏苡仁、茯苓降浊,清气得升,浊阴得降;莱菔子消食化积,苍耳子通鼻窍,大枣健脾。 二诊流鼻涕消失,故去苍耳子、莲子,加强消食化积之力,故加神曲、焦山楂,肺气不宣而咳嗽,故加紫菀宣肺止咳。
王春荣
住院医师
安岳县中医医院
127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梅核气(慢性咽炎)
李某,男,32岁,咽部不适2年,咳嗽,无气紧,舌质红苔白,脉弦滑。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利咽,半夏厚朴汤加减。 处方用药 半夏厚朴汤加减:半夏15g,厚朴15g ,茯苓15,紫苏梗15g,木蝴蝶15g,桔梗15g, 蝉蜕15g,牛蒡子15g,玄参30g,僵蚕10g,枳壳15g ,黄芩30g,山慈菇20g ,浙贝母30g,射干15g,麦冬15g,牡蛎30g。 2021.3.16复诊:咽喉不适减轻,咳嗽减轻,仍咳嗽无痰,效不更方,前方加西青果30g,山豆根10g。 医案解读:本患者多因痰气郁结于咽喉所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导致咳嗽等。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故用半夏厚朴汤加减。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枳壳、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紫苏梗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木蝴蝶、桔梗宣肺而治咳嗽,桔梗利咽,牛蒡子、射干、蝉蜕利咽,蝉蜕、僵蚕祛风止咽痒;山慈姑、浙贝母、牡蛎散结,黄芩清肺热,麦冬、玄参滋阴生津以利咽。二诊效不更方,加西青果、山豆根增强利咽之力。
王春荣
住院医师
安岳县中医医院
127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咳嗽的中医治疗
陈某,女,57 岁,嗽几年,咽痒,泡沫痰,干咳,胃隐痛,腹胀,舌质红苔白,脉滑细 中医诊断:咳嗽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宣肺止咳,疏肝和胃 方剂: 麻黄 6g 杏仁 15g 紫菀 15g 款冬花 15g 百部 15g 白前 15g 牛蒡子 15g 枳壳 15g 五味子 10g 黄芩 30g 甘草 6g 柴胡 15g 南沙参 30g 黄精 30g 白芍 15g 茯苓 30g 陈皮 15g 法半夏 12 g 2021.4.02 二诊: 诸症改善,咽痒则咳嗽,咳甚时感到胸痛,偶有腹胀,口干,效不更方麻黄改桑叶 30g。 医案解读: 慢性咳嗽大多由外感六淫,肺失宣肃,失治误治,余邪恋肺所致;或为素体亏虚,饮食不当,过用寒凉等,皆可导致肺气上逆,咳嗽不止。外邪犯肺,风、寒、热、燥最为多见。肺失宣肃,则水津不布,为饮为痰,郁滞气道,阻遏阳气,致使咳嗽迁延不愈。慢性咳嗽临床表现以咳嗽,咽痒,痰少或无痰,或伴有恶寒背冷为主。治疗上以宣肺散邪,降气止咳,利咽化痰为原则,自拟久嗽汤使肺气肃降,痰浊消散,咳嗽缓解。本患者不仅有慢性咳嗽,还有肝气犯胃,故合小柴胡汤加减。麻黄为肺经专药,宣肺散寒,使肺气宣而风寒去,但麻黄用量不宜过大,以免耗伤肺气;苦杏仁肃降肺气而止咳,一宣一降,调畅肺气;款冬花、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百部润肺止咳,长于久咳虚嗽,白前降气祛痰,最适合外感咳嗽迁延不愈,余邪未净者,一润一降,相须相辅,寒温相宜,化痰中有润肺之力,润肺又不碍祛痰,具有较强的化痰止咳作用;牛蒡子均能疏散风热,清利咽喉,前者还有宣肺祛痰之功,且后者长于解痉;五味子具有补益肺气,祛痰止咳,且长于收敛,咳嗽日久,则肺气耗散不收,故用五味子之酸味以补肺体、收敛其耗散之气;久咳之人外邪易化热,故用黄芩清上焦热,且防麻黄生姜温散太过;柴胡疏肝理气,白芍柔肝缓急,陈皮行气,法半夏燥湿化痰;南沙参、黄精滋补阴津。二诊效不更方,麻黄改桑叶疏散风热宣肺。
王春荣
住院医师
安岳县中医医院
127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胸痹
王某,女,43 岁 咳嗽、咳痰半月,咳痰不利,汗出,胸痛,烧心,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中医诊断:胸痹 西医诊断:胃食管反流 治法:通阳散结,行气去痰 黄连 6g,法半夏 30 g,瓜蒌皮 15g,瓜蒌子 15g,薤白 15g,郁金 15g,丝瓜络 15g,延胡索 15g,莪术 15g,鸡矢藤 30 g,隔山撬 30g,胆南星 30g,黄芩 30g,南沙参 30g, 石斛 15g,建曲 30g。 2021.04.02 复诊:胸痛,针刺样疼痛,喷嚏时、吸气时加重,有痰,不易咯出,汗多,无咳嗽,大便不成形,1-2 次/日。前方去鸡屎藤、南沙参、石斛,加枳实 15g,赤芍 30g,桃仁 15g,红花 10g,金荞麦 30g。 医案解读:胸痹疼痛,多为胸阳不振,痰饮内阻;或有心肺气血不利,不通则痛。此患者胸痹由于痰饮内阻,闭阻气机,心肺气血不利所致,故以温阳化饮,行气止痛活血。瓜蒌皮、瓜蒌子行气宽胸,胆南星、法半夏燥湿化痰;薤白通阳散结,郁金、丝瓜络、延胡索行气止痛,莪术行气活血;鸡屎藤、隔山撬、建曲促进脾胃运化,以杜绝痰湿所生;痰湿郁而化热,故用黄连、黄芩清热,南沙参、石斛滋肺胃。二诊去鸡屎藤、南沙参、石斛,加枳实行气散结,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金荞麦清热化痰。
王春荣
住院医师
安岳县中医医院
1273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