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颅内动脉瘤科普小知识
一、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肿瘤,它只是指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膨出,因一般形态像气球一样突出,有点类似肿瘤的样子,所以称之为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引起,为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突起,好发于脑底大动脉上,常伴管壁结构的薄弱和缺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二、什么引起的动脉瘤?什么情况下颅内动脉瘤会破裂? 先天性因素、感染、外伤、血流冲击、动脉硬化等均可导致颅内动脉瘤。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咳嗽、屏气排便、负重以及创伤等均为诱发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原因。 三、什么人容易患动脉瘤? 动脉瘤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其中以40~60岁的中年人居多,女性略多于男性。其中40~60岁、女性、高血压、糖尿病、吸食可卡因等,特别是同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且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以及有动脉瘤家族病史的人,患脑动脉瘤的风险会较大。 四、动脉瘤有什么临床症状? 颅内动肪瘤因其不同的部位而产生相应的压迫症状。瘤体增大后可出现头痛,位于病侧眼眶,可呈搏动性;亦可出现病侧眼球突出、眼睑下垂、眼球外展受限、轻偏瘫、运动性失语、精神障碍、尿崩症、癫痫发作和鼻出血等表现。动脉瘤扩张后,常引起局限性头痛、眼痛、视力减退、恶心、颈部僵痛、眩晕和运动或感觉障碍等,可能为脑动脉瘤破裂的先兆。脑动脉瘤破裂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发热,可伴抽搐、意识障碍及动眼神经麻痹的表现。脑动脉瘤破裂后常反复出血,再出血后病人症状再次加重,意识障碍加深,或又出现新的症状体征。 五、如何查出破裂及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 (1)头颅CT:24小时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阳性率为92%。应注意有时只表现为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脑室扩大等。 (2)腰椎穿刺:头颅CT不支持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通过腰椎穿刺诊断。 (3)全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阳性率为80-85%。敏感度及特异性较高,可动态观察侧枝循环等。 (4)头颅CTA:敏感度相当于DSA,敏感度及特异性较高,可把握瘤周血管、骨的立体构造,开颅手术时的首选检查。无创性且检查时间短。 (5)MRA:敏感度底于DSA,急性期检查不首选。 六、颅内动脉瘤病人平时需注意什么?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稳定血压、防治便秘、定期复查。 七、如何治疗颅内动脉瘤? (1)动脉瘤栓塞:在大腿根部穿刺血管,将很细的管子放到动脉瘤内,往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同样可以是血流不再进入动脉瘤,达到治疗的效果。而且微创,损伤小,不需要开刀,不需要打开颅腔。 (2)开颅夹闭术:从血管外暴露动脉瘤,用一种特制的夹子夹闭瘤颈,这样脑血管中的血流就不会再进入动脉瘤了,动脉瘤也就不会破裂了。如果动脉瘤夹闭完全,没有残留,则复发率很低,对于合并有颅内较大血肿的患者也很合适,手术的时候可以同时进行血肿的清除。 (3)血管搭桥术:对于一些难治性动脉瘤如基底动脉主干巨大或梭形动脉瘤,用血管搭桥的方法仍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4)未破裂动脉瘤直径<3mm可定期观察,但有危险因素(高血压、动脉瘤家族史、动脉瘤不规则等)者需要及时治疗。
曾浪
主治医师
武汉市第三医院
132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动脉瘤破裂,其次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硬化,淀粉样变,血栓形成,血液病,感染,过敏性疾病,中毒,肿瘤,维生素K缺乏等。但以动脉瘤破裂最为常见,发展也最为凶险。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有那些临床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前经常有诱因,比如情绪激动,便秘,重体力活动或剧烈运动,酗酒等。典型表现则以突发“炸裂样头痛”为表现。部分病人表现很快出现意识障碍,还可以因为出血刺激引起脑心血管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其他表现还有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癫痫发作,腰骶疼痛,颈项发硬,肢体功能异常,眼睑下垂,眼底出血视力下降等,老年病人有时反应迟钝。 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怎么治疗? 由于该种疾病是高风险,致死致残率高的疾病。因此对于治疗选择一定要慎重。病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有治疗条件的规模较大医院(具有脑血管造影设备和专业人员,具有动脉瘤手术条件)。到达医院后医生将会根据病人情况,先行部分检查。如果病人情况允许,尽早血管造影,根据造影情况决定进一步治疗措施(手术夹闭动脉瘤或者介入栓塞等)。 四、介入栓塞动脉瘤和手术夹闭动脉瘤各有何优缺点? 一般来讲,介入栓塞通过股动脉插管,在DSA机器导引下将细小的管道系统经过血管到达颅内,把栓塞材料填入瘤腔,达到防止再出血的目的,是微创治疗手段。而手术则是通过开颅,将动脉瘤夹闭。介入治疗一般创伤较小,头部无手术疤痕,但治疗费用往往较高,目前为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很多大医院推崇。开颅手术则具有较大创伤等缺点。并不是所有动脉瘤都适合手术或者介入栓塞的,具体应该采用哪种治疗措施,必须专科医生根据动脉瘤部位,大小,瘤颈宽与窄,与周围血管关系,以及患者血管条件,全身情况,社会情况综合因素,并结合医院条件等分析决定。无论哪一种治疗,对于动脉瘤而言,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家属在决定治疗前,必须全面考虑。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必须做脑血管造影吗? 目前全脑血管造影(DSA)仍然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应该做脑血管造影,既可以明确有无动脉瘤以及周围血管关系,也可以明确患者血管条件,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全面信息。随着CTA技术以及高清晰MRA的临床使用,很多病人可以采取先行CT或MR血管检查,提供初步筛选信息。但由于CTA和MRA本身对于血管性疾病的分辨率,假阳性和假阴性率等问题,目前仍然无法代替全脑血管造影。
曾浪
主治医师
武汉市第三医院
132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出血—“高血压病”不容忽视!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指的是脑实质内出血。 脑出血在急性脑血管病中,通常指的是非外伤性的,因此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出血。虽然脑出血可来源于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甚至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是以脑深部小动脉出血最多见,而且以高血压为最常见的原因,因此通常叫作高血压性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与高血压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脑出血常见于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脑血管突然破裂,引起脑实质出血。但是不是只要血压一增高,就一定会引起脑出血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过血压偶然偏高,但却很少发生脑出血。这是因为,脑出血的发生不仅单纯取决于血压的变化,它还与脑内血管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长期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若血压长时间得不到控制,特别容易造成脑内小动脉的病变,动脉壁发生硬化和坏死,甚至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导致这些薄弱的部分破裂,从而引起脑出血。 脑出血一般在情绪激动、过度用力、高度紧张、饮酒后或大便用力时发生,一般骤然起病。少数病人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发病时,部分病人会感到突然头痛或头晕,半身无力、四肢抽搐甚至重者很快陷入昏迷状态。患者此时往往呼吸急促、甚至鼾声大作,脉搏缓慢而有力,血压很高,频繁呕吐(一般为喷射状)。有的病人可以甚至出现呼吸不规则、体温急剧升高或呕吐咖啡色液体,这些都是预后不良的表现。家属若遇到上述症状表现,需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尽快送往医院抢救治疗。
曾浪
主治医师
武汉市第三医院
133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颈椎病常找上门? 别急,带你认识颈椎病的误区,你的颈子还有救!
上班、吃饭、睡觉...... 习惯性低头刷手机、看电脑 已成为现代打工人的常态 这不,上午娱乐圈某CP离婚消息一出 微博瘫了、朋友圈炸了 吃瓜群众直呼:我又不相信爱情了 埋头继续刷着微博、新闻 全然忘记颈椎病的存在 很多人都有颈椎病 但很多人都不了解颈椎病 民间甚至有人说: 女性更容易得颈椎病 颈椎病应该睡硬板床、不能睡枕头 颈椎病应该多按摩 这么多说法,究竟孰真孰假? 今天就带你认识颈椎病的误区 拒做“低头族”! 流言1: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颈椎病。 NO! 颈椎病的发病和年龄及生活习惯有关。目前并无研究表明,男女颈椎病患病率有明显差异。 流言2:睡硬板床对颈椎有好处。 NO! 目前没有研究证明睡硬板床有好处,而且硬邦邦的床睡起来你会觉得不舒服,肌肉就无法放松,也休息不好,腰椎也没有有效的支撑。 流言3:常去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病。 不一定。 按摩的确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椎压力。但按摩复位前必须要排除椎管狭窄、严重的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定等等,脊髓型颈椎病绝对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即便需要按摩、复位治疗,也最好由经过正规训练的专业人员操作,以免产生副作用或是加重病情。 流言4:得了颈椎病就应该多多活动颈部。 NO! 颈部保健操只适合健康人群、或者只是有颈椎疲劳的人群做,如果在做操的过程,有任何头晕、颈部不舒服的症状,必须马上停止。因为对于部分颈椎病患者来说,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使颈椎更加脆弱,发病期间如果过多地活动会加速颈椎间盘的老化,使增生的骨质刺激血管和神经,从而加重病情。以下四种人群,千万不要盲目去做这些保健操:有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老年人;病情严重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转动时疼痛比较厉害的人;高血压病人。 流言5:睡觉不枕枕头,对颈椎会有伤害。 不一定! 如果是习惯仰卧的人,不枕枕头是没问题的。因为平躺时即使不枕枕头,颈椎仍处于正常生理弧度,肌肉也是放松状态。但如果是习惯侧卧的人,就必须枕枕头,不然颈椎会长时间处于压力之中。 颈椎病分为哪几类? 当颈部活动时,两块椎骨会出现各种角度的开合,颈椎间盘就会配合椎骨来变换自己的形状。由于日积月累的劳损和压迫,颈椎间盘慢慢变形甚至脱出,导致椎体间的高度下降,保护颈椎的韧带和肌肉随之松弛,颈椎也慢慢失去稳定。椎体间由于磨损逐渐形成骨刺,韧带为了维持颈椎稳定而增生变厚。这时,椎管中的脊髓受到挤压和冲击,很容易受伤,从而引发脊髓型颈椎病。同时,颈椎间盘、骨刺还可能压迫神经根,引发神经根型颈椎病。说不定还会损伤压迫椎动脉和交感神经,造成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以上就是颈椎病的四大类型,其中,最常见的颈椎病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 这些症状需当心颈椎病 01、最 多发:神经根型颈椎病 (占颈椎病比例:高达70%以上) 神经根型即颈椎间盘退变、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引起的运动或感觉障碍。 症状: 颈肩部疼痛向上肢放射,引起胳膊和手的疼痛、麻木。 02、最危险:脊髓型颈椎病 (占颈椎病比例:约17%)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骨间连接结构退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钩椎关节增生,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 症状:双手持物不稳,乏力,双下肢走路不稳,发力沉重,打软腿,躯干及四肢束带感。 (占颈椎病比例:约17%)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骨间连接结构退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钩椎关节增生,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 症状:双手持物不稳,乏力,双下肢走路不稳,发力沉重,打软腿,躯干及四肢束带感。 得了颈椎病,这些坑别踩 01第一大坑:不良姿势 盯着电脑屏幕一整天,中午也只能趴在桌子上午休……脖子处于一个不正常的曲度,而且持续时间长,结果呢?肌肉们不乐意了。 肌肉长期紧张,死死地拉着颈椎椎骨,椎骨就磨损、增生,长此以往,颈椎间盘就变形、突出啦。 ①尽量不要长时间玩手机,将手机拿高一点。 ②如果工作或学习需要久坐,坐着的时候应该保持颈椎中立的位置,目光平视,可能需要调整电脑显示器的高度,双肩自然下垂,腰部应该有支撑。 ③多活动活动脖子。 02第二大坑:风、寒、湿 打完球,满头大汗,爽! 回家风扇、空调直对脖子吹,更爽! 这一冷一热,一收一缩,肌肉首先遭殃,分分钟痉挛啊! 血管接着表示不适应,才刚舒张的血管,一秒就收缩了,四车道秒变单车道,堵车有木有?血液循环不给力,废物排不出去,血管通透性升高,白细胞就跑到颈椎周围溜达,无菌性炎症就产生了。 夏天,注意避免风扇、空调直接对着脖子吹; 冬天,注意脖子保暖,围个围巾! 03第三大坑:枕头过高 如果枕头过高,脖子被撇得跟低头一样,后面的肌肉就被拉长了,颈椎间盘由于日积月累的劳损加速退化。 别人的脖子白天上班,晚上休息,你的脖子24小时都在上班,颈椎不罢工都不行! 枕头的高度应能保持颈椎的生理前凸,建议成年人枕头的高度在8.0cm-10.0cm之间 ,选择中间低两边高,材质透气、软硬适中的枕头比较好。 1 习惯仰睡的人,枕头的高度应与自己的手掌宽度差不多。 ② 习惯侧卧的人,枕头高度应与自己的单侧肩膀高度差不多。 ③ 选个中间低、两边高的元宝型枕头,对颈椎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04第四大坑:颈部外伤 出差在外,当你在车上深睡时,司机突然来了个急刹车,脖子猝不及防被扭到。 颈部外伤,会让本来已经退变的颈椎间盘损伤加重,甚至直接破坏颈椎的稳定性,诱发颈椎病。 乘车外出时,要记得系好安全带,尽量不要在车上睡觉。日常生活中要防止颈部受伤。
曾浪
主治医师
武汉市第三医院
128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面肌痉挛-眼皮跳不招财,但可能招祸!
民间有句俗语: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眼皮跳跟发财和灾祸不可能有关系。 眼皮跳,到底有可能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在拉“警报”了,今天,武汉市同仁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天团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面部不自觉跳动的那些事儿。 1、 眼皮跳如何缓解? 人体绝大多时候由于眼肌疲劳、精神紧张导致的眼皮跳动,只要通过放松压力,适当休息,进行局部按摩或者热敷一下,就会自动得到恢复。 2、 什么是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或半侧颜面痉挛,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是一种间歇性、不随意、不规则和阵挛样的面部肌肉收缩。面肌痉挛多在中年后起病,女性常见。 3、 眼皮跳动和面肌痉挛的关系? 眼睑痉挛(眼皮跳)一般不超过一个月,经过休息,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均能缓解,不会进展到面部及口角肌肉的抽动。 典型的面肌痉挛发病起初主要是一侧眼轮匝肌(多为下眼睑)不自主的阵发性抽动,以后抽搐逐渐扩展至一侧面部表情肌,发作频繁时脸部变形、口角歪斜、眼呈裂隙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偶尔的眼睑抽动感无关紧要,大部分经过休息均能缓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不能缓解,从眼睑开始逐渐连动到嘴角甚至颈部都抽动起来了,那就要考虑是不是面肌痉挛了!这种疾病的初期症状就是眼睑抽动! 4、 面肌痉挛有哪几种? 面肌痉挛分为原发性面肌痉挛和继发性面肌痉挛。 原发性面肌痉挛 又称面肌抽搐,这是常见的类型,约占90%以上。现在认为是紧邻面神经的血管与之形成了“病理性电通道”而发病。 典型起病多从下眼睑间歇性抽动开始,然后波及眼周、面颊、口角及颈部。睡眠中多会消失,情绪激动时加剧。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继发性面肌痉挛 是较为少见的类型。主要是因面神经疾病或肿瘤占位继发的症状之一。常由抬眉、眨眼等动作诱发,可为双侧发病,同时伴随其他相关疾病症状。 面肌痉挛本身没有致死性或致残性,也无自愈可能。主要是影响病人的心情、感受和形象。一部分病人因为面肌痉挛干扰入睡而深感痛苦。 5、 面肌痉挛该如何鉴别? 面肌痉挛需与面瘫之后的连带运动、梅杰综合征进行鉴别。 面瘫之后的连带运动: 面瘫恢复期,受损的面神经纤维之间出现混乱的“错接”现象,导致出现患侧面部任何一部分肌肉(如眼部)活动时,肌肉电信号会异常传导到其他部位的肌肉上(如口唇),所以每一次眨眼均会出现同侧口唇周围肌肉同时抽动的现象。 梅杰综合征: 也称为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表现两侧睑痉挛,伴口舌、面肌下颌、喉和颈肌肌张力障碍,老年妇女多见。 6、 面肌痉挛该如何治疗? 01 药物治疗 只有少数病人的症状可能有轻微而且不持久的好转。 02 A型肉毒素注射 一次治疗费用低,疗效维持时间约3-6个月。 03 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MVD)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外科根治面肌痉挛的主要方法。这是唯一的针对病因,同时也是保护神经功能的治疗方法。该手术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紧邻面神经的责任血管,进行松解分离,并在面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垫上一种特殊的材料防止它们再接触。 该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微少、并发症极低、痛苦小及恢复快等优点。治愈率在90%左右,复发率仅5%左右。 所以!!! 再次敲黑板提醒 如果出现不能缓解的眼皮跳动,并连动到嘴角及颈部,千万要引起重视,及时去正规医院治疗。 7、 面肌痉挛该如何预防? 面肌痉挛一般在神经外科治疗诊断后,有些患者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自然缓解,但如果再次出现抽动的话,缓解的可能性就很小,也没有特别的办法来预防。请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武汉市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拥有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已形成多个研究方向,承担了省、厅、市级多项科研工作,目前为武汉市重点医学专科。设备仪器先进,具有新型Leica手术显微镜,显微外科技术成熟。同时,我们医院神经外科的手术中电生理监测是地市级医院少有的配置,是术中保护神经功能的重要依托。
曾浪
主治医师
武汉市第三医院
126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19岁男孩突然脑出血偏瘫,竟是脑血管“短路”
一提到脑血管病,大家都会想到老年人,但有一种容易导致脑出血的疾病缺往往发生在小孩和年轻人身上,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超过50%的患者可能发生脑出血,还有一些患者即使是没有脑出血,也有可能引起长期头痛、顽固性癫痫、智能障碍等。 究竟是什么样的可怕疾病呢? 它就是脑血管畸形,是一个藏在大脑里的“盗血贼”。 小浩今年19岁,刚上大二。这天他和平时一样在和同学打游戏,准备游戏结束睡觉。突然出现的头痛让他不得不停下游戏,伴随而来的是他左边的手脚也无法活动。随即家人将其送到武汉市第三医院。确诊颅内出血后,坐诊医生第一时间联系光谷神经外科祝源主任医师,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祝源主任意识到该患者出现脑出血,原因很可能是脑动静脉畸形,并立即安排做了全脑血管造影术,很快结果出来了,证实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随后通过微创介入手段,祝源主任顺利为患者处理了这一病灶。 武汉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祝源主任说,正常的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需要经过毛细血管床,但如果毛细血管发育出了问题,动脉和静脉直接发生短路,使很多血一下到静脉里面,造成静脉压力增高,就可能造成血管破裂出血。 这张图中,这一团异常黑黑的就是动静脉畸形。 祝源主任介绍:对于动静脉畸形,实际上现在有三种治疗方法:第一,就是用栓塞的办法,我们把一根导管放到动脉里面,用一些栓塞材料把他堵上封住;第二种方法是开刀,在脑子里面我们顺着血管畸形的边界,把这些血管畸形完全切下来,切开之后,把正常脑组织的血供恢复;第三种办法,是所谓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用高能的射线,聚焦打在血管畸形上,受到血管畸形照射之后它内皮增生,逐渐的闭塞,最后血管畸形消失。
曾浪
主治医师
武汉市第三医院
1249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6条记录共1页
曾浪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2424 次
总文章
6 篇
在线服务患者
293 次
患者评价
551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1-04-16 15:30:16
曾浪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293 人
随访中的患者
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