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母亲心理健康与儿童行为
妊娠期是妇女生命中重要的转折时期,生理的变化使妇女孕产期易出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可导致情绪障碍,焦虑或者抑郁都是孕妇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发生的程度与孕妇人格特征及对妊娠的态度有关。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问题影响孕妇心身健康与胎儿发育,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诱发妊娠呕吐、自发性流产、妊娠高血压等疾病。也可导致胎儿脑血管收缩,供血量减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即孕期心理问题越严重,胎儿出生体重越低,WHO报道指出发展中国家患有抑郁症的孕妇的婴儿易出现体重不足或生长迟缓。如未暴露于母亲抑郁危险因素的胎儿出生体重低或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可减少23%-29%,提示孕期不良情绪与低出生体重相关。 胎儿娩出后,产妇进入另一个新的心身转变时期,即产褥期,产褥期的精神障碍即产后抑郁障碍(PPD/PHD)发生率较高,多发生在产后1-2个月。我国报道PPD患病率为1.1%-52.1%,平均14.7%,与目前国际上报道的PPD患病率(10%-15%)相近,产后情绪问题主要因产后妇女体内内环境发生调整,生理疲惫和体内激素水平改变,或因抚养婴儿压力,或期望婴儿性别不如意,或产程艰难,或胎儿、新生儿意外死亡等使产妇心理发生改变如精神敏感、易受暗示、对家人的情感依赖增强;情绪低落,可出现厌恶婴儿情绪,发生母婴联结障碍,甚至不愿哺乳。如亲人或医务人员关心不够,或产妇因手术产、疼痛、产后出血、感染等躯体不适可加重抑郁症状。 母亲围产期抑郁的预防主要为家庭干预,包括妇女学习妊娠相关科普知识,如妊娠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使家庭成员理解孕妇的心理特点。妊娠妇女出现心理问题时宜及时看医生,排除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酗酒、药物滥用等),筛查识别高危孕妇。据咨询结果指导高危孕妇,帮助孕妇保持自身积极乐观情绪,学会自我情绪调节,避免给胎儿的不良刺激;据自身情况适当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有助孕妇调节心理状态。如孕妇情绪异常明显,经过相关的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保健指导后,症状无缓解、症状持续或加重要需及时转诊心理/精神科诊治,严重病例应住院治疗。 母亲心理问题对儿童行为的影响。部分婴儿喂养问题或生长迟缓也可因母亲失职或社会心理剥夺、忽略,或处理不当使婴儿缺乏安全依恋。有研究显示早期有非器质性生长迟缓伴发育迟缓儿童与母亲忽略有关,儿童学龄期可出现较多行为问题,如缺乏行为控制、自我控制、自我适应。多数学者认为母亲与生长迟缓婴儿存在交流障碍,或与母亲有品德问题、情感性精神病、酗酒、药物滥用有关。婴儿和母亲性格特点均可致婴儿喂养出现问题,母亲情绪焦虑、疲劳、消沉的结果可加重儿童喂养困难。儿科医生、儿童保健医生应评估婴儿喂养困难的气质类型,观察儿童进食时母-婴表现,了解母亲儿时情况、家庭状况、自己进食习惯等与儿童喂养困难的关系;了解儿童进食、发育、健康史;帮助母亲提高调整环境与婴儿情绪的能力,合理安排儿童进食时间,认识婴儿产生饥饿征象,避免出现干扰婴儿进食的行为。医生应协助解决喂养过程母婴冲突和困难,鼓励母亲多用表扬和鼓励督促儿童进食,促进家长与儿童交流。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餐可获得足够的食物和营养,有助儿童发展安全依恋关系。 参考文献《儿童保健学》
张占丽
住院医师
内蒙古伊生泰妇产医院
1214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