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彭红喜

医生头像
执业证:1411********937

彭红喜

副主任医师

彭红喜中医诊所 中医内科

可处方
100%
好评率
548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患了痛风,个人如何调理呢? 

适当运动可预防痛风发作,减少内脏脂肪,减轻胰岛素抵抗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根据个人情况拟定适当的运动调养方案: (1)运动要合理 中风患者以有氧运动为好,以中等运动量为宜,如打太极拳、练气功、步行、做健身操、骑车、游泳等。50岁左右的病人运动后心率能达到110到120次每分钟,少量出汗为宜。每日早晚各30分钟,每周3到5次。在间歇期应多活动、多锻炼,可减轻体重,改善机体功能,减少痛风发作频率。 (2)不宜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使有氧运动转为无氧运动,组织耗氧量增加,无氧酵解乳酸产生增加以致ph下降等,可诱使急性痛风发作,故应尽量避免。如打球、跳跃、跑步爬山长途步行等均不适宜。 (3)锻炼应循序渐进 先从小运动量开始,随着体力增强,身体逐渐适应,增加活动量。切不可锻炼过度,致使体内乳酸产生增加,这会抑制肾脏排泄尿酸,诱发痛风发作。一旦痛风发作,应及时停止体育锻炼,等症状完全消退再恢复。 (4)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过度紧张、疲劳、焦虑、强烈的精神创伤以及关节部位损伤、感染等均可影响血中尿酸的水平,诱发痛风发作,因此应避免。急性发作期应注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直至症状明显缓解,从而减轻疼痛,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恢复。

彭红喜

副主任医师

彭红喜中医诊所

94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痛风之“痛”,按哪里能缓解?

用手摩擦头面部及上下肢的暴露部分,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到皮肤微红为止。穴位按摩对改善体质有一定帮助,常用的穴位和按摩手法有以下几种。 (1)按摩百会穴 用拇指指腹按压头顶百会穴,每次3到5分钟,每日5到10次。 (2)按摩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横纹内侧头与外侧可看到和摸到的骨突之间连线的中点。用拇指指腹按压,每次3到5分钟,每天5到10次。 (3)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用拇指指腹按压,每次3到5分钟,每日5到10次。 (4)按摩合谷穴 合谷穴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用拇指指腹按压,每次3到5分钟,每日5到10次。 (5)按摩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用拇指指腹按压,每次3到5分钟,每日5到10次。

彭红喜

副主任医师

彭红喜中医诊所

92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东拉西扯话“痛风”

提到“痛风”一词,常常使人“色变”。不仅是一知半解的普通群众,就是满腹“医伦”的医学大咖们也是闻之皱眉,深感棘手。那么,这个“魔鬼”到底是什么来头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痛风”一词最早见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中对独活的记载:“独活,味甘,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 痛风男性患者多好发于中年以后,年轻患者则多因房劳过度或酗酒引起,女性好发于更年期或绝经期,故中医认为,肾虚是痛风发作的主要内因,而饮食不节、湿热内蕴为痛风发作的主要诱因。肾脏亏虚,脾脏受损,湿热内蕴为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主要病机。患者平素饮酒或过食肥甘厚味,以致湿热内蕴,损伤脾脏。“脾主四肢肌肉”,脾失健运,则痰湿阻络,不通则痛。 痛风发作时一般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关节疼,尤其在夜晚睡觉时能疼醒,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西医学认为痛风发作与体内尿酸浓度有关,痛风会在关节腔等处形成尿酸盐沉积,进而引发急性关节疼痛。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痛风急性发作时,通常采用各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力求短期内控制症状、缓解痛苦,然后积极的寻求中医辨证论治,改善体质,平衡阴阳,再结合饮食控制和适当的休息、运动,使之不再复发。

彭红喜

副主任医师

彭红喜中医诊所

93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望舌如何能诊病?

1.舌头上有什么 舌是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呈扁平长形,附着于口腔底部、下颌骨、舌骨等组织。舌的游离部分称舌体,是中医望舌的主要部位。 舌体上面是舌面,中医望舌时将舌面分为舌尖、舌边、舌中、舌根四个部位五个区域。分别包含了不同的脏器。 舌体下面是舌底,舌体正中为舌系带,两侧有浅紫色的舌静脉称为舌脉,也称为舌下络脉。是望舌下的主要内容。 中医学理论认为,舌为心之苗,脾胃之外候,全身许多条经络都与舌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与气血津液脏腑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2.望舌主要是看什么 中医望舌,主要是观察舌体、舌苔、舌下脉络三个方面。 舌体,也称舌质,望舌质时主要是观察舌质的神气、颜色、形态、动态等特征。舌质主要反映气血津液、脏腑功能等正气状态,某些情况下也提示病邪的性质。 舌苔,是舌面上的一层苔垢。正常人舌上有薄薄一层舌苔,是脾胃气阴正常的表现。疾病状态下,舌苔的变化主要提示病邪性质、病位深浅等,也会反应胃气、胃阴以及全身气、阴的状态。 舌下脉络,主要观察其颜色、形态的长短粗细、有无瘀血出血等变化等。尤其当血液循环状态异常时 ,观察舌下脉络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比如说心脑血管疾病。 3.伸舌的方法 望舌时最好面对自然光线,尤其是在互联网远程诊疗的情况下,更需要减少周围光线的干扰,使医生更容易辨别,减少误差。 伸舌时尽量张口,将舌体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自然向下。伸舌时不宜过分用力,否则易导致舌色改变,舌尖变红或舌色变暗等。 舌诊技术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用价值成为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彭红喜

副主任医师

彭红喜中医诊所

90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知道冠状动脉硬化或堵塞

1.耳穴对应部位有压痛。 2.第五胸椎棘突下有压痛。 3.失眠。 (心藏神,心脏发生病变,神不归心。 ) 4.大便不规则。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脏正常,产生的热才能下移小肠,使周围脏器受到温煦,功能正常。 ) 5.手脚冷。 6.心胸痛。 (有以上症状表现或体征,建议到医院进一步做心脏相关检查)

彭红喜

副主任医师

彭红喜中医诊所

89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运动是根治失眠的最佳手段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失眠困扰着许多现代都市人。不少患者采用服用安眠药等来治疗失眠,但长期服用,一些安眠药、部分抗生素往往又会造成病人在略显呆滞的情况下精神振奋,难以入眠,达不到治疗效果。 其实,当机体经锻炼后必然会产生疲劳感,就需要以睡眠来恢复和补偿,因此体育锻炼才是根治失眠的最佳手段。 用体育锻炼防治失眠,要持之以恒。运动要适量,应当根据自己的体质、体能、兴趣爱好等,选择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打拳、慢跑、快走、游泳等。锻炼时间选择在下午4点至5点或晚间9点前为佳。锻炼后,再用35℃~38℃的温水泡脚并按摩足底涌泉穴50次左右,或在锻炼后半小时,洗个热水澡,临睡前再喝一小杯温牛奶(可适量加糖),对防止失眠很有好处。 这里提供几种治疗失眠的方法,不妨试一试。 (1)每天按摩太阳穴、百会穴数次,用保健木梳梳头3次,每次5分钟。 (2)取大枣10枚,小麦20克,冰糖30克,先将大枣、小麦水煎去渣取汁,调入冰糖饮服,每晚1次。 (3)大枣10枚,桂圆肉10克,大米50克,砂糖适量。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时加入大枣、桂圆肉,煮至粥熟时,调入冰糖即成,每日1剂。 (4)猪心1个,柏子仁15克,调料适量。将猪心洗净、切片,与柏子仁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调入葱、姜、椒、盐、味精、猪油等,煮至猪心熟后服食,每日1剂。 (5)取酸枣仁10克,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1日1换。 (6)取朱砂3~5克,加米糊适量调匀,置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脚心涌泉穴上,包扎固定,每晚1次。 (7)取磁石30克,菊花、黄芩、夜交藤各15克,水煎2次,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热浸洗双足15~30分钟,每晚1次。 以上几种方法,可任选2~3种,连续3~5天,即可收到明显疗效。

彭红喜

副主任医师

彭红喜中医诊所

91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人为何会生病

人吃五谷,焉有不病之理?尤其是近年来,各种环境因素、食品安全、天灾人祸不断。雾霾、旱灾、水灾、流感、禽流感、三聚氰胺、地沟油、苏丹红、转基因食品等相关报道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人们的健康也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灵枢·百病始生》中的“风雨寒暑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贼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即短板效应。短板效应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短板加虚邪,乃生病。短板即出生时的先天体质。故张仲景提出三因学说:“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也说:“若人能养慎,勿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从中医学阴阳五行理论、天人相应观点来看。人之生病,就是内外偏颇,五行失衡。天地万物、人体脏腑阴阳自有其运行规律,其自然规律一旦打破,内外或者脏腑的太过或不及,就会导致某些不适和表现,人就会生病。

彭红喜

副主任医师

彭红喜中医诊所

88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手脚冰凉,常灸“关元”

中医理论认为五脏六腑在人体的前面、后面皆有相应的穴位,在这些穴位施以各种手法就可以调节相应的内脏,进而治疗疾病。在前面的穴位叫募穴,后面的叫俞穴。 募穴中有一个穴位叫“关元”,它是小肠在身体前面的穴位,通过它可以调节小肠的功能。 中医理论认为脏腑之间不是孤立无援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协调作用。“心与小肠相表里”是其中关系之一。 “心主血脉”,“火主动”。心火旺盛,心跳有力,则血液运行无阻,全身气血旺盛,手脚自然得暖。然心火来源于小肠,小肠热,会通过相联系的经络上传到心脏,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灸疗是通过热能作用于小肠的募穴“关元”,起到增强“小肠火”的作用,强化了心脏的功能,最终使“手脚冰凉”转变为“四肢得暖”。道家、气功师和养生家讲究“意守丹田”,“丹田”就是“关元穴”;而“意”就是“火”,就是“阳气”,原理和目的同灸疗作用近似。 所以,重视关元穴的作用可有效预防手脚冰凉。

彭红喜

副主任医师

彭红喜中医诊所

16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煎药为何要用“甘澜水”

“甘澜水”最早见于经典医著《伤寒杂病论》,也叫“劳水”、“千扬水”。 甘澜水做法,指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说文云:“澜”通“灡”,潘也。周谓潘为泔也,潘,淅米水也。通俗地讲,就是把将要用来煎药的冷水放在一个大点的盆子里,用勺子舀起来扬上许多遍(越多越好),等水面上有许多水珠子出现,再用之煎药。 因为从阴阳的属性来说,水本属阴,扬之使动,去其阴气,减少其阴寒之性。阴静阳动,动静之间,阴阳立分。现在认为,搅动可增加水中的氧气,并可能改变水分子簇结构的大小,使其较易与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结合而进入细胞内参与机体各种新陈代谢,从而提高了甘澜水的生物利用率及其对于生物体的生理功效,变得对人体更加有利。 日本有个生命水研究所,专门研究水与寿命的关系。他们发现,饮用短水可能会长寿,如前苏联北高加索地区的长寿村的饮用水均为短水。所谓的短水与甘澜水相似,其水分子簇结构均较小。据科研资料表明,水分子是主链状结构,如果不经常受到撞击,也就是说不经常处于运动状态,而是静止状态时,这种链状结构就会不断扩大、延伸,而变成俗称的“死水”,这就是衰老了的老化水。研究表明,刚被提取的、处于经常运动、撞击状态的深井水,每升仅含亚硝酸盐0.017毫克。但在室温下储存3天,就会上升到0.914毫克,原来不含亚硝酸盐的水,在室温下存放一天后,每升水也会产生亚硝酸盐0.0004毫克,3天后可上升0.11毫克,20天后则高达0.73毫克,而亚硝盐可转变为致癌物亚硝胺。 千扬水就是活力很强的水,喝这样的水,人体内循环会好,就好比被瀑布冲刷过一样,所到之处清新干净,可以远离滥泥塘、臭水沟的恶劣内环境。很多人用过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彭红喜

副主任医师

彭红喜中医诊所

453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春季正当防病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灵枢.逆顺》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首先是防病,防止疾病的发生,使人不生病或少生病,方可健康长寿。这是中医学一个源远流长的预防医学思想。 养生保健一般多注重于“补”,却不知“通”更为重要。人体健康,以通为贵的思想源远流长。如《吕氏春秋.达郁》篇曰:“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矣。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素问.调经论》亦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髓,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认为精气郁结,血气不和,乃百病根源。《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至和平”。《灵枢.平人绝谷》云:“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均认为疏通人体气血,使之运行流畅通顺、条达,无所不至,即可消除诸疾,促使机体阴阳气血平衡。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中提出:“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强调元真之气通畅,是人体保持健康状态的基本条件,也是治愈疾病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经典著作中所说的“通”不仅是指人体经络、血脉的畅通,更是指密布人体上下内外的玄府窍道畅通。作为气血津液精神运行终末端的玄府,其开放通畅程度直接关系到气血精神津液的渗灌及神机的运转,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可以认为,玄府畅通为健康之本,开通玄府郁闭、维护气血津液精神的畅通,在治未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通悬浮不仅是治病之纲领,而且是防病之要法,丰富多彩的开通玄府方法,为预防疾病提供了众多的选项,开通玄府促进气血津液流通的方法甚多,广而言之,各种外治方法乃治体育运动均有此功用,而内治所使用的口服药物更是独见其功。 《仁斋直指方论.诸风》曰:“夫圣人治未病之病,知未来之疾,此其良也。其中风者,必有先兆之证——自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者,此先兆也,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经云: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宜常服加减防风通圣散预防其病,则风疾不作而获其安矣。” 北宋末年的医学大家刘完素创制的防病良药“防风通圣散”流传甚广。北方一些地区称之“春药”(春天的药),用于春天防病。每到立春时节,不少人家都要备几剂防风通圣散,作为全家春季“防疫”之药服用。故谚语云“有病无病,防风通圣”。从元代易水学派医家罗天益《卫生宝鉴.春服宣药辨》中,可窥此法在当时的盛行情况。相传至今数百年来,在民间仍未中断应用,足见其成效。 防风通圣散,意在使周身中外气血宣通,维持人体气血津液精神正常的升降出入状态,而达到预防百病的目的,正是“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之意。 刘完素通过“防风通圣防百病”的成功范例,将《黄帝内经》以通防病的思想变成了现实,为后世指出了一条确病延年的有效途径。

彭红喜

副主任医师

彭红喜中医诊所

587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0条记录共1页
彭红喜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2795 次
总文章 10 篇
在线服务患者 543 次
患者评价 547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2-05-06 10:05:13
彭红喜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543 人
随访中的患者 4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