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健康】三岁女孩竟患乳腺癌!还有更可怕的真相,你必须了解
在大家的印象中,癌症似乎应该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病,而小孩子则是跟癌症完全无关的。 但是就在12月3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3岁小女孩,她因胸口包块来就诊,诊断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分泌性乳腺癌——一种极为罕见的乳腺肿瘤!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乳腺癌呢?这乳腺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低了吗?是不是人人都有风险呢?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了解一下! 它也是乳腺癌的一种,但十分罕见,仅仅占到所有乳腺癌的千分之一左右,且多发于幼儿,过去也被称为幼年性乳腺癌。此前3岁患者在全世界仅见过两例报道,此例为第三例,且此患儿是目前年龄最小的患者。 这种类型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未研究清楚,但其与基因突变有密切的关系。分泌型乳腺癌的预后良好,生存率极高,10年生存率接近100%,所以做完手术后的小姑娘日后应该生活无碍。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乳腺癌属于高发肿瘤。 而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良生活习惯的普及,乳腺癌已经跃居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有接近30万的乳腺癌新发病例。 更为严峻的是,我国是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增速最快的国家,2000年至2013年,我国乳腺癌年平均增长率约3.5%,而美国同期居然还下降了0.4%。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接近欧美等高发国家。 除此之外,我国乳腺癌发病越来越年轻化,目前我国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约占15%,发病高峰年龄为45~55岁,比西方人低了10多岁! 乳腺癌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存在抑癌基因的突变。几种特定基因突变以后,罹患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大大增加,终身患乳腺癌的概率高达85%。 好莱坞著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亲人中有数名女性死于乳腺癌,于是她去进行基因检测,发现自己就是其中一种突变抑癌基因携带者。为了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朱莉果敢地切除了自己的乳腺以及卵巢。 除此之外,月经来潮时间早、绝经时间晚、终身不育、未曾母乳喂养、绝经后长时间使用激素替代治疗、肥胖、抽烟饮酒、熬夜过劳、精神焦虑、抑郁等,也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上升。 对于女性而言,健康生活、科学饮食非常重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熬夜、35岁之前生孩子、母乳喂养至少半年以上、低脂饮食、坚持运动、戒烟限酒都是预防乳腺癌的良方。 除此之外,每年一次的体检也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手段。乳腺癌的筛查方法主要有两个: 1、乳腺彩超。建议我国的女性,从35岁开始,每年接受乳腺彩超检查。彩超检查无辐射,操作简单,且准确率高、价钱适宜。 2、乳腺钼靶检查。女性40岁以后,可以做乳腺钼靶检查,因其发现微小的钙化灶,敏感度高,可以和彩超相辅相成。
黄佳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0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长期喝含糖饮料的危害有多大?专家给出答案,看完你还敢再喝吗
你平常有喝奶茶或者其他饮料的习惯吗?如果答案是“有”的话,今天这条热搜可要注意了—— 文章显示:2022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发表在《欧洲公共健康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90年到2019年,30年间我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 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心血管疾病 和糖尿病死亡 的负担尤为突出。在过去30年中,因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死亡的人数分别增加了95%和94%。 看到这儿,是不是点奶茶的手微微颤抖,奶茶或者其他含糖饮料还能喝吗? 先不一棍子把糖给打死,我们得看看糖到底有什么作用。糖类是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它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等。在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其余的糖都要在体内转化为基本的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比如馒头中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在我们口腔中咀嚼时,会刺激口腔的唾液腺产生唾液淀粉酶。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水解成麦芽糖,所以我们吃馒头时会尝到甜味。然后麦芽糖进入小肠,被小肠腺分泌的麦芽糖酶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从而被身体吸收。 糖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可产生4千卡能量,而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也由糖提供。此外,糖还是构成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是维持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上文已经提到,糖是我们生命活动所必须的,所以我们离不开它,但是一旦摄入糖过多,它又会对身体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具体有以下这些:1)如果摄取过量糖分而无法及时消耗,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成脂肪。简单来讲,就是会长胖 。2)吃糖过多,会使人产生饱腹感,从而影响正常进食,导致多种营养素的缺乏 。如果儿童长期高糖饮食,会直接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佝偻病等疾病。并且如果吃含糖食品或饮料过多,又不注意口腔卫生,会为口腔内的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容易引起龋齿 和口腔溃疡 。 3)加重肝脏的负担。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如果过量摄入糖,为了保持血糖浓度稳定,肝脏会将糖转化为脂肪,容易诱发脂肪肝。 4)摄糖过多会引起一系列代谢功能紊乱。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三大基础物质,高血糖导致糖代谢紊乱,打破了系统代谢平衡,进而往往导致脂、蛋白代谢紊乱,致使整个代谢系统出现问题。 血糖升高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减慢血流运行速度,会使血管变细、变脆、弹性降低,导致血流不畅、血管堵塞,从而导致冠心病、脑梗、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另外特别要提到一点,如今各大城市遍布大大小小的奶茶店,但众多的调查都显示即使是号称完全不含糖的奶茶,其含糖量也往往不低。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出,成年人需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在生活中,想要避免摄入过量糖,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不主动喝含糖饮料。少喝果汁,尽量选择吃新鲜水果。 2)少吃话梅等果脯,减少“隐形糖”的摄入。很多加工过的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会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细菌生长。 3)少吃膨化食品 。它们吃起来虽然并不一定是甜的,但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却不含有抑制糖上升的膳食纤维。 4)做饭时少用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这些调味剂每100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 5)“低糖”和“无糖”的食物也不建议过多食用 。“无糖”不代表完全没有糖,其实是指不含添加糖,比如蔗糖、麦芽糖、果糖等,取而代之的是木糖醇这类代糖。虽然热量低了,但是有研究表明代糖饮料也可能增加首次新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糖醇类代糖过量摄入可能引起腹泻。本文专家|黄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本文综合自科普中国、健康时报
黄佳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0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提醒】身上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
日常生活中 我们会见到 各种各样的“肉” 例如 肌肉 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 塑形“好肉” 瘦肉 是每天都需要补充的 “能量肉” 肥肉、赘肉 是日思夜想 想摆脱的“坏肉肉” 以上这些肉 我们都很熟悉 但是 息肉 你听过吗? 这种同样 长在我们身体内的“肉” 可不简单 有人说 它会导致癌变 一定要及时切除 真的是这样吗? 息肉是什么? 息肉是由黏膜的细胞生长聚集而成的多余赘生物,所以,它其实并不是肉。 常见的息肉有鼻息肉、胆囊息肉、胃息肉、肠息肉和宫颈息肉等, 人体80%的息肉发生在胃肠道,尤其是结直肠部位。 息肉是如何产生的? 1、鼻息肉 鼻息肉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研究清楚,但与反复感染或炎症密切相关,症状主要为鼻塞、流鼻涕、嗅觉减弱等。 如果息肉阻塞咽鼓管,还会导致耳鸣、听力减退和鼻窦炎、慢性咽炎等并发症。 长期的鼻息肉还会导致鼻骨破坏、鼻子增大。 2、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可能与胆囊结石、胆囊慢性炎症、胆囊内压力增高有关,也有研究称高脂饮食、不吃早餐、爱喝酒爱熬夜者容易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在体检B超时才会被发现。 3、胃息肉 胃息肉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长期刺激性食物摄入等原因导致。 早期胃息肉无明显临床症状,后期息肉变大或变多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如果合并溃疡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4、肠息肉 肠息肉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长期便秘,经常使用刺激性泻药,常摄入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等。 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腹痛、便秘、便血甚至肠梗阻等异常表现。 4、宫颈息肉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长期刺激的结果,也与体内激素变化、性生活、阴道环境、流产及分娩时导致的宫颈损伤有关。 大部分宫颈息肉患者没有症状,小部分会有阴道流血、白带增多、甚至白带有血等症状。此外,宫颈息肉会产生炎性分泌物、破坏阴道环境、降低精子活力,也就是说, 会影响受孕。 息肉都会癌变吗,需要手术切除吗? 鼻息肉 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鼻息肉会癌变。 对于病情轻微的鼻息肉患者,可以通过药物保守治疗。 但如果出现影响鼻窦引流的鼻息肉,或者是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的,则需要具体咨询医生。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大体可分为 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其中非肿瘤性息肉占90%,大多数的胆囊息肉为良性,患者一般仅需半年至1年复查便可, 不会出现恶变。 在剩下的10%的肿瘤性息肉中, 腺瘤性息肉占大多数,需要高度警惕。国际上认为,患者符合以下几种情况时,应高度警惕胆囊息肉恶变的可能: 只有一个息肉。 息肉大于1cm。 息肉的蒂较大,基底较宽。 息肉持续观察1年仍在增长。 中年女性,有结石或胆囊炎症状,或存在胆囊癌家族史。 以上这些患者,建议积极手术治疗。 胃息肉 约80%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 约20%为腺瘤性息肉。 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的癌变率较低,而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相对较高。一般来说,胃息肉一旦被发现,都建议取活检,以确定其病理类型。 如果胃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且数目较少,可先定期监测; 如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则不论息肉多少、类型、有蒂无蒂,一定要切除,以防恶变。 肠息肉 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肠癌癌前病变,有研究表明, 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 一般来说,1个、2个肠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几率也越高。 发现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防癌变。 宫颈息肉 药物几乎没有效果,发现后应当行微创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如果发现为有恶变,要进一步进行治疗。 如何 预防息肉的产生? 1、防治感冒,避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对鼻子的刺激,不要经常抠鼻子或强行擤鼻涕。 2、控制饮食,戒烟限酒,多食用蔬菜水果,多摄入膳食纤维。 3、改善阴道环境,积极控制宫颈炎症。 4、每年定期体检,以及时发现各种息肉,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注意。 5、定期复查。消化道息肉即使切除后,也可能复发,所以要定期复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因此 对于息肉 并不全会导致癌变 一定要根据情况而定 但一定要重视
黄佳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0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揭秘医美暗流:小红书、知乎、豆瓣成黑医美帮凶?
“正规医院护士,针剂代打,专业医美”......近期在豆瓣、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出现了许多类似这样的帖子。发帖人称自己是“正规医院护士”,可提供上门注射水光针、瘦脸针、溶脂针、美白针等医美针剂的服务。 也有所谓“医美工作室”发文,表示拥有比医院便宜的正品针剂和更好的服务。一些“求美者”也发布相关“攻略帖”,分享自己购买针剂、找护士、工作室注射的经历。 帖子下面,往往有许多关于寻求专业护士、工作室注射针剂的回复。 “工作室”里注射针剂,自己购买针剂、找护士打针,真的就如“攻略”所说更加便宜、效果更好吗? “千万不要再去医院打水光针了,划不来,找上门护士打。”类似的水光针“省钱攻略”在小红书、豆瓣上屡见不鲜。一些博主称自己通过代购购买国外水光针产品,请护士为自己上门注射,产品费用加上注射手工费一共1000元左右,而在医院注射同样的水光针产品,则需要3000元—6000元不等。 这种帖子下面,往往是各种求靠谱护士的消息,以及一些声称自己是“正规医院护士”,可提供上门打针服务的回复。 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添加了一位“护士”的微信。对方称自己是某私立整形医院的护士,有靠谱针剂货源,可以上门注射;如果用户有药也可提供注射服务,仅需支付手工费。当记者询问对方货源渠道时,对方解释所有针剂来自于自己所在的医院。“绝对没问题,都是医院没用完的。”她说。 曾就职于西部某私立医疗美容医院的球球,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在她曾工作的医院,的确有医生和护士会把医院没有用完的针剂带走。“比如给客人标注的注射三针,但实际上只打了两针。”她说,“担心不给注射足量,有些客人会要求看空瓶子,但医院这种瓶子多了去了,你看到的有可能是别人打完剩下的。” 在记者数次询问药品质量的情况下,上述 “护士”称:“您要是实在不放心,就自己买药”。她提出让记者自己准备药剂,她只负责注射收取500元手工费。“这样我就只负责打针,不承担安全责任,您自己负责。” 除了水光针外,通过这名“护士”的朋友圈可知,她还声称能注射瘦脸针、美白针、溶脂针、嗨体熊猫针等针剂。 护士有注射“美容针”的资格吗?如何确定医疗人员是否具备操作医疗美容项目的资质? 根据原卫生部于2002年公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后有两次修订),负责实施注射、抽吸、填充类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同时需要3年皮肤病专业临床工作经验。不符合以上要求的执业医师,则必须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 “在三甲医院,基本都是医生操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医生黄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一位就职于北京某私立整形医院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其所在的医院注射类项目均是由有相关资质的医生操作。“脸部有多少神经啊,一不小心打坏就可能面瘫!”她说。 上述提供上门打针服务的人员,在医美圈内被称为“游医”。黄佳表示,曾经遇到过不少因私人注射针剂不当而导致皮肤过敏的患者前来求医。“在正规医院尤其是三甲公立医院,任何医美操作前都会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器械灭菌等。但上门打针很难保证这样的条件,卫生环境很可能不达标。”她指出。 球球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游医”因为经营场所不确定,因此隐蔽性很强,一旦出问题,患者很难维权。“很多来医院修复的患者都不知道‘游医’往自己脸上打的是什么,这些‘游医’没有固定店面,来去无踪,因此投诉无门。”球球说。 记者联系的另外一名“护士”表示,不能去客户家中注射,只接受客户前往指定地点注射。当记者询问具体线下场所位置时,她说:“等你付完钱确定来打后,我才能告诉你地址”。在记者再三询问后,该“护士”将记者微信拉黑。 当上门打针的“游医”积累了一定的客户群体和稳定的进货渠道后,下一个阶段往往是建立所谓的“医美工作室”。 记者通过微博搜索到一个名为“北京水光针代打工作室”的用户,并添加了工作室负责人的微信。该负责人介绍,代打水光针项目主要是为了工作室拓展客户。工作室现已有两家线下店铺,一家主要提供水光针、溶脂针、瘦腿针等针剂注射项目,另一家店铺则主要是热玛吉、光子嫩肤、皮秒等光电项目。 2021年9月,记者探访了该工作室的其中一家线下店。这家店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一座商住一体的公寓楼内。工作室门外未张贴任何宣传广告,且未悬挂任何招牌,从外观看和普通住宅没有任何区别。 医美工作室线下店门口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霁瑶敲门进入后,房间格局为loft复式,一层用于接待客人,二层有四个治疗室。每个治疗室摆放有两张美容床,并未安装紫外线消毒灯、高压蒸气灭菌设备等明文规定的消毒灭菌设备。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作室共有4名具备注射经验的医师,治疗当天可以查看医师资质。中秋期间,该工作室平均每天有6名顾客要求注射水光针。 记者表示想要咨询水光针项目后,对方出示了一张水光针的价目单。与市面上的水光针相比,价格非常低廉,市面价格为千元以上的水光针产品,在此价格仅需数百元。例如市场单价为1500元-2000元的丝丽532,这里的价格为190元,大约相当于市面价格的十分之一。而因国妆批准文号过期而无法在正规医疗机构注射的“菲洛嘉”,在该工作室仍能正常注射。 该工作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不是学医学出身,只是因为热衷医美,“一直在学习研究这方面”。据她所说,自己有许多从事医美行业的医护朋友想要“兼职”,自己也认识“靠谱药商”,因此开了这家“医美工作室”。“我们不怎么做宣传,都是熟人介绍,基本只接熟客。”她说。 记者表示还想要了解瘦腿针注射项目,该工作室负责人向记者推荐了一款名为“韩国绿毒”的肉毒毒素。“效果明显,比衡力、保妥适好,还便宜。”她介绍道。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通过药监局审批的肉毒毒素,目前只有国产兰州衡力和美国艾尔建保妥适。只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正规医院、机构才能买到肉毒毒素,工作室、美容院、药店都无法获得购买及销售权。而“韩国绿毒”则是由韩国大熊公司生产的肉毒毒素产品,主要适用于咬肌肥大、面部动态纹、小腿肌肉等,目前尚未获得国内药监部门审批。 那么,工作室的这些针剂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根据该负责人的说法,国家药监局审批通过的药品来自于“靠谱药商”,而包括绿毒在内的一些在我国无法买到的针剂,则是通过朋友在海外的医院和药店购得。“最近要把货弄回国还挺难的,好多都囤在了海关那边,寄不回来。”她说,相比较国家药监局审批通过的药品,这种代购的海外针剂价格更加低廉。 黄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私人机构注射医美针剂的风险主要有两个:首先是针剂真伪存疑,注射假冒伪劣针剂存在极大的健康风险;其次,就算是正品针剂,若运输存储不符合医疗标准,药品也可能会滋生细菌或失去活性。 “肉毒毒素中含有蛋白质成分,运输环节必须保持低温。”黄佳说,“绿毒”需要全程冷链运输,成本巨大,“人肉代购”很难保证全程冷藏。 在与上述工作室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记者数次表达了对注射项目安全方面的担忧,但她表示:“我们不进行手术,所以没有任何风险。” 这种言论在社交平台也并不少见。 在许多人眼里,注射项目难度系数低,不需要动刀就不会出现安全问题。但这是一个误解。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抽吸、注射及填充类项目属于美容皮肤科中的微创治疗项目,都属于医疗行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党委书记、皮肤科教授王宝玺曾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容院是绝对不能做介入性、有创性的治疗。”通俗地说,就是破皮的、见血的治疗项目,美容院都不能做,包括打瘦脸针、水光针、美白针等。 中国肉毒素产品“衡力”的研制者王荫椿也曾专门撰文写道,肉毒毒素用于皮肤美容,不是一般美容行为(或行业行为),而是医疗行为,使用单位和个人都要经资质认证。 那么光电项目又是否能够在美容院、工作室做呢? 据黄佳介绍,医美光电设备属于医疗器械范畴,国家对设备流通严格管控,厂商与经销商只能售卖给合法的医美机构。而正规光电设备往往价格高昂、垄断性强,因此在非法医美场所流通的医疗美容设备“大概率是假货”。此外,为了省钱,一些机构也存在反复使用已经过期的探头和耗材的现象,若没有严格执行消毒措施,消费者很可能被交叉感染。 “消费者贸然选择非法医美机构进行光电医美项目,轻则毫无效果损失钱财,重则造成永久性伤害。此外,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对注射或激光的疗效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激光治疗中,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肤质、皮肤厚薄、水分含量、年龄和诉求等综合条件,来评估选择使用哪种激光,用何种参数。如果激光选得不好,参数调试得不到位,很可能达不到效果或是损伤皮肤。”黄佳说。 明明正规医院有专业医生,为什么许多消费者还是会选择私人注射呢?仅仅是因为便宜? 资深医美用户小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便宜,而且效果立显”也是主要原因。 记者在翻阅小红书、知乎等平台上有关医美针剂注射的“攻略”时发现,一些博主称公立医院出于风险考虑,“用药较为保守”,而找私人注射,可以提出自己的诉求,从而选用药效更强的针剂,或者加大注射量。“比如瘦腿针一般公立医院给你注射200u,用兰州衡力或者保妥适。私人注射可能就会让你注射300u,让你用绿毒、粉毒、白毒这些。”一位注射过“韩国绿毒”瘦腿针的医美消费者告诉记者。 针对此现象,黄佳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一些私人机构为了追求效果,可能会在药品里面添加激素、荧光剂等违禁成分,初次使用可能感觉不错,但长此以往,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激素脸”、“荧光脸”,甚至毁容。 根据艾瑞咨询公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的洞察白皮书》,经过估算,2019年全国有超过80000家生活美业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属于违法行为。中国医美行业实际从业医师数量38343名。而非法从业者人数至少在 10 万以上。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 “建议消费者选择三甲公立医院或者正规的医疗机构,在研究药品效力的同时,主动了解产品的合法性。可以通过药监局官网查询,也可扫注射瓶上的二维码/条形码,在各个药品厂商平台查验真伪。”黄佳说。(文中球球、小西为化名)
黄佳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9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提醒】为什么得尿毒症的人越来越多?这3个习惯你可能也有
尿毒症,虽然没有癌症那么可怕,但也足以让人胆战心惊。根据最新的流行病调查,我国成年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已达10.8%,其中,慢性肾衰患者总数估计在 100 万例左右,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就是“尿毒症”。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10岁到30岁尿毒症患者占到了尿毒症患者总量的40%。 大多数患者都是意识不到自己生病了,往往一旦发现病情,肾脏功能就损伤很严重。那到底什么是尿毒症?又该如何预防?一旦得了尿毒症怎么办?今天一次性全说清楚。 什么是尿毒症? 尿毒症,简单来说,就是肾脏功能衰竭,无法将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废物、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身体废弃物排出体外,导致人“中毒”的一系列综合症。那慢性肾脏病是如何发展成尿毒症的呢?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迁延不愈,或者不积极控制,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脏病。随着慢性肾脏病进一步发展,肾单位严重受损并缓慢地出现肾功能不可逆性减退,最终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慢性肾脏功能衰竭,结局就是“尿毒症”。 尿毒症是如何引起的? 各种疾病的相互影响 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现代人高发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而尿毒症就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都会引起肾功能受损,导致肾功能不全。 遗传 具有多囊肾及慢性肾脏病家族病史的人更易患慢性肾脏病。此外,幼时得过肾炎者,如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肾炎者,就会成为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过度使用抗生素 如磺胺类、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对肾脏具有毒性,不可长期使用。 为什么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多? 据统计,我国尿毒症患者从 2011 年的 27.60 万人增长到 2016 年的50.10 万人,年复合增长达12.66%,其中,2016 年同比增长17.27%。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喜欢憋尿 经常憋尿很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的发生,长此以往,肾脏反复感染,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 吃得太咸 肾脏是排泄钠(也就是盐)的主要器官。饮食太咸会增加肾脏负担,此外,盐在体内会锁住水分,导致水分也不易排出,加重肾脏负担。 吃得太好 长期的高蛋白摄入也会增加肾脏负担, 使肾脏长期处于过劳状态。 尿毒症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尿毒症一旦发生,“毒性”是全身的。 心血管系统—— 尿毒症的发生,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甚至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 消化系统—— 体内的毒素随血液运往消化道,会刺激胃肠粘膜,引起腹痛腹胀甚至便血。 内分泌系统—— 尿毒症患者会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疲乏无力,此外,还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等现象。 呼吸系统—— 尿毒症时尿液和毒素无法排出会导致酸中毒,体内液体过多可导致肺水肿,身体免疫力低下,可能会并发肺炎。 神经系统—— 尿毒症时会出现反应迟钝、嗜睡、意识障碍,若并发尿毒性脑病,还会出现兴奋、抽搐、癫痫等症状。 一旦得了尿毒如何治疗? 得了尿毒症主要依靠以下两种方法治疗: 血液透析 俗称洗肾,就是利用过滤的方法,将患者血液中的代谢废弃物、有害毒物、过多的盐分和水分排出去,再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体内。血液透析需要借用血透机,患者需要每周到医院2-3次,每次大约持续4个小时。如果可以长期坚持合理的透析,不少患者能存活10~20年以上。 肾移植 肾移植是尿毒症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肾移植技术也是我国最成熟的器官移植技术。它是将健康来源的肾脏移植入尿毒症患者体内,以行使正常肾脏的功能,但供体短缺是肾移植治疗尿毒症的最大障碍。 如何预防尿毒症? 保护肾脏,离不开这几点:积极控制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尿路结石等。 可滥用药物,服药前要咨询医生,不得已使用肾毒性药物,也要密切关注肾功能。增强体质,坚持运动,避免因免疫力下降引起感染,导致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健康饮食、营养均衡、每天盐摄入量最好低于6克,不熬夜不憋尿。多喝水,帮助体内代谢物质的排出。 想要远离尿毒症 最好的办法 还是要积极预防 提高知晓率!
黄佳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99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5条记录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