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确理解和应对发热:避免无病小治和小病大治

正确理解和应对发热:避免无病小治和小病大治
发表人:未来医疗领航员

近期网上关于发热的咨询数量激增,然而大部分自称发热的个体实际上体温正常,仅仅是自我感觉异常。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客观测量体温来确认是否真的发热。年轻人和学生是这类咨询的主要群体,很多人在医院进行各种检查后仍未发现异常,甚至动辄进行大型检查如CT扫描,并长期服用西药和中药。这种无病小治、小病大治的现象不仅浪费资源和增加家庭开支,也可能因不恰当的治疗而适得其反。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看病贵、看病难,但仍有一部分人在出现发热等症状时过度就医。笔者强调的是,面对疾病,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至关重要。例如,有些父母带孩子来看所谓的发热,实际上孩子状态良好,经过开导和解释,家庭可以高高兴兴地回家。还有一些患者被误诊为败血症,接受了积极的抗感染治疗,但体温不降,转院后停用所有抗生素,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几乎没有花费什么钱就平安回家了。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也遇到过一些复杂的病例。比如,一位企业家因发热被诊断为严重感染,并出现少尿和肾功能损害。然而,通过综合分析,笔者发现该患者的发热原因与用药有关,体内存在高度炎症反应状态,出现血管炎、血浆外渗等症状。停用所有抗生素并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球进行干预治疗后,病人很快恢复了健康。

这些病例表明,抗生素可以治疗发热,但也可能引起发热。药物热只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药物性肝损害、药物引起皮疹等。因此,在使用任何药物时,必须了解其特性、可能的副作用,并合理应用,包括剂量、疗程和药物间配伍等。同时,医生和患者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最后,关于发热的基本概念,健康成年人的正常体温范围为口腔温度36.3~37.2℃,直肠内温度较口腔温度高0.3~0.5℃,腋窝温度比口腔低0.2~0.4℃。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时即为发热。儿童的体温较成年人略高。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发热问题。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