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放射性肠炎是一种由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它可以影响小肠、结肠和直肠,导致急性和慢性两种形式的病变。急性放射性肠炎通常在放射治疗期间或2周后出现,而慢性放射性肠炎则可能在放射治疗后2年内发生,平均在6-8个月后出现症状。这种疾病在中医中被归类为“暴泻或久泄”。
诊断放射性肠炎通常不困难。通过结合放射治疗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位置。对于晚期表现和癌症复发或转移,可能需要进行X线钡剂检查、肠系膜血管造影、内窥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来鉴别。
早期症状可能包括腹痛、腹泻、粘液血便、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白细胞减少等。晚期症状可能涉及肠壁血管炎和持续病变,导致腹泻、便血、粘液便、里急后重、腹痛、肠道狭窄和肠梗阻等问题。严重的病损还可能形成放射性肠炎瘘管,例如直肠阴道瘘或直肠膀胱瘘。
治疗原则是以保守治疗为主,仅在出现危及生命的外科并发症且经系统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采用不同的方药,例如清化湿热、温化寒湿、健脾益气、养血止血或补益气血等。西医治疗包括收敛解痉、局部镇痛剂和粪便软化剂、激素灌肠、骶前封闭疗法、止血和抗感染等方法。
预防放射性肠炎的方法包括在放射治疗期间积极辅以中药药物治疗及免疫调节疗法,尽可能减少放射量;放疗时采取最佳的照射位置,减少对邻近组织的照射;以及在发生并发症时,及时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