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特点
1. 家族史和生产史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部分患儿存在家族史。孕妇妊娠期间合并妊娠中毒症,胎儿胎盘重量过大,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患儿出生时往往存在早产、体重偏低、臀位等情况,部分伴有宫内窒息史。
2. 临床表现
- 特殊外貌:眼距宽、低位耳、鼻梁低、颅缝宽、前囟和后囟宽大等。
- 生长发育落后:由于蛋白质营养不良,患儿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胃食管反流、幽门狭窄等症状。
- 蛋白尿:患儿尿蛋白明显且持续,伴有低白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
- 水肿:出生后1-2周内可能出现水肿,部分患儿症状较晚出现。
3. 继发改变
- 免疫力低下:易发生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继发感染。
- 肾功能减退:随着年龄增长,肾功能逐渐减退,可能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 血栓、栓塞:患儿易发生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 其他:可能出现维生素D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缺铁性贫血等症状。
二、不同类型的表现特点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可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 非芬兰型
多在3个月-3岁儿童中发病,病情进展迅速,易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2. 芬兰型
具有家族史,胎儿期存在蛋白尿,出生后病情较轻,肾功能保持正常。
3. Roos综合征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有小头、婴儿痉挛、精神运动性阻滞等症状。
4. Drash综合征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有Wilms瘤、男性假两性畸形等症状。
5. Galloway-Mowat综合征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异常。
6. 继发性先天性肾病
除肾病症状外,还伴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治疗
1. 诊断
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2. 治疗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并发症防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