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哪些药物会导致我们患上药物性耳聋

哪些药物会导致我们患上药物性耳聋
发表人:中医养生之道

药物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听力障碍,它是由某些药物引起的听力损失。这种耳聋的发病群体广泛,且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其症状明显,治疗难度大,对听力构成严重威胁。

那么,哪些药物会导致药物性耳聋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致聋药物: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这类药物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等。据资料显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耳聋约占近年发生耳聋病人的1/3左右。这些药物不仅全身应用有耳毒性,局部使用对内耳也有毒性。

2. 抗肿瘤药物

如顺氯氨铂、长春新碱、氮芥等。这些药物可损伤内耳毛细胞,所引起的耳聋是不可逆的。

3. 利尿药物

如速尿、利尿酸、丁尿胺等。这些药物引起的听力损失多为双侧对称性,常伴有耳鸣。

4. 解热镇痛药物

最常见的是阿司匹林。它可引起40分贝的双侧对称听力损失,多为可逆的,但也可遗留严重耳鸣和永久性听力损伤。

此外,镇静催眠类药物如苯巴比妥等,重金属制剂如砷、铅、汞剂等,避孕类药物如萘普生等也可能导致耳聋。

药物性耳聋与药物本身的毒性强弱、药物剂量大小、疗程长短、服药者年龄、个体差异、易感性及遗传等因素有关。耳毒性药物主要损害内耳,使内耳细胞萎缩变性。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如果在出现耳鸣时及时停药,内耳的损害是可以恢复的;而有些药物如链霉素等则会导致不可逆的永久性耳聋。

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过程中,如果出现听力下降迹象,可使用维生素A、维生素B类、细胞色素C、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维生素A还可促进神经上皮的生长,有助于保持听力稳定。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及时佩戴助听器,对重度耳聋患者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使听力得到改善。

为了预防药物性耳聋,我们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尽量避免使用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同时,对于已经出现耳鸣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耳聋病疾病介绍:
人体耳部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因为某些原因,如遗传、感染、药物、疾病、环境等,导致声音从外耳传导至内耳的听觉通路发生病变,引起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这种听力损害一般被统称为耳聋,程度较轻时称重听,显著影响社交能力的称为聋。全球大约7%~10%的人口正在承受着明显的听力障碍,主要表现除了听力下降外,通常还伴有耳鸣、耳闷、眩晕、听觉过敏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一般联合药物、手术、高压氧舱等多种治疗方法进行干预,部分类型的耳聋可恢复,部分却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预后因人而异,越早治疗,效果越好[1]。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我的孩子突然感到耳朵剧痛,随后听力急剧下降。我们赶紧驱车前往潍坊人民医院,那时的心情无比焦虑和不安。到了医院,医生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后,便开始了一系列检查。孩子才12岁,我们担心他能否承受这些检查。

    医生询问了孩子的情况,得知他已经输了八天的液,但病情并未好转。医生提出了一些治疗方案,但由于孩子年纪小,医生并没有立即决定使用巴曲酶。

    在病情资料中,我看到了孩子所使用的药物名称和剂量,包括静滴甲泼尼龙、银杏叶、耳后针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等。虽然这些药物对孩子来说都是安全的,但孩子仍然没有看到病情的好转。

    医生提出,如果病情继续没有改善,可以尝试使用巴曲酶。但孩子因为鼻子出血,医生担心使用巴曲酶会导致脑出血。我咨询了医生,得知如果凝血功能正常,使用巴曲酶应该是安全的。

    医生还建议我们可以尝试高压氧治疗,但由于不是每个医院都有高压氧舱,我们需要考虑是否前往北京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先尝试在本地治疗。

    这段时间,医生一直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耐心地为我们解答疑问。虽然病情进展缓慢,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们感到安慰。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孩子的病情一定会有所改善。

  • 那天,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心里满是焦虑。自从上个月剧烈咳嗽一周后,声音嘶哑成了我的常态,我甚至无法正常说话。通过线上问诊,我遇到了一位非常专业的医生***。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仔细分析了我的病情,并告诉我,我的双侧声带肿胀,需要一段时间恢复。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我按照医生的指导,按时吃药。虽然过程有些艰辛,但当我看到病情有所好转,心里就充满了希望。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疗,我的声音虽然还是有些嘶哑,但已经能够正常交流。

    在用药过程中,医生***始终关注我的病情变化,并给予我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虽然我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但还需要继续用药观察。这让我深感医生的负责和专业。

    用药期间,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药物过敏等。每次我向医生***咨询,他总是耐心解答,让我感到非常安心。他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对康复充满信心。

    如今,我的病情已经基本稳定,声音嘶哑的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一切都离不开医生***的精心治疗和关怀。我相信,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一定能找到更多像医生***这样专业的医生,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被研发出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然而,我们也需要警惕,有些药物可能会对我们的听力造成损害。据专家介绍,目前已有超过100种药物被发现具有耳毒性,其中部分药物甚至会导致永久性耳聋。

    那么,哪些药物会对我们的听力造成损害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耳毒性药物:

    1. 解热镇痛药

    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尤其是阿司匹林,其耳毒性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眩晕等症状。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具有明显的耳毒性,可导致耳鸣、耳聋、眩晕等症状。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造成听力损害。

    3. 利尿药

    利尿药如呋塞米、布美他尼等,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尤其是对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听力损害。

    4. 抗肿瘤药

    某些抗肿瘤药物如顺铂、氮芥等,具有明显的耳毒性,可导致耳鸣、耳聋、眩晕等症状。

    5. 镇静催眠药

    某些镇静催眠药如苯二氮卓类药物,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那么,如何避免药物对听力的损害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2. 对于有耳毒性风险的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听力下降问题。

    4. 注意日常保养,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总之,药物对听力的损害不容忽视。我们要提高警惕,合理用药,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健康。

  • 耳朵作为人体的重要感官之一,不仅负责听觉功能,还与平衡维持息息相关。然而,耳聋作为常见的健康问题,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恢复,甚至会影响语言学习,导致聋哑。因此,保护耳朵,预防耳聋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耳保健方法:

    1. 避免不良习惯:经常掏耳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导致感染和炎症,甚至引起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建议避免使用棉签等物品掏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预防游泳性耳病:游泳时,耳道进水可能导致耵聍变软膨胀,引起耳痛、耳鸣等症状。建议游泳时佩戴耳塞,并避免深潜水,减少对耳膜的刺激。

    3. 保护听力:避免接触噪音,尤其是高强度的噪音。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下降。此外,一些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也可能导致耳聋,应谨慎使用。

    4. 注意药物使用:一些药物具有耳毒性,如氨基糖苷类药物,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导致耳聋。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遵医嘱,并密切关注听力变化。

    5.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听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患有耳聋的人群,应尽早佩戴助听器,并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生活质量。

    总之,保护耳朵,预防耳聋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   在新生儿中,先天性听力损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统计,每30秒就有一个缺陷儿出生,其中先天性听力损失位居出生缺陷之首。如果听力损失不能及时得到发现和干预,不仅会导致聋哑和言语发育迟缓,还会影响儿童的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先天性耳聋并非完全是遗传因素导致的。据统计,约50%的耳聋是由基因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性耳聋。除了遗传因素,孕期和产期因素也可能导致新生儿听力障碍。例如,孕妇在怀孕前三个月感染风疹,新生儿出现耳聋的几率可高达68%。此外,孕期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奎宁、链霉素等,也可能导致胎儿第七颅神经中毒,从而造成耳聋。

      除了病毒感染和药物因素,孕期接受放射线检查、同位素检查等也可能导致胎儿听觉器官受损。此外,早产、难产、使用产钳不当、母体孕期深度麻醉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新生儿耳聋。

      为了早期发现和干预新生儿听力障碍,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有耳声发射法(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法(AABR)。通过这些筛查方法,可以将有听力损失的新生儿筛查出来,并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对于正常出生的新生儿,需要进行两个阶段的筛查。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初筛或漏筛的新生儿需要在42天进行双耳复筛。如果复筛仍未通过,需要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到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对于具有听力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即使通过筛查,仍需结合听性行为观察,在3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具有听力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24小时、儿童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宫内感染、颅面形态畸形、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高胆红素血症、母亲怀孕期使用过耳毒性药物、细菌性脑膜炎、Apgar评分低、机械通气时间过长、临床存在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等。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婴儿被确诊为先天性听力障碍,家长也不必绝望。只要在6个月龄前被发现,并且儿童的认知能力正常,经过医学干预后,语言能力基本上能达到正常水平。

  • 赵师傅最近经常感到耳鸣,耳边总是传来知了的叫声。最近两天,耳鸣越来越严重,以至于他听不清别人讲话。经过医院耳鼻喉科医师的检查,赵师傅被诊断为患有老年性耳聋。

    据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近60%患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轻者如知了的叫声,重者如汽笛声甚至擂鼓声,让老年人感到心神不安,非常苦恼。一般来说,60岁以后就会开始出现耳鸣,这是老年性耳聋的早期表现。

    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年龄和进展速度因人而异。有的人中年以后就出现耳聋,而有的人即使年逾百岁,听力仍然完全正常。老年性耳聋主要是由耳部组织的退行性病变,以及动脉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老年性耳聋的听力下降通常是缓慢进行性的,开始时可能不容易被察觉。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听得见声音但听不清内容的情况,需要别人重复。以后则可能需要说话者提高音量才能进行交流。

    预防老年性耳聋应从抗衰老入手。由于老年人的代谢功能减弱,耐受性降低,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易致内耳中毒的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同时,应尽量避免强噪声刺激,少吃动物脂肪和内脏,多吃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E的食物。老年人还应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保持良好的情绪,坚持锻炼身体,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内耳血液供应。

    每天进行耳、眼器官的保健操,按摩外耳及鼓膜对预防老年性耳聋也有一定的帮助。一旦发现听力减退,应及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对于突发性耳聋和炎症性耳疾,应早期治疗,以免留下后患。只要做好保护措施,就可以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生。

  • 耳朵,这个看似普通的器官,却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听觉功能。然而,随着生活环境的日益复杂,耳科问题也日益凸显。最常见的耳科问题主要包括听力下降和由耳朵问题引起的眩晕。

    一、听力下降:无声的危机

    听力下降是耳科最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多样,包括感冒、耳朵炎症、药物等。一旦听力下降,就会影响人际交流,甚至导致语言功能退化。据统计,我国听力残疾人数超过2000万,占总残疾人总数的四分之一。

    听力下降分为传导性聋和神经性聋。传导性聋是由于声音传导通路不通畅导致的,常见原因包括慢性中耳炎、外耳道闭锁、中耳发育异常等。神经性聋则是由于内耳及听觉神经出现病理改变导致的,治疗难度较大。

    二、眩晕:耳朵的警告

    眩晕是另一种常见的耳科问题,它是由耳朵问题引起的,与听力下降有很大关联。眩晕的症状包括天旋地转、站立不稳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引起眩晕的耳科疾病主要包括:美尼尔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

    三、预防与治疗:守护耳朵健康

    预防耳科疾病,首先要了解常见耳病及其预防措施。

    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尽量避免感冒及耳进水,尽早接受手术,清除中耳病灶。

    2. 突发性耳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及精神紧张。

    3. 分泌性中耳炎:积极治疗鼻腔、鼻咽疾病,必要时进行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置管术。

    4. 耵聍栓塞:避免耳道进水,不乱挖耳,定期清洁耳道。

    5. 老年性耳聋和小儿神经性聋: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 突发性耳聋,顾名思义,是一种突然出现的听力下降现象。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突发性耳聋,了解其病因至关重要。

    目前,关于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等均可能引发病毒性耳炎,进而导致听力下降。

    2. 循环障碍

    内耳血液循环障碍也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都可能影响内耳血液供应,导致听力下降。

    3. 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突发性耳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可能导致内耳炎症,进而影响听力。

    4. 气压伤

    气压伤,如潜水、高空飞行等,也可能导致内耳损伤,引发突发性耳聋。

    5. 其他因素

    此外,不良生活习惯、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因素也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

    了解突发性耳聋的病因,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预防突发性耳聋的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波动。

    3. 避免接触噪声,保护听力。

    4.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5. 如出现突发性耳聋症状,应及时就医。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天晚上,我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心中有些忐忑。自从怀孕后,我对宝宝的健康总是充满了担忧。电话那头,是***医生温和的声音:“你好,我是***医生,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我开始讲述我的情况,提到了我和丈夫的耳聋基因检测结果,以及我之前的宝宝听力正常的事实。医生耐心地听我讲完,然后询问了我一些问题,比如家里是否有耳聋的家族史等。

    医生告诉我,虽然我和丈夫都携带了耳聋基因突变,但由于是隐性疾病,携带者本身并不一定会耳聋。这让我松了一口气。医生还告诉我,即使宝宝遗传了隐性基因,也不一定会耳聋。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我了解到,医生不仅在专业知识上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还在沟通中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我感激地说:“谢谢***医生!”医生回应道:“不客气,希望你的宝宝健康。”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捷和高效。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关注宝宝的健康,也希望更多的孕妈妈能通过互联网医院获得专业的医疗帮助。

  • 耳朵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听觉和平衡功能。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耳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我国听力障碍人群已达2057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80万,老年性耳聋949万。为了保护我们的听力,我们需要了解耳部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正确清洁耳朵

    许多人习惯用棉签、发卡等硬物掏耳朵,这种做法容易损伤耳道皮肤,甚至刺破耳膜。正确的清洁方法是用温水冲洗耳朵,或者用棉签沾取少量甘油轻轻擦拭耳道。

    二、避免异物入耳

    如果耳朵进入异物,不要慌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处理:

    1. 轻微异物:用温水冲洗耳朵,让异物随水流排出。

    2. 顽固异物:可以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3. 昆虫入耳:用灯光照射外耳道,诱使昆虫爬出,或者用橄榄油、甘油等液体滴入耳道,使昆虫麻醉后取出。

    三、远离噪音

    长时间接触高噪音环境,容易导致噪音性耳聋。建议:

    1. 控制耳机音量,每次使用不超过30分钟。

    2. 减少在嘈杂环境中的时间,如迪厅、卡拉OK等。

    3. 尽量使用音箱听音乐,减少耳机使用。

    四、注意生活细节

    1. 避免用力擤鼻涕,以免鼻涕进入中耳引发感染。

    2. 游泳时最好佩戴耳塞,防止水进入耳朵。

    3.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五、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耳科检查,可以发现早期听力问题并及时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