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系列科普(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系列科普(二)
发表人:毛家玺

四、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消化系统和能力会有影响嘛?

胆囊切除术后早期,患者会有一些右上腹不适症状及腹泻情况,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机体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需要一定的时间用来调整释放胆汁的途径。

慢慢地,机体就会适应这种无胆囊状态,一般这个时间周期在三个月左右。也就是说这些不适的症状一般会在术后三个月左右时间消失或得到改善。但具体的恢复情况和恢复时间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恢复和调节能力,时间可长可短。年轻人可能恢复的快一点,年纪大的人可能就相对恢复的慢一些。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有很多疾病在发病的时候有症状,而有很多疾病在最初的时候没有明显的症状,像胆囊息肉的患者,在最初的时候就没有明显的能够感知的症状,所以也常常被患者所忽视。可一旦没有检查出来,那么症状会越来越严重,这个时候就一定要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了。


    胆囊息肉除非引起胆囊炎,否则临床可无表现。手术治疗多采用胆囊切除术,方式除传统大切口切除以外,目前更多被采用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及小切口胆囊切除,以及保胆取息肉术。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优点。国内外经验总结手术适应症为胆囊与周围无严重粘连且无其他禁忌症。


    Ⅰ.粘连不重的术前依据是:B超胆囊壁不厚、光滑,口服胆囊造影剂显影,并具有浓缩功能。


    Ⅱ.合并有以下症状或疾病的患者不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①不宜全身麻醉者;

     

    ②有黄疸或严重黄疸病史者;

     

    ③有胆管内结石者;

     

    ④有出血倾向者;

     

    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者;

     

    ⑥有上腹部手术史者;

     

    ⑦合并妊娠者;

     

    ⑧过度肥胖者。

     


    (2)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避免大切口术式诸多弊端,效果明显。小切口术式应用范围广,对腹壁较薄者进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引流是可行的,且具有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所以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不高的优点。


    (3)保胆息肉摘除术:

     

    如果病人有保留胆囊的愿望且年龄在60岁以下又达到预防性切除胆囊标准时,对于这部分病人可以试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最后视术中息肉的病理性质而决定胆囊的去与留。这样就能最大可能地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


    有很多患者害怕在治疗胆囊息肉的时候,把胆囊切除,其实现在有很多治疗的方法,大部分治疗的方法还是比较先进的,能够尽可能的保留胆囊。只是这就要求患者能够尽早的发现病情,病情轻的时候,治疗的效果更好,而且恢复的也快。

  • 几天前,一个亲戚打电话询问我,说自己患有胆结石,医生建议他切除胆囊。他有点害怕,咨询胆囊用处大不大?切掉了会不会对身体有害?会不会影响寿命什么的?听到他的疑惑,我详细了解了一下他的病情。患者本来就反复发作慢性胆囊炎多年,最近体检发现胆囊结石,经临床诊断为充满型胆囊结石,所以当地的医院建议他切除胆囊是有必要的。

      
    临床上,很多患有胆囊疾病的患者,当他们听闻医生建议手术切除胆囊时都会犹豫不决,因为大家都怕如果切除了胆囊对自己身体产生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后果。胆囊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胆囊依附于肝脏,是一个像梨子一样的小袋子,里面浓缩、储存身体所需的胆汁。胆汁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帮助身体促进脂肪消化为易于被人体吸收的成分。这样子来看,胆囊作用并不是不可代替的,切除胆囊,让胆汁直接参与消化,不需要浓缩和储存一样能发挥它的作用。

     

     

    但是,临床的调查告诉我们,并不是这样的。其实有关胆囊切除后发生的系列不良反应早有研究,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来“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据有关报道统计,胆囊切除术后大约会有接近50%患者出现消化不良(尤其是针对脂肪类食物)的症状,例如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而有接近20%患者会因此产生慢性腹泻的症状。

     

    因胆囊切除,胆汁无处储存,所以可能导致胆汁旳反流,导致胃炎,严重者会出现呕吐胆汁等症状。胆囊切除后,还有部分患者会在术后因胆总管结石、胆囊管残留过长等因素出现炎症、腹痛。此外,虽未证实,但仍有机制研究表明,胆囊的切除可能和很多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例如结直肠癌、胰腺癌、食管腺癌、肝细胞癌等等。

     

     

    胆囊切除会有一定不良的影响。所以,在选择是否手术切除时一定要慎重,在保胆还是切除的选择上一定要符合相关标准,并灵活变通。如果类似开头提到的患者的诊断,反复发作的胆囊炎、充满型胆囊结石、萎缩性胆囊炎,结石直径大于3mm、胆囊壁厚度大于等于5mm等,建议还是进行切除手术。术后清淡饮食、调畅心情、避免劳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做胃镜,是做常规的还是无痛的呢?因为对二者的不了解,临床中经常有患者询问这个问题,这里就给大家讲一下二者的区别,以及医生对二者选择的依据。

     

    对胃镜大家都很熟悉了,提起胃镜,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做胃镜太难受了,能不做就不做”。事实恰好相反,通过胃镜我们可以对口腔到食道、胃、十二直肠的内部形态进行直观的观察,及早发现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早期食道癌、早期胃癌等疾病,这是钡餐透视、彩超、CT等检查所不能比拟的。然而,许多人因为畏惧胃镜造成的不适,选择放弃胃镜检查或者仅通过服药对病症进行维持治疗,错过了发现癌症的最佳时期,最后悔之晚矣。

     

     

    那么,无痛胃镜跟常规胃镜有哪些区别呢?

     

    事实上,无痛胃镜所使用的检查器械、检查方式与常规胃镜并没有区别。无痛胃镜是在常规胃镜操作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短期的身体麻醉,使患者在“睡梦”中完成胃镜检查,避免常规胃镜操纵造成的不适,如恶心、呕吐等,同时消除患者对胃镜检查的恐惧。

     

    此外,无痛胃镜可以扩大胃镜检查的适用人群,如不能耐受常规胃镜的老人及儿童。老人因身体机能减退,对外界刺激的耐受度降低,比做普通胃镜的风险性大,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无痛胃镜。

     

    儿童因其年龄较小,对外界认知不足,常常对胃镜检查强烈恐惧并会有严重的哭闹行为,若对其进行胃镜检查,则可能造成检查中断、疾病检出率差或因哭闹造成检查伤害。如:临床中常见的儿童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若儿童配合不良,常常造成操作时间延长、儿童较痛苦、甚至操作失败。

     

     

    研究发现,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因麻醉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可有效的减少胃肠道的蠕动,为内镜下的组织观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提高疾病检出率,降低漏诊率、误诊率。

     

    因常规胃镜有不适感,患者耐受时间短,一些创伤小、效果好的胃镜下手术,常规胃镜便不适用了。如,内镜下胆管取石、息肉的切除、早癌的治疗等,这些方面无痛胃镜有常规胃镜不可取代的优势。

     

    无痛胃镜这么好,难道就没缺点?

     

    无痛胃镜需在麻醉师的监控下使用镇静药物,因药物作用及考虑患者安全性,检查结束后患者需待完全清醒并休息20分钟左右方能离开。因此,无痛胃镜检查较常规胃镜耗时久。无痛胃镜临床常采用丙泊酚作为镇静剂,少数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呼吸抑制,治疗后恶心、呕吐、头疼等,有麻醉药物过敏史的人不能进行胃镜检查。无痛胃镜因增加了麻醉操作,费用较常规胃镜昂贵500元左右,具体价格可以咨询就诊医院。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会对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样在就诊或体检时,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并结合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胃镜检查。

  • 我们说目前还没有针对胆囊息肉治疗的特效药物,所有的治疗都是对症治疗。你的息肉比较小目前不需要手术,可根据以上原则调节饮食、改变生活习惯延缓息肉的发展,有炎症时消炎治疗,密切注意息肉的发展情况,一旦增长明显(直径超过1公分)、症状加重建议手术为安。有明显症状的病人,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胆道疾病后,宜行手术治疗.我们说直径小于2cm的胆囊息肉,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超过2cm或高度怀疑恶变,应剖腹手术,以便于行根治切除。

     


    有些人对于患了胆囊息肉做什么手术感到困惑?其实,我们说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分为单发性胆囊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两种,得了此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其实,大家多点了解胆囊息肉,有利于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胆囊息肉,以防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为了让大家对胆囊息肉有更深入的认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医疗知识吧。


    我们知道胆囊息肉分多种,其中主要的就是胆固醇息肉、炎症性息肉和瘤样息肉,其中胆固醇息肉又占大多数。我们说,一般情况下,胆固醇息肉和炎症息肉是不会恶变的,瘤样息肉长到一定程度会有恶变的,机率在10%左右,几率与大小成正比。我们说对于单发性胆囊息肉来说,如果息肉较小,手术切除后可能仅为胆固醇结晶。但假如确诊为多发性胆囊息肉,或体积较大的息肉,一般应考虑手术切除胆囊。否则,假如息肉恶变,成为胆囊癌,其预后极差,多数病人在发病数月内死亡。


    我们说目前还没有针对胆囊息肉治疗的特效药物,所有的治疗都是对症治疗。你的息肉比较小目前不需要手术,可根据以上原则调节饮食、改变生活习惯延缓息肉的发展,有炎症时消炎治疗,密切注意息肉的发展情况,一旦增长明显(直径超过1公分)、症状加重建议手术为安。有明显症状的病人,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胆道疾病后,宜行手术治疗.我们说直径小于2cm的胆囊息肉,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超过2cm或高度怀疑恶变,应剖腹手术,以便于行根治切除。

     


    好了,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胆囊息肉做什么手术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我们说大家一定要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切忌过分担心而加重病情,我们建议患者要尽早就医,听从医生的叮嘱,按时服药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广基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

     

    根据相关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对于直径<10mm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行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胆囊息肉术后休息时间一般就是一两个月,这个具体还需要看患者身体条件和恢复的程度而看,有的患者身体强壮,恢复得比较快,一个月也就差不多可以正常的工作,要是身体体质不好,还需要加长休养的时间。

     


    胆囊息肉出现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会比较容易患病,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的一些症状,有的患者还会有大便不正常的症状,这种疾病最有效的就是手术治疗,那么,胆囊息肉术后休息时间是多久。


    1,胆囊息肉患者手术之后最少要休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要是恢复比较好,患者的体质比较强壮的话,一般一个月之后就可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了,但是要是术后患者的身体恢复不好的话,体质不好的患者就要在休养一段时间,大概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差不错恢复好了,具体休息的时间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还有伤口的恢复而定,这个是没有办法确定的,因为每个人的体质都会有一些不同。


    2,患者在做了手术之后不可以太着急工作或者是干活,一定要等到自己的身体允许了才可以工作,这段时间还是需要耐心的休养比较好,而且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患者术后的饮食一定要保持清淡,不能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也需要避免吃过多油腻的东西,避免大鱼、大肉、高胆固醇、油煎、油炸食物的摄入,而且一些酒类还有碳酸饮料,浓茶之类的东西都不可以接触。

     


    3,一般做了胆囊息肉手术的患者,在术后经过两三个月左右的逐步调理之后,患者的身体也就会变得比较好了,这个时候可以正常的饮食和工作,也就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了,所以有条件的话,患者可以休息两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这段时间内不可以太累,一定要多休息比较好,而且也不要吃一些刺激性强的东西,一些坚硬的食物还是要少吃比较好。


    最后,胆囊息肉患者具体需要休息多久,还需要根据具体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以一概而论,不管是什么体质的患者,都要等到自己的消化功能还有伤口等等都恢复的差不多的时候,才可以考虑是不是可以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胆结石一般采用手术治疗,那么手术过后会存在后遗症吗?下面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无论做什么手术,多少都会有一点后遗症,我们只有了解这些后遗症才有可能有针对性的去预防。那么什么是胆结石后遗症?胆结石手术后遗症有哪些呢?比如说少数胆结石病人在手术后还有胆结石的症状,胆结石会复发,这就是胆结石手术后遗症,有了胆结石手术后遗症,甚至病人还需要再次手术。下面具体介绍如下:

     


    胆结石手术后遗症:


    患者胆囊切除后,胆道内胆汁的逆流现象增多,因而胆道感染的机会也增加,切除胆囊后,空腹时胆汁也会连续进入肠道,没有食物和胃酸中和,胆汁在十二指肠蓄积,达到一定压力后逆流入胃,胆汁中的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害很大,会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严重时患者会现出现剑突下烧心样疼痛,呕吐胆汁和出现体重明显减轻的症状。


    胆石症或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胆汁中的胆汁酸在肝和肠这间循环加快,次级胆汁酸在肠道中生成增加,它们的代谢产物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因而大肠癌的发病率会增加。手术后,无法一次取净或取石有困难,有些病人在胆囊切除后,由于其肝脏排出的胆汁成份异常(称成石性胆汁),容易形成新的结石。


    胆结石手术后遗症为什么体现在胆囊被切除后呢?

     


    那是因为胆囊是位于肝脏下方的一个梨形的囊袋,肝脏每天平均产生约800毫升胆汁,除少量胆汁直接流入十二指肠外,绝大部分经胆囊10倍浓缩后贮存于胆囊中。因此在胆囊收缩时,将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挤入胆总管,并进入十二指肠内,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饮食中的脂肪进入十二指肠时,能刺激肠粘膜释放出一种缩胆囊素的物质,使胆囊收缩,排出胆汁。但如果胆囊内有结石或胆总管结石阻碍胆汁的正常排出,胆囊强烈收缩时,便可引起剧烈的疼痛,甚至诱发胆囊炎或胆管炎的发作。部分胆囊内带菌者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亦可发病。


    由于胆囊炎的病人,绝大多数伴有胆结石,所以患胆囊炎、胆结石的病人,要忌脂肪饮食,以免诱发疼痛和胆囊炎的发作。胆囊是浓缩和贮存胆汁的场所,作过胆囊切除的病人,进脂肪食物时,由于没有浓缩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部分病人会出现腹泻。此外,作过胆囊切除的病人,胆总管常常扩张,以部分地代替胆囊的功能。如果胆管代偿功能失调,则在进食脂肪饮食后,也可出现类似胆绞痛等症状,所以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也应该忌脂肪饮食,至少在手术后的1~2年内,应该忌脂肪饮食。

  • 泪腺多形性腺瘤一例
    一、术前情况
    这是一位女性患者,39岁,发现右眼球突出移位1年多,双眼矫正视力1.0。

    右眼突出并向下移位

     

    CT显示右眼泪腺区类圆形占位,肿瘤深度超过了眼球后面,骨壁受压凹陷、变薄

    水平位,黄线交界处为肿瘤

    冠状位,黄线交界处为肿瘤

    矢状位,黄线交界处为肿瘤

     

    MRI显示病灶内密度不均。

    二、手术过程

    术前检查排除全身病变,入院手术。

    1. 手术设计

    从重睑延长切口开眶,完整摘除了肿瘤。

     

     

    2. 病理结果

    (1)术中冰冻病理

    (右眼眶肿物)上皮肌上皮源性肿瘤,倾向混合瘤,待石蜡广泛取材明确包膜累犯情况,另送“腺体”未见肿瘤累及。

    (2)术后一周正式石蜡病理报告

    (右眼眶)多形性腺瘤,送检组织镜下未见明确包膜侵犯。另送“腺体”镜下示小叶结构清楚,腺体小叶间血管轻度扩张充血伴少量淋巴细胞灶性浸润,未见肿瘤累及。

    3.术后情况

    (1)手术后第二天

    看上去右眼肿胀无法睁开。会不会以后一直这样了?还能不能恢复?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术后第二天

    2)术后一年半复诊

    患者恢复良好,双眼矫正视力1.0,睑裂大小及各方向运动无受限。

    平视前方

    向上看

    向下看

    向右看

    向左看

    CT :没有肿瘤复发迹象

    术后冠状位,眶外侧壁见钛板影

    术后水平位

     

    之后患者仍然需要定期复诊,监测局部和全身情况。

    泪腺多形性腺瘤

    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泪腺窝内,是各种良性和恶性病变的好发位置。不同类型的泪腺区占位性病变临床特点存在差异,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尤其泪腺上皮性肿瘤,若治疗前评估不全或诊断有误,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即使术前诊断正确,错误的手术方法也将导致术后肿瘤复发、播散甚至远处转移,影响患者预后。

    泪腺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泪腺上皮性肿瘤。

    1. 泪腺多形性腺瘤有什么表现?

    泪腺多形性腺瘤多见于中青年人。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单眼多发,临床常以缓慢进行性无痛性眼球突出就诊。患者多表现为单侧眼球突出并向内、下方移位,严重者可表现为上睑下垂,多不伴有自发疼痛感。在眼眶外上方常可触及肿物,质地较韧、固定,表面多较为光滑,触痛者少见,正常泪腺组织受肿瘤推挤常可在皮下触及。肿瘤体积较大者可压迫眼球变形出现散光,导致视力下降。眼底可见局部脉络膜皱褶。

    2. 泪腺多形性腺瘤怎么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泪腺多形性腺瘤的主要方法。手术重点在于充分外科暴露,切除眶骨膜,精细操作避免肿瘤术中破裂。尽量一次性整体切除肿瘤,且术中不破坏肿瘤假包膜,以预防术后复发。

    3. 泪腺多形性腺瘤会复发吗?

    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即使是泪腺良性肿瘤也有复发和恶变风险,对于提示肿瘤侵犯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者,进行局部放射治疗对于减少复发具有意义。注意定期复查,及时发现问题。根据临床统计,泪腺多形性腺瘤首次手术完整切除者,5年的复发率约为3%;手术切除不完整者,术后复发率可高达32%。因此,应强调首次手术整体摘除肿瘤的重要性。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现在很多人会体检,拿到报告单后,有的人发现B超报告有肝囊肿,或大或小,数量不一,就很担心。

     

    肝囊肿这是不是肝病?是不是肿瘤?会不会癌变?需不需要手术切除?

     

    我们来了解一下肝囊肿

     

    肝囊肿通俗的说就是肝脏里面的“水泡”,肝囊肿的危害在于“水泡”在肝脏里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压迫了周边的正常肝组织,从而使该部位的正常肝组织变少。

     

     

    通常来说,大多数的肝囊肿是先天形成的,不属于肿瘤范畴,更不存在恶性一说,一般情况下体积也不会改变。当然我们也不要掉以轻心,要注意定期复查,监测囊肿大小和数量的变化。

     

    一般来说单个囊肿小于5cm并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囊肿过大,就要考虑积极的外科治疗。

     

    还有一些患者肝脏内囊肿的数量非常多,或是合并脾脏或肾脏内也有多发的囊肿,就需要警惕先天性多囊肝、多囊肾、多囊脾的情况。

     

     

    这类囊肿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但进展非常缓慢,可能后期才会出现肝功能、肾功能的异常。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我国有一句俗语,即存在即为合理,虽然这话不完全正确,但是确实存在一定的道理。对于人体来说,我们身上存在的器官或者组织都有一定的作用,它们相互作用在一起,人体能够正常运转。


    就拿胆囊来说吧,虽然它的重要性虽然比不上脑部、心脏、肾脏等脏器,但是它对人体来说也是有重要的作用的,因此胆囊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既然胆囊对人来说不是多余的,那胆囊被切除以后,对人体有哪些坏处呢?

     


    1.对于人体来说,胆囊有何作用?


    从本质上来说,胆囊属于消化系统的一个脏器,从“囊”字来看,胆囊就相当于储存物资的一个仓库。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胆汁是胆囊分泌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分泌胆汁的最主要的脏器是肝脏,胆囊只是负责储存胆汁而已。当人体需要胆汁的时候,它就会被排出胆囊来帮助消化。


    胆囊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浓缩胆汁。我们的肝脏每天大约能分泌1000ml左右的胆汁,一部分胆汁会被直接排入胆道,剩余的胆汁主要进入到胆囊被储存起来。每天进入到胆囊的胆汁大约有500ml,但是胆囊的容积只有几十毫升,这么小的容积肯定是没办法装下500ml的胆汁的。


    但是胆囊有着自己的特点,它能浓缩胆汁,这样的话容积只有几十毫升的的胆囊就能装下500ml的胆汁了。可能大家对“浓缩”二字不太理解,通俗地说就是胆囊把500ml的胆汁变成了几十毫升。


    大家可不要小看胆囊的储存功能,肝脏每天分泌这么多的胆汁,如果没有胆囊的话,那胆汁就会直接被排入胆道内,这无疑会增加胆道的压力,胆道的压力增高以后,就会增加胰腺炎、胆管炎等的风险。


    我们可以把胆囊和胆道看做是大海的两个分支,胆囊储存一部分胆汁可以降低胆道内的压力。


    另外,胆囊还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只不过它的分泌功能相对来说比较弱,它每天分泌的液体可能对保护胆囊内壁有一定的作用。

     


    2.切除了胆囊以后,对人体有何影响?


    上面之所以介绍胆囊的功能,其实就是为了写切除胆囊以后对人体的影响做铺垫的。


    胆囊对人体来说,主要的作用就是储存和浓缩胆汁,不管我们是否吃饭,胆汁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会有一部分胆汁储存在胆囊内。


    当人在吃饭的时候,食物进入到肠道以后,会刺激肠道分泌一种名为胆囊收缩素的物质。单纯从这个名字来看,胆囊收缩素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胆囊收缩的,胆囊收缩以后就会促进胆汁排出胆囊,进而帮助人体消化食物。


    如果胆囊被切除以后,人体就失去了储存胆汁的仓库,胆汁也不会被浓缩了。不管你是否吃饭,胆汁都会不断地被排入消化道内,虽然肝脏分泌的胆汁的量不会减少,但是这会降低胆汁的消化能力,所以会有一些人在胆囊被切除后出现腹泻的症状。


    可能大家会有疑惑,既然胆囊切除不会影响肝脏分泌胆汁,那为何切除胆囊后会出现腹泻的症状呢?其实这个很好理解,正常情况下胆囊是能够浓缩胆汁的,但是现在胆囊被切除了,虽然胆汁的分泌量几乎不变,但是当你吃饭的时候,排入肠道内的胆汁浓度是低的,这无疑会降低人体的消化能力。所以做了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吃高脂肪食物的时候,会出现腹泻的症状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大家也并没有必要而担心,因为大多数胆囊切除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腹泻、消化不良的症状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这个主要是因为切除胆囊以后,排出胆道的胆汁增加,这会增加胆道的压力,引起胆总管管壶腹代偿性扩张,增大的胆总管壶腹就代替了胆囊的部分功能。


    胆囊切除以后,可能会增加肠癌的风险。有人对肠癌患者进行过调查,发现他们之中有很多人曾经做过胆囊切除手术,而且后来的调查还发现胆囊切除以后得肠癌的风险也比正常人高数倍。


    至于为何胆囊切除增加肠癌的风险也并非没有科学依据,胆囊被切除以后,就会生成更多的次级胆酸,这些次级胆酸进入到结肠以后就会损害结肠,结肠长期受到刺激以后就会增加癌变的风险。虽然胆囊切除后会增加肠癌的风险,但是其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胆囊切除以后,还会增加胆总管结石的风险。这个主要是因为胆囊切除以后,胆管的压力就会增加,进而引起胆总管扩张,这使得胆总管内物质的流动速度变慢,而且还会形成涡流。


    胆汁本身可以溶解胆固醇,但是切除了胆囊以后,胆汁的浓度下降,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就会下降,胆总管内的胆固醇溶解的减少以后,也会增加胆总管结石的风险。


    3.既然切除胆囊有这么多的不好之处,那能否选择不切胆囊呢?


    胆囊对人体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一般来说医生是不会建议患者切除胆囊的。医生在做出决定之前,肯定会权衡胆囊切除后的利弊的。


    试想如果胆囊结石症状比较明显,通过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那不手术肯定是不行的。


    胆囊结石数量比较多,而且直径在3cm以下,这也是胆囊切除的并发症。因为胆囊结石小,它可能会随着胆囊的收缩进入到胆道,这肯定会增加胰腺炎、胆管结石的风险。胰腺炎可是一种比较危重的疾病,它不仅花费高,而且死亡率也很高。


    虽然有的胆囊结石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如果胆囊结石的病史超过了10年,那还是有胆囊切除的并发症的。这个主要是因为结石长期反复刺激胆囊会增加胆囊癌变的风险。

  • 许多人不了解前庭大腺囊肿,对手术更是知之甚少,前庭大腺囊肿在进行手术治疗时,不需要做全身麻醉,但是必须要做局部麻醉,所以在进行手术这个过程中人是清醒的,有意识地,但肯定不会感觉到疼痛。手术完成后,随着麻醉效果逐步退去时,也就会使切口部位出现一定的疼痛性,只是术后的疼痛时间只维持三四天,且疼痛情况不是特别严重。

     


    前庭大腺囊肿的出现与腺管开口阻塞的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毕竟在前庭大腺受炎症刺激或感染损害的情况下,在反复造成腺管开口处有所粘连或运行不通畅时,即会造成腺管内部的分泌物无法排出而形成积聚异常,而随着分泌物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后,也就会因此而诱发囊肿性的生长异常。


    在处于前庭大腺囊肿这个治疗方式上,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针对于囊腔内部的分泌物进行排出,再冲洗囊腔内部的整体组织后,也就能够取得根治性效果。利用手术治疗这个过程中,是需要在小阴唇侧边的囊肿部位处做切口处理,而这种切口处理肯定会造成肉质上的明显切割,所以疼痛情况肯定是存在的。只是在进行手术时会进行局部麻醉,所以在手术期间疼痛情况不明显,术后的疼痛情况才会显示出来。


    在进行手术这个过程中,前庭大腺囊肿这个手术治疗的期间需要要做切口处理,但是这种切口本身并不是特别大,加上术前有进行局部麻醉,可确保手术过程中不出现疼痛性。但基于麻醉效果会有一定的时限,所以在术后创口组织肯定会有一定的刺痛情况,只是这种刺痛程度并不算特别明显,不会使患者无法忍受或是疼痛不堪,在随着三四天后的切口部位基本处于愈合的状态时,疼痛的情况也就彻底终止。

     


    通过上述可知,前庭大腺囊肿手术操作期间并不会有疼痛性,而手术后是会存在短暂性的疼痛现象,只是术后的疼痛程度并不是特别严重,所以在疼痛问题上也不会对患者造成太大的不适或影响,通常在术后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可彻底愈合,因此在疼痛的时间上也多数维持在术后三四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