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5、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
具有不同程度躯干和上肢障碍的四肢瘫患者,训练日常生活活动尤为重要,自理活动如吃饭梳洗上肢穿衣,病人在床上进行移动,并逐渐过渡到从床上移动到轮椅上,大多数截瘫病人可独立完成。
6、手功能训练
四肢瘫病人大部分时间应训练手功能。运用指屈肌缩短来发展功能性的肌键固定术抓握,提供给病人健身球或让病人主动抓握笔来训练病人抓握和手指屈曲灵活性,对于不能主动伸腕的病人可用夹板来保持该关节活动度,或被动帮助病人伸腕关节。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肝脏是一个整天跟毒素以及病毒打交道的器官,我们吃进体内的食物,喝进体内的水,都可能含有各种不卫生成分,而这些东西都要经过肝脏化解然后排出体外,这样才能够避免身体其它部位受到伤害,也可以保证身体每天都能够正常运行,而这也导致肝脏很容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的伤害,而肝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有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以及乙肝等等,而其中最棘手的就是乙肝。新型肺炎确诊是指核酸检测为阳性,而乙肝患者确诊则是体内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乙肝病毒一旦侵入体内,基本上很难清除,更无法彻底治愈。
乙肝属于肝炎的一种,但是它又不是肝癌,一般都具有很长的潜伏期,而且感染前期,身体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如果不注意控制,乙肝病毒就会不断发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防护,因为乙肝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乙肝虽然无法被治愈,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它进行彻底控制,这样身体也会慢慢自愈。
乙肝病毒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消化系统障碍
我们每天都需要靠一日三餐获取身体运行所需的营养以及能量,而我们吃进体内的食物都需要消化系统进行分解,才能够被各器官吸收利用,所以消化系统的正常与否直接决定了我们身体的营养是否充足,而肝脏出了解毒排毒以外,还要负责分泌胆汁,促进食物的消化分解,而一旦肝脏被乙肝病毒感染,它分泌胆汁的功能就会受到抑制,胆汁分泌量不足,自然身体的消化功能就会降低,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
气血不足
肝脏出了消化以及解毒功能以外,还参与红细胞的合成,所以它对新鲜血液的生成也有促进作用,而我们体内时刻都在进行着血液循环,循环过程中不仅给各部位提供着能量,还传递着大脑下达的动作指令,而一旦乙肝病毒爆发,肝脏合成血液的能力就会下降,时间一长,体内的血液供应就会出现问题,导致气血不足,轻则引起四肢冰凉,严重的话很可能影响身体器官的协调能力,甚至会出现血管破裂的风险。
免疫力下降
肝脏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解毒排毒,一旦在我们体内发现一点有毒物质,它就会马上进入快速解毒状态,而肝脏也是对毒素防御能力最强的器官,而一旦它被乙肝病毒包围,它的解毒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而进入体内的毒素就会想其它器官蔓延,时间一长,就会导致体内器官的活性降低,激素分泌也会受到抑制,免疫力自然也会下降。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满足的五个标准
劳逸结合
随着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每天花费在工作上的时间以及精力越来越多,所以大部分人每天都处于极度劳累的状态,而这就会导致肝脏的运行负担增加,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也会下降,所以希望各位一定要做到劳逸结合,学会忙里偷闲,肝脏得到足够的休息,自然对乙肝病毒的控制能力也会增强。
心态乐观
现在每个人都面对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平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发泄方式,心态长期处于抑郁状态,自然会导致肝脏活性降低,所以希望各位能够知道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比如写字,唱歌等等,心情好了,体内激素分泌会更加旺盛,肝脏的活性也会更强,乙肝病毒自然不敢放肆。
营养均衡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营养的补充尤为重要,但是切记不要过度进补,同时避免食用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否则很容易增加肝脏的代谢压力,不利于乙肝病毒的控制,平时尽量多吃新鲜蔬菜以及水果。
远离酒精
我们都知道喝酒会对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而肝脏是承受伤害最终的一个器官,我们喝进体内的每一口酒都需要肝脏进行解酒,所以各位要想乙肝能够自愈,就尽量要做到滴酒不沾。
坚持锻炼
不管是对于任何身体异常,身体锻炼都不能少,每天进行运动,能够有效的增强肝脏活性,促进肝脏的代谢,对乙肝病毒的控制也非常有好处。
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各种不同的活动姿势,养成了各自的习惯,其正确与否对人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我们注意平时的站姿、坐姿、劳动姿势,以及睡眠姿势等的合理性,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因为适当的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肌肉的反应性和强度,松解软组织的粘连,纠正脊柱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的失调,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疗与预防作用。
那么,腰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及后期防复发,需要做到的锻炼方法有哪些:
1.姿势:俯卧位,保持髋部紧贴床面,用肘部将上身撑起,使腰部轻轻后伸。开始要轻轻缓慢进行练习,最初保持后伸的姿势5秒钟,逐渐达到30秒钟,重复10次。
2.姿势:俯卧位,保持骨盆与床面紧贴,用手轻轻托起上身,在此过程中保持腰部和臀部的放松。在此姿势下保持1秒钟,重复10次。
3.姿势:俯卧位,骨盆部位垫一薄枕,双手伸向后背到腰部,轻轻抬起头和胸部,保持双眼直视地面。开始时坚持5秒钟,逐渐增加到20秒钟,争取重复8~10次。
4.姿势:俯卧位,头和胸部贴近地面,轻轻抬起一侧的上肢,对侧下肢绷紧,缓慢抬离床面5~10厘米。开始坚持5秒钟,重复8~10次。目标是在此姿势下,坚持20秒钟。
5.姿势:仰卧位,双膝关节屈曲,双手胸前交叉,上身轻轻抬离床面。坚持2~4秒钟,然后轻轻放平到开始的姿势,重复10次。此法用于上腹部肌肉的练习,此前的练习主要是锻炼腰背部肌肉。
6.姿势:仰卧位,保持腰部与床面紧贴,将一侧下肢伸直,缓慢抬高20~30厘米。保持下肢抬高的姿势约10秒钟,然后再缓慢放下,重复10次。此法用于下腹部肌肉的练习。
如果病人不能进行俯卧位的练习,那么,也可以按照如下方法锻炼,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后仰姿势:站立位,将双手放在腰部,双膝轻轻屈曲,身体向后方轻轻后仰。
最后也请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上班族们,一定不要久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增快,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不良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导致脑梗,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脑梗以前多发于中老年人,但是近些年来不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那么问题来了,脑梗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们又该如何提前预防脑梗呢?今天医者良言,在这里,仔细为您说清楚。
脑梗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脑梗死亡率偏高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送医太晚导致就医不及时,就医过晚,脑梗病情恶化,所以死亡率就很高。
其实,脑梗大多都是"拖"出来的!
在发生脑卒中之前,大部分人会有一些“小中风”的症状,小中风又被医生称之为“暂时性缺血中风”。
其常常发生在中风前几天之内,不过因小中风的症状较轻,病发时间短暂且症状较常见,所以经常被大家无视。但是如果置之不理,三个月内中风几率可高达30%至50%。
所以说,及早发觉“小中风”,对预防中风来说异常重要。
首先,脑梗来临前, “小中风”会有哪些征兆呢?
1、头晕,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眩晕,走路不稳或者跌倒的情况,一般持续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在1小时之内会有所缓解,可以反复发作。
2、短暂性的视力障碍,视力表现为一过性的事物模糊或视野缺损,或者复视,这种现象一般在一个多小时之内可以自行缓解,这也是较早的脑梗预支信号。
3、语言和精神的改变,是指突然出现讲话不清楚,失语或者不会写字,或者个性突然发生变化,不说话,淡漠,脾气暴躁,烦躁不安等,或者会出现遗忘,回答问题不正确等,这些都提示早期脑梗的症状。
4、表现为困乏或者嗜睡,病人不断的打哈欠,是中枢神经缺氧的反应。
5、是躯体上的感觉和运动的异常,如发作性的一侧肢体的麻木,无力,有的病人可能拿东西的手突然失力,或者是原因不明地突然的晕倒,跌倒,也叫触发,或者是突然性,嘴歪,眼斜,持续时间一般在1小时之内,可以完全缓解,可以反复的发作。
6、剃须刀落地现象,它是指病人在刮脸的过程中,当头转向一侧的时候,忽然感到拿剃须刀的手臂没力,剃须刀落地,同时伴有说话不清,但在一两分钟会完全的恢复正常,这主要是因为颈部转动的时候,加重了硬化的颈动脉的狭小的程度,导致大脑的一过性缺血。
7、一过性黑蒙,指的是眼前突然发黑,很快几秒或者几分钟就可以完全的恢复正常,没有恶心,头晕,也没有其它的不舒服。
8、还有些其它的先兆,比如突然流口水、恶心,呃逆或者是血压波动,伴有眼花,耳鸣等,这些也都是脑梗的前兆。
那么,得了脑梗,如何锻炼恢复的最快呢?
第一是按摩与被动锻炼,对于卧床不起的患者,家人要对瘫痪的肢体进行按摩,防止肌肉的萎缩,包括伸膝、屈膝、伸肘、屈肘手指这些被动活动,稍微能活动的患者,可以在他人搀扶下,锻炼腿、胳膊;
第二是循序渐进的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
第三是上肢的训练,包括先进行伸 、抬胳膊,最后要进行精细的康复训练。
脑梗的发生大多和我们平时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所以,想要降低脑梗几率,尽量少吃以下几种食物!
1、高油食物
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经常食用大鱼大肉或外卖等高油食物的习惯,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升高。这使得血脂沉淀增多,血栓的形成几率也大大升高,会使得患脑梗的几率更高。
2、高盐食物
过多的摄入盐分对身体伤害比较大。相信大家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医生说,低盐饮食,有益健康。食盐中的氯化钠在血液中堆积,会造成钠离子滞留,引发血管平滑肌细胞肿胀,使血压升高。动脉斑块受冲刷容易剥落,随着血液流动。一旦堵塞脑血管,脑梗就离得不远了。
3.含糖量高的食物
甜点、蛋糕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会加速血管的病变,增加血液粘度,会影响血液对脑部的正常供应。
另外,除了饮食,在喝酒和饮料方面,也需要注意!
在喝酒或者饮料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也是引发脑梗的一大因素。饮料中含糖量比较高,长期摄入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血液粘稠度,诱发高血脂。而高血脂会影响血液对大脑的正常供应,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另外,常喝饮料还会引起肥胖,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还有,吸烟、熬夜、久坐等也是导致脑梗的高危原因。
想要有效预防脑梗,你最好坚持做以下三件事。
预防脑梗,除避免沾染上述不良习惯之外,还需要坚持做三件事。
一、多吃抗氧化的绿色蔬菜和水果
抗氧化剂能在自然饮食中找到,是被称为三大抗氧化物质的维生素E、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所以大家可以多吃就水果。比如抗氧化最强的水果,我列出来几个:蓝莓、山楂、红石榴、橄榄、柠檬。
英国分子生物学家Harman指出:氧化应激决定寿命。
因此,抗氧化剂是血管健康必须的营养物质,能有养护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抗氧化剂进入体内,可抵御自由基对血管的“老化作用”,使血管“年轻态”,并且能有效的抑制血管内斑块形成,维持血管生理功能,减少甘油三酯、胆固醇、自由基对血管的损伤,降低心梗等心脏病发生率。
二.控制血压、血脂
1、控制血压
血压长期偏高,会造成血管弹性的损伤,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并且血压波动大的人,脉压差大,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很容易引发脑梗。
血压正常值为:90mmHg<收缩压<140mmHg、60mmHg<舒张压
2、控制血脂
血脂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多,会造成血脂粘稠,影响血液流通,从而导致大脑缺血缺氧。
血脂正常值:总胆固醇:2.8~、甘油三酯:0.56~1.7mmol/L、胆固醇脂:2.8~
三.临床上常用的两个“清栓”动作
双手按摩颈部:
将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左右两侧,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停止按摩。
这样可使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促使已硬化的颈部血管恢复弹性,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
空抓手防脑溢血:
左右手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800次。
缺少锻炼的右脑血管壁异常脆弱,经常锻炼左手,可以锻炼右脑,减少病变发生。
二三十岁的人,五六十岁的腰。“腰痛”早已成为跨越年龄的通病: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几步腰部发沉,坐久了直不起身,越想尽快缓解它,越是如影随形。
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腰痛常见的原因,但这两者怎样区分?你的腰疼又是哪一种?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推荐一个动作自测腰痛的原因,并教你对症缓解不同类型的腰痛。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疼痛科主任 孙岩军 主治医师 周昊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主治医师 朱泽兴
有的人站着行走时腰疼明显,坐着时缓解;有的人则是在做某些特定动作时腰疼。“一坐一站”动作虽然简单,在医生的眼中,却可以简单地测试腰痛的原因。一般来说,站着腰疼要重点看椎体,而坐着难受更多的是腰肌劳损。
站着腰疼看椎体
如果说脊柱是人体的“支柱”,腰椎就是脊柱的“根基”,是我们腰部主要的负重结构,包括腰椎椎骨、椎间盘、韧带、关节囊等。
腰椎间盘,作为腰椎中间的一个“软垫子”,对腰椎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
腰椎之间的压力较大时,就会把椎间盘中的髓核挤出来,压迫脊髓神经,产生腰痛、腿痛、坐骨神经痛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与椎体相关的腰痛,往往表现为站立时疼痛明显,甚至出现“走着走着就瘸了”的症状,而卧床后疼痛减轻。
这是由于直立位时,人体重量会加重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张,同时也加重了病变对周围神经的刺激。
自己在家做个“直腿抬高试验”,可以初步判断是不是腰突:
平躺放松,双腿并拢、伸直。找人帮忙抬起其中一条腿,膝关节不能打弯,看看能抬多高。
如果到60°~70° 也没有觉得不适,很可能不是腰突;抬高在60°以内,坐骨神经(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就痛得不行,则基本可判断为腰突。
值得注意的是,腰椎间盘突出并不是一种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才是。成年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如果突出的椎间盘没有压迫到神经,并不会出现不舒服,只有严重到一定程度才叫“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十分复杂,除了腰痛,还包括腿麻、下肢肌肉萎缩、双腿无力等情况。
如果没有以上症状,那么恭喜你,你的腰椎很可能暂时处于安全状态。
坐着难受是劳损
腰椎附近的肌肉丰富且力量强大,足以承担起日常腰部的各种活动,但过度负荷、不当发力,也可能造成腰损伤。
若是急性损伤,往往是在弯腰拾物、旋转腰部时疼痛剧烈,但站立或坐着时,只要保持腰部姿势正常,就基本没有痛感。
而慢性腰肌劳损属于慢性的无菌性炎症,症状常出现在久站、久坐、夜间久卧后。此时,适当活动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症状。
在骨科门诊,10个腰部不适的患者中,就有4个是腰肌劳损。腰肌劳损反复发生,会造成腰椎不稳定,增加患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
与体位无关的痛,可能是脏器原因
肾脏以及输尿管疾病、慢性盆腔炎等引发的疼痛,往往和体位变化没有明显关联,比如:
以上方法可用来简单自测原因,腰痛反复或长时间疼痛的人,要及时去骨科就诊。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腰疼,治疗方式也各不相同。
腰肌劳损
急性发作期主要是卧床休息以及物理治疗(按摩、热浴、牵引等);配合使用消炎镇痛类药物及外用膏药。
疼痛缓解期要注重“养”,改变不良姿势,减轻腰部肌肉等软组织的负担。
1保持正确坐姿
平卧时,腰椎为1.0倍负荷;站立时为1.5倍;前倾约70°时则为2.5倍负荷。椅子高度要合适,调至双腿屈膝90°时,大腿与地面平行即可。
最好使用一个靠垫,为腰部提供支撑。没靠垫时,臀部要把椅面坐满,不建议只坐一半椅子。
最重要的,不要跷二郎腿,以免使腰臀部的肌肉力量左右不对称,进而诱发腰痛。
2避免久坐、久站、久躺
久站、久坐、久躺都可能导致腰痛,在工作或劳动中要劳逸结合,建议每坐下30分钟就起来走一下。卧床时,避免高枕和窝着看电视、看书。
3选个软硬适中的床垫
腰不好的人应睡软硬适中的床垫,以躺在上面腰部没有明显下陷最为适宜。
合理的床垫硬度有个3:1原则,比如3厘米厚的床垫,手压后应陷下1厘米;10厘米厚的床垫,陷下约3厘米。
4最好侧躺,减少仰卧
腰痛的人不宜长时间仰睡,侧躺微蜷可以减轻腰部压力。侧卧时,应避免将上侧的膝盖搭下来,可以在双腿间夹个小枕头。
腰椎椎体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压缩性骨折等引起的腰部疼痛,往往要采取微创手术的方式解决疼痛根本原因,必要时还可以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
如果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生大多会说注意静养,但这并不是叫你回家往床上躺着,而是不宜有太剧烈或者过度的运动。
如果只是属于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打太极、散步、仰卧模拟蹬车、游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痉挛。
病情严重者则要遵医嘱积极接受手术治疗。另外,大家还要注意避免久坐、弓腰驼背、窝在沙发上看电视等不良习惯。
腰背肌功能锻炼,是腰部疼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治疗方法。不管你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腰痛,都可以练练以下动作:
1小燕飞
此动作能训练臀大肌和脊椎沿线的肌肉,并有效调动下背部肌肉。
俯卧在瑜伽垫上,以腹部为支点,双臂夹紧尽力后展,双腿并拢,绷腿、绷脚尖,头颈部上抬。持续5秒钟,放松5秒钟,每天早、晚各做1次,每次10分钟左右。
2臀桥
仰卧,双膝屈曲并拢置于瑜伽垫上,抬起臀部,头部和肩部置于垫面,整个人形成拱桥状。
每天早、晚各做1次,每次做3组、每组15个,在臀部抬离垫面时维持5秒。
3平板支撑
俯卧,双前臂支撑在身体前方,保持身体笔直,尽力保持最长支撑时间。每天早、晚各做1次,每次做3组,每组间隔2~3分钟。
该动作可锻炼竖脊肌、臀大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动作的重点,是要收紧腰背部的肌肉,所以不要一味追求动作难度。
今天在网上无意之间看到一个问答,题目是血脂高在腿上会有什么表现,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伪命题,为什么这样说呢?
1.为什么说依靠腿上的表现判断血脂是否偏高不靠谱呢?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高脂血症,但是他们大多是没有什么明显症状的,特别是在早期,很多人被查出高脂血症也是因为体检。在临床上诊断高脂血症并不是依靠临床表现,而是看抽血检查。如果一个人因为血脂偏高而在腿上有明显的症状,那必然是血脂使得下肢血管发生了病变,但是如果要达到这种程度,那在别的地方肯定也早已经有了提示。
在之前血脂高的时候,被称之为高脂血症,但是后来发现这个称呼不太严谨。在人体内血脂主要有几大类型,即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前4个升高对人体是不利的。但是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对人是有好处的,因为这种血脂可以清理血管垃圾、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如果它的数值低于1mmol/L那就是对人不利的。
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可以认为是高脂血症,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的高密度脂蛋白是下降的,再用“高脂血症”这个词语就不能诠释血脂异常了。所以现在对于血脂有问题的情况,更多地是称之为“血脂异常”。
临床上诊断血脂异常主要就是靠空腹抽血检查,一般认为如果总胆固醇大于等于6.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mmol/L,甘油三酯≥2.3mmol/L,高密度脂蛋白<1mmol/L就可以考虑血脂异常的诊断。
2.血脂偏高太久也会在腿上有症状:
大家可能之前都听过动脉粥样硬化这个必须吧,这个病变的基础就是动脉损伤+血脂偏高。引起动脉损伤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
人体内有很多的血管,这些血管是分布全身的,既然分布这么广,那就很难避免有分叉、拐弯。当血液流动的时候,经过这些分叉和拐弯的地方,就会产生剪切力和冲击力,这可能会损伤血管。
另外,别的还有很多因素也会损伤血管,比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喝酒等。血管损伤以后,就会有血脂沉积在血管上面,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就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动脉粥样硬化就如同水壶内壁附着的水垢。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会变得相对狭窄,只不过在早期的时候这些血管还能提供相对充足的血液。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血管就会变得越来狭窄,这个时候血管的供血能力下降,可造成相应部位的缺血缺氧。腿部缺血缺氧以后,就会出现局部的发凉、麻木、疼痛等症状。
3.如何降低血脂呢?
这个话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但是里面确实有一些值得说道的东西。大多数人都知道控制血脂只需要做到清淡饮食、坚持运动、控制摄入的热量,长期坚持下来血脂必然能控制好,这种方式固然正确,但是现实中存在着部分朋友明明有比较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身材,但是血脂依然超标。这个其实是和血脂高来源有很大的关系,血脂的来源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人体自身合成和食物中摄取,前者是血脂的最主要来源。
对于那些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都控制不好血脂的朋友来说,可以口服降血脂药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脂血症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衰老性疾病。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刚出生的时候,看着是水嫩水嫩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含水量是下降的,而体内脂肪的含量相对来说是增加的,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实血脂也有升高的趋势。
虽然血脂最主要的来源是自身合成,但是也不能因此忽略了食物中摄取的脂肪。我们每天都需要吃很多饭,如果吃的太油腻,那血脂也会升高的。
要想控制好血脂,体重的管理也很重要。人胖了以后,就容易出现血脂的代谢异常,所以减肥就很有必要。但是减肥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很多人虽然也尝试减肥,但是多以失败告终。如果自觉性不够,可以去专门的减肥机构,这些减肥机构的减肥方式相对来说是比较科学的。
天气刚刚转凉,有些人的膝盖就开始发凉了:穿得比别人多也暖不起来,膝盖表面摸起来也不温热。
膝盖为什么会发凉,发凉的膝盖和正常膝盖有什么区别?《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一组“治本”的方法,让膝盖由内而外暖起来。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李永刚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博士 常青
在一定程度上,温度是膝盖健康的风向标。
造成膝关节发凉最常见的原因是膝关节滑膜炎,其次是髌骨软化、髌骨关节炎等退变性疾病。
这些疾病都属于自体无菌性炎症,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膝关节局部的神经和微循环会变得敏感,进而使患者产生膝盖发凉的感觉。
“膝盖发凉”可以作为膝关节轻度炎症的信号,也是膝关节早期退变的标志。
那么发凉的膝盖和正常膝盖, 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正常膝盖
当膝盖表面摸起来温热的时候,血管分布更丰富, 血液及淋巴循环更充盈,可以输送更多营养进入关节腔,也可以把炎症因子更快地排出。
发凉的膝盖
当膝盖表面摸起来发凉的时候,血管分布较稀疏, 血液及淋巴循环较弱,营养没办法源源不断供应到关节内部。
当膝关节周围的血液供给出现问题时,关节滑膜细胞就会消极怠工,磨损下来的软骨碎片无人清理,新鲜的关节滑液也供应不足,产生的炎性物质便得不到妥善清理。
久而久之,膝关节越来越脆弱,最后可能发展成骨关节炎。此时无论是承重能力还是活动度,均会大打折扣。
既然骨关节炎和“膝盖发凉”有关,那关节炎是冻出来的吗?
答案:不是。
虽然关节炎患者在受凉后可能会出现或加重疼痛症状,但并不是寒冷导致了关节炎。
至于疼痛原因,一些研究证实骨关节炎疼痛的程度和环境温度和气压都有一定关系,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关节周围组织的顺应性、关节液的粘滞性,以及关节周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有关。
不过,寒冷会导致关节血运减少,滑液分泌减少、关节僵硬感增强。冬天不注意对关节的保暖会使意外受伤的几率增加,间接造成危害。
穿秋裤、戴护膝等保暖方式有助减轻寒冷引起的血管收缩,理疗、热敷等方式也能短暂增加膝盖的血液循环。
不过,想从根源上让膝盖暖起来,锻炼才是最好的方式。
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关节滑液的流动和分泌,增强韧带和肌肉的功能性。
腿部强韧的肌肉会成为血液流动的能量泵,肌肉有力的收缩与拉伸可以把更多血液泵到关节腔,进而增强关节微循环。
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发达了,相当于给膝盖自带“暖宝宝”。下面几个动作,帮你随时随地锻炼膝关节周围的肌肉。
1 大腿前侧肌肉
膝盖伸直,让腿部上下移动。
小腿缓缓上踢,有控制收回。
2 大腿外侧肌肉
侧躺,腿部向体侧上下移动。
3 大腿内侧肌肉
侧躺,下侧大腿向体侧上下移动。
4 大腿后侧肌肉
脚后跟向后踢,缓缓放下。
屈髋缓缓上抬,有控制放下。
5 小腿后侧肌肉
手扶桌沿,踮起脚跟后缓慢放下。
以上动作每天做两组,每组30次。
需要注意的是,膝关节已经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者应及时就医,尽早发现膝关节病变。
大家都知道,颈椎病对于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会导致头痛头晕等不良症状。因此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是,那么现在我们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运动操,希望大家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下,防止颈椎病的发生。
第1节:伸懒腰:(站立、坐均可)
1.双手握拳向上举,同时挺胸深吸一口气,手伸直举到头上后停顿3-5秒,然后两手从身体两侧缓缓放下,回落体侧,与此同时慢慢呼气。此节动作可做1-2次;注意调节呼吸,抛开杂念,切记对身体放松之时的控制。
2.注意伸展自己的躯体,轻轻弯腰至90度,两个手臂模仿大鹏飞行一样伸展开,但可不要将头抬起来,越高越好,坚持5分钟。这个动作可以帮助你增加颈椎部肌肉的韧性。
第2节:摇头摆脑:(站立、坐均可)
注意这一节的动作一定要慢,不可无方向的乱摇摆脑袋,不可用力过大,否则有可能会对颈部的软组织造成损伤,而且会有头晕的感觉。掌握动作的力度和角度大小就以自然为好,不可牵强。其步骤如下:
(1)两手插腰,头以颈为轴向左转80-85度,回中位,同样再以颈部为轴向右转,回中位。
(2)两手插腰,头摆正,头向前倾45度左右(即低头),回中位,头再向后倾45度左右(即抬头),回中位。
(3)两手插腰,头摆正,头向左摆45度左右,然后回中位,头再向右摆45度左右,再回中位。以上为一个动作周期,反复做4-8次;
(4)头以颈为中心逆时针连惯摇转3圈,回中位(注意摇转时与颈椎轴心的偏离角度40度左右就好,不宜过大,速度要慢),每摇转1圈的时间在3秒左右;之后再顺时针摇转3圈,回中位。以上为一个动作周期,反复做2-4次,不宜过多;
(5)两手手指交错相握,置于脑后颈椎处,头向后仰,之后头向前倾。此动作反复做4次。提到颈椎,自然也不能少了腰椎,腰椎好了,才能行得正坐得直,亭亭玉立的女生自然是人见人爱,为您的美丽提供健康的保障
第3节:搓柔腰部:(站立、坐均可)
两手掌放在两腰部,左手顺时针(同时右手逆时针)旋转12圈,之后停顿5秒,两手再向与刚才相反的方向旋转12圈。此动作反复做2-4次。摩擦腰部之后,您会明显的感觉到腰部温热,这是为了疏通僵硬的肌肉,为下面的动作热身。
第4节:扭腰运动:(站立、坐均可)
两手半握拳,在胸前收紧,两臂向身体两侧撑开,之后向左扭腰,再向右扭腰。反复做8-16次。这样可以锻炼腰椎,增加柔韧度,并且可以使上半身更加修长。
第5节:摆手运动:(站立、坐均可)
(1)身体摆正,两手自然下垂,两肩放松,做走路时左右手交替向前后摆动的动作,做8-10个8拍;
(2)把刚才的左右手交替向前后摆动的动作改为两手同时向前后摆动,做8-10个8拍;
(3)两手自然下垂,右手掌抬起拍左肩,回原位,之后左手抬起拍右肩,回原位。拍肩板一下算一个节拍,反复动作做4-8个8拍。
第6节:全身(半身)运动:(站立:全身运动;坐姿:半身运动)(孕妇忌做此节动作)
(1)首先讲全身运动,由于全身运动动作比较大,怕羞的朋友可以在没人的地方(比如寝室、卫生间)进行,全身立正,两手自然下垂,双脚并拢,全身放松,之后身体缓慢下蹲,到达最低点时,下颚点膝盖,双手抱腿,停顿3秒,然后起立,反复做8-16次;
(2)若是坐姿则只能做上半身运动:身体坐正,双脚并拢,腰缓慢向下前弯,下额点到膝盖时,双手抱脚,停顿3秒,之后回正。反复做8-16次。这节运动可以运动全身关节,促进血液循环,显然全身运动要比半身运动效果要好。
通过我们的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这个问题,其实预防颈椎病就要自己多用心,建议平时减少长时间低头,有时间最好是做做上述的运动操,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预防颈椎病的发生了。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6月13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了第23周疫情情况,6月5日至11日北京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16969例,死亡5例。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和梅毒。好消息是报告发病数连续两周下降。①
这是自4月24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的报告发病数已连续7周居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首位。
从现在诸多的研究数据和流行现状来看,新冠没有季节性。随着人体抗体水平的降低,部分人群可能出现每年2-3次感染。
6月7日,《自然》杂志(Nature)刊登了一篇关于新冠的研究。研究指出,每6个月或将出现一次感染周期,而滚动的感染浪潮会带来出现新变种的风险。
“不幸的是,这种病毒的一个新现实是我们会反复感染,”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流行病学家阿里·莫克达德(AliMokdad)说。“令人担心的是,这种病毒会产生一种新的变种,可以与目前的变种竞争,而且更加严重。”②
北京大学免疫学家曹云龙和他的团队发现,2022年12月的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5和BF.7,诱导产生的抗体对XBB这类变异株能提供约四个月的保护。
曹云龙在《自然》杂志旗下期刊《Nature Portfolio》刊文中介绍说,考虑到当前个体免疫背景的差异,如抗体水平等,这一波感染预计会持续几个月。今后的感染高峰会逐渐变得平缓,但每个周期会拉长。这是我们当前在美国等国家看到的趋势。曹云龙表示,美国民众依然在感染,只不过不再同时感染。“更平缓的感染曲线也能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③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洋2023年5月刊文介绍,这两天门诊新冠病人仍然较多,各种病例同时出现,有年轻的轻症患者,有症状较重,但肺部未感染的中老年患者,也有进展成白肺的高危人群,三者比例最近发生了变化。
最近轻症患者比例不再上升,中、重度感染的患者开始增多,比例也相应增高。有一部分去了发热门诊,还有一部分人撑着到门诊来看,做个CT发现新冠肺炎已经占了一大部分肺,再发展下去就可能形成白肺了。
这部分病人多以高危人群多见,其中还有一部分人更为特殊,那就是上次感染并导致肺炎的患者,这部分人如果再次感染出现严重后果的概率比一般人大,这主要是因为上一次感染过的患者一般体内都有抗体,这一次不一定会感染,一旦再次阳性说明体内抗体不足,身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白肺。④
到了6月初,明显新冠感染病例上升趋势没有那么急了,重症患者开始增多,这些病人有的是一感染就很重,有的是撑了几天逐渐加重,最后积在一起来看病,和上次的经验差不多,重症病人增多的时候,大部分该阳的人已经阳过一遍了,病毒流行将走下坡路。
但这一次流行很难像上次一样结束得比较干脆,会持续有一些人被感染,这是由大家的免疫力不同,抗体下降的速度不同决定的。⑤
未来新冠将会呈什么趋势发展?据澎湃新闻报道,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冠的毒力总体会慢慢减弱。“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病毒不停在变异,致病性和传染性增强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在事实层面,过去三年,几乎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一种新的变异病毒广泛传播,但XBB自去年年底出现后,没有再出现大的变异。”
“重复感染应该不会是常态,因为免疫屏障建立起来以后,病毒无法广泛传播。”卢洪洲说。他认为,新冠未来的趋势将是“梯次感染”,“免疫保护期具有个体差异,免疫保护期短的人会先感染,同时期其他的人则不会被感染。例如,100个人中,可能5%的人在感染3-4个月后再感染,10%的在感染5-6个月后再感染,此时之前的5%就不会再被感染了。所以不会形成聚集性病例,未来也不会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疫情。”
但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仍要继续。“所谓科技抗疫,就是要研发更加有效、长效的鼻喷疫苗,以及更加有效、长效的抗病毒药物,它们对于今后可能出现的变异病毒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今后的研发方向是长效、通用的疫苗和药物,无论病毒怎么变,都可以发挥作用。”卢洪洲说。⑥
肿瘤病人护理,肿瘤病人很多都患有焦虑、恐惧、犹豫,因此护理技术及人文关怀缺一不可。
心理方面护理:
肿瘤病人早期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精神压力大,不能接受自身被确诊肿瘤检查结果。
这阶段的心理护理主要是多给予安慰和鼓励,主动发挥对病人的咨询和支持作用。
肿瘤手术、放化疗等治疗阶段主要表现为绝望,悲观,但是又怀着希望。这阶段主要用疏导方式为多鼓励、陪伴支持,增强肿瘤病人战胜癌症的信心和决心。
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支持、配合医生治疗。必要时适时恢复部分工作,使病人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及在社会中的作用,加强肿瘤病人的心态调整。
肿瘤晚期主要表现依赖、忧郁,孤独,消极等特点,此阶段的护理主要是保持病人的尊严;重视病人的微小愿望,尽可能满期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
治疗期间护理:
比如术后护理,放疗期间毒副反应及皮肤粘膜护理、化疗期间恶心、呕吐、腹泻等毒副反应护理,化疗后护理,造袋口护理,留置尿管护理,负压袋护理等,康复期间护理:肿瘤病人饮食、运动、心理等都需要科学的管理。
保持合理的饮食
癌症患者应保持一个均衡的膳食,膳食结构可以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多摄入谷物类(粗细搭配)和蔬菜水果类(每天至少五种蔬果)。如有吞咽困难可将蔬果榨汁食用;适量摄入动物源性的食物,如禽畜肉、水产品和蛋类,其中以白肉(如禽肉和鱼肉等)为佳;适量摄入乳制品和大豆坚果类食物。
许多癌症患者对食用豆制品有疑惑,事实上食用豆制品不仅是安全的,而且豆制品中富含的大豆异黄酮对癌症复发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烹饪方式上尽量少用煎、炸、烤的方式,过高温度的烹调会产生一定的致癌物质。
糖本身并不会提高肿瘤进展的风险,但是糖(包括蜂蜜、白糖、糖浆等,以及饮料中含有的糖)摄入过多会增加总体热量摄入,使体重增加,从而影响癌症预后。因此,糖的摄入需要适量
在手术之后患者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不论是哪种手术对身体都是有损伤的,尤其是肺癌这种切除部分器官的手术,会影响到器官正常工作,还容易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危及到生命。
腰肌劳损指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部分患者可有下肢牵拉性疼痛,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布整个背部。
腰痛较重者常伴有腰肌紧张性痉挛 ,腰部活动性受限,弯腰困难。严重者可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病因与外伤,劳累,姿势不当,外感风寒湿有很大关系
实践证明 ,运动疗法对其有较好的效果。
1、腰肌锻炼(仰卧)
患者取仰卧位 ,首先双脚、双肘和头部五点 ,支撑于床上,将腰、背、臀和下肢用力挺起稍离开床面 ,维持感到疲劳时 ,再恢复平静的仰卧位休息。按此法反复进行 10分钟左右,每天早晚各锻炼一次。
2、腰肌锻炼(俯卧)
患者采取俯卧位 ,将双上肢反放在背后 ,然后用力将头胸部和双腿用力挺起离开床面,使身体呈反弓型 ,坚持至稍感疲劳为止。依此法反复锻炼 10分钟左右 ,每天早晚各一次。如果长期坚持锻炼,可预防和治疗腰肌劳损和低头综合症的发生和发展。
3、腰背部叩击按摩法
患者采用端坐位 ,先用左手握空拳 ,用左拳在左侧腰部自上而下。轻轻叩击10分钟后 ,再用左手掌上下按摩或揉搓 5分钟左右,一日两次。然后反过来用右手同左手运动法。此运动法能促使腰部血液循环 ,能解除腰肌的痉挛和疲劳 ,对防治中老年性腰肌劳损效果良好。
4、转胯运腰
站立姿势,双手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中指按在腰眼部,即中医所说的肾穴位上,吸气时,将胯由左向右摆动,呼气时,由右向左摆动,一呼一吸为一次,可连续做8—32次。
5、旋腰转背
取站立姿势,两手上举至头两侧与肩同宽,拇指尖与眉同高。吸气时,上体由左向右扭转,头也随着向后扭转,呼气时,由右向左扭动,一呼一吸为一次,可连续做8—32次。
6、热敷或理疗
每天晚上可用热水袋或热疗灵在疼痛部位热敷。有条件的家庭可自购远红外线热疗器或周林频谱仪等理疗。此法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还能祛风湿、活血通络 ,对治疗腰肌劳损患者效果良好。
颈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车祸、跌倒、运动损伤等。这种损伤可能导致脊髓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
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常出现以下症状:
颈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
颈脊髓损伤患者往往存在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因此心理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康复师会通过谈话、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肢体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超声波治疗、冷热敷等,可以帮助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功能。
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康复护理包括皮肤护理、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等,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颈脊髓损伤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康复团队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许多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功能,重返社会。
颈部脊髓损伤,这一疾病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尤其是在车祸和高空作业中,它常常成为导致肢体瘫痪的主要原因。这种损伤不仅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颈部脊髓损伤的治疗难度较大,大多数情况下难以实现完全治愈,患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就应该放弃治疗。通过及时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仍然有望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
颈部脊髓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修复受损的神经,而药物治疗则有助于促进神经生长。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周期较长,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如果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没有明显改善,治愈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除了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促进康复。此外,患者还应该积极参与康复训练,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肢体功能。
颈部脊髓损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神经外科、康复科、物理治疗科等。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
总之,颈部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颈部脊髓损伤,简称颈髓损伤,是一种由于外力打击导致的严重疾病。常见原因包括车祸、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颈髓损伤的病情严重,可能导致高位截瘫、脊髓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在治疗方面,首先需要保持颈部中立位,使用颈托进行保护。对于轻度损伤,可以采用颅骨牵引或头环牵引,逐步缓解颈椎压迫。此外,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以减轻神经损伤。局部理疗、高压氧康复治疗等方法也是治疗颈髓损伤的重要手段。
颈髓损伤患者常常出现大小便失禁、肢体功能障碍等问题。疾病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呼吸心跳骤停。因此,颈髓损伤患者需要尽快就医,采取高压氧、激素冲击等治疗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神经损害。对于严重病例,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颈髓损伤的预防和康复同样重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意外事故。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颈髓损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神经外科、康复科、骨科等。患者应选择专业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颈椎受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其中颈椎颈部脊髓损伤尤为严重,可能导致瘫痪等严重后果。因此,及时就医治疗至关重要。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干预。
1. 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是常用的激素类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损伤后的免疫炎性反应,降低水肿,促进康复。
2. 神经节苷脂:这种药物可以保护神经组织,防止细胞膜损伤,但需要注意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禁忌人群。
3. 免疫球蛋白:通过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强患者免疫力,促进康复。
4. 自由基清除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自由基清除剂,以抑制神经细胞过度氧化,延缓神经元死亡。
5. 营养神经药物:营养神经药物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神经,促进康复。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避免颈部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选择专业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颈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脊髓损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及时诊断和治疗颈脊髓损伤,了解其诊断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诊断颈脊髓损伤的方法,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了解疾病。
一、神经系统功能检查
神经系统功能检查是诊断颈脊髓损伤的第一步。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颈部损伤、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并通过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感觉功能以及反射情况。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判断损伤程度和部位。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颈脊髓损伤的重要手段,包括以下几种:
1. X线检查:可以观察到颈椎的骨折、脱位等情况,初步判断脊髓受压程度。
2. 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颈椎骨折、脱位以及脊髓受压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3. MRI检查:可以显示脊髓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以及周围软组织情况,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三、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评估神经传导功能,帮助判断颈脊髓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
四、其他检查
1. 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脊髓损伤。
2. 脊髓液检查:有助于判断脊髓损伤的性质和程度。
五、注意事项
1. 早期诊断:颈脊髓损伤患者应尽早进行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 术后康复:术后康复训练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颈7脊髓损伤,作为脊髓损伤的一种常见类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除了接受手术治疗外,康复训练在患者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颈7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活动四肢、爬行、散步等,同时强调心态调整、科学饮食的重要性。
活动四肢:恢复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
颈7脊髓损伤患者往往四肢活动受限,康复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活动四肢。初期,患者可能需要家人帮助进行四肢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随着病情的改善,患者可以逐渐尝试自主活动四肢,为后续康复训练打下基础。
爬行训练:锻炼上肢,助力下肢恢复
研究表明,颈7脊髓损伤患者上肢恢复速度较快,而下肢恢复较慢。因此,爬行训练成为锻炼上肢、助力下肢恢复的有效方法。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爬行训练,利用家居环境作为辅助,逐步提高上肢和下肢的力量。
散步:逐步恢复行走能力
当颈7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力量逐渐增强后,可以开始进行散步训练。初期可能需要拄拐杖辅助,随着恢复的进展,可以逐渐减少拐杖的使用,最终实现独立行走。
心态调整:保持乐观,积极面对
颈7脊髓损伤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保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患者需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
科学饮食:保证营养摄入,促进恢复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为身体恢复提供能量。科学饮食,均衡营养,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总之,颈7脊髓损伤患者需要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才能逐步恢复健康。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一次线上问诊,主诉是颈段脊髓变性,这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病情已经持续了5年,导致走路不稳,出门需要拄拐杖。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助理向我解释了医生可能会通过助理了解我的病情,以便医生更快地给出诊疗建议,这让我感到很贴心。医生的助理还询问了我的主要问题,以便主任在合适的时间给我答复,让我觉得医院的服务很细致周到。
医生耐心地倾听了我的主诉,并且告诉我问诊可以持续两天,这让我感到很放心。在问诊过程中,我询问了关于影像资料的问题,医生友善地给予了回复,这让我感到很舒心。我还向医生询问了手术的风险性,医生给予了详细的解答,让我对治疗方案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最后,问诊结束时,医生还提醒我对手术风险多加考虑,这让我感到医生很关心我的安全。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切感受到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细致的品质,让我对治疗充满信心,也感到很温暖。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度过疾病的难关,重新恢复健康。
颈椎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损伤,往往由于高空坠落、车祸或颈部直接撞击硬物等暴力因素导致。
当颈椎脊髓受到损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肢肌肉无力、感觉麻木,甚至完全瘫痪。同时,下肢也可能失去活动能力,大小便失禁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为了尽快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手术治疗是关键。手术的目的是解除对脊髓神经的压迫,为神经的恢复创造条件。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颈托外固定保护,并配合消炎或预防感染的治疗。此外,早期激素冲击治疗、高压氧治疗和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神经节苷脂、腺苷钴胺、甲钴胺)也是必不可少的。
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防止坠积性肺炎、压疮和泌尿系感染等问题。
颈椎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损伤的部位和性质。根据损伤的部位,可以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和继发性脊髓损伤。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颈椎脊髓损伤,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进行颈部活动。
2. 避免从高处坠落或发生车祸。
3. 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提高颈部的稳定性。
4. 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颈部脊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主要发生在中年人群中,其发病率为逐年上升的趋势。了解颈部脊髓损伤的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增高是颈部脊髓损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肌肉僵硬,关节活动受限。这主要是由于脊髓神经受损,导致肌肉神经传导异常,使得肌肉无法正常放松。
二、呼吸衰竭
颈部脊髓损伤还会影响呼吸系统,导致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窒息。这是由于颈部脊髓损伤影响到了呼吸中枢,使得呼吸功能受到影响。
三、精细动作障碍
精细动作障碍是颈部脊髓损伤的另一个常见症状。表现为手部肌肉无力,难以完成精细动作,如抓握、写字等。这是由于脊髓神经受损,导致手部肌肉控制能力下降。
四、预防与治疗
1. 预防: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加强颈部肌肉锻炼,预防颈部脊髓损伤的发生。
2. 治疗: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肌张力增高可采取中药理疗、针灸等方法;呼吸衰竭需及时就医,进行呼吸支持治疗;精细动作障碍可采取针灸、康复训练等方法。
五、日常生活保养
1.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饮食均衡,摄入充足的营养。
3.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颈部脊髓损伤。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损伤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急救方法、治疗方法、康复过程以及日常保养注意事项,帮助患者了解如何应对这种疾病。
一、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急救
1. 确保患者安全:首先,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避免再次受到外力撞击或压迫。
2. 颈椎固定制动:使用颈托或软垫对患者的颈部进行固定,限制颈椎的活动,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
3. 背部平移:将患者平移至硬板床上,保持身体平稳,避免扭曲。
4. 及时就医: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就诊,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二、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
1. 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切开复位、椎管减压等手术。
2. 物理治疗:术后,患者需要接受物理治疗,包括电疗、按摩、牵引等,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恢复神经功能的重要环节,患者需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康复
1. 康复时间: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康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2.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感知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
3. 日常生活保养: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四、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变换姿势,避免颈部过度劳累。
2. 注意保暖:颈椎部位容易受到寒冷刺激,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 避免重体力劳动: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需要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免加重病情。
4.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