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状态,比如要上台演讲了,就会紧张不安、心跳加快、出汗,这就是焦虑。这时,人们通常对演讲内容做充分的准备,反复练习,积极去做能减轻焦虑的事情,这种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也称为生理性焦虑。
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状,如症状表现、病程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就会诊断为焦虑症。
这些症状可以是单独或者同时出现,得了焦虑症,应及时就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焦虑症引起的月经不调如果积极治疗,可能会恢复。如果治疗不及时,月经不调会加重。焦虑症可能会导致身体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继而出现月经不调。如果焦虑症积极接受医生的个体化治疗,同时注意调整不良作息、不良饮食等,内分泌系统恢复正常后,月经不调会有所改善。焦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诱发的内分泌紊乱不会自我恢复,出现的月经不调会越来越严重,可能会出现月经量少、月经推迟等,严重可能会出现闭经的情况。建议确诊为焦虑症的患者,尽快到医院就医,医生会通过盐酸舍曲林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治疗。同时也要接受心理医生治疗,如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等。
焦虑症患者需要根据其具体症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没有最有效一说。常用药物有苯二氮卓类药物、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无镇静作用的非苯二氮䓬类的抗焦虑药物等。
由于个人体质以及病情的差异性,具体的药物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些对于黑暗的恐惧普通人先天就对黑暗具有一定的恐惧心里,因为黑暗,我们无法用眼睛观察周围环境,从而对身处的环境产生不信任,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虚幻感。
一般来说,按照2001年4月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的标准,须符合下面四条,并且产生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我们才能称之为“黑暗恐惧症”:
1、必须首先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才能考虑是黑暗恐惧症。
2、对周围的环境,或者自己的处境非常恐惧,但是呢,其实自己并未身处在险境之中。
3、发作时伴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4 、有反复或持续的躲避这种黑暗场景的行为。
严重的“黑暗恐惧症”会对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在黑暗中发生对于自身或者他人的伤害事件,不过这种典型的,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的“黑暗恐惧症”并不常见。但大多数人都有轻微地对黑暗的恐惧,这应该和人类的进化过程有关。很多动物都有夜视功能,例如猫头鹰,它对对光源的敏感度是人类的100倍,它能看到的星星是人类的10倍以上。
又例如枯叶平尾壁虎,它对光源的敏感度是人类的350倍,所以它能看到更加璀璨夺目的夜空。至于皮皮虾,则拥有让人瞠目结舌的夜视能力,它看到紫外线到红外线范围内的颜色,还拥有12种颜色感受器(人类只有3种),天哪,皮皮虾,身处在一个多么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而蝙蝠,它们则是用另外一种方法夜视——超声波,所以它也能清晰地捕捉到幽暗洞穴中的猎物。
可惜,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类一直没有进化出夜视的功能,人类的眼睛不会像猫,羊 ,海豹那样在夜间闪闪发光。所以人类非常害怕黑夜,害怕从某个角落跳出自己的天敌。但人类进化出了另一个战胜黑夜的武器——火——于是人类除了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病毒,以及感染性蛋白质(朊毒体),再无天敌!虽然如此,人类对黑暗的恐惧,却已成为与生俱来的本能。
1、是让患者坐在舒适的座位上,进行有规律的深呼吸,利用色彩卡片引导患者进行场景想象达到松弛身心的效果。色彩卡片越鲜艳丰富,效果越好。
2、就是放松身心之后,循序渐进引导患者进行恐惧场景的想象,如果患者出现恐惧心理就开始放松身心的训练,如此反复,直到患者能够克服想象带来的恐惧心理。
若纯粹的心理疗法难以治愈,患者也可以借助纯中药进行辩证调理。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心虚胆怯者可用安神定志丸;神疲乏力,少寐多梦,心悸气短,心脾两虚者可用归脾汤;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阴虚火旺者可用黄连阿胶汤或珍珠母丸;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胸闷气短,心阳不振者,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心血瘀阻者,可用丹参饮;胸闷烦躁,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腻,痰火扰心者可用黄连温胆汤。
以上各方均可加用重镇安神的琥珀,磁石,固摄肾气的龙骨,牡蛎。
焦虑障碍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成员包括:
广泛性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
社交恐惧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特定恐惧障碍等。
焦虑障碍的共同特征是:
起病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病前有一定的易感素质和人格基础;
心理方面的对危险过高评价和防御反应、持续的紧张不安痛苦的情绪、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效率下降。
生理方面表现为增高的中枢神经系统警觉水平,可伴有睡眠障碍,增高的机体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心悸、出汗、口干、肌肉紧张、震颤,可有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及多系统的躯体症状。
行为方面表现为无目的的行为、动作增多,行为效能下降,运动性不安,难以采取实现目标指向的行为。以及回避、退缩、寻求刺激、物质依赖等缓解焦虑的行为。
哪类人群更容易患病呢?
人际关系、婚姻与性关系、经济、家庭、工作,一方面遭受更多的生活事件的人更容易患焦虑障碍;
另一方面拥有个性古板、严肃、多愁善感、焦虑、悲观、保守、敏感、孤僻这些个性特征的人更易于多生活感到不满,对生活事件更易感,或者是其个性特征易于损害人际交往过程,而导致生活中产生更多的冲突与应激。
病因又是什么呢?
精神应激与个性因素说“这个事情是我们干的”,神经解剖学也站出来说“这个事情是我们干的”,神经生物学、心理学理论也都要来抢着顶包。但究竟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尚无定论。
下一期我们来仔细扒一扒焦虑障碍家族中的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来龙去脉,不见不散!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沈渔邨精神病学/陆林主编.—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