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足坏疽能活多久 糖尿病足坏疽者寿命受这些因素影响

糖尿病足坏疽能活多久 糖尿病足坏疽者寿命受这些因素影响
发表人:药事通

糖尿病足坏疽的存活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一概而论。积极治疗的患者有望延长寿命,而治疗不及时的病情恶化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应注重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荞麦、燕麦、豆类和蔬菜,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糖尿病足坏疽的治疗包括清创、抗感染、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降糖药和抗生素,手术治疗可能包括截肢。

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血糖稳定、戒烟限酒、定期检查等,以预防病情恶化。

在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过程中,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和科室,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之,糖尿病足坏疽的存活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需积极配合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提高生存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足疾病介绍: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血管病变,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损伤,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困难的特点,患者具有较高的截肢和死亡风险。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脚肿发黑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症状。面对这种情况,患者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并注意日常保养,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首先,糖尿病患者需要到医院接受专业的评估,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医生会通过检查血管情况、骨质破坏程度以及神经功能等方面,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糖尿病足肿发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降低血糖: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

    2. 改善循环:通过药物治疗、血管介入等方式,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脚部肿胀。

    3. 营养神经: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疼痛症状。

    4. 抗感染治疗:如有感染,需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5. 截肢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无法挽救的病例,可能需要截肢治疗。

    除了积极治疗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日常保养措施:

    1. 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食用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饮食清淡,三餐定时定量。

    2. 运动: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有助于餐后血糖下降。

    3.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4. 预防并发症:注意预防低血糖、糖尿病性心肌病等并发症。

    总之,糖尿病足肿发黑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糖尿病足作为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及早发现并治疗糖尿病足,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检查方法。以下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足的检查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1. 电生理检查:通过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诱发电位等检查,可以定量评估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为糖尿病足的诊断提供依据。

    2. 皮肤温度测定:通过测量足趾、足背、小腿等部位的皮肤温度,可以判断下肢血管病变的情况,有助于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

    3. 步行距离和时间测定:通过观察患者在行走过程中下肢疼痛的情况,可以初步判断血管堵塞的程度,为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参考。

    4. 静脉充盈时间测定:通过观察足背静脉的充盈时间,可以判断动脉供血情况,有助于糖尿病足的诊断。

    5. 血压指数:通过测量踝动脉和肱动脉的收缩压,可以判断下肢动脉狭窄和缺血的情况,有助于糖尿病足的诊断。

    6. 多普勒超声:通过观察动脉粥样斑块、内膜厚度、管腔狭窄程度等,可以对血管病变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有助于糖尿病足的诊断。

    7. 跨皮肤氧分压测定:通过测量足部皮肤的氧分压,可以判断皮肤缺血缺氧的情况,有助于糖尿病足的诊断。

    8. 动脉造影:常用于截肢或血管重建术之前的血管病变的定位和病变程度的了解,但检查本身可能加重肢体缺血。

    9. X线检查:可以发现肢端骨质疏松、脱钙、骨髓炎、骨关节病变和动脉硬化等情况,有助于糖尿病足的诊断。

    通过以上对糖尿病足检查方法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糖尿病,一个看似平常的慢性病,却与多种健康问题息息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不仅影响血糖水平,还可能增加患多种癌症的风险。这不禁让人担忧,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之路究竟该如何走?

    糖尿病与癌症的“不解之缘”

    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患癌症的比例确实高于普通人。一项发表在《Diabetes》杂志上的大型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会增加男性11种癌症的风险,以及女性13种癌症的患癌风险。其中,前列腺癌、鼻咽癌、白血病、甲状腺癌、淋巴瘤等癌症,都与2型糖尿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糖尿病为何会增加患癌风险呢?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高血糖: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病变,对器官组织造成慢性损伤,同时还会影响DNA的正常代谢,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

    2. 慢性炎症:2型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而慢性炎症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3. 肥胖: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多种癌症的高危因素。

    4.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如何应对糖尿病与癌症的威胁?

    面对糖尿病与癌症的双重威胁,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做好以下几点:

    1. 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患癌风险。

    2. 保持健康体重:减肥可以帮助控制血糖,降低患癌风险。

    3. 饮食调整: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热量。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患癌风险。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癌症。

    总之,糖尿病与癌症的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和早期筛查,可以有效降低患癌风险,保障健康。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众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其中,糖尿病眼病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视力影响较大。为了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眼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定期眼科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疾病,因此定期进行眼科检查至关重要。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发病5年后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从确诊糖尿病开始,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如果出现眼部不适,应立即就医,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戒烟:吸烟会加重糖尿病眼病的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戒烟。

    2. 饮食:糖尿病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高脂肪食物。

    3. 锻炼:适当锻炼有助于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眼病的发生。

    4. 用眼卫生:长时间使用电脑、看书等会导致视疲劳,应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用眼。

    三、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

    1. 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眼病的关键。

    2. 控制血压:高血压会加重糖尿病眼病的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

    3. 控制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加重糖尿病眼病的病情。

    四、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糖尿病眼病与肝肾阴虚、气血瘀滞有关。因此,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方法改善症状。

    五、注意眼部保健

    1. 眼部按摩:眼部按摩可以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视疲劳。

    2. 热敷:热敷可以缓解眼部不适,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总之,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眼病的发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护自己的视力。

  •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其中,脚掌的瘦身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减肥之后脚会变小吗?如何才能有效地瘦脚掌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减肥之后脚会变小吗?

    事实上,减肥后脚的大小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为脚的骨骼一旦发育成熟,就不会再发生变化。然而,减肥后脚上的脂肪会减少,脚部线条会变得更加纤细,给人一种脚变小的错觉。

    那么,如何有效地瘦脚掌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

    1. 适当运动

    运动是减肥瘦脚掌的关键。建议每天进行半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如跑步、快走等。这些运动可以加速脚部血液循环,帮助燃烧脂肪,使脚部线条更加纤细。

    2. 热水泡脚

    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帮助燃烧脂肪。泡脚时,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精油或盐,增加按摩效果。

    3. 脚部按摩

    每天晚上用汉碧丝等按摩膏对脚部进行按摩,可以刺激脚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帮助瘦脚。

    4. 节制盐分摄入

    过多的盐分会导致身体浮肿,尤其是脚部。因此,要控制盐分摄入,保持清淡饮食。

    5. 避免不良习惯

    避免跷二郎腿、长时间穿高跟鞋等不良习惯,以免影响腿部血液循环,导致脚部浮肿。

    预防脚部长胖的方法

    1. 不要盲目运动

    过度运动会导致腿部肌肉紧张,反而使小腿变粗。

    2. 不要跷二郎腿

    跷二郎腿会影响腿部血液循环,导致腿部变形。

    3. 不要长期穿高跟鞋

    长期穿高跟鞋会导致脚部跟腱紧张,影响血液循环。

    4. 不要营养过剩

    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身体浮肿。

  •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的可能性。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AD)是糖尿病足的常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干细胞具有自我再生和可塑性的特点,将其注射到病变肢体,可能有助于产生新生血管,从而改善下肢缺血状况,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自2002年日本学者首次开展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的实验以来,许多国家的研究者纷纷投入研究,相关临床报告数量逐年增加。我国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谷涌泉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黄平平教授等专家,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尚不能充分证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的长期疗效。目前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研究样本量有限,缺乏对照组,随访时间较短,干细胞移植途径多样,且主要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此外,干细胞移植的长期安全性尚待评估,潜在的致瘤风险也备受关注。

    为规范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近期发布了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的立场声明。声明指出,自体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尚需更多研究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开展相关研究必须遵循国内外相关原则。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足部检查等,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有望在未来为糖尿病足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总之,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尚处于研究阶段,临床应用需谨慎。糖尿病患者应关注相关研究进展,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 随着秋风渐起,气温变化明显,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出现手脚发凉的症状。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脚部发凉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导致下肢血管硬化,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足部疼痛、麻木、发紫等症状。据调查,糖尿病足患者中,40%~60%的患者最终需要进行下肢截肢。

    除了间歇性跛行,脚部发凉也是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之一。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的脚部发凉、麻木、发紫,尤其是单侧脚部发凉,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预防糖尿病足,除了积极控制血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坚持运动:每天进行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如行走、提脚跟、弯膝下蹲、甩腿等,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2. 注意保暖:避免脚部受凉,经常用温水泡脚,预防足部皮肤损伤。

    3. 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穿凉鞋,新鞋第一天不超过半小时,检查脚部是否有挤压或摩擦。

    4.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

    5. 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应重视足部健康,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截肢。许多患者往往忽视足部的小伤口,认为只需简单处理即可。然而,这种观念是极其危险的。本文将为您介绍糖尿病足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所导致的。这种病变会导致足部血液循环不良,神经感觉减退,从而容易发生皮肤损伤、感染和溃疡。据统计,约1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足部溃疡,其截肢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

    糖尿病足的危害不容忽视。轻者可能导致足部疼痛、肿胀、皮肤破损,严重者可引发感染、坏疽,最终不得不截肢。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足部护理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呢?首先,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伤口。其次,应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到摩擦和压迫。此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免足部负担过重。

    3.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或热水泡脚。

    4. 定期进行足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5. 如发现足部伤口,应及时就医。

    对于已经发生足部溃疡的患者,应及时到专业的创面治疗中心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

    1. 清创:清除伤口内的坏死组织和细菌。

    2. 抗感染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 创面修复:使用敷料、药物等方法促进伤口愈合。

    4. 高压氧治疗:改善足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5. 手术治疗:如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血管重建、皮肤移植等手术。

    总之,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足部护理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避免截肢等严重后果。

  •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常常会出现脚部起泡的现象。这些水泡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感染和溃烂,甚至导致截肢。因此,了解糖尿病足起泡的治疗和缓解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较小的水泡,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措施。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摩擦,等待水泡自行吸收。对于较大的水泡,可能需要进行抽液治疗,并配合消炎药物,以防止感染。

    除了药物治疗,以下方法对于缓解糖尿病足起泡也具有重要作用:

    1. 稳定血糖:糖尿病足起泡的根本原因是血糖控制不佳,因此稳定血糖是治疗的关键。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2. 适度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血液供应,有助于预防起泡。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3. 日常护理: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摩擦和水泡的产生。定期检查足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 饮食调整:控制饮食总热量,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

    5. 戒烟限酒:烟酒可加重病情,患者应尽量避免。

    总之,糖尿病足起泡的治疗和缓解需要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日常护理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做好自我管理,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 糖尿病足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近年来在糖尿病足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然而,术后复发、血管通畅时间以及是否留疤等问题仍然是患者关注的焦点。

    广东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陆骊工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糖尿病足介入手术与截肢手术不同,术后复发、伤口大小、是否留疤等问题,需要与截肢手术区分开来。

    血糖控制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陆骊工教授指出,血糖控制是保证糖尿病足患者健康、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基础。术后血糖控制不佳,会对手术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糖尿病足的血管病变与单纯心血管病变不同,血管闭塞并非由于血栓,而是血管本身多处发生硬化、狭窄,类似“串珠”般的闭塞。因此,介入手术可以通过球囊扩张,重新为血管塑型。

    介入手术的优势

    与截肢手术相比,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陆骊工教授表示,介入手术不会留下疤痕,无论是球囊扩张还是装支架,都不会影响患者的美观。

    介入手术的类型

    糖尿病足的介入手术主要分为球囊扩张和装支架两种。膝关节以上的大血管,如股浅动脉闭塞,通常采用放置支架的方法。而球囊扩张一般用于膝关节以下的血管手术。

    总之,糖尿病足介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血糖,预防复发。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