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儿热性惊厥 爸妈最该知道这9件事

小儿热性惊厥 爸妈最该知道这9件事
发表人:疾病解码者

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家长们对此并不陌生。然而,关于热性惊厥的许多细节,家长们可能并不完全清楚。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小儿热性惊厥的9个重要知识点,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热性惊厥。热性惊厥是指发生在3个月至5岁儿童,发热初起或体温快速上升期出现的惊厥,需要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其他可能导致惊厥的疾病。热性惊厥的患病率约为2%-5%,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

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热性惊厥呢?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疫苗接种等因素都可能引发热性惊厥。其中,病毒感染是热性惊厥的重要促发因素。此外,某些疫苗,如麻风腮疫苗和全细胞百日咳疫苗,更易引发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热性惊厥的首次发作年龄多于6个月至3岁之间,男孩略多于女孩。根据临床表现,热性惊厥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种。单纯型热性惊厥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持续时间小于15分钟,24小时内或同一热性病程中仅发作1次;复杂型热性惊厥则具有发作时间长、局灶性发作、24小时内或同一热性病程中发作≥2次等特征。

如何正确诊断热性惊厥呢?热性惊厥的诊断主要依据特定的发生年龄和典型的临床表现,最重要的是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发热期惊厥的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感染中毒性脑病、急性代谢紊乱等。

热性惊厥会让孩子脑子抽坏了,是真的吗?事实上,热性惊厥的总体预后良好,尚无直接因热性惊厥而导致死亡的病例报道。95%以上的热性惊厥患儿日后并不患癫痫。热性惊厥后出现癫痫的危险因素包括:复杂型热性惊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有癫痫家族史等。

那么,热性惊厥会反复发生吗?第一次热性惊厥后,仅有约30%的患儿在以后的发热性疾病过程中会再次出现热性惊厥。热性惊厥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18个月龄前发病、热性惊厥发作时体温<38℃、热性惊厥家族史、热性惊厥发生前的发热时间短等。

一发烧就吃退热药可以预防热性惊厥吗?退热治疗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退热药治疗只是让人舒服一些,并没有任何积极的治疗作用。

哪些孩子最需要预防惊厥的发生呢?热性惊厥绝大多数是良性病程,目前国内过度治疗很普遍。对于少数热性惊厥过于频繁或出现过热性惊厥持续状态的患儿,可以酌情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预防措施。

热性惊厥发作时在家庭如何处理呢?家长最重要的是要防止发作带来的意外伤害,将孩子放在平坦不易受伤的平地或床上,保持头向一侧偏斜,以利于口腔内容物流出。避免过度用力按压病人,以免造成骨折。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没有证据表明按压人中可以缩短发作时间。如果既往曾有热性惊厥持续状态或本次发作已经超过3分钟仍不缓解,应该尽快打急救电话求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热惊厥疾病介绍:
高热惊厥是一种幼儿发热相关性非颅内感染疾病引起的惊厥,多发于6个月~3岁小儿,是一种幼儿常见急症。高热惊厥病因较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小儿脑发育不成熟也可能引发高热惊厥。患儿常表现为肌群不自主收缩、口吐白沫、意识障碍等症状。高热惊厥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预后良好,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脑损伤、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生儿抽搐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肌肉痉挛,可能伴随意识丧失。在北京冬季,由于气候寒冷,新生儿更容易受到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侵袭,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抽搐。以下是对新生儿抽搐的介绍、北京冬季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新生儿抽搐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高热、低血糖、电解质紊乱、脑部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在北京冬季,家庭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注意保暖,避免新生儿受凉,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对新生儿的影响。
    3. 定期进行儿童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4. 合理安排饮食,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5.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应立即就医。
    在治疗方面,北京冬季的家庭应遵循以下策略:
    1. 确保新生儿体温正常,如有高热应立即就医。
    2. 定期监测血糖和电解质水平,维持正常范围。
    3. 如有脑部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4. 对于遗传代谢性疾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
    5. 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新生儿的恢复。

  • 新生儿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尤其在冬季,由于环境温度低、室内外温差大,新生儿更容易发生。重庆冬季气候寒冷,湿度较高,这样的气候条件容易导致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从而引发惊厥。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惊厥是指新生儿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通常伴随有意识障碍。惊厥的原因很多,包括高热、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家庭预防
    1. 注意保暖:重庆冬季气温较低,应确保新生儿生活环境的温度适宜,避免因受凉而引发高热惊厥。
    2. 饮食管理: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养导致新生儿消化不良,引发惊厥。
    3. 严密观察:家长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面色、呼吸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4. 避免接触感染源: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新生儿抵抗力较弱,应尽量避免带新生儿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5. 定期体检:定期带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三、治疗策略
    1. 降温:对于因高热引起的惊厥,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
    2. 维持生命体征: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3. 对症治疗:针对惊厥的具体原因,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4. 预防复发:在治疗期间,加强新生儿的护理,预防疾病的复发。

  • 我和孩子一直在网上查寻一种药物,据说可以预防小孩高热惊厥,这让我非常担忧。最近,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咨询,医生告诉我,浓缩水牛角片并不是特别推荐的预防惊厥药物,因为它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医生建议,如果孩子没有药物过敏和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以备几颗安定,抽搐时吃。然而,安定只能在线下医院购买,网上并不能直接购买。最后,医生帮我开了一份处方,我可以用它预约药品。这次的线上问诊非常方便,让我更加了解如何正确预防孩子的高热惊厥。

  •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在呼和浩特秋季,由于气候干燥,空气污染等因素,新生儿惊厥的发生率可能会有所增加。以下是对新生儿惊厥的介绍,以及相关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惊厥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代谢异常、遗传因素等。常见的原因为高热、脑部感染、代谢性疾病等。新生儿惊厥的症状包括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持续时间短暂,可能伴有意识丧失。
    二、家庭预防
    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烟雾和有害气体的污染。
    2. 注意新生儿保暖,避免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惊厥。
    3. 注意新生儿的营养摄入,预防代谢异常。
    4.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5. 保持良好的家庭卫生习惯,预防感染性疾病。
    三、治疗策略
    1. 对于由高热引起的惊厥,应立即给予物理降温,如使用温水擦拭等。
    2. 对于脑部感染引起的惊厥,应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3. 对于代谢异常引起的惊厥,应调整饮食,纠正代谢紊乱。
    4. 对于遗传因素引起的惊厥,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症状。
    四、注意事项
    1. 发现新生儿出现惊厥症状时,应立即保持冷静,避免因过度紧张而加重病情。
    2. 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3. 遵医嘱,按时服药,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

  • 宝宝发烧时出现惊厥抽搐,是许多家长都十分担忧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高热惊厥、脑膜炎等。了解这些原因和应对措施,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热惊厥。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通常发生在宝宝高烧(体温超过39℃)时。惊厥表现为四肢抽搐,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多数在15分钟内自行停止。当宝宝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应该保持冷静,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宝宝合理体位,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重症患儿需给予吸氧,并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惊厥停止后多给患儿饮水,促进散热;可以温水擦浴,或在前额、腋窝等部位给予毛巾冷敷,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降温。如果宝宝发作时间持续超过5分钟,需要注射安定等镇静剂或给予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必要时实施人工冬眠疗法控制惊厥发作。

    其次,脑膜炎也是引起宝宝发烧抽搐的原因之一。脑膜炎患者通常伴有持续高热、反复抽搐、精神差以及喷射性呕吐等症状。当宝宝发生脑膜炎并出现抽搐时,家长应该立即将宝宝放置在安全地方,解开衣领,头侧向一边,防止口咽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同时,要在宝宝上下齿间放折垫,防止舌部咬伤。此外,可通过药物防止抽搐发作,常用药物包括地西泮等。长时间抽搐如果不能停止,称为癫痫持续状态,可能会导致脑水肿加重,也可能会导致大脑缺氧,对于宝宝预后有非常大影响。因此,争分夺秒控制、终止癫痫发作最为重要。

    总之,当宝宝发烧抽搐时,家长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迅速控制惊厥、立即降温、保护安全等。同时,应及时将宝宝送往医院就诊,明确病情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以下是一些与宝宝发烧抽搐相关的医疗知识,供家长参考:

    1. 高热惊厥的预防:保持宝宝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宝宝过度劳累,注意饮食卫生等。

    2. 脑膜炎的预防:接种脑膜炎疫苗,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脑膜炎患者接触等。

    3. 宝宝发烧时,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 家长应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避免给宝宝滥用药物。

    5.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 我从未想过,一个小小的发烧会让我和我的孩子经历如此多的困扰和焦虑。半个月内,我的孩子住院了两次,都是因为高烧抽搐。第一次是6月7号,孩子被诊断为甲流高烧抽搐,住院三天后出院。然而,仅仅一周后,孩子再次发烧抽搐,体温高达39.7度。我们再次送他去医院,经过检查,发现没有感染甲流和支原体,但白细胞高达19,医生诊断为热性惊厥。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孩子的体温一直反反复复,最高达38.3度,精神和食欲都还好,但我却越来越担心。尤其是当医生告诉我,孩子的血红蛋白已经降到87,中等程度贫血时,我更是感到无助和焦虑。经过多次与医生的沟通和咨询,我决定转到省级儿童医院寻求更专业的帮助。

    在省级儿童医院,医生们对孩子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基因检测、免疫功能化验和胸片检查。最终,医生们诊断出孩子患有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且可能存在热敏感基因。他们建议我们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服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癫痫药物,并且定期复查和监测孩子的病情。

    虽然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和漫长,但我很感激医生们的专业和耐心。他们不仅帮助我们找到了病因,还给了我们很好的治疗建议和指导。现在,孩子的病情已经稳定下来,体温也恢复正常。我深知,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和照顾孩子的健康,尤其是在面对疾病和困难时,不能放弃希望和信心。

    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高烧、抽搐、咳嗽、呼吸急促、头痛、肌肉疼痛等。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推荐科室 儿科、呼吸内科、传染病科等科室都可以就诊。 调理要点 1. 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2. 服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癫痫药物,按医嘱进行; 3.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 4. 加强营养,多喝水,保持充足的休息; 5. 定期复查和监测病情,避免病情反复或加重。

  •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收缩。长春春季天气多变,气温波动较大,是新生儿惊厥的高发期。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和预防新生儿惊厥,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较多,包括高热、感染、电解质紊乱、脑部疾病等。惊厥发生时,新生儿会出现意识丧失、肢体强直、眼球上翻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伴有呼吸抑制、尿失禁等并发症。
    二、家庭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以防新生儿感冒或中暑。
    2. 定期进行新生儿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3. 遵医嘱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性疾病。
    4. 注意新生儿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
    5. 保持新生儿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三、治疗策略
    1. 及时就医:发现新生儿惊厥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 短时间内给予退热药物:若惊厥由高热引起,可短时间内给予退热药物,降低体温。
    3. 抗惊厥药物: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抗惊厥药物,控制惊厥发作。
    4. 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感染性疾病需抗感染治疗,脑部疾病需进行脑部检查和手术治疗。
    四、注意事项
    1. 不要自行给新生儿使用退热药物或抗惊厥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2. 惊厥发作时,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
    3. 若惊厥发作时间较长,应立即就医,以免出现并发症。
    5. 加强新生儿日常护理,预防疾病发生。

  • 婴儿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捂被综合症,是一种由于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在寒冷环境下长时间包裹过厚或捂热过度,导致体温升高,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高热惊厥等症状的儿科疾病。在拉萨冬季,由于气温较低,婴儿捂热综合征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以下是对该地区婴儿捂热综合征的介绍及预防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婴儿捂热综合征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不能有效调节体温。在寒冷环境下,家长为了保暖,常常给婴儿穿上过多的衣物,或者将婴儿包裹在厚厚的被子中,导致婴儿体温升高。此外,婴儿的汗腺发育不完善,容易出汗,捂热后更容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二、家庭预防策略
    1. 合理保暖:根据气温变化,适当给婴儿增减衣物,避免过度保暖。
    2. 定时监测体温:每天定时监测婴儿体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婴儿散热。
    4. 避免捂热:不要长时间将婴儿包裹在厚被子中,避免捂热。
    5. 注意饮食:保证婴儿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三、治疗策略
    1. 保持体温适宜:根据婴儿体温情况,适当调整衣物和被子的厚度。
    2.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2℃左右,避免过高或过低。
    3. 及时补充水分:鼓励婴儿多饮水,必要时可静脉补充水分。
    4. 调整饮食:保证婴儿饮食均衡,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 密切观察病情:如有高热惊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通过以上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婴儿捂热综合征的发病率,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