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找医生 >

姚勇 >

76岁老人海带过敏,发热和腿肿的处理

疾病详情
一位76岁的老人因吃海带过敏,出现发热和腿肿等症状,已经使用了抗过敏药物但未见好转。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建议
建议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系统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登录查看该医生的全部信息 >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医生
您好
患者
图文问诊
相关问诊

小腿红点不痒,怀疑是蜱虫叮咬或荨麻疹。患者男性24岁

就诊科室:皮肤科

总交流次数:30

医生建议:丘疹性荨麻疹可能由蜱虫叮咬或荨麻疹引起,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保持清洁,避免搔抓。使用丹皮酚乳膏外抹,观察一周,如有瘙痒等不适,及时就医。保持室内卫生,避免蜱虫叮咬。

姚勇

主治医师

启东市城区医院

查看详情

我在洗澡时用力搓,结果皮肤上出现了红疙瘩,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患者女性50岁

就诊科室:皮肤科

总交流次数:11

医生建议:根据您的描述和照片,初步判断您可能患有皮肤过敏。建议口服抗过敏药来缓解症状,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减少用力搓澡的行为,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刺激。如果皮肤出现搓伤,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药膏来促进愈合。请记住,保持良好的皮肤护理习惯对于预防皮肤问题非常重要。

姚勇

主治医师

启东市城区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头痛、食欲不振一个月,未曾就诊,询问初步诊断和用药建议。患者男性3个月24天

就诊科室:皮肤科

总交流次数:6

医生建议: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偏头痛或其他相关疾病。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面诊和检查,获取更精确的诊断。同时,遵循医嘱使用止痛药等药物,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都是非常重要的。

姚勇

主治医师

启东市城区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 2021-07-17原创:皮肤科医生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阅读 1.定义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 2021-07-17原创:皮肤科医生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阅读 1.定义 荨麻瘆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上特征性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可伴有血管性水肿。慢性荨麻瘆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6周者。少数慢性荨麻瘆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 2.病因 急性荨麻瘆常可找到病因,但慢性荨麻瘆的病因多难以明确。通常将病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因素多为暂时性,包括物理刺激(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等)、食物(动物蛋白如鱼、虾、蟹、贝壳类、蛋类等,植物或水果类如柠檬、芒果、李子、杏子、草莓、胡桃、可可、大蒜、西红柿等,腐败食物和食品添加剂)、药物(免疫介导的如青霉素、磺胺类药、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或非免疫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剂如吗啡、可待因、阿司匹林等)、植入物(人工关节、吻合器、心脏瓣膜、骨科的钢板、钢钉及妇科的节育器等)以及运动等。 内源性因素多为持续性,包括肥大细胞对IgE高敏感性、慢性隐匿性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少数患者可能是重要的因素)、劳累或精神紧张、针对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以及慢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等。特别指出,慢性荨麻瘆很少由变应原介导所致。 3.发病机制 荨麻瘆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感染、变态反应、假变态反应和自身反应性等。肥大细胞在发病中起中心作用,其活化并脱颗粒,导致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释放,是影响荨麻瘆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反应的关键。诱导肥大细胞活化并脱颗粒的机制包括免疫性、非免疫性和特发性。 免疫性机制包括针对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IgE依赖的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和补体系统介导等途径;非免疫性机制包括肥大细胞释放剂直接诱导,食物中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的假变应原反应,或非甾体抗炎药改变花生烯酸代谢等;还有少数荨麻瘆患者目前尚无法阐明其发病机制,甚至可能不依赖于肥大细胞活化。 4.临床表现及分类 荨麻瘆临床表现为风团,其发作形式多样,多伴有瘙痒,少数患者可合并血管性水肿。按照发病模式,结合临床表现,可将荨麻瘆进行临床分类。不同类型荨麻瘆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 5.诊断与鉴别诊断 5.1病史及体检 应详尽采集病史和全面体检,包括可能的诱发因素及缓解因素,病程,发作频率,皮损持续时间,昼夜发作规律,风团大小、数目,风团形状及分布,是否合并血管性水肿,伴随瘙痒或疼痛程度,消退后是否有色素沉着,既往个人或家族中的过敏史、感染病史、内脏疾病史、外伤史、手术史、用药史,心理及精神状况,月经史,生活习惯,工作及生活环境以及既往治疗反应等。 5.2实验室检查 通常荨麻瘆不需要做更多的检查。急性患者可检查血常规,了解发病是否与感染或过敏相关。慢性患者如病情严重、病程较长或对常规剂量的抗组胺药治疗反应差时,可考虑行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便虫卵、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补体和各种自身抗体等。 必要时可以开展变应原筛查、食物日记、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和幽门螺杆菌感染鉴定,以排除和确定相关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IgE介导的食物变应原在荨麻瘆发病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对变应原检测结果应该正确分析。有条件的单位可酌情开展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食物激发试验。 5.3分类诊断 结合病史和体检,将荨麻瘆分为自发性和诱导性。前者根据病程是否≥6周分为急性与慢性,后者根据发病是否与物理因素有关,分为物理性和非物理性荨麻瘆,并按表1定义进一步分类。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荨麻瘆在同一患者中存在,如慢性自发性荨麻瘆合并人工荨麻瘆。 5.4鉴别诊断 主要与荨麻瘆性血管炎鉴别,后者通常风团持续24 h以上,皮损恢复后留有色素沉着,病理提示有血管炎性改变。另外还需要与表现为风团或血管性水肿形成的其他疾病如荨麻瘆型药瘆、血清病样反应、丘瘆性荨麻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成人Still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鉴别。 6.治疗 6.1患者教育 应教育荨麻瘆患者,尤其是慢性荨麻瘆患者,本病病因不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除极少数并发呼吸道或其他系统症状,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 6.2病因治疗 消除诱因或可疑病因有利于荨麻瘆自然消退。治疗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详细询问病史是发现可能病因或诱因的最重要方法; 对诱导性荨麻瘆,包括物理性与非物理性荨麻瘆患者,避免相应刺激或诱发因素可改善临床症状,甚至自愈; 当怀疑药物诱导的荨麻瘆,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可考虑避免(包括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或用其他药物替代; 临床上怀疑与各种感染和(或)慢性炎症相关的慢性荨麻瘆,在其他治疗抵抗或无效时可酌情考虑抗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受益。如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对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关联的荨麻瘆有一定的疗效; 对疑为与食物相关的荨麻瘆患者,鼓励患者记食物日记,寻找可能的食物并加以避免,特别是一些天然食物成分或某些食品添加剂可引起非变态反应性荨麻瘆; 对ASST阳性或证实体内存在针对FcεRIa链或IgE自身抗体的患者,常规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时可酌情考虑加用免疫抑制剂、自体血清注射治疗或血浆置换等。 6.3控制症状 药物选择应遵循安全、有效和规则使用的原则,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推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制定并调整治疗方案。 一线治疗: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或低镇静抗组胺药,治疗有效后逐渐减少剂量,以达到有效控制风团发作为标准。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荨麻瘆疗程一般不少于1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3~6个月,或更长时间。第一代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瘆的疗效确切,但因中枢镇静、抗胆碱能作用等不良反应限制其临床应用。 在注意禁忌证、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前提下,可酌情选择。常用的一代抗组胺药包括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多塞平、异丙嗪、酮替芬等,二代抗组胺药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阿伐斯汀、依巴斯汀、依匹斯汀、咪唑斯汀、奥洛他定等。 二线治疗:常规剂量使用1~2周后不能有效控制症状,考虑到不同个体或荨麻瘆类型对治疗反应的差异,可选择:更换品种或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增加2~4倍剂量;联合第一代抗组胺药,可以睡前服用,以降低不良反应;联合第二代抗组胺药,提倡同类结构的药物联合使用如氯雷他定与地氯雷他定联合,以提高抗炎作用;联合抗白三烯药物,特别是对非甾体抗炎药诱导的荨麻瘆。 三线治疗:对上述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以下治疗:环孢素,每日3~5 mg/kg,分2~3次口服。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只用于严重的、对任何剂量抗组胺药均无效的患者。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急性、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的荨麻瘆,泼尼松30~40 mg(或相当剂量),口服4~5 d后停药,不主张在慢性荨麻瘆中常规使用。 免疫球蛋白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日2 g,连用5 d,适合严重的自身免疫性荨麻瘆。生物制剂,如国外研究显示,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抗IgE单抗)对难治性慢性荨麻瘆有肯定疗效。光疗,对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瘆和人工荨麻瘆患者在抗组胺药治疗的同时可试用UVA和UVB治疗1~3个月。 急性荨麻瘆的治疗:在积极明确并祛除病因以及口服抗阻胺药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时,可选择糖皮质激素:泼尼松30~40 mg,口服4~5 d后停药,或相当剂量的地塞米松静脉或肌内注射,特别适用于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的荨麻瘆;1:1 000肾上腺素溶液0.2~0.4 ml皮下或肌内注射,可用于急性荨麻瘆伴休克或严重的荨麻瘆伴血管性水肿。 诱导性荨麻瘆的治疗:诱导性荨麻瘆对常规的抗组胺药治疗相对较差,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要选择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的治疗:原则上,妊娠期间尽量避免使用抗组胺药物。但如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必须采用抗组胺药治疗时,应告知患者目前无绝对安全可靠的药物,在权衡利弊情况下选择相对安全可靠的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大多数抗组胺药可以分泌到乳汁中。 比较而言,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在乳汁中分泌水平较低,哺乳期妇女可酌情推荐上述药物,并尽可能使用较低的剂量。氯苯那敏可经乳汁分泌,降低婴儿食欲和引起嗜睡等,应避免使用。 非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同样是儿童荨麻瘆治疗的一线选择。不同的药物其最低年龄限制和使用剂量有显著的差别,应遵循药物说明书规范使用。同样,在治疗无效的患儿中,可联合第一代(晚上使用)和第二代(白天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但要关注镇静类抗组胺药给患儿学习等带来的影响。 https://studioyszimg.yxj.org.cn/6m77rjqaejc.png 上海医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的医学界医生站APP以及其他网络传播媒介上所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章、图片、美术作品等),凡注明来源“医学界“字样的,相关内容的著作权均归上海医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法人、个人或其他组织均不得擅自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经权利人书面授权后,被授权人应当在转载相关内容时明确注明“来源:医学界”等相关字样。

姚勇

主治医师

启东市城区医院

125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治疗

临床要点:脂溢性皮炎治疗四大方法 2021-08-24优酸乳原创:医生站皮肤频道 生活规律、睡眠充足、低脂饮食、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基于马拉色菌的异常增殖以及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的研究,外用抗真菌药配合免疫调节剂有望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外用药物疗法 以溶解脂肪、角质剥脱、消炎止痒、抗真菌为主。常用药物有硫黄、间苯二酚、煤焦油、水杨酸、硫化硒、吡硫锌、咪唑类抗真菌药等。如2%酮康唑洗剂、含硫化硒或吡硫锌的香波等洗头,2~3次/周。糖皮质激素溶液、糖皮质激素加粗制煤焦油或氯碘喹林均有效。对严重的、可能有细菌感染的病例,可与抗微生物制剂并用。外用琥珀酸锂软膏治疗严重的面部皮损效果较好。联苯苄唑香波治疗婴儿和幼儿脂溢性皮炎有效。 内用药物疗法 口服维生素B2、B6和复合维生素B,瘙痒时可用抗组胺药物,炎症明显或范围大时可短期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10mg,每日3次。 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 他克莫司、匹美克莫司局部应用可以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体外实验具有很强的较强的抗感染活性和抗马拉色菌活性,且没有糖皮质激素样的副作用,应用于临床治疗脂溢性皮炎具有较好效果。 光疗 窄谱UVB具有免疫抑制及抗感染作用,可有效治疗脂溢性皮炎。

姚勇

主治医师

启东市城区医院

120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毛周角化症(鸡皮肤)的症状、诊断与治疗 2021-05-30原创:北总皮肤损伤修复研究所 毛周角化症

毛周角化症(鸡皮肤)的症状、诊断与治疗 2021-05-30原创:北总皮肤损伤修复研究所 毛周角化症(鸡皮肤)的症状、诊断与治疗 毛周角化症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通常在2岁前或青春期开始。 这种情况很常见:高达70%的青少年和40%的成年人患有这种疾病。 症状和体征包括: 1.直径为1-2毫米的无痛硬丘疹,通常与为肤色,但也可以是红色、白色、粉红色或棕黑色(在较暗的皮肤上)。 2.发生丘疹的区域皮肤干燥粗糙。 3.在冬季,当湿度低,皮肤干燥时,皮疹会加重。 皮疹可出现在皮肤的任何地方,除了手掌和脚底。最常见的位置包括: 儿童:上臂(后),大腿(前),脸颊; 青少年和成人:上臂(后),大腿(前),臀部, 这种情况通常会在40岁左右自行消退。 病因 毛周角化症是由于皮肤毛孔顶部周围角蛋白的堆积而形成的。角蛋白是表皮(皮肤最上层)的主要蛋白质,具有屏障功能,保护皮肤完整性,抵御细菌、病毒和有害化学物质。 通常,含有角蛋白的旧皮肤细胞脱落,被新细胞取代。然而,在毛周角化症中,含有角蛋白的细胞过度产生和/或脱落比通常慢,导致角蛋白在皮肤毛孔顶部周围堆积。 许多毛周角化症患者也往往伴有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况: 哮喘 寻常型鱼鳞病 特应性皮炎 诊断 通常,毛周角化症不需要去看医生。如果你去咨询医生,医生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受影响的皮肤来轻松识别病情。不需要治疗 毛周角化症由于是基因遗传性的,是无法治愈的,但它并不影响身体健康,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消失。如果因为皮肤外观而困扰你,试试下面这些护肤措施: 1.每天至少涂抹2-3次保湿霜。皮肤干燥会加重症状。保湿霜将有助于缓解病情。 2.避免肥皂。众所周知,肥皂会使皮肤干燥。请选择温和、保湿的清洁剂。 3.避免长时间用热水洗澡。热水会使你的皮肤在淋浴后更快地失去水分。 如果护肤措施不起作用,医生可能会推荐外用药,例如: 非处方去角质霜:含有乙醇酸、乳酸和水杨酸的乳霜有助于溶解死亡的皮肤细胞。因为它们含有酸,去角质霜可能会引起灼伤和刺痛,不建议儿童使用。 外用维甲酸:可使用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外用维甲酸通过加速细胞更新和防止毛孔堵塞而起作用。外用维甲酸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干燥和刺激。 毛周角化症与痤疮 毛周角化症和痤疮没有直接联系。痤疮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而毛周角化症是一种无害的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消失。 然而,这两个疾病有相似之处。在痤疮和毛周角化症中,角蛋白在皮肤毛孔顶部周围堆积,导致皮肤毛孔堵塞。因此,一些用于治疗痤疮的药物,如溶解死皮细胞的非处方药去角质霜和促进细胞更新的处方外用维甲酸,也可以治疗毛周角化症。 另一方面,痤疮发病的关键因素是雄激素和炎症。目前,我们没有证据表明激素和炎症与毛周角化症有任何关系。事实上,一项研究表明相反的情况:如果你碰巧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你的痤疮可能比只患有痤疮的。

姚勇

主治医师

启东市城区医院

1146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