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我想了解痔疮的治疗方法,特别是新型的弹力线套扎法是否适合我?患者女性35岁
就诊科室: 中医肛肠科
医生建议
对于痔疮的治疗,除了药物外,手术也是一个选择。其中,套扎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包括传统的丝线结扎法和新型的弹力线套扎法。虽然弹力线套扎法操作更方便,但从治疗效果上看,两者并无本质区别。术后需要注意休息和保持大便通畅,以促进恢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相关问诊
肛裂愈合后,是否会有不适或后遗症?如何正确用药?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患者男性16岁
就诊科室:中医肛肠科
总交流次数:6
医生建议:对于肛裂这种疾病,伤口完全愈合后通常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或后遗症。在用药期间,需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便秘和腹泻等情况。日常生活中,建议多喝水、多吃高纤维食物,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着,定期进行肛门保健。
潘彦龙
主治医师
兰州市中医医院
查看详情
肛门周围瘙痒和肉球已经很长时间了,是否需要手术?
就诊科室:中医肛肠科
总交流次数:39
医生建议:考虑到症状,可能是痔疮。首先,使用肤痔清来缓解症状。同时,注意保持肛门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清洗。若症状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潘彦龙
主治医师
兰州市中医医院
查看详情
肛门附近有小肉球,不太疼,想知道是否是痔疮?
就诊科室:中医肛肠科
总交流次数:21
医生建议:根据描述和照片,诊断为痔疮。目前无需手术治疗,建议使用痔疮栓缓解症状。同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长时间坐立,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饮食调理。
潘彦龙
主治医师
兰州市中医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痔疮手术方式的选择
手术方式没有绝对的好,只有适合不适合,用微创还是传统,主要看病情,单个的内痔,或者外痔,可以选择微创。但是混合痔,尤其是多发性的或者环状的 传统还是比较好。手术好不好不能一味看切口的大小,首先要明确做手术的目的,治病才是根本,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并发症少,痛苦少,复发率低这就是好的手术方式。患者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对疾病的治疗不是很了解,或者了解的总是落后于现实。比如大家热衷的痔疮微创手术 PPH ,刚开展时患者不了解不接受,但当大家都了解都追寻的时候,通过多年大量的病例证明 PPH,术后容易并发肛门狭窄,且适应症有限。所以手术方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潘彦龙
主治医师
兰州市中医医院
147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肛裂概述
肛裂是指齿线以下肛管皮肤裂开后形成的梭形溃疡。肛裂是肛管常见的一种疾患,一般位于肛门前后正中位,以后正中位多见,一般女性患者多见于前正中位,男性多见于后正中位。临床上以肛门周期性疼痛、便秘和出血为主要特点,是中青年人肛门处剧痛的常见原因。 一.病因 西医学认为长期的便秘及机械性损伤是导致肛裂的首要因素;肛管后壁承受压力大及肛管外括约肌浅部供血不良等解剖因素;手术及化学性损伤,均与肛裂的发生关系密切。 解剖学因素:肛门外括约肌浅部起自尾骨,向前至肛门后方,呈“Y”形成左右两条肌束,沿肛管两侧包绕至前方汇合,因而在肛管前、后方形成相对薄弱的区域;肛提肌的大部分包绕在肛管两侧,对肛管两侧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直肠末端自后向前与肛管相连,形成肛直角,排便时肛管前后方尤其是后壁承受更大的压力,容易损伤。再加上肛管后多为韧带组织、血供差,弹性弱,容易破裂,一旦损伤不易修复,逐渐形成溃疡而成肛裂。 局部损伤:局部损伤是形成肛裂的直接原因。血热肠燥,大便秘结,排便时硬粪块易撕裂肛管皮肤,其中若有异物则更易损伤造成肛裂。其余如直肠指诊、灌肠器头插入、肛镜置入及乙状镜检查时操作粗暴,亦可形成肛裂。我国普查显示肛裂的发病,女性高于男性,特别是青年妇女发病较多。这可能与妇女妊娠后容易便秘,生育时常易撕裂肛管会阴等有关。未婚女青年易患肛裂,特别是月经期容易加重,这可能与经期会阴部的充血等有关。 感染局部:感染被认为是慢性肛裂形成的主要因素。感染多原发于肛窦,但也可原发于肛周皮肤。粪便所产生的氨与汗水中的氢离子协同对肛周皮肤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导致感染发生。肛门损伤,湿疹皮炎、肛门瘙痒症、肛隐窝炎、肛乳头炎、直肠炎等慢性炎症会引起肛管皮肤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容易损伤。 内括约肌痉挛:肛裂患者有过度的内括约肌收缩增强活动,反射性的内括约肌收缩是肛裂不易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肛管狭窄:由于先天畸形、外伤或手术造成肛管狭窄,干硬粪便通过时容易造成肛管皮肤撕裂损伤,细菌侵入感染后形成溃疡,日久形成肛裂。 二.局部表现 肛管上有一梭形裂开的溃疡。 裂口下缘皮肤有炎症刺激和淋巴回流障碍,形成隆起的皮赘外痔,又称哨兵痔。 裂口上端有肥大的肛乳头。 常有位于肛裂下的潜在性皮下瘘管。 溃疡面底部纤维增生致肛管狭窄。 由于炎症、疼痛、黏膜下肌痉挛等因素的刺激引起的外括约肌痉挛,肛管处于紧缩状态。 三.临床表现 疼痛:疼痛多剧烈,表现为肛门周期性疼痛。排便时肛管扩张刺激裂口内神经末梢,引起肛管内阵发性撕裂样或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称为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缓解,称为间歇期,一般在 5min 左右;随后因肛门括约肌收缩痉挛,再次剧烈疼痛,此期可持续半到数小时,临床称为括约肌挛缩痛;直至括约肌疲劳、松弛后疼痛缓解,但再次排便时又发生疼痛。这一过程称为肛裂疼痛周期。 便秘:患者常因害怕疼痛而不愿排便,久而久之引起便秘,粪便更为干硬,便秘又加重肛裂,形成“怕痛-忍便-便干-更痛”恶性循环。 出血:排便时出血,色鲜红,量不多,有时手纸带血,或附着于粪便表面,有时滴血,大量出血较少见。 四.诊断要点 主要症状为疼痛、便血和便秘。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依据有疼痛周期、出血、便秘的病史,检查时肛门极为敏感,肛门口紧缩及肛管内有裂口溃疡形成等典型表现,即可做出诊断。 五.分期 (1 ) Ⅰ期肛裂: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 (2 ) Ⅱ期肛裂: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 (3 ) Ⅲ期肛裂:溃疡边缘发硬,基底色紫红,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
潘彦龙
主治医师
兰州市中医医院
147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肛周脓肿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因急慢性化脓性感染所形成的脓肿,可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不同方位,简称肛周脓肿。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骤、肛周剧痛,伴全身高热,酿脓破溃后易形成瘘管。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20~40 岁为疾病高发期,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原因很多,但绝大多数为肛腺感染导致,其他疾病例如肛裂、直肠炎、克罗恩病、结核等也可导致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本病若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一.病因 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艾滋病、白血病、再障、营养不良等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的疾病。 性激素因素:肛腺的发育和功能主要受入体性激素调节,可影响肛腺的增生和萎缩,新生儿和婴幼儿除来源于母亲的雄性激素外,其副肾性雄性激素分泌旺盛,这段时间由于雄性激素的作用,使新生儿脂腺特别发达,如有感染因素,易发生肛周脓肿。青年男性体内的雄性激素水平较高容易发生肛腺感染,进一步形成脓肿。 免疫学因素:婴幼儿肛周脓肿的发病与肛管局部免疫结构未成熟有关,多发生在出生 3 月内,到 14 个月免疫功能提高,发病显著减少。正常情况下,肛隐窝内潴留有肛腺分泌的黏液,当黏液绒毛机能不全或腹泻时使局部黏液被冲刷,局部防御力下降,肛隐窝的易感性增强,易导致发病。 外伤原因:因直肠内异物或外伤,或干结粪便等造成肛管直肠损伤,或如枪弹贯穿伤,刀等锐器直接刺伤肛门直肠,均可造成感染,并向四周组织扩散,从而形成肛周脓肿。 二.分期: 初期(炎性浸润期):由于致病菌的作用,使局部组织的血流加快,血量增多而发生动脉性充血(即炎性充血)。随着炎症的发展,组织栓塞加剧,使小血管护张,血管壁的紧张度降低,通透性增高,血流逐渐缓慢,小静脉由扩张转变为静脉性充血(即瘀血)。由于炎性充血和瘀血使局部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使得血液中的血液成分渗出到组织而形成炎性水肿,故局部肿胀。 中期(化脓期):即炎性浸润期,白细胞向炎症病灶移动和集中,由于大量的白细胞的浸润并发生变性坏死,坏死组织被中性粒细胞水解液化形成脓液。 晚期(破溃期):由于浸润的白细胞和组织发生坏死、溶解、液化,在局部形成了充满脓液的囊粒。小的脓肿可自行吸收而消散,大的脓肿由于脓液较多而不易吸收,可自行破溃或需要切开排脓,破溃后脓腔逐渐由增生的肉芽组织代替。 三.临床表现 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尤以青壮年为多,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皮肤发红、疼痛、肿胀、结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深部脓肿视诊局部皮肤可无改变,但脓肿张力高时可看到局部肛周皮肤隆起,肛门两侧不对称。触诊可及肛周硬结,肛周深部有压痛,指诊时可触及直肠壁的满降起。部分患者如在齿线触及凹陷或结节,则应初步考虑是内口。常因患者剧烈疼痛而不能耐受肛门镜检查。如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则可看到肛窦充血肿胀,部分表面可看到脓苔附着,轻轻挤压可有脓液流出。 四.分类 分类根据脓肿发生的部位及直肠周围间隙的不同,肛周脓肿分为: 肛门旁皮下脓肿:发生于肛门周围的皮下组织内,为最常见的一种脓肿。脓肿一般不大,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脓成按之有波动感,全身症状轻微。 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常见的一种。发于肛门与坐骨结节之间,感染区域比肛门旁皮下脓肿广泛而深。初起仅感肛门部不适或微痛,逐渐出现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继而局部症状加剧,肛门有灼痛或跳痛感,在排便、咳嗽、行走时疼痛加剧,甚则坐卧不安。肛门外观可发现患侧皮肤红肿,范围较大,双侧明显不对称。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临床较为少见。位于肛提肌以上,腹膜以下,位置深隐,局部症状不明显,有时仅有直肠沉重坠胀感,但全身症状显著。 直肠后间隙脓肿:临床也较少见。症状与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相同,但直肠内有明显的坠胀感,骶尾部可产生钝痛,并可放射至下肢,在尾骨与肛门之间有明显的深部压痛。 本病 5~7 日成脓。若成脓期逾月,溃后脓出色灰稀薄,不臭或微臭,无发热或低热,应考虑结核性脓肿。 五.诊断要点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在诊断上应明确两点:一是脓肿与括约肌的关系;二是有无内口及内口至脓腔的通道。 男女老少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居多。 本病的临床特征一是肛门直肠处疼痛、坠胀,局部红肿热痛,或破溃流脓,或有脓自肛门流出;二是有与肛门局部症状相应的全身症状,如全身不适,恶寒、发热或寒热交作,食欲欠佳,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但一般单纯、低位脓肿局部症状较重。 在肛缘周围出现局限性的红肿热痛的炎症病灶多半可以确认为肛门周围脓肿,但位置较高的肌间脓肿皮肤表面炎症不明显,常需结合肛门指诊,少数情况需要穿刺抽吸脓液。 必要的辅助检查如直肠腔内 B 超可以帮助诊断。
潘彦龙
主治医师
兰州市中医医院
1476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