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患者近期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尚佳,疑似与前几天的饮酒有关,寻求医生建议。
就诊科室: 全科
医生建议
根据患者的描述,可能是轻度的酒精中毒引起的消化不良。建议患者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刺激性食物。可以口服一些助消化的药物,如胃蛋白酶、多两片等。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去医院进行输液治疗。同时,提醒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饮酒。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相关问诊
喉咙痛,吞咽困难,伴有咳嗽,喉咙上有小颗粒。患者女性20岁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23
医生建议:咽喉炎可能性大,建议使用感冒药物和抗生素,注意休息,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若三天内症状无缓解,需及时就医。
祁鑫波
主治医师
应城市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急性阑尾炎术后第5天,出现黑便,担心是否严重。患者男性23岁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34
医生建议:术后黑便可能与消化道出血有关,需进一步检查确认。建议保持良好心态,等待检查结果。若检查结果正常,则无需过度担忧。注意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祁鑫波
主治医师
应城市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早上六七点开始出现胃疼,持续到现在,主要集中在肚脐眼左上方,伴随一阵一阵的加剧,未见恶心、反酸或拉肚子等其他症状,患者信息:无特殊病史,近期未有明显的饮食不当或其他不适。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49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分析,可能是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建议患者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同时,患者可以通过调整情绪、避免生冷食物、保持清淡饮食等方式来预防和缓解疼痛。如有需要,可以使用解痉药物来缓解疼痛。
祁鑫波
主治医师
应城市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海姆立克急救法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五万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其中因气管异物堵塞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有近3000名。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球抢救异物误入气管患者的标准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 海姆立克急救法又名“海氏急救法”,是美国医师亨利·海姆立克1974年发明的,主要针对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 该方法是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根据适应人群和方法分为: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海姆立克胸部冲击法、婴幼儿海姆立克法三种。发现身边人在吃饭或进食时,突然出现海姆立克征象,应立即询问是否发生了噎食,回答肯定后立即展开施救。 一、1岁以内婴儿手法 首先,施救者一只手固定住患儿头部,将其面部朝下,保持头低脚高,用另一只手掌根部连续叩击肩胛骨连线中点处5次。 然后,将患儿翻转成面部朝上,保持头低脚高,检查有无异物排出;如未发现异物,立即用中指和食指按压患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5次。 反复交替操作上述两个步骤,直到异物排出。 二、1岁以上或成人手法 若患者意识清醒,可以站立时,首先让患者站立,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儿童身高较矮者,施救者可跪在其身后,然后施救者一条腿在前,插入患者两腿之间呈弓步,另一条腿在后伸直,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使其上身前倾。 最后施救者一只手握拳,拳眼放在患者脐上两横指上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并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的后上方冲击,直到异物吐出。 若患者意识不清或站立位不便于施救时,可让患者平躺,首先开放患者的呼吸道,然后施救者骑跨在患者大腿外侧,一手以掌根按压脐上两横指的部位,两手掌交叉重叠,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的后上方冲击,直到异物排出。 自救手法: 当自己被异物堵塞气道,且四周无人时可进行自救,一只手握拳,拳眼置于脐上两横指上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双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自己的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 或稍稍弯下腰,靠在一固定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用物体边缘压迫自己的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进行上述操作,直到异物排出。 特别提示: 1.进餐时避免说话、大笑、打闹; 2.对于婴幼儿来说,不要将细小物品放入口中; 3.发生噎食后不要喂食任何东西,尤其是想将异物用水顺下去的错误方法及用手指抠掏行为; 4.不管异物是否取出,都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确诊。
祁鑫波
主治医师
应城市人民医院
43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和抓伤所致,当人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黏膜后,其唾液所含病毒经伤口或黏膜进入人体,一旦引起发病,病死率几乎达100%。致伤动物按照传播狂犬病风险分为高风险动物、低风险动物和无风险动物。 (1)高风险动物包括犬、猫、野生食肉哺乳动物(如狐、狼、豹、熊、鼬獾、貉子等)以及蝙蝠,此类动物传播狂犬病的风险较高。有狂犬病可疑症状或风险因素的犬,如伤人后犬死亡、未激惹情况下主动攻击人、流浪犬、一犬伤多人、未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等风险高于无上述症状或因素的犬[29]。WHO《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2018版)》指出,蝙蝠咬伤或抓伤不易观察或检测到,与蝙蝠有直接接触的暴露均属于Ⅲ级暴露[25]。美国得克萨斯州卫生服务部门规定,接触蝙蝠,无论是否存在咬伤、抓伤或黏膜接触,都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和使用被动免疫制剂[31]。 (2)低风险动物包括饲养的家畜(如牛、马、猪、羊等)、兔及啮齿类,此类动物传播狂犬病的风险极低[32],除该地区发现此类动物有传播狂犬病的事件发生或不明原因死亡,被此类动物致伤后一般无需进行暴露后处置。目前尚未发现人咬伤后出现狂犬病传播的病例,因此人咬伤后一般也无需进行暴露后处置。 (3)无风险动物包括鸟类(如鸡、鸭、鹅等)、鱼类、爬行类等非哺乳动物,目前为止未发现此类动物自身携带RABV,被其致伤后无需进行暴露后处置。 被可疑动物咬伤和抓伤后,需及时处置伤口,按要求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根据需要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能大大减少狂犬病发病风险。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保护性抗体。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能特异地中和狂犬病病毒,减少狂犬病发病的可能。 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越早越好。推荐的免疫程序仅限于已批准使用相应程序的狂犬病疫苗产品。如国家批准新的狂犬病疫苗产品免疫程序,按最新要求执行。 5针免疫程序:于0(注射当天,下同)、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次,共注射5剂次。“2-1-1”免疫程序:于0天注射狂犬病疫苗2剂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剂次),第7、21天各注射1剂次,共注射4剂次。 再次暴露后处置。伤口处置: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置。 疫苗接种: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应继续按照原有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应于0、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按暴露前或者暴露后程序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者,除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外,暴露或者再次暴露后无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伤口冲洗: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液)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较深伤口冲洗时,可用注射器或者专用冲洗设备对伤口内部进行灌注冲洗,做到全面彻底。 消毒处理:伤口冲洗后用稀释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涂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首先予以清创。
祁鑫波
主治医师
应城市人民医院
405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