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20天大的新生儿脐带脱落后出现流脓现象,如何处理?
就诊科室: 小儿保健科
医生建议
对于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流脓的情况,首先要保持脐部的清洁和干燥。每天使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消毒脐部,直到脐部完全愈合。同时,注意观察脐部是否有红肿和渗出物的现象,避免感染。如果脐部没有红肿和渗出物,可以让宝宝接触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使用碘伏可能会使皮肤稍微变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相关问诊
宝宝近期出现吐、拉肚子,精神状态不佳,拉的便便有时候偏白色,想了解可能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宝宝信息:个月大。
就诊科室:小儿保健科
总交流次数:37
医生建议:根据宝宝的症状,初步判断为急性胃肠炎。建议使用益生菌制剂如妈咪爱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腹泻等症状。同时,注意宝宝的饮食,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变化,若出现高热、脱水等情况,及时就医。
吴星星
主治医师
莆田市妇幼保健院
查看详情
我想了解维A的补充情况,是否会导致性早熟?同时也想知道OTC乙类和甲类药物的区别,以及非处方药的分类情况。请医生解答。患者信息:无明显病史,希望了解相关知识。
就诊科室:小儿保健科
总交流次数:9
医生建议:对于维A的补充,800单位的日常摄入是安全的,不会直接引起性早熟。然而,长期过量补充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充。关于OTC药物的分类,乙类药物可以在药店直接购买,而甲类药物需要医生开具处方。非处方药只分为乙类和甲类,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药物。购买OTC乙类药物时,需要注意药品的有效期、保存条件以及是否有过敏反应等问题,并遵循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
吴星星
主治医师
莆田市妇幼保健院
查看详情
孩子有鼻炎和揉眼睛的症状,做了过敏原检测,对霉菌过敏。患者男性3岁
就诊科室:小儿保健科
总交流次数:52
医生建议:鼻炎和霉菌过敏可以通过使用抗过敏药物和鼻炎药物来治疗。建议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霉菌滋生。用药期间请按照医嘱,关注孩子的症状改善情况。
吴星星
主治医师
莆田市妇幼保健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6月以内的婴儿喂养指导
1、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1.1 关键推荐 (1)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 (2)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3)生后体质量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质量的 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4)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 (5)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1.2 如何开奶 如果顺利分娩,母子健康状况良好,婴儿娩出后应尽快吸吮母亲乳头,刺激乳汁分泌并获得初乳。开奶时间愈早愈好,正常新生儿第一次哺乳应在产房开始。当新生儿娩出断脐和擦干羊水后,即可将其放在母亲身边,与母亲皮肤接触,并开始让婴儿分别吸吮双侧乳头各 3~5 min,可吸吮出初乳数毫升。刚出生的婴儿已具备很强烈的觅食和吸吮反射能力,母亲也十分渴望看见和抚摸自己的婴儿,这种亲子接触有利于乳汁分泌。故新生儿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奶。正常分娩的情况下,不宜添加糖水和奶粉,以避免降低新生儿吸吮的积极性,也可降低过敏风险。 1.3 母乳哺喂方法 哺喂婴儿时,推荐坐着喂奶。两侧乳房轮流喂,吸尽一侧再吸吮另一侧。若一侧乳房奶量已能满足婴儿需要,应将另一侧乳汁用吸奶器吸出。完成喂奶后,不要马上把婴儿平放,应将婴儿竖直抱起,头靠在妈妈肩上,轻拍背部,排出吞入胃里的空气,以防止溢奶。 1.4 如何促进乳汁分泌 婴儿出生后应尽早让其吸吮母乳,勤吸吮(每侧乳头每隔 2~3h 要得到吸吮一次);必要时(如婴儿吸吮次数有限时),可以通过吸奶泵辅助,增加吸奶次数。母亲身体状况和营养摄入是乳汁分泌的前提,因此分娩后要合理安排产妇休息、饮食和宝宝喂哺,处理好休息、进餐与亲子接触、吸吮母乳之间的关系。精神放松、心理愉快是成功母乳喂养的重要条件,产妇应从生产的辛苦中多体会生育的幸福,愉悦心情,享受哺喂和亲子互动。此外,在孕期就需要充分认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得到周围亲朋、家人的鼓励和支持,这也是成功母乳喂养的必需环境。 1.5 如何判断乳汁分泌量是否充足 (1)婴儿儿每天能够得到 8~12 次较为满足的母乳喂养; (2)哺喂时,婴儿有节律地吸吮,并可听见明显的吞咽声; (3)出生后最初 2 天,婴儿每天至少排尿 1、2 次; (4)如果有粉红色尿酸盐结晶的尿,应在生后第 3 天消失; (5)从出生后第 3 天开始,每 24 小时排尿应达到 6~8 次; (6)出生后每 24 小时至少排便 3、4 次,每次大便应多于 1 大汤匙; (7)出生第 3 天后,每天可排软、黄便 4~10 次。 2.1 关键推荐 (1)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 6 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6 个月。 (2)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每天喂奶 6~8 次或更多。 (3)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 (4)特殊情况需要在满 6 月龄前添加辅食者,应咨询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作出决定。 2.2 如何判断母乳摄入量 母乳喂养时,不需要将乳汁挤出称重来估计婴儿的摄乳量,可通过观察婴儿情绪或尿量来判断母乳摄入是否充足。 一般来讲,如果婴儿每天能尿湿 5、6 个纸尿裤,就说明婴儿是能吃饱的。此外,可通过称量婴儿摄乳前后的体质量来判断。定期测身长、体质量、头围,标记在 WHO 儿童成长曲线上,就可判断婴儿的成长是否正常。只要婴儿生长发育正常,就说明其饮食量足够。 2.3 需要间接哺乳的时机及正确方法 虽然母乳充足,但有些情况下乳母无法确保在婴儿饥饿时直接喂哺婴儿,如危重早产儿、乳母上班期间等,此时只能采用间接哺喂方式。需要间接哺乳时,建议乳母用吸奶泵定时将母乳吸出并储存于冰箱或冰盒内,一定时间内再用奶瓶喂给婴儿。 2.4 母乳喂养的误区 以下是关于母乳喂养的一些误区: (1)吸出乳汁再用奶瓶喂哺,可以很容易判断婴儿摄乳量; (2)为了减少婴儿感染风险,喂奶前需要消毒妈妈乳头; (3)有些妈妈的乳汁太稀、没有营养,需要添加奶粉补充营养; (4)母乳喂养过频会使婴儿发胖; (5)新生儿出生后可暂时用奶粉喂养,等待乳汁分泌。 3.1 关键推荐 (1)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2)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但一般每天喂奶的次数可能在 8 次以上,生后最初会在 10 次以上。 (3)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建立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4)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应积极就医。 3.2 如何判断婴儿因饥饿哭闹 婴儿生后最初几周内,鼓励妈妈每 24 小时进行 8~12 次喂养。婴儿饥饿的早期表现包括警觉、身体活动增加、脸部表情增加;婴儿饥饿的后续表现才是哭闹。随着喂养,若母乳喂养适宜,喂养次数可降至每 24 小时 8 次,最长夜间无喂养睡眠可达 5h。 4.1 关键推荐 (1)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 D310μg(400IU)。 (2)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 (3)新生儿出生后应肌内注射维生素 K11mg。 4.2 如何给婴儿补充维生素 D 在婴儿出生后 2 周左右,采用维生素 D 油剂或乳化水剂,每日补充维生素 D10μg(400IU),可在母乳喂养前将滴剂定量滴入婴儿口中,然后再进行母乳喂养。 对于每日口服补充维生素 D 有困难者,可每周或者每月口服一次相当剂量的维生素 D。配方粉喂养的婴儿通过合乎国家标准的配方食品,能获得足量的维生素 D,不需要再额外补充。每日 10μg(400IU)的维生素 D 可满足婴儿在完全不接触日光照射情况下的维生素 D 的需要,因此这一补充量对北方地区、冬季或梅雨季节的婴儿都是基本充足的。 4.36 月龄内婴儿通过阳光照射能否获得所需要维生素 D 要让婴儿通过阳光照射获得足量维生素 D,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阳光充足,皮肤暴露范围足够,阳光暴露时间充足。显然这些要求受当地季节、居住地纬度、环境污染等条件的影响。相比较而言,通过维生素 D 补充剂来补充,难度小,可靠性高,因此婴儿应该口服维生素 D400IU/d。 4.4 如何给新生儿和婴儿补充维生素 K 母乳中维生素 K 的含量较低。母乳喂养儿从出生到 3 月龄,可每日口服维生素 K125μg,也可采用出生后口服维生素 K12mg,然后到 1 周和 1 个月时再分别口服 5mg,共 3 次;也可由专业人员给新生儿每日肌内注射生素 K11~5mg,连续 3 d,可有效预防新生儿维生素 K 缺乏性出血症的发生。合格的配方奶粉中添加了足量的维生素 K1,使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混合喂养儿和人工喂养婴儿,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 K。 5.1 关键推荐 (1)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 (2)以下情况很可能不宜母乳喂养或常规方法的母乳喂养,需要采用适当的喂养方法如配方奶喂养,具体患病情况、母乳喂养禁忌和适用的喂养方案请咨询医师或营养师: a.婴儿患病;b.母亲患病;c.母亲因各种原因摄入药物和化学物质;d.经专业人员指导和各种努力后,乳汁分泌仍不足。 (3)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 6 月龄内婴儿。 5.2 什么是婴儿配方奶 也常常称为婴儿配方食品,是参考婴幼儿营养需要和母乳成分研究资料,以牛奶或羊奶、大豆蛋白或谷类食物等为基础原料,经过一定配方设计和工艺处理而生产的用于喂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健康状况婴儿的食品。由于婴儿配方食品多为乳粉(再冲调为乳液喂养婴儿)或可直接喂养婴儿的液态乳,所以又常称为婴儿配方乳或婴儿配方奶。 5.3 为什么婴儿配方奶粉不能与母乳媲美 虽然婴儿配方奶粉都经过一定配方设计和工艺加工,但其保证了部分营养素的数量和比例接近母乳,却无法模拟母乳中一整套完美独特的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体系,如低聚糖、铁蛋白等和免疫球蛋白等以及很多未知的活性成分。 5.4 婴儿配方食品的常见种类 婴儿配方食品根据适用对象不同分为以下几类:(1)婴儿配方食品,适用于 0~12 月龄婴儿食用,作为母乳替代品其营养成分能满足 0 ~ 6 月龄正常婴儿的营养需要;(2)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适用于 6 月龄以后婴儿和幼儿食用,作为其混合食物中的组成部分;(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适用于生理上有特殊需要或患有代谢疾病的婴儿,例如早产儿、遗传性代谢缺陷儿(如苯丙酮酸尿症)、乳糖不耐受儿、牛乳过敏儿等。 6.1 关键推荐 (1)身长和体质量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2)6 月龄前婴儿每半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质量,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 (3)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生长状况。 (4)出生体质量正常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基本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的分布水平。 (5)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不宜追求参考值上限。 6.2 如何测量婴儿/幼儿的体质量和身长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都有专用的婴儿体质量秤,可以准确测量婴幼儿体质量,及时发现体质量变化。测体质量时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尽量脱去衣裤、鞋帽、尿布等,最好能连续测量两次,两次间的差异不应超过 10g。 在家中给婴幼儿称体质量时,最好使用专用婴儿体质量秤。如条件有限,也可由家属抱着婴幼儿站在家用体质量秤上称体质量,再减去大人的体质量,即为婴幼儿的体质量。由于普通家用体质量秤的测量误差在 100g 左右,所以采用这种方法不能准确得知婴幼儿在短期内的体质量增长,而只是适用于观察较长时间的体质量变化。 2 岁以下婴幼儿应躺着量身长,身长为头、脊柱和下肢长的总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有专用的婴幼儿身长测量量床。婴幼儿在测量身长前应先脱去鞋、袜、帽子、头饰、外衣裤。让婴幼儿仰躺在量床上,请助手或家属扶住婴幼儿头部,头顶顶住量床顶板,测量者注意让婴幼儿保持全身伸直,左手按直婴幼儿的双膝部,使两下肢伸直、并拢并紧贴量床的底板,右手推动量床测量滑板,使滑板紧贴婴幼儿的足底,并使量床两侧测量值一致,然后读取数值,精确到 0.1cm。最好能连续测量两次,两次相差不能超过 0.4cm。 在家里测量时,可以让婴幼儿躺在桌上或木板床上,在桌面或床沿贴上一软尺。在婴幼儿的头顶和足底分别放上两块硬纸板,读取头板内侧至足板内侧的长度,即为婴幼儿的身长。
吴星星
主治医师
莆田市妇幼保健院
91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出现厌食、挑食,怎么办?
1、短期出现的厌食、挑食,家长要注意: (1)如近期有生病的情况,先看医生和治疗疾病,急性疾病阶段不勉强孩子多吃,按需提供食物即可,主要保持水分充足避免因为饮食不足导致脱水。 (2)如果没有生病的表现,如果孩子既往进食习惯以及生长良好,家长暂时不需要太担心,先观察孩子有无以下的情况: 口味的变化:孩子的口味会不断变化,既往喜欢吃的食物可能最近不太感兴趣了,例如有的孩子既往喜欢吃鸡蛋的,过一段时间会可能不喜欢吃,转而喜欢吃其他食物。可以按照孩子的需求提供食物。 最近是否有生活环境的变化。例如:换了不同的人做饭,孩子还未能适应新的口味;妈妈上班了,交由其他人帮忙带,孩子出现分离焦虑和食欲不佳的情况;孩子新入园入托的早期阶段,也可能出现进食减少的情况,等等。这些都会引起孩子进食习惯的改变。这个时候,家长尽量多陪伴孩子,最好能抽出时间陪着孩子吃饭,一般都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2、如果是长期反复的厌食、挑食,或者经过调整食物后仍无法解决的,需要带着孩子看看医生,排查有无疾病因素影响。
吴星星
主治医师
莆田市妇幼保健院
88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为什么会厌食、挑食?
导致孩子厌食、挑食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因有这些: 家长对发展中的正常进食行为表现的误解: 婴幼儿进食时常常有这些表现: 接触新的食物时,会把食物拿起来触摸、捏碎但是不放入口中,或者把食物放入口中咬几口又吐出来;1-2 岁的孩子不愿意接受新的食物或者只吃有限的几种食物…… 这些行为容易被家长误解为厌食或挑食。他们为何会有这样的表现呢? 孩子在接受或愿意进食新的食物前,可能有探索行为(摸、闻、把食物放入口中又把食物吐出),这是孩子认识和接受新食物的过程,不要单纯因为孩子的这些表现就认为孩子不接受这种食物而不再提供。 同时,对于新引入的食物,孩子开始不熟悉,也会表现出拒绝(类似上述的“只摸不吃”、”吃了不吞”),这种情况被称为“厌新”(neophobia)。这种情况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可能转变。孩子们经过 8-10 次甚至 10 余次的足够尝试,并且在没有压力的进餐环境(不强迫进食、不哄骗进食)下尝试,多数能顺利的接受新的食物。如果短期内未能接受的,可以间隔几周之后再次尝试。 2、添加食物种类及口味过于单一。 如果食物种类过于简单、口味过于单一,孩子容易吃腻,儿童天性好奇,更喜欢变化和新鲜,食物安排过于单一,容易让儿童拒绝食物。 例如,因为担心“积食”、“上火”等,只吃猪肉、鱼肉、菜心等几种有限食物;或长期给孩子蒸煮为主的食物,口味单一,都容易让你孩子拒绝食物。 儿童愿意接受的食物类型和他们早期添加固体食物时的味觉口感经历有关,半岁左右是味觉敏感期,在此阶段接触各种味觉和质地的食物,有助于日后适应这些食物。所以在固体食物引入时要早期接触和适应各种食物,一种食物也许需要反复多次尝试,孩子方能接受,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 3、食物质地推进过慢。 健康儿童的固体食物质地推进和孩子的口腔功能发展的进度是相匹配的。可参考下表: 月龄 不同月龄口腔功能发育情况 该月龄可接受 的食物质地 4-6 月龄 舌挤压反射消退,吸吮-吞咽动作发育。上唇可吸净勺内的食物,进食吞咽半固体食物不能闭唇,部分食物流出。出现咬的动作。 泥糊状食物(稀糊→稠糊) 7-9 月龄 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将食物团块从一侧转送到舌中再转送到另一侧,进食固体食物时能闭唇,下唇移动食物,上唇清理勺中的食物。 切细的软食→粗颗粒食物 10-12 月龄 用牙清理下唇食物,吞咽时唇和紧闭,准确咬食物。 软饭及软面条、撕碎的面包→软的指条状食物。 12-24 月龄 进食、喝水时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好,咀嚼时清理口周食物,食物撒得少,能用吸管以及杯子喝水。 小块的家常食物 如果推进过慢会怎样呢?错过发展的黄金期,儿童会选择更轻松的进食方式和质地。儿保时有的儿童到一岁还是吃泥糊状食物或者绵软的粥,不愿意咀嚼肉和菜,稍微干一点的食物就不吃,表现出厌食、挑食。 4、没有建立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儿童作息规律,吃、睡、玩的时间和量相对固定,孩子的能量消耗和需要量会相对稳定,加之儿童胃排空时间固定,因此作息越规律,饥饿感越规律,食欲出现越规律,进食量越规律。 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孩子固定时间进餐,安稳专心进餐,不哄劝和逼迫孩子进餐,让孩子参与自主进餐,都会让孩子更专注于食物。 如果作息不规律,例如两餐间隔时间过短,胃未能排空,或活动量不足,能量消耗不足,孩子的饥饿感不足,容易表现为拒绝食物或挑剔食物。 如果存在不良饮食习惯,例如餐间添加过多零食、正餐前喝奶或喝汤较多、追着喂饭强迫进食、用玩具及电视等逗引孩子进食等等,孩子也会表现出厌食、挑食。 5、疾病的影响。 (1)急性感染性疾病:例如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疱疹性咽峡炎等,患病后孩子因为口腔疼痛或者肠胃不适,通常短期影响孩子的食欲,但是疾病恢复后食欲会很快恢复。 (2)铁缺乏症:铁缺乏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中-重度贫血可导致孩子出现疲乏、厌食、异食癖等表现。 (3)锌缺乏症:锌缺乏者可出现味觉和嗅觉受损,从而出现厌食症状。 (4)神经性厌食:指一种进食障碍,患者希望自己的体重比健康体重更低,通过采取减少进食、过度运动或催吐等方式减轻体重,多见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者。 (5)食物过敏:食物过敏者进食致敏食物后会出现皮疹瘙痒、腹痛、恶心、呕吐或者排便困难等表现,婴幼儿未能表达这些不适症状时,可能会表现出拒食、厌食症状。 (6)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因为代谢率降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会出现呆滞、易疲乏和厌食表现。 (7)其他:例如发育迟缓、唇腭裂、脑瘫、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症等。
吴星星
主治医师
莆田市妇幼保健院
886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