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婴儿乳糖不耐受与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机制差异
一、婴儿乳糖不耐受 婴儿乳糖不耐受是指进食乳糖或含乳糖的食物后,出现一种或多种胃肠道不适的临床症候群 , 包括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发育型乳糖不耐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以及原发性乳糖不耐受等四种类型。其中,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多因小肠黏膜疾病或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也可能因服用新霉素或对氨基水杨酸等药物所致。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疾病有肠胃炎、牛奶蛋白诱导的肠病及乳糜泻等。发病机制为一过性肠上皮绒毛损伤和肠后吸收不良。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通常会在2~8周内随乳糖酶活性恢复症状逐渐缓解。 乳糖不耐受引起的症状通常在摄入乳糖或含乳糖的食物后30~120分钟内发生,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胃肠胀气及腹泻等多种胃肠道不适反应。 婴儿乳糖不耐受更容易发生腹泻(因其缺乏通过结肠重吸收的代偿能力),且因粪便低pH(<5.5)可能导致肛周皮肤刺激和脱落。 大龄儿童和成人的乳糖不耐受因其发酵产物的再吸收可降低肠道渗透负荷,腹泻症状显著减少 。 二、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 (CMPA)是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状,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CMPA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类型,可由IgE介导和(或)非IgE介导,可引起多种过敏性反应。 所有牛奶蛋白(而非乳糖),如乳清蛋白、乳球蛋白、酪蛋白等均可为CMPA潜在过敏原,且约有75%的CMPA患儿对多种蛋白质均出现过敏反应。 非IgE抗体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一般临床表现多以胃肠道受累为主,皮肤表现往往以特应性皮炎为主,且基本不会引起呼吸道受累。 IgE抗体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往往以皮肤受累为主,表现为急性红斑、风团和血管性水肿为主,且可表现出呼吸道症。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常可引起IgE介导的CMPA。 研究表明,我国婴幼儿0~2岁婴幼儿CMPA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症状以轻中度为主。 三、两者差异比较 CMPA与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胃肠道症状表现相似,极易混淆,应正确鉴别诊断。 由CMPA诱导的肠病所引发的持续性症状常常不易被识别,且医务人员对CMPA与乳糖不耐受间的差别及治疗方案选择的认知程度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李东丹, 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2,37(10):758-763. 2.Darma A, et al. Nutrients, 2024, 16(3): 414 3.王凤英[本人]. 食物过敏的治疗研究进展[J]. 现代免疫学, 2019,39(3):257-260. 4.王凤英, 等[本人]食物不耐受与慢性肾脏疾病及风湿性疾病的关系[J]. 国际免疫学杂志, 2017, 40(4):454-458. 5. 王凤英.食物特异性IgA抗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8.[本人博士论文] 6.Host A, et al. Endocr Metab Immune Disord Drug Targets. 2014;14(1):2-8.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45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