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新生儿顺产头部血肿12天未消,血肿变硬,无黄疸。患者女性27天
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
医生建议
新生儿头部血肿一般会慢慢吸收,变硬是钙化的表现,只要不感染,还是会吸收的。建议观察,避免不必要的干预。如有感染迹象或血肿持续增大,请及时就医。生活上注意宝宝头部保护,避免碰撞。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相关问诊
孩子乱吃东西后吃退烧药和感冒药,现出现反胃、拉肚子、发烫等症状。患者女性14岁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43
医生建议:药物滥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等。建议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禁忌和用量。生活建议:加强饮食管理,避免孩子乱吃东西。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谷叶莲
主治医师
长沙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宝宝舌系带有问题,咨询处理时间和是否需要治疗。患者男性30天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15
医生建议:婴儿舌系带问题通常不需要特别处理,如果影响发音,可能需要口腔科医生评估。建议家长保持观察,如果担心,可咨询专业医生。生活上,保持宝宝口腔卫生,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良好的沟通。
谷叶莲
主治医师
长沙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13岁孩子忽然失去意识半小时后恢复正常,已经发作了两次,检查一切正常,想知道明天挂啥科?患者女性13岁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42
医生建议:晕厥的原因可能包括低血糖等多种因素。建议到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儿科神经内科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脑和长时间站立等可能引发晕厥的行为。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
谷叶莲
主治医师
长沙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婴儿乳糖不耐受(一)
乳糖(1actose)是人类和哺乳动物乳汁中特有的碳水化合物。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双糖。在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乳糖不仅可以提供能量,还参与大脑的发育进程。人们摄入乳糖后需要乳糖酶(1actase)将其分解成单糖后才可以被吸收。如果因各种原因导致摄入的乳糖不能或不能完全被分解吸收而产生的消化道症状称之为乳糖不耐受(1actose intolerance,LI)。其关键是乳糖酶的相对或绝对缺乏。IL在中国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发病率可达46.9%一70.0%,临床常见的症状为腹泻、腹胀、呕吐、腹痛等不适,如若不引起重视可导致婴幼儿慢性腹泻、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疾病。 乳糖的消化吸收:乳糖是以单体分子形式存在于乳中的唯一双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通过l,4-糖苷键连接而成,经乳腺内乳糖合成酶作用产生。以人乳中含量最为丰富,约为7.2 g/100ml,牛乳中的含量为4.7g/100ml。乳糖主要在空回肠消化吸收,通过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分泌的乳糖酶将其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通过细胞的主动转运而吸收。葡萄糖主要为机体提供能量,而半乳糖以糖苷键结合于神经酰胺上,形成半乳糖脑苷脂,从而参与大脑的发育。婴儿期是神经发育的关键期,因此,乳糖对婴儿期的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 乳糖酶与其他双糖酶相比,成熟最晚、含量最低、最易受损、修复最慢。乳糖摄入后,在乳糖消化吸收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肠腔内乳糖浓度的异常升高。过高的乳糖浓度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从而导致渗透性腹泻。同时,未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段,肠道内菌群会将乳糖分解为乳酸等有机酸,进一步提高肠腔渗透压,并释放氢气、甲烷等气体,刺激肠道蠕动,加重腹泻,并且出现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而释放的氢气一部分弥散进入血循环,通过呼吸运动由肺排出,这也成为乳糖氢呼气实验的临床基础。 乳糖酶缺乏时并不一定都出现临床症状。乳糖酶的活性与多种因素有关,一般不会完全消失,有的患儿由于乳糖摄入量少等原因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称为乳糖吸收不良(Lactose malabsorption)。而LI主要指因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吸收障碍而出现腹泻、腹胀、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 婴儿LI的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呈黄或青绿色、蛋花汤样或稀糊状含气样便,有酸臭味,腹泻次数多少不等,多者可达数十次,重症者甚至出现粘液血便及小肠坏死。而另一方面,急性或慢性腹泻导致肠黏膜受损后亦可引起乳糖酶生成减少,可继发LI,进一步加重症状。另外,因为乳糖在肠道内经过发酵生成的乳酸可协助人体对铁、钙、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长期患儿会演变成迁延性或慢性腹泻,因而可以限制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营养不良、贫血、骨质疏松等后果。 母乳中乳糖含量明显高于牛乳,故母乳喂养儿常常会发生腹泻,之前被诊断为生理性腹泻。临床上发现这些婴儿在换用去乳糖奶粉后腹泻会明显好转。
谷叶莲
主治医师
长沙市中心医院
32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婴儿乳糖不耐受(二)
乳糖(1actose)可在肠道内被乳糖酶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是人体中半乳糖的唯一来源,没有代谢的半乳糖80%从尿中排出。因此,检测尿中半乳糖可以间接反映乳糖消化吸收状况。乳糖不耐受(LI)尿半乳糖测定检测方法:在排空尿液后进食10 ml/kg母乳或含乳糖奶粉,收集进食后尿液,如在尿液中检测到尿半乳糖,可判断乳糖酶是充足的,即LI阴性;反之,当无法在尿液中检测到半乳糖时,则提示体内没有乳糖酶,即LI阳性。但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LI多为发育型LI,乳糖酶活性低并非完全消失,在尿液中亦可检测得到少量的尿半乳糖,故可出现假阴性的结果,新生儿中尿半乳糖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目前仍存在疑问。有研究通过采用尿半乳糖与粪便还原糖联合检测的方式诊断LI,提高新生儿LI诊断的准确性。 乳糖摄入有利于婴儿钙质的吸收及智力发育。研究发现纯母乳喂养IL婴儿比配方奶喂养IL婴儿乳糖酶活性更高,喂养耐受性强。因此,无乳糖或低乳糖奶粉喂养推荐用于急性期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如需长期喂养应动态监测钙磷代谢及生长发育情况。对于以乳制品为主要能量来源的婴幼儿,可根据症状轻重选择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喂养。外源性补充乳糖酶理论上是治疗LI的最佳方案,补充乳糖酶可改善婴幼儿喂养不耐受、缩短腹泻时间、缓解肠绞痛。研究发现外源性补充乳糖酶可有效降低肠绞痛婴儿的乳糖负荷,缓解LI症状,有效缩短哭闹时间。乳糖酶可将牛奶中70%~80%的乳糖水解,其作用效果与乳糖和乳糖酶的量及酶的活性有关,人体乳糖酶作用的最适宜pH值为5.5~6.0,偏酸性环境。与小肠内pH值接近。 乳糖不耐受患儿在使用无(低)乳糖配方奶喂养或乳糖酶一段时间后,待临床症状消失20-30天后,在逐渐过渡到正常配方奶喂养,母乳喂养者则逐渐停乳糖酶。无乳糖配方奶过渡到普通配方奶者,需要转奶观察。母乳喂养者,则先逐渐减少乳糖酶的剂量,待乳糖酶剂量仅正常的1/3时,再减次数直至停乳糖酶,每次减量后需观察3天。在过渡或减量过程中,出现症状反复,需恢复原喂养方法。 此外,研究发现含β-半乳糖苷酶的益生菌可消化乳糖,延缓胃排空速率,改善肠道代谢环境。益生菌亦能促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增生,有利于乳糖酶的恢复,可用于缓解LI的临床症状。目前研究发现的8种益生菌菌株(动物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有效性,表明益生菌和LI之间存在正相关,其中动物双歧杆菌是研究最充分和有效的菌株之一。
谷叶莲
主治医师
长沙市中心医院
34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雾化治疗(一)
1.为什么儿童呼吸疾病治疗,儿科医师推荐雾化治疗? 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雾化吸入疗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龄前儿童呼吸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雾化吸入疗法更适用于儿童,因其具有主动持续释雾、可多药合用、使用时对患者无损伤、配合度要求低等特点。 2.雾化治疗的优势是什么? 与口服、肌内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吸入治疗的最大优点是用雾化装置将吸入药物分散成气溶胶形式,吸气时气溶胶随气流进入呼吸系统的给药方法,能将药物直接送达气道或肺脏。对呼吸道黏膜达到洁净、湿化气道、局部和全身治疗的目的。克服了部分药物经胃肠道吸收被降解的不足,通常雾化给药所需剂量较小,局部药物浓度高,药物起效时间短,生物利用度高,药物不良反应小。 3.家庭雾化怎么选择雾化装置? 理想的雾化吸入装置是能够产生出较小颗粒的雾粒(一般要求直径5 μm以下的颗粒达到60%以上),残留药量少、噪声低、轻巧便于携带。雾粒直径 1.0~5.0 μm 较为适宜,可达中间气道及以下(支气管),故可广泛应用于支气管肺炎、哮喘、喘息相关性呼吸道疾病、咳嗽相关性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的雾化吸入治疗。以压缩泵或氧气驱动的喷射雾化器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雾化吸入器具,其原理是高速运动的压缩气体通过狭小的开口后突然减压,在局部产生负压将药液吸出,并通过高速运动的持续气流形成药物微粒,其中大药物微粒通过挡板回落至储药池,小药物微粒则随气流输出。
谷叶莲
主治医师
长沙市中心医院
307
人阅读
查看详情